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初学写作者做到以下三点 也能写出好文章

时间:2023-05-03

可是有很多人却在说我也特别想写,但是我写不出来,不会写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现在互联网时代,写作门槛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处,只要会写字,大家都能发表文章。可是有很多人却在说我也特别想写,但是我写不出来,不会写呀。

很多初学写作的人,感觉脑子里有许多想法、有许多东西却写不出来,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因为想写不会写,因为不知道如何下手,将许多想写作的人挡在了写作大门之外。最近读到一本王小麦撰写《从零开始创意写作》的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作为初学者,感觉对我的启发很大,因此将里面内容总结出来供广大初学者一起学习。

一、将写作融入生活中

在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一书中写道:“作文是生活,不是生活的点缀。”

在这句话下面,有读者提出疑义,认为作文就是生活的点缀,很多人不用作文也能很好的生活。这是因为这位读者把作文看得太高了,认为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离不开作文,只是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作文,比如说话,向别人叙述一件事,给别人讲一个笑话,就和我们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不知不觉就做了。

尤其自从手机普及以后,只要接触到聊天工具的人都在使用手机和家人朋友进行文字交流。还有人会将自己的生活、心情发在朋友圈、发在微博,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作文。

而写作者要做到的是将我们说的话、讲得事、发的朋友圈等这些内容进行升华,通过遣词造句,将它们变成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

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那就去写我们的生活。比如我已经坚持每天码字15天了,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是每天1000字,写了五天以后,我觉得1000字完成的比较轻松,后面改成了每天1500字。坚持了10天,一开始1500字还比较困难,今天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写了近1800字。

我每天坐到电脑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不会想写什么,而是坚定的输出第一句话:今天天气特别好,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楼房的墙面上。

写下第一句,我就会有许多想说的话了,比如对外面的观察,比如心里的想法,然后接着会因为心里想到的事,联想到这几天读过的书,见过的事,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对自己的人生建议等等。

大家也不妨按照我的方法试试。因为我虽然没有连续写,但断断续续也写了两年了,所以1000字任务不算多。初学者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写作,可以从300字起步,逐渐增加到500字、1000字。

在《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中作者也写到:不知道怎么写时,就先写出来,不要停在想写却迟迟不动笔的状态。如果确实不知道怎么写,就不要强迫自己,先去看看书,看看风景,做其他事,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在试着将自己放在作品的情境中,让自己沉浸其中,开始写作。

当已经能将写作融入生活时,我们就开始对写作提高要求了。写已经不是目的,写得更好才是目的。那就是要有发散思维,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从最初的一个点不断向外扩散,让最初的念头变得枝繁叶茂。

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这句话绝不夸张。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在初稿的基础上修改再修改,才成为不朽的名著的。而初学者对修改都不重视,因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写成的东西,舍不得去动刀子。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必须要经过精雕细琢才能出精品。

二、要有写作思维

写作不仅仅是表面的遣词造句,还包含写作思维。

在《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中作者写到:外在的写作思维在于写作者写作习惯的形成,内在的写作思维则在于写作者富有个性的写作特色的形成。

习惯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史铁生说自己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那样的身体状况,能写下这么多书实属不易。但是他一直坚持写作和阅读,在写作和阅读中不断思考生与死、疾病和健康等哲学命题。这样的习惯让他拥有了他自己的写作风格。

1999年,他第三次因下肢静脉血栓住院,他仍然坚持写作,写下自己的零碎思想,这些思想最后形成了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病隙碎笔》一书。

初学者要学习史铁生的写作精神,要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思维。

将写作思维内化到具体写作中:要做到语言必须要有穿透力;写作中的自我要是真诚的,灵魂要是真实的;还要有深沉的哲学积淀。

大家一听“哲学”,总会想到深奥的问题,实际是哲学诞生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生死、思考爱憎、

三、写作者的阅读

要想写出高质量、有深度的文章必须要通过阅读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敏锐度。让自己能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去展示生活的美好。

俗话说开卷有益,只要读书都会有收获,会熏陶你的气质。但是对于写作者读书和普通读者读书要求要高一些,不要讲究速度和数量。

因为读书不是目的,目的是将书中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输出自己知识内化的、对别人有益的文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阅读对于写作者非常重要。阅读分为泛读、精读和重读。

对于写作者,通过泛读选出对自己有益的书。尽量要阅读经典书籍。对于自己喜欢的书,要精读。如果这本书对自己特别有帮助,尤其是一些经典书籍,要多次重读,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表达手法、文章结构、遣词造句,以及作者的思想等。

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就要着重去读他的书,不仅学习他的写作知识,还能学习他的写作风格。

读书,要学会欣赏,学会吸收,不要一味讲究速度和数量,而白白浪费时间。

比如我看到网上有许多人一年读几百本书,特别羡慕。于是也给自己规定读书任务,可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书中的所有知识点对自己都是新的,怎么可能用一天时间读懂一本书呢。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年,不仅让我非常痛苦,还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当拿到一本新书都忐忑不安,读不到一半就心烦意乱,一味追求速度,不去加深理解吸收,都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了什么内容。

进过读书煎熬,我得的结论是,书要想读得多、读得快,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储备多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读书的速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以上就是《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中关于初学写作的写作者必须掌握的三个方法。我已经在实施中,希望和读到本文的初学写作者一起进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初学写作者做到以下三点 也能写出好文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