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 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师阅读教学也要变化

时间:2023-05-13

除了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外,以下一些策略值得提倡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随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阅读教学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外,以下一些策略值得提倡。

(一)注重人文融陶

20世纪末我国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对当时的语文教育提出的批评,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正如杨东平指出的那样:“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日本教育界认为,教育中有一种“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它们是:培养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并替他人着想,尊重人权、热爱自然。在各个国家,学习并尊重本国的语言、历史、传统、文化等,这就是“人文精神”。

我国教育界一般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看成实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道求,使他们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则表现为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文化、形成丰高的文化积淀。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性,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就是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和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正如王丽在《我的教育梦》一文中所指的那样,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但是,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

(二)加强语言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1、多读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此时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实际上学生的内心却波涛汹涌,思绪翻飞。

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小学生年龄幼小,对反复阅读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朗读、默读、诵读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交替;引读、听读、品读、演读、分角色读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录音回放、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读要有一定的质量,那就是读思结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画、批、注。提倡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初读阶段了解大意,发现问题;精读阶段体验感悟,赏析评价;熟读阶段积累背诵等。

2.感悟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阅读教材大多是文学作品,它们不是按照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展开其内容的。一篇篇课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起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从事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的。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象、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失脑中再现形象。

3、积累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以往的阅读教学,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采用抄写、解释、背诵的方法。这种机械的死记硬背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也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既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巴金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里面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体”。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6年级应背通优秀诗文160篇(段)。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 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师阅读教学也要变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生“奇葩作文金句不断”老师看了后脸红 网友:赶紧联系家长

小学生“奇葩作文金句不断”老师看了后脸红 网友:赶紧联系家长

...长究竟该如何对待呢?一、家长要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熏陶。一个孩子写了一篇作文,作文是描述了自己有意义的一天,于是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讲述了自己描写母亲在冰箱放的大蒜发芽的故事,然后自己总结了一个小小的...

2023-05-13 #经典句子

普及国学教育 不忘文化传统 做有智慧的人

普及国学教育 不忘文化传统 做有智慧的人

...很多词和句子的意思,但孩子们从小接受这5000年的文化熏陶,将来一定是个有格局、有智慧的人。学习国学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文化底蕴和渊源,明白礼仪,智仁信,懂中华传统文化之道。国学是一部传承千...

2022-12-28 #经典句子

发音不标准就拒绝学英语?牛听听读书牛3.0帮你和孩子自信学英语

发音不标准就拒绝学英语?牛听听读书牛3.0帮你和孩子自信学英语

...牛的功能可以定制化课程,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熏陶内容选择对应的熏陶时间,比如早上8点,那每天早上8点,读书牛就会准时播放对应的内容进行熏陶。也可以根据定制熏陶课表。在熏陶内容里有宝宝的成长评测,可...

2023-07-06 #经典句子

少儿英语学习体验是怎么样的呢

少儿英语学习体验是怎么样的呢

...有了英语的语境。其实,教孩子学英语,就是英语环境的熏陶。学习英语,老师是怎么教的呢?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知识,搬到课堂上,情景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的过程,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尝试着去参与,展示...

2023-10-09 #经典句子

诗词大会出现罕见错误:《蜀道难》第一句 给出答案引发网友质疑

诗词大会出现罕见错误:《蜀道难》第一句 给出答案引发网友质疑

...力,同样大有助益。三、学习古诗词,利于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巧妙地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审美熏陶功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这样闪耀美...

2023-09-06 #经典句子

高考数学“零蛋” 作文只有3句话 他反被大学录取 这是为何?

高考数学“零蛋” 作文只有3句话 他反被大学录取 这是为何?

...大学堂读过书,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臧克家深受长辈人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读书。臧克家的家人都喜欢朗诵古诗。他的爷爷非常严肃,对人很苛刻,有时他高兴了就会吟诗,这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臧克家在小的时候,他爷爷教...

2023-05-13 #经典句子

英语启蒙:感谢这本书 改变了我对英文启蒙的认知和实践

英语启蒙:感谢这本书 改变了我对英文启蒙的认知和实践

...孩子读故事开始变得“敷衍了事”,而孩子也在父母的“熏陶”下,逐渐沉迷于手机或者电视了。苗爸在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就亲身经历过这一个过程,好在我在反复阅读了《朗读手册》之后,收获到了新的感悟,不断调整自...

2023-02-05 #经典句子

五年级语文训练题 考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觉

五年级语文训练题 考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觉

...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法》把“醉驾”定为犯罪。A.完备熏陶骇人听闻B.完善陶冶不可思议C.完备陶冶不可思议D.完善熏陶骇人听闻四、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依依不()安然无()()盆大雨邯郸学()五、下列句子...

2023-05-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