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宝玉和王夫人的丫头说笑几句导致她投井而亡 此事谁过错最大?

时间:2023-05-21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不少奴才口中的慈善之家,就连外头买的丫头袭人都曾对父母兄长说这里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8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不少奴才口中的慈善之家,就连外头买的丫头袭人都曾对父母兄长说这里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第十九回)”。而贾政在听说家里有人投井之后,立刻深深地反省,感到惭愧不已:

“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第三十三回)”

可见,贾府待下仁慈厚道,并非空穴来风。

但即便如此,贾府依然出了人命。跳井的丫头是金钏儿,且她还是王夫人屋里四个大丫头之一。而金钏儿跳井之事,说是她自己主动跳井的也对,但也算是被逼无奈之举。

那么,此事究竟该如何定性呢,是宝玉的责任吗,或者还是王夫人全责,抑或是金钏儿自己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呢?

一、金钏儿投井一事原委:

故事在《红楼梦》第三十回。此事原本发生在一个盛暑午后,贾府各处主仆都因困倦而歇中觉,处处鸦雀无闻。宝玉无聊,背着手各处闲逛,就逛到王夫人上房。

有个词叫“得意忘形”,宝玉当天刚和黛玉在吵架后和解,自然是心满意足的。这会儿这个公子哥儿背着手到处闲逛,心里畅快自在又无挂碍,确实很容易生事。

他看到王夫人屋里几个小丫头手里都拿着针线,却在打盹儿。而母亲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在一旁捶腿,乜斜(音miēxie,指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条缝,昏昏欲睡的样子)着眼。

宝玉见状,走到金钏儿跟前,将她耳坠子一摘。金钏儿睁眼见是宝玉,宝玉笑着问她:“你就困成这样吗?”金钏儿抿嘴一笑,摆手让他出去,仍合上眼

宝玉见了金钏儿,“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地看王夫人合着眼,于是将自己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出来,往金钏儿嘴里一送。金钏儿仍旧不睁眼,只是噙着

宝玉又上来拉着她的手,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此时金钏儿仍旧不答话

宝玉又说:“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

金钏儿这会总算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宝玉说:“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此时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打了一巴掌,指着她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二、宝玉的责任:

很多人将晴雯、金钏儿的死因归结到宝玉头上。毋庸置疑,宝玉虽不像贾珍、贾琏那样滥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太多情

这“多情”,是中性词,在此无意褒贬,毕竟一则时代不同,二则他一个公子哥儿,又自小生活在富贵丛中,是丫头们捧着他长大的。

但他的一大责任是,无论“招惹”了谁,他都不能负责,包括对林黛玉。尽管两人有真挚的感情,但宝玉的婚姻自己无法做主,他也没有勇气为此和祖母、父母等长辈抗衡。

对黛玉尚且如此,更何况对金钏儿、晴雯等丫头。这件事里,最令人恼怒的是,宝玉一听见王夫人醒了,“早一溜烟去了”,也就是脚底抹油——跑了

他为何要跑那么快,自然是知道留下没好果子吃。而责任并不全在金钏儿身上,否则他犯不着跑。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有责任。但从始至终,我们没看见他主动承担责任,相反,往往是他惹了事,最常见的反应是沉默,再不就是溜之大吉,最后是时候哀悼,对金钏儿和晴雯都是如此。

这次宝玉对金钏儿的招惹,前后有三次言行及举动,金钏儿始终不怎么搭理他。他最后加了一句话,“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面对这种情形,作为一个丫头,不得不给一个回应了。

说到责任,宝玉属于无事生非,负有主要责任。他房里本不缺丫头,更不是非使唤金钏儿不可,他这么做,似乎纯粹出于无聊。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宝玉这个喜欢“招惹”女孩、在女孩队里混的习惯,一直是没改过来,又是贾母默许的。

王夫人也许未必赞成如此管束宝玉,但因此前贾政对宝玉的管束,老太太又总是拦着,而宝玉又身体单弱,被老太太疼得心肝肉儿一般,因此王夫人也怕管得太紧了,让老太太着急,令上下不安,因此也就纵坏了。

所以,在贾府就有一个说出来不像规矩的规矩,大家都知道宝玉从小爱和女孩儿混,有爱吃女孩嘴上胭脂的“毛病儿”,但因老太太疼爱,因此少有人管束。这还不算是荣国府公开的“秘密”,只怕如冷子兴、贾雨村等外人,都略有耳闻,猜到几分了。

只是,随着他年岁渐长,这“毛病儿”却始终没改过来,且不说宝玉如此对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如此,但看第二十四回贾母的丫头鸳鸯第一次出场时宝玉的行为,只是那时他年岁更小而已:

宝玉……回头见鸳鸯穿著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内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粉香油气,禁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宝玉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黏在身上。

而小毛病没改过来,多半会进一步发展成更大的错误。因此宝玉挨打,也在情理之中。

三、王夫人的责任:

作为旁观者,大约人人都能看出此事是宝玉先主动招惹金钏儿,只是金钏儿回复的那番话,也确实有问题。

但王夫人显然不会追究自己儿子的责任,也不可能反思就家里对孩子管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若要追究责任,在她眼里,当然是丫头的全责。

身为主子,又是当权派,她眼里自己那备受宠爱的儿子宝玉,自然是不可能犯错的,即使犯错,那也是被丫头教坏的,跟儿子本人无关,这就是她责打金钏儿的逻辑。

可她对金钏儿的责罚,确实严重了: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儿的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了

金钏儿不同于袭人,她不是外头买来的,看她母亲白老媳妇和妹妹玉钏儿都在贾府即知她是贾府家生子。因此,金钏儿说她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突然被撵出去,是没脸见人的。

原因很简单,家生丫头即使离开主子,也是到了年纪需要嫁人,由主子安排让家里人领出去配个小厮,或主子开恩,由父母另行婚配。

而被撵出去,性质完全不同,多半是犯了严重过错,才会遭受这样的惩罚。而贾府这种厚道慈善之家,将丫头撵出去,个中缘由,自然由旁人猜测了,如此一来,金钏儿的名誉必然受损,再要婚配,就很难了。

在贾府当丫头是个“铁饭碗”,如同一些单位的在编人员,只要不严重违法违纪,就不会被开除。贾府的家生丫头就是如此,因此金钏儿在被撵出去时一直苦苦求情,“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是因这惩罚实在太严重,几乎是面临声名俱毁的结果,而非矫情或贪恋在贾府的生活。

四、金钏儿的责任: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丫头,也是个十分爱说笑的丫头。早在第二十三回时,她就在贾政和王夫人眼皮子底下和宝玉开玩笑,算是胆大的: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下站着呢。一见宝玉走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她这种言语也算不上大错,以宝玉和丫头们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们常开这类玩笑,倒无伤大雅。

但问题是,宝玉渐渐长大,丫头们也就该有个分寸了,而这分寸,袭人懂,紫鹃也懂,金钏儿却因天性单纯爱玩,可能没及时会过意来,因而闯下大祸。

另一方面,金钏儿对宝玉讲的那番话也有问题,“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拿”是什么意思,自然是“捉拿”的意思了。

贾环在荣国府是个小冻猫子般的庶出三爷,心性被赵姨娘教坏了,他和彩云恋爱,大家对此心知肚明,王夫人也懒得管。

但金钏儿让宝玉去捉拿贾环和彩云,这确实有教坏宝玉的可能。贾环能和彩云在一起干啥呢?既然说是“巧宗儿”,又是“捉拿”,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了,对此,作为母亲,见丫头如此挑唆自己儿子生事,王夫人岂能不深恶痛绝?

所以,金钏儿对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她不像袭人那几个丫头那样懂事会盘算。她比较天真,别说王夫人不能忍,换作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五、事件定性:

宝玉前三次通过言语及举动“招惹”金钏儿,金钏儿始终是沉默以对。她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既不迎合宝玉,但也不断然拒绝宝玉。

到第四次,宝玉说,等太太醒了我就讨你。金钏儿才讲了这番话,宝玉后面是怎么答话的另当别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番话惹恼了王夫人。

她恼怒的理由是: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此事宝玉、王夫人、金钏儿三人各有责任。金钏儿言语轻佻,对宝玉有诱导的嫌疑,但罪不至死,也不至于非要赶出去,打一顿撵到下房去,或是改做粗活,都是更合适的惩罚。

而王夫人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显然欠妥。首先她完全无视儿子的过错,偏袒纵容儿子;其次,冲动之下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决意不肯收留金钏儿,在这种情况下,金钏儿只能因祸从口出而做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牺牲品;最后,作为管家太太,王夫人处事缺乏智慧和经验,惩罚太重,导致儿子被打,丫头自尽,自己良心也不安,。

参考文献:《红楼梦脂汇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麓书社。

作者:端雅。欢迎关注我的百家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宝玉和王夫人的丫头说笑几句导致她投井而亡 此事谁过错最大?》,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