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鲁迅7句遗言 句句精辟 句句现实

时间:2023-05-10

在电视剧的演绎下,鲁迅的形象不仅让许多网友眼前一亮,大家也开始喜爱和钦佩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新文化先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最近,《觉醒年代》的热播让广大网友重新认识了课本上的诸多历史人物,其中,就有语文阅读理解的地狱模式创造者“迅哥”,也就是鲁迅。在电视剧的演绎下,鲁迅的形象不仅让许多网友眼前一亮,大家也开始喜爱和钦佩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新文化先锋。

鲁迅先生一生的时间都在战斗,他以笔为刀向封建礼教挥舞,正面地去和愚昧、腐朽的一切做斗争,即使在他弥留之际,他依旧是战斗不止。常常听到一句话,就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然而,鲁迅先生临终时留下了几句话,尽管也有“善意”却依旧对封建、虚伪的一切开炮。鲁迅先生留下的遗言,不仅是围绕他自己的身后事还有家里人,还有许多话是可以分享给世人的,他最后一共留下了七句话,每句话都带着他的“冷酷”、“狠人”的特质。

他第一句话说“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对于身后白事,传统中国人常常会以“死者为大”来操办丧礼,其中一些较为有名望的人离世,也会大操大办,讲当事人的价值进行最后榨干,甚至变成了活着的生人社交场合,还卷入各种圈钱进贡的手法。

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不想以此大搞特搞,但是老朋友是真性情交往,不可以拒绝人家的好意与真实关心。针对于此,他第二句话马上就补充讲“赶快收敛,埋掉,拉倒”。这句话更是说明他的个人生死观,人死无须浮夸纪念,要赶快处理就结束了,然后处理就没有其他事情了,大家都还有各自的生活,不能因此受影响。

所以,他第三句话就说“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第四句则是讲,“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这也是他第二句话的延续,人离世就到此为止,无须继续去做这个人的文章,特别是别有用心的纪念。应该说,这两句话都不仅仅是说到那些打算以他为文章的人,告诉了自己周围的家人和朋友。

鲁迅在民国地位和在家庭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离去必然是无法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无论从文化界还是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对于家人来说更加如此,特别是他的妻子许广平,痛失人生伴侣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鲁迅不是一个只谈风月的人,他自然不会长篇大论去留下琼瑶式的挽别语录。他只能是轻轻告诉自己的家人,要忘记他,要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不要过于依赖他的存在,还在后面用了有些许可爱的糊涂虫,这样的称谓,来表达自己的不舍和家人的离别。

在第五句话时,他提到了自己的家里人,他第五句话提到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里还是表明了鲁迅始终都是一个务实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因为某些虚名,而去做不切实际的事情,终日虚头巴脑,最终只是浪费光阴而已。

而最后两句话,则似乎道出了鲁迅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在第六句话讲“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别人答应你的事情,不要当真,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应许”,而是“别人”,只要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终究是存在风险的,换言之,就是你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必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从第六句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必然是有过许多贴切的经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出现太多真假和迷雾了。一贯“一针见血”的鲁迅先生或许在看过太多经历后,最终选择留下了短短这样一句话来告诫周边人,如果可以听得进去,也就已经受用终生了。

鲁迅先生的最后一句话,则是他一身中性格的写照,他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句看着很眼熟,这其实就是网上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时候,就要告诉人家要宽容,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性格和原则性的。

后来,台湾作家李敖也讲过一句类似的话,他说“有仇不报的人必然是忘恩负义的人”,因为一个人连仇恨都可以忘记,那么恩情对他来说就会更加记不得,而鲁迅先生的话,恰恰反应了这种的价值观。或者自己有一天因为各种原因去选择宽容,但是从来没有别人来替你,或者道德绑架你来选择宽容。

因为说出这样类似宽容的话,经常是说话的这个人没有经历过相同的事情,只是用着书里的道理来做行为规范,但是其实当自己遇到相同的事情,不见得就自己也可以宽容。而叫人要学会宽容的行为,无意间成为对他人的二次伤害。从目前的生活里面,有太多人都是不自觉中成为那个去叫人学会原谅的人。

鲁迅先生的短短七句话,说尽了他一生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不仅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里面的话语到今天都是十分适用,这其中有学识来的见解,也有真实人生的感悟。应该说,鲁迅先生只活了55岁的年华,却看破了许多存在千年的劣根事物,并且他还要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唤醒那个沉睡的社会。

鲁迅先生的一生经历清末到日本侵华期间,真实看到中国积弱的最惨痛一面,国外列强四处环顾,准备分食中国,再看国内民众浑浑噩噩,不知道马上变成亡国奴。看到这一切的鲁迅终于忍不住,以至于最终发出了“学医救不了中国”的感叹,而后弃医从文,决定以文字为武器,去唤醒国人。

鲁迅的外表冷酷,内心对这片土地确实看得深沉,他纪念好友,维系家庭,都是以真还真,一生中从无所谓虚假,即使事不尽人意,也是继续持续高呼,亦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他自己的行为,正是他自己的文字中所形容,“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鲁迅7句遗言 句句精辟 句句现实》,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知乎上关于《有没有哪句句子是真正写到你的心里去了》剪辑!

知乎上关于《有没有哪句句子是真正写到你的心里去了》剪辑!

鲁迅请萧红等人来家吃饭,是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道鱼肉做的丸子,几岁大的孩子周海婴吃了一口吐了,说不新鲜。许广平也吃了一个,觉得挺好吃啊,别人吃了也觉得不错。周海婴又吃了一个,还是不新鲜。许广平脸上就...

2022-12-03 #经典句子

“也许孔乙己真的死了”:这是病句 鲁迅的笔误还是故意?

“也许孔乙己真的死了”:这是病句 鲁迅的笔误还是故意?

...话描写仍久找不到一些破绽,如《孔乙己》那样的句子。关于孔乙己确实死了。"大约"与"确实",一对相互矛盾的词语导致了相同的结果,无异于自相矛盾。很多人认为这是笔误,或者是当时的表达习惯。然而,熟悉鲁迅作品和...

2023-01-13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也会写病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真的错了吗

鲁迅先生也会写病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真的错了吗

...轨制吃人的征象,让我们一清二楚。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于其时旧社会的屈曲与黑暗,有何等的切齿腐心。大概孔乙己确凿死了,真的是病句吗?即是如许一篇人尽皆知的文章,鲁迅先生在末端用了如许一句话,“大概孔乙己...

2023-08-11 #经典句子

鲁迅与丰子恺文学作品上的际会相逢 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范

鲁迅与丰子恺文学作品上的际会相逢 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范

...同一节、同一句译文进行比较、对照,在比较后还谈到了关于直译、意译的选择与林琴南(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本名林纾,字琴南,古文翻译了《茶花女》与《迦因小传》)文言文译的不足之处。几天后,季小波...

2023-10-06 #经典句子

思鸿教育 教师资格证面试干货:学语文教案范例

思鸿教育 教师资格证面试干货:学语文教案范例

...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二、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三、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

2022-12-04 #经典句子

思鸿教育教资面试2021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思鸿教育教资面试2021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受情感。(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小结。作业:课后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阅读,下节课分享。Part.04板书设计

2023-11-19 #经典句子

鲁迅为什么能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占鳌头?其文学功底是这么来的

鲁迅为什么能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占鳌头?其文学功底是这么来的

...以企及的普世情怀。比如说鲁迅的《呐喊》小说集中多篇关于乡村人物的形态,其手法就取自古小说和杂记;《故事新编》中,就有明显的六朝味道;众多反传统的杂文,无论思想立意还是表达方式,都深受阮籍、嵇康的影响。...

2023-01-06 #经典句子

鲁迅真的说过……为什么那些简单的事儿 别人非要用深奥难懂的词语?

鲁迅真的说过……为什么那些简单的事儿 别人非要用深奥难懂的词语?

鲁迅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恰好关于这个系列的视频,也草草收场。逢旧历的年底,准备开一次直播,算是2020年的汇报。有朋友说:你这些视频也没啥连贯性啊,并且很多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关于连贯性,这是碎片...

2023-11-16 #经典句子

常考!小学生最容易“绕不开弯”的句型转换 不掌握就丢分!

常考!小学生最容易“绕不开弯”的句型转换 不掌握就丢分!

...,总是绕不开弯,怎么解释也不明白。这点很令我着急,关于这方面的句子转换,已经专题讲了2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不少学生较为“迷惑”。其实掌握了这种句子的转换步骤,外加一定的练习,还是可以掌握...

2023-06-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