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从禅宗的“门派竞立”到“龙树正法”再到分裂 看禅语录的价值!

时间:2023-09-15 03:36:01

相关推荐

从禅宗的“门派竞立”到“龙树正法”再到分裂 看禅语录的价值!

(甲) 佛家的基本精神与禅宗的继承

佛家的根本精神就是如实地把握这个宇宙人生的眞理,称之为「如实观」。如实观则要靠般若智,而般若智乃是要由实践修行而证得的,这里显示出眞理是要借实践而得。释迦牟尼在世时亦以身作则地强调了此点。当佛陀灭后,弟子将其言说结集起来,而成为了经典。由口传而至文字记录,以便弟子依之修行。去佛日远,弟子渐渐着重了文字的研求,但求义理之发挥,因而衍生众多经论,新义竞出。于是分门别派,各有所宗,互不相容,完全忽略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乃至龙树、无着等大乘论师相继而出,将佛教重新纳入正轨,纠正了当时各派的谬误,使佛教的解脱精神再显。惜后继者仍不断地以经典文字为所依眞理,标榜门户派别,将佛教转入了经典文字争执之中,种下了佛教衰微的远因。

佛教传至中国,至隋唐而大盛。各宗竞立,依经解说,将佛家义理带至新的高峰,但亦隐伏了容易陷入文字义理中而不能自拔的危机。于是禅宗兴起,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重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所谓「不立文字」,并非否定文字,不要文字,而祗是不拘泥于文字而已。「教外别传」的「教」,即语言文字,佛教经论也。教外别传的意思,即是说明眞理并不存在于经论之中。因为当一个求道者经过不断修行实践,而至彻悟时所见的境界,乃非语言文字之所能表达,是超越了经论的。因此禅宗认为经典所说的眞理,都不外是文字说明,而非眞理本身,故对经典的态度应如指月之手指,可取则取,可舍则舍,不应受其束缚,这就是教外别传之旨。

况且眞理是必然普遍于一切现象之中,如非自身立脚于实践理境而领会,则必不能体验其如实的空相。禅宗由「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主张中显示出语言经教的局限性及固定性,缺乏了生命力。语言文字只有象征的意义而无实际的意义,犹如渡河之筏一般。因此,禅宗强调于现实的环境中把握活生生的实际,不以仅仅构成眞理的概念为满足,而是眞正把握实相而达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境。这境界并不是存在于语言文字的世界内,而是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如实的体验才能理会。这就是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义,亦是继承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乙) 禅师的接引方式与禅语录的产生

由于佛教之目的是令众生一起成就觉悟解脱,因此其基本立场就如佛陀所说:「吾如良医,应病与药」。即是说,顺应一一弟子的根机、境遇而施以教化。所以佛教的教理是以「根机」为中心,以「方便」为说教。因此形成了种种的法门。这种种法门的设立无非都是顺应当时众生的根机而设,希望引导他们趣向解脱之路的。禅宗将这个精神拉到高峰。禅宗的接引弟子法并不是固定化的形式,而是自由地实际应用了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来作为例子说教,更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施诸弟子,以期弟子开悟。于是棒打、怒喝、竖拂、举指、拍手等等方式相继而出,堵截弟子的妄执思虑,然后借着眼前活泼的现实因缘,摆脱了语言文字概念的束缚,了悟到诸法的本来面目。

由于禅宗不依经论,所以参学者全靠师辈语句之开示与及行动之指点。乃至唐朝中叶,禅宗兴盛,从学日多,于是有将禅师接引弟子,给予开导的手段或问答记录下来,形成了一则则的语录,或称公案。所谓公案,本意为公府的案牍,是指没有模范先例的案件,乃用作以后同类案件之指针。

禅宗则借用作为一位禅师为了诱导个别弟子,令其开悟而作的指针。门徒除集录其师之言行教化及师弟间的对话外,更有记录其师的行为品格的。在六祖惠能之前,集录得很少,只片言只语而已,然在六祖法宝坛经之后,遂大开集录语录之风。

因此自六祖以下的各家多有语录留存。例如临济录、洞出录等。到了后来,除了各家个别的语录外,亦有将六祖以下的各家语录有系统地编集起来。例如《古尊宿语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联灯会要》、《五灯会元》、《五灯全书》等。更有将语录作编纂与研究的,例如《指月录》及《续指月录》等。由是禅宗语录的典籍集起来不下数1000卷,份量更在其他各派所依的经论之上。

(丙) 禅语录的价值及影响

由于唐朝末年及五代的动乱,加上遭受几次毁佛之法难,佛教其他各宗的经论章疏,不是被兵火所毁,就是流散逸失,因而各宗日渐衰微,惟在禅宗方面,则由于他们并不重视经典的必然性权威,而只重视当下的契悟,兼且禅师多依山林而居,而非依都市而住,故被法难之影响甚微,而能一枝独秀,日渐兴隆,求法者日多。

乃至很多已经逝世的大禅师所用作接引弟子的公案,都一个一个的再被引用出来,用作诱导后来之弟子,于是形成了「参公案」、「看话头」之风。譬如从古人的公案之中选出具有特色的一个,作为彻底参究的对象,往往经年累月,乃至彻悟而止。很多语录则除记录了开悟的公案外,更有叙述前人个人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修行次第境界等等,给予后世之参学者的景仰与参考,更由此鼓舞其向上之精进心,成为他们修行的依靠。因此,禅语录在后来之禅宗流传上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大的价值。

但禅语录亦产生了不能避免的影响,就是由于禅语录的被经常引用,因而形成了公案的固定化,从固定化而使弟子走入了拘泥文字语句推敲的死胡同,陷入了知解的葛藤,与禅宗的根本精神有所违背。更有什者,就是禅语录的后来编纂者将禅宗门下流行的公案都加以语言文字上的解说,予后代禅师们的一个方便,更令后世学者熟诵后不用参究便能表现头头是道于人前,以至自欺欺人,失却了禅宗实践的精神,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由是禅宗开始衰落。

不过,禅语录对于现今的佛教徒则仍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可以借着禅语录的记载,得悉唐宋以来禅宗的流传情况,并窥见古代禅师的风格,他们的修行历程,开悟心态,道德生活等,以策励我们精进向上。更可以借着禅宗盛衰的历史教训,使我们一方面在知解上对禅语录不作文字上的拘泥束缚,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则以古代禅师的求道历程作为借镜。由此解行并进,向着圆满正觉的目标进发。

相关阅读:

最具影响力3个教派,禅宗、密宗、净土宗,其历史渊源却少有人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疏桐远居2024-01-22 15:45疏桐远居[湖北省网友]203.24.112.103
    禅语录对理解禅宗历史和精神有很大帮助不容错过!
    顶0踩0
  2. 周老师2023-12-10 11:42周老师[山西省网友]203.28.74.148
    “门派竞立”、“龙树正法”每步都是禅宗发展中重要节点非常值得深入了解。
    顶2踩0
  3. 王霏2023-10-28 07:39王霏[火星网友]203.31.204.123
    这个话题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禅宗发展历程真是丰富多彩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辘轳体“欲问禅宗到少林”入句

辘轳体“欲问禅宗到少林”入句

辘轳体欲问禅宗到少林入句 作者一尘 一欲问禅宗到少林,浮生有幸慰登临。九原积瑞怀新意,千载遗灵传古音。幽竹清溪搀远道,奇松劲柏抱云岑。物华荏苒

2023-11-21

禅宗传承两千年 只因一句话奠定基础

禅宗传承两千年 只因一句话奠定基础

他不敢久留于寺中,于是领法旨,执衣钵,连夜渡江逃脱

2024-01-01

徒弟一句话 难倒了师父 师父说他是禅宗法器 后来果然如此

徒弟一句话 难倒了师父 师父说他是禅宗法器 后来果然如此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

2015-05-04

智在读书|从“人生如梦”看禅宗文化对苏轼的影响

智在读书|从“人生如梦”看禅宗文化对苏轼的影响

内容摘要:北宋以来,禅悦之风盛行,士大夫的为人为文普遍受到禅宗的影响。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人生实践中,苏轼对禅宗所持的拿来主义的

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