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被用错了数百年的五句经典俗语 你用错了几句?

时间:2023-09-13 06:08:02

相关推荐

被用错了数百年的五句经典俗语 你用错了几句?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典故、俗语、名人名言来佐证、解释、说明某一件事,尤其是在某些大型活动、会议、谈判的发言中,偶尔的引经据典,不但有助于听众的理解,还能彰显发言者的口才和水平。但,俗语好用,自己必须对所引用的俗语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却被大部分人误用误解的俗语有这么五句:

一、无毒不丈夫

这句俗语出自元·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意是:做人要有气量,要大度。比如,我们在说服别人不要斤斤计较时,可以引用这句俗语:这这么小的一件事,能让就让了吧,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嘛。而这句俗语常常被误用成“无毒不丈夫”,意思也变成了“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俗语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本意为:“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句俗语被人们曲解成:在三种不孝的行为中,不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为最不孝。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长辈劝晚辈娶妻时便会引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俗语。

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成语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意为:做人要有修为,一个人如果不遵守道德准则,天地都不会容忍。这句成语被人们误读成“人不为(wei去声)己,天诛地灭”,曲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会被天地都会诛灭!意思完全反了。

四、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自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

原文: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意是:我诚然知道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这句诗却被人们曲解为:没有物质为基础的婚姻就没有好日子过!

五、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这是被误用误读最离谱的一句俗语,其实,这句俗语的原话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说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后来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湖南、四川方言中,“鞋子”和“孩子”同音,便演变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不过意思基本没变,就是说:要想有成就,就必须付出代价。

朋友们,以上五句俗语,你们用错过几句?欢迎留言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ymw77912023-12-31 04:56ymw7791[内蒙古网友]43.254.240.87
    哈哈我肯定用错了不少句子有些还真是不知道呢感谢作者指正呢!
    顶1踩0
  2. Z^先生2023-11-06 17:32Z^先生[黑龙江省网友]202.40.158.211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眼前亮原那些经典俗语直都被用错了啊让人大开眼界!
    顶10踩0
相关阅读
俗语“饱暖思淫欲” 下一句才是经典 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

俗语“饱暖思淫欲” 下一句才是经典 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

俗语一般都是有上下两句组成的,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听到的要么说的是上半句要么就是下半句,就好比下面小编说的俗语一样,大部分人只听过上半句,但是

2023-11-26

农村六句经典俗语 富含生活智慧 值得我们用心记!

农村六句经典俗语 富含生活智慧 值得我们用心记!

俗语是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之一种。亦称俗话。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语句。大多数是劳动群众自身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愿望的反映。简明、形象、富有寓意,

2022-12-15

农村有句俗语 “好吃不过饺子” 下半句也很经典 很多人不知道

农村有句俗语 “好吃不过饺子” 下半句也很经典 很多人不知道

农村俗语,在农村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是贯穿农村古今的一种文化,并在长久的历史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一直保存了下来,具有老资历的农村俗语,既富有乐

2018-07-15

辈总结的“四大”俗语 句句经典!这都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辈总结的“四大”俗语 句句经典!这都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四大好听说的就是农村一些最质朴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没有经过现代电子设备处理过的声音

2007-05-08

最经典的十大俗话 竟“忽悠”了几代人 尤其是第四句中毒很深!

最经典的十大俗话 竟“忽悠”了几代人 尤其是第四句中毒很深!

这种俗话可谓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从家里到学校每一个老者和老师都曾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似乎已成为我们思考的定式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