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13岁男孩失踪的第4天 李玫瑾一句话戳穿真相:别再犯这种错了

时间:2023-09-13 02:12:01

相关推荐

13岁男孩失踪的第4天 李玫瑾一句话戳穿真相:别再犯这种错了

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犯错,错误是孩子人生中的必经之路。

聪明的父母懂得用爱和包容接纳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引领孩子一路向前。

作者丨李核桃

近日,浙江台州一个13岁男孩放学后没回家,失踪了。

焦急万分的家长,一边在当地微信群、朋友圈发动寻人启事,一边报警。

台州市县两级公安联动,经过重重排查,终于找到了这个男孩。

此时已经是男孩失踪的第4天,这4天里,身无分文的他一直在城区附近游荡,饿了就靠好心人施舍的食物充饥。

孩子为什么宁可在外流浪受苦,也不回家呢?

原来,他不小心弄丢了公交卡,担心回家之后被家长责怪,这才不敢回家面对。

不禁想起教育学者尹建莉一番话:

“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家是爱的港湾,父母本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第一求助对象。

区区一张公交卡,就挡住了孩子回家的路。

可孩子真正在意的,是公交卡吗?

被苛责的孩子宁可走极端

也不愿面对过错

孩子犯错之后的行为,和家长通常对待这类事件的反应有很大关系。

亲子关系培训师露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的父母很严厉,不管他犯了多小的错误,父母都用一种不可饶恕的状态去训斥他、骂他、打他。

有一次他又犯错了,因为害怕父母责罚就撒谎了,妈妈轻易就拆穿了他的谎言,还把爸爸喊来,打算合力教训孩子。

孩子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直到父母再三保证不打他,他才敢说出实情。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犯个小错就被严厉管教的孩子,下次犯错后只会更小心、更巧妙地掩饰自己的“罪行”,说谎只是他逃避惩罚的一种方式而已。

更可怕的是,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可能会做出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

四川有个14岁女孩,犯错后害怕被家人责罚,就从自家窗台(4楼)翻到空调外机安装台的缝隙里面,躲了起来。

躲在空调机缝里,还有解救的机会,换做性子烈的孩子呢?

宁夏一个12岁男孩,陪6岁表妹玩耍时,表妹从高处跳下,头部着地昏迷,男孩担心她醒来告知家长,自己被责怪,就用木板反复敲击她的头部致其死亡。

山东有一个八年级女孩,平常成绩在全班十名左右,有一次语文和数学没考好,担心父亲责怪,就喝了烈性农药百草枯。

拿生命当儿戏,孩子不害怕吗?

当然害怕,可父母的责怪更可怕!

孩子最重视的人是父母,最在意的人也是父母。

没被宽容对待过的孩子,犯错后宁可走向极端,也不想面对父母。

犯错后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他人、对自己的温度。

动辄打骂、训斥

这是最无用的教育

李玫瑾说过:孩子犯错之后,千万别动手打他,打完孩子就觉得这事扯平了,而且孩子知道家长的底线了,大不了再打一顿。

所以不一定会真正改过。

郑州有一位11岁的小男孩,盗刷了妈妈4万多块钱给游戏充值。

妈妈靠装水泥为生,装一袋水泥才1块钱,4万块钱意味着4万袋水泥,特别辛苦。

儿子这事让她特别生气,高血压都犯了。

更让她生气的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别说改正了,连一个认错的态度都没有,问他什么都拒不回答。

后来亲戚、专业调解员一起上阵劝说,孩子才愿意沟通,开口第一句话竟是:

“我委屈,每次犯错都是打我、埋怨我,从不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明明孩子做错了,他还委屈得不行,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正面管教》一书中归纳了孩子的四种回应模式:

1. 愤恨:“这个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们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精神分析学社会学奠基人弗洛姆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犯错后,不给他点教训他不长记性。

所以孩子打翻一杯水,就训他;

放学后把东西忘在学校,就吼他;

考试没考好或者闯了其他祸,更是怒不可遏,动辄打骂孩子。

殊不知,这反而抵消了孩子的愧疚之心,让他把本可以自省的力量都用在和家长的对抗上,哪怕明明自己错了也要跟父母对着干,死不悔改。

这反而背离我们教训孩子的初衷:改正错误。

体罚、训斥,实际上是最无用的教育。

每一次过错

都是一次成长机会

长沙有个高一男生,平常喜欢化学研究,爸爸就给他买了不少实验用品供他做实验。

有一次,男生做实验途中上了个厕所,期间酒精灯引燃床边床单,随后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消防及时赶到,家里各房间物品都被烧毁了,连楼层公共部位的吊顶也被熏黑。

幸亏男生没事,被邻居拉出来时头发已经烧着了,满脸的灰。

他只是跟救援人员简单的说过着火原因后,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后怕、恐惧,各种情绪交织,他已经吓坏了。

闯了这么大的祸,家长并没有过多指责,反而称“不会怪他”。

有网友评论说:即使父母不怪他,相信这次教训也会让他一辈子记忆深刻。

是啊,孩子犯错后,本身已经产生强烈的自责情绪。

事已至此,再指责孩子也于事无补。

不责怪,反而能让他在愧疚中自行反思。

想起樊登老师,他儿子有一次考试,三张考卷只做了两张,最后一张没看到,所以只考了七十多分。

儿子告知他这件事时,他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告诫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反问儿子以后应该怎么做。

儿子说:要认真把考卷看完。

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

犯错后,孩子自己也能体验到损失、不便,他会自行调整自己的过错。

正如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家长不生气、不责怪,孩子才能把所有精力用在改正错误上,而不是应付父母的愤怒上。

犯错也是一种成长,每一次过失,都是收获经验的好机会。

父母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孩子对错误的改正效果。

孩子犯错的时候

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前不久,浙江一位姓胡的爸爸在雨中训子的视频火了。

他儿子是一个初二住校生,当天晚自习后想请假回家洗澡,爸爸担心他影响学习,训他不能随便找个借口就请假。

当时正在下小雨,他一边在雨中教育儿子,一边为儿子撑着伞,全然不顾自己露在雨中的大半个身子。

胡爸爸事后解释说:“其实我当时没想那么多,也就是不经意间下意识的一个举动。”

网友都被这个场面感动了:爸爸嘴里不饶人,手上却诉说着心疼,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据悉,胡爸爸与儿子关系很好,父子俩经常聊天、谈心,有时候还穿着父子装上街溜达。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一个跟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才能听得进父母的建议,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在孩子犯错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变,永远站在他这边,和他一起面对。”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和关怀的时候。

当他愧疚、慌乱的时候,父母依然接纳他、呵护他,他才有更多的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

当他即使犯错后,依然能感受爱和关怀的时候,这时父母的教育才有效果。

从不犯错的完美孩子,是不存在的。

但无论做什么都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才能将精力放在寻找正确方法上,才能得到成长。

愿每个小孩都能被温柔以待。

愿他们即使犯错了,也敢回家面对父母、直面自己的过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BraveHeart2023-11-24 21:27BraveHeart[广东省网友]43.224.80.90
    这个故事真是让人揪心希望男孩平安无事也希望不要再有人犯这样错误。
    顶17踩0
相关阅读
感伤的情感句子 哪一句瞬间戳穿了你的心?

感伤的情感句子 哪一句瞬间戳穿了你的心?

人性是冷酷无情的,谁比谁更好。年初,你们期待着一起。年底时,我倒计时。对你来说,我的生活透支了太多。男人为什么称他们的妻子为妻子?因为这段婚姻

2007-11-14

紧急寻人!11岁男孩放学后一夜未归 电话手表短暂开机三次

紧急寻人!11岁男孩放学后一夜未归 电话手表短暂开机三次

男孩的妈妈邓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儿子昝子豪平时放学坐公交车回家,6日放学后出了校门,但并未乘坐公交车

2023-10-03

大姐每天都给男孩一碗面 三天后男孩说了一句话 夫妻俩人都愣住……

大姐每天都给男孩一碗面 三天后男孩说了一句话 夫妻俩人都愣住……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挖掘身边的奇人、奇事、奇观、奇谈,分享快乐和成果,大家有好的奇事趣事都可以在评论留言处交流,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逢就是缘!生

2023-08-04

安徽一男孩凌晨4点蹲包子店门口 老板被吓了一跳 一句话太暖心

安徽一男孩凌晨4点蹲包子店门口 老板被吓了一跳 一句话太暖心

回过神来后,老板发现门口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就问他蹲在门口干什么?小伙子表示他是想在店门口避风取暖,老板就邀请其进店取暖

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