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

时间:2023-06-10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3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jie) 水何淡淡

B. 山岛竦峙(shi) 左迁龙标

C. 秋风萧瑟(se) 夕阳西下

D. 子规啼(ti) 枯籐老树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i);D项应为"枯藤老树"。故选C。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

B. 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

C. 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 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杨花落尽/子规/啼

D. 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的心情"的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

5. 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日月之行 (2). 若出其中 (3). 星汉灿烂 (4). 若出其里 (5). (2)夕阳西下 (6). 断肠人在天涯 (7). (3)海日生残夜 (8). 江春入旧年 (9). 潮平两岸阔 (10). 风正一帆悬 (11). 乡书何处达 (12). 归雁洛阳边 (13). (4)我寄愁心与明月 (14).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多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6. (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______)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C (2).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还要对诗歌内容、抒发的感情都非常熟悉。此题C项写的是中秋节,所以应选:C。(2)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此诗的分析能力,还考查了对古诗的正确默写。做此题首先要明确古诗描写的季节,"江涵秋影雁初飞",有此句可断定是秋季,秋季有中秋节和重阳节,而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由此句便可断定是重阳节,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做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根据要求去判定哪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对联必须构成对偶,词性必须两两相对,而"满地春"与"多喜气"不符合这一要求;此外根据"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作出分析,"春"为平声,"气"为仄声,所以也不符合要求。

二、阅读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7. 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8.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7. 杨花、子规、明月。

8. 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

7.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8. 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 对这首曲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子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0.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9. C 10.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作,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解析】

9.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读,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判断。C错,"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的意境,抓住""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发挥想像,运用修辞手法,描述诗句中的场面,突出其景物特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注]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1. 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11. (1). 江面渌 (2). 飞絮

12.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百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这是一首诗词赏析题目。(1)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该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南国的春光,从"江面绿""柳絮"的典型意象可以判断出来。(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本题作答时应该抓住"花"的特点和"游人"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3. 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4.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13. 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14. 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解析】

13. 试题分析:理解诗歌中的问题,首先要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本题根据"花冷不开心"语境,首先理解"不开心"是表现"春寒"中"花"的特点,再结合全文的情调,抓住"寒""冷"等词,从表现诗人心情来理解。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每个字词,根据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发挥想像,从形、声、色多角度来描摹画面,突出诗中景物的画面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曲子,回答后面问题。

寿阳曲·远浦归帆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注]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酒旆(pèi):酒旗,挂在酒店门前招徕顾客的幌子。

15.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近景,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16.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5. 酒旆夕阳、两三航

16. 渔人晚归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1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诗中关键词来回答,这类题答案一般在诗内能找到。结合前三句的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出作者的写景角度,这里近景与远景相得益彰,"酒旆"是近景,"夕阳""两三航"是描写的远景,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16.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描写的是渔人晚归图和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写作

17. 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留下气势磅礴的诗词,毛泽东曾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请你也写一段描绘大海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海水哗哗地冲上岸边,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下午,涨潮的时候,海面的景色可壮观了。银白的海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向岸这边奔来。开始,浪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过了一会儿,一米来高的大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海浪撞击在海边的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游客们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解析】这是一道小作文训练题目,要求写一段描写大海的文字。此题要注意在描写大海的景色时,可以从人的不同感官入手,表达出人们在欣赏大海景色时的内心感受。选取景物时要注意,除了对海水、海鸥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可以加入海边人物的活动,这样画面才更美。即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展示大海的魅力。

点睛:这篇小作文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突出大海的形象。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能够全方位展示景物的特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题目并不难 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题目并不难 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

...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诗中最能反映江南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浪淘沙》中描写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5.《书湖阴先生壁》里,表现山水深受主...

2022-10-23 #经典句子

2021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分类专题训练——词句 值得收藏起来一练

2021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分类专题训练——词句 值得收藏起来一练

...记忆和拓展课外知识,我们还可以整理出带有这些词语的诗句。比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聘聘袅袅十三...

2022-11-26 #经典句子

2020春三年级语文分类练习 建议打印给孩子做 提高孩子语文成绩

2020春三年级语文分类练习 建议打印给孩子做 提高孩子语文成绩

...、阅读课内语段,并答题。第一大题有3小题,分别是把诗句和名谚补充完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将诗句与相关节日用线连起来,再把这些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诗词,是古老的咏叹,却能撩拨动人的心弦,我们播下诗意...

2023-10-19 #经典句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 收藏 宅家背诵 开学做学霸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 收藏 宅家背诵 开学做学霸

...较简短,一般是五言诗或者七言诗,古诗词要求理解每个诗句的意思,还要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其它课文除了背诵外,则要求学生会应用课文中所应用的手法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诸如修辞手法、总分总...

2023-02-02 #经典句子

如何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上篇)古诗词诗句欣赏

如何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上篇)古诗词诗句欣赏

...想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如何欣赏古诗词中的诗句;第二是如何解析一首完整的古诗词;第三是如何解析某个作者的古诗词。因此我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来讲,下面是第一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如何欣赏古诗词...

2022-12-28 #经典句子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法。D.“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有很多别称。诗句“千里共蝉娟”中的“蝉娟”、“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寒兔”都是指月亮。5.(3分)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2023-01-28 #经典句子

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发展进程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发展进程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优化古诗词教学,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小学生挖掘诗句中隐藏的美感,让学生认可古诗词学习内容而朗读,能够给课本上的文字赋予生命,让文字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且富有情感将朗读作为小学古诗词学习的一种关键方式...

2022-12-08 #经典句子

近三年高考名句默写详细解析版

近三年高考名句默写详细解析版

...不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好教育云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

2022-12-17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停课不停学 在家也可做学霸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停课不停学 在家也可做学霸

...而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会写得更加的生动和形象。正如诗句说到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并且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在完成这份试题之后,大家是不是感觉特别简单呢?我们来一起核...

2018-12-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