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时间:2023-05-03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第I卷和第II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29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6 分钟。

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36分,第II卷114分。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第I卷和第II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本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享受着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 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 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 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D. 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4.下列表中所列名著相关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章回体

宝钗读《西厢记》

B

《堂吉诃德》

葡萄牙

文艺复兴

浪漫主义

大战羊群

C

《巴黎圣母院》

雨果

法国

现实主义

爱丝梅拉达

D

《谈美》

朱光潜

美学

书信体

人生的艺术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5.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六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8~12题。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既卒之明年,其孤及其兄之子尧臣来请铭以葬,曰:“吾叔父病且亟矣,犹卧而使我诵子之文。今其葬,宜得子铭以藏。”公之名,在人耳目五十余年。前卒一岁,余始拜公于许,公虽衰且病,其言谈词气尚足动人。嗟余不及见其壮也,然尝闻长老道公。咸平、景德之初,一遇真宗,言天下事合意,遂以人主为知己,当时缙绅之士望之若不可及。已而摈斥流离,四十年间,白首翰林,卒老一州。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公讳询,字昌言,世家宣城。年二十五进士及第,时亦未之奇也。咸平三年,与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中,一见以为奇才。是时,契丹数寇河北,李继迁急攻灵州,天子新即位,锐于为治。公乃上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是谓蛮夷攻蛮夷。真宗然其言,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天子惜之,不欲使蹈兵间,公曰:“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未至而灵州没于贼。时边将皆守境,不能出师,公请大臣临边督战,募游兵击贼。论传潜、杨琼败绩当诛,而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天子益器其才,数欲以知制诰,宰相有言不可者,乃已。其后继迁卒为潘罗支所困,而朝廷以两镇授德明,德明顿首谢罪,河西平。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而河北之兵解,天下无事矣。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以疾出知许州,卒于官。

公喜为诗。为人严毅修洁,而才辩明敏,少能慷慨。见奇真宗,自初召试,感激言事,自以谓君臣之遇。已而失职,逾二十年,复直于集贤。比登侍从,而门生故吏、曩所考进士,或至宰相、或至大官,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梅公既卒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吾叔父病且亟矣 亟:急速

C.契丹数寇河北 寇:侵犯

D.募游兵击贼 募:招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始拜公于许 不拘于时

B.时亦未之奇也 臣之壮也

C.而朝廷以两镇授德明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故其视时人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10.梅公深得皇帝器重,全都表明他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的一组是

①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

②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

③论事尤多发愤

④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B.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C.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D.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梅公很喜欢“我”的文章,在生病的时候,躺在病床上还读“我”的文章,所以梅公的儿子和侄子来向我讨铭文。

B.梅公一见到宋真宗,就和宋真宗想法一致,所以他把宋真宗当作自己的知己,当时的大官都感觉自己赶不上梅公。

C.梅公二十五岁的时候进士及第,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普通,后来宋真宗一见到梅公就认为他是奇才。

D.梅公喜欢写诗,他为人严厉刚毅高尚纯洁,很有口才能力聪明机敏,年少之时,便慷慨大方。被宋真宗称奇。

第II卷(共114分)

四、(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2分)

(2)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3分)

(3)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3分)

五、(8分)

14. 阅读这两首《白牡丹》,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白牡丹

裴潾(唐)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赏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白牡丹

欧阳修(宋)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⑴ 对第一首《白牡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残”,即残春,也叫暮春,是每年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和王羲之兰亭集会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

B.“惜”是“舍不得错过”之意,和《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字不是一个意思。

C.一个“争”字,将世家子弟争先恐后去慈恩寺观赏紫牡丹借以互相攀比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玉盘”是月亮的别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的别称还有很多,例如:月轮、玉户、婵娟、玉桂等等。

⑵ 欧阳修是如何描绘白牡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⑶ 同样是写白牡丹,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六、(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以尔车来, 。(《诗经·氓》)

(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诗经·氓》)

(5)还顾望旧乡,。(《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

(7)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9)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0),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七、(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题。

秦 腔

贾平凹

①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 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②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扶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 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③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这里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的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

④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 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⑤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⑥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家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都有观众看,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 腿,学那一招一式。

⑦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初一,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到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 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 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⑧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翅,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⑨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能使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 第一段作者一上来就揭示出秦腔的缺点—“死不离窝”,隐含了作者对它的发展的担忧。

B. 八百里秦川的厚重辽阔孕育了高亢嘹亮的秦腔,而秦腔又展现了秦川的厚重悠长,两者巧妙地融合为一,相互关联。

C.大吼大叫的秦腔让人酣畅淋漓,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秦腔的赞美,对那些空虚的都市人和讴歌爱情的诗人的鄙视。

D.从秦腔的排演开始,村民们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直到上演,他们乐在其中,秦腔满足了他们的心灵需求。

E. 作者在文章中绘声绘色,叙述描写了秦地的风土人情,传递了作者对秦文化的感悟,并在文化的把握中透视秦川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哲学。

17.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5 分)

18.第二段说“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结合全文概括原因。(5 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 1 万本。秦腔作为陕西传统文艺的典型代表,于 2006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秦腔能冲出潼关,走向更大的舞台吗?请你为它写一段宣传推介词,不少于50字。

八、(8分)

20. 阅读下面的诗歌,仿照前三行另写一节诗。( 3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5分)

(1)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 说明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3分)

九、(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19年5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一百年后,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活法的“佛系青年”火遍网络。鲁迅先生曾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C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而然”,指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2. C 前文有个“是因为”,所以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这就排除BD两项;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接“生活节奏较快”,排除A项。

3. A “感知……欢愉”搭配不当,“享受……思想”搭配不当。B项,“享受思想”搭配不当;C项“享受语言”表述不完整;D项“感知”和“享受”当互换位置。

4.D(A“宝钗读《西厢记》”错,B“葡萄牙”、“浪漫主义”错,C“现实主义”错)

二、(9分,每小题3分)

5.C(“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理解错误,应是流传历史最久的文字)

6.B(A.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C.偷换概念。“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D.否定变肯定。“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7.D(强加因果。“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

三、(15分,每小题3分)

8. B 亟:危急。

9. C 都是介词,“把”的意思;A第一个为介词,“在”;第二个介词,“被”。B第一个为代词,“他”;第二个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第一个为代词,“他”;第二个为副词;“一定”。

10. B ①是皇帝的行为;③是他评论事情的状态。

11. C 只要明确 “嗟夫、邪、惟、耳、故”标志性的词语即可。

12. A 选项中“躺在病床上还读‘我’的文章”和“吾叔父病且亟矣,犹卧而使我诵子之文”不一致。

四、(8分)

13. (8分)

(1)(2分)皇帝(宋真宗)也第二次到澶渊(1分),和契丹结盟。(1分)

(2)(3分)梅公被疏远不被任用,(1分)刚开始因为处理田地诉讼有失事实,(1分)调任到苏州。(1分)

(3)(3分)因此他看待当时的人,(1分)常常用先生长者自居,(1分)评论时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发泄心中的愤懑。(1分)

五、(8分)

14.(8分)

(1)(2分) D “玉户”不是月亮的别称,形容楼阁华丽。《春江花月夜》中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诗句。

(2)(2分)写出以下一种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① 联想(想象):诗人以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将白牡丹的盛开的景象描绘得多姿优雅。

② 借代(拟人):第一句中诗人用月亮中的蟾蜍借代月亮,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的精气和雪的魂魄孕育出像白云的一样皎洁的白牡丹的根须”。

③ 比喻:将在夜晚露宿白牡丹,比作“藏在枝头一块块无瑕的琼玉”;将在晴朗庭院的晨风中盛开的雪白的牡丹花比作“一盏盏白色的银杯”。

④视觉与嗅觉相结合:第一三四句写出了白牡丹的姿容曼妙、美丽动人,第二句则表现了白牡丹的清香扑鼻的特点。

(3)(4分)

①裴诗:将名贵却略显庸俗的紫牡丹和超凡脱俗、优雅高洁却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对比,(1分)诗人表达了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1分)。

②欧诗: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分)盛赞了牡丹的纯洁、美丽、姿容曼妙的特点(1分)。

六、(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为变徵之声 (3)以我贿迁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5)长路漫浩浩 (6)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鸡鸣桑树颠 (8)齐彭殇为妄作

(9)舞幽壑之潜蛟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七、(20分)

16. A C(A “担忧”、C “鄙视”错)(4分)

17.(5分)

(1)运用铺陈排比,(2分)(2)具体形象地突出秦川一年的重要节日必须唱秦腔,(1分)(3)表现秦腔是秦川人主要的文化精神内容,(1分)(4)烘托出秦川人对秦腔的急切盼望的心情,也突出秦腔对秦川人的重要性。(1分)

(手法 2 分,内容情感 3 分)

18.(5分)

(1)广阔的秦地的自然环境是秦腔生存的空间

(2)秦川人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秦腔的热爱的感情

(3)秦腔是秦地的文化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4)秦腔是秦川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5)秦腔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秦川人粗犷豪迈洒脱的性格特点

(6)秦腔表现了秦川人生活中狂喜激动的情感和对审美的追求

(7)秦腔表现了秦川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

(答出5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

要求:(1)概括秦腔的历史、内容(或“特点”)。(2分)(2)说明秦腔在当今传承、创新(或“发展”)。(2分)(3)“宣传推介词”主旨突出,语言生动活泼,有吸引力。(2分)

八、(8分)

20.(3分)

符合主旨1分 诗句句式1分,文采1分

(解析:仿照前三行,形式、句式和词语关联和原诗一致,避免用原诗歌词语;和全诗的意境相符1分)

21.(5分)

(1)(2分)

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1分)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男孩立正姿势回答:“做广告”(1分)

(2)(3分)

对当前广告(1分)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1分)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1分)

九、(60分)

1.作文主旨:内容积极向上,表现当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

2.评卷要求:(1)符合题意及作文一般要求,起评分43分以上。(2)内容消极,43分以下,酌情给分。(2)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减1分。(3)无标题减2分。

参考译文: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和他哥哥的儿子梅尧臣来请我写一篇铭文来下葬梅询,梅尧臣说:“我的叔叔生病非常严重的时候,躺在病床上还让我读您的文章,现在他要下葬了,应该得到您的铭文下葬”我听说梅公的名字已经五十多年了。梅公死的前一年,我才在许拜见了他。梅公虽然衰老并且生病了,他言语或文词的气势尚且足以动人,他感叹我没有在他年壮的时候见到他,然而我曾经听说他长寿。咸平、景德之初一遇到真宗,说天下大事和真宗意见一致,于是把真宗当作自己的知己,当时的大官都感觉自己赶不上梅公。不久,被排斥疏远,四十年间,到老了还是翰林,在一州终老。哎呀,士大夫果真能自己欣赏自己的才能?只是世人用不用的缘故吧。因此,我记录他的始终,确实钦佩他的节操。

梅公名叫询,字昌言,一直居住在宣城。二十五岁进士及第,当时人们也没有觉得他奇特。咸平三年,在崇政殿考进士,真宗路过殿庐中,一见到梅公就认为他是奇才。这个时候,契丹屡次进犯黄河以北,李继迁紧急攻打灵州,宋真宗刚刚即位,坚决主张天下太平,梅公上疏请求授予潘罗支为朔方,让他自己攻打,这就是说让蛮夷攻打蛮夷。宋真宗赞同他的观点,问梅公谁可以出使潘罗支,梅公自己请求出使。宋真宗怜悯他,不想让他进入战争,梅公说:“只要能保住灵州,让他们停战,怎么能怜惜一个梅询!”宋真宗认为他的话很豪壮,于是派他出使罗支,梅公还没有到灵州,灵州就已经沦陷了。当时,边境将领都在守卫边境,不能够派出军队。

梅公请各位大臣到边境督促战事,让他们招募流动的士兵打击敌人。梅公上奏认为传潜、杨琼打了败仗就应当被诛杀,而田绍斌、王荣等可以责令他们效力来补偿过错,共几十件事情,他的话很是豪壮。宋真宗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想让他掌管起草诰命 宰相有人说这样不可以,才停止。那以后,李继迁最终被潘罗支所围困,朝廷用两个镇授予德明,德明磕头谢罪,黄河以西平定了。宋真宗也第二次到澶渊,和契丹结盟,黄河以北的战事也解决了,天下太平没有了战争。梅公被疏远不被任用,刚开始因为处理田地诉讼有失事实,调任到苏州。梅公借口有病外调到许州,死在任上。

梅公喜欢写诗,他为人严厉刚毅高尚纯洁,很有口才能力聪明机敏,年少之时,便慷慨大方。被宋真宗称奇,自从当初被宋真宗召见面试,对宋真宗心怀感激而积极进谏,自认为这就是君臣之间相互对待对方的最好的方式。不久,他失去了自己的官职,超过二十多年,才又直接到集贤殿大学士,等到任用为侍从,他的学生和老部下以及从前考他的进士的人,有的人做了宰相,有的做了大官,因此他看待当时的人,常常用先生长者自居,评论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发泄心中的愤懑。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维写牡丹的一首诗 短短20字“角度刁钻” 后人传唱了1000多年

王维写牡丹的一首诗 短短20字“角度刁钻” 后人传唱了1000多年

常人想到牡丹,是国色天香,是雍容富贵。就是诗人想要写牡丹,终究也逃不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高贵。总之,一直以来牡丹在国人的心中,都是以一种高贵典雅的姿态出现,这也是几千年的文化一脉相传...

2022-12-23 #经典句子

古人经典爱情名句:便是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古人经典爱情名句:便是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子思念远方情人的痛苦之情,表达刻骨相思之意。10.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选自元·珠帘秀《正宫醉西施》。牡丹花,比喻美女。写出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现在多用于男子为女子美貌所倾倒,,誓欲殉情的决心...

2023-01-21 #经典句子

刘禹锡的一首牡丹诗 短短28字全是虚写 角度新颖 耐人寻味

刘禹锡的一首牡丹诗 短短28字全是虚写 角度新颖 耐人寻味

...们一并摆入别墅,作为养老之居。“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牛僧孺家中也种植着大量的牡丹,且引以为傲。常常邀请此时同在东都的白居易、刘禹锡等官员与诗人来庭中欣赏牡丹、吟诗唱和。文人相聚,分外风流。三人那...

2023-07-13 #经典句子

花木文化琐谈之60:“花中二绝”——“将相伴侣”牡丹与芍药媲美

花木文化琐谈之60:“花中二绝”——“将相伴侣”牡丹与芍药媲美

...。跟月季、玫瑰、蔷薇列为“花中三姊妹”一样,笔者将牡丹、芍药这“花中二绝”并列起来,合并起来对比着写。“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通...

2022-12-24 #经典句子

关于白露茶的指鹿为马 村姑陈想说两句!

关于白露茶的指鹿为马 村姑陈想说两句!

...到太姥山的山腰便停了。《3》第二个笑话是:白露茶是牡丹。刚写完贡眉和二级牡丹这个梗,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写白露茶和牡丹了。行笔至此,深感行业内有创造力的人才辈出,非我等愚人可及也。能把白露茶想象成白牡丹的...

2023-01-25 #经典句子

原创散文:【节气】谷雨

原创散文:【节气】谷雨

...长,樱桃红了一树,新茶把田园风光写在了一壶新茗中,牡丹开得正艳。谷雨时节正是欣赏牡丹的时候,想起《红楼梦》中的宝钗,宝钗的花签就是牡丹,上面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把宝钗比喻成艳冠群芳的牡丹,再合适...

2023-05-07 #经典句子

论好文章之一字不可易

论好文章之一字不可易

...揣摩之下,还是剧本原文好。 1 《游园惊梦》本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剧本一开头,杜丽娘在某个春天的早晨醒来,二八年华,少女“宿妆残”,心中有些缭乱,才学了《诗经》“关关雎鸠”,更有些缥缈的春情。...

2023-08-02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的高尚品质。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④“菊”和“牡丹”分别象征什么,作者为什么先写他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反衬...

2023-01-02 #经典句子

叙述语言鸡汤

叙述语言鸡汤

...的叙述要超越日常的语言方式。 我们平常看到田野里的牡丹,比如也是两朵,我们会这样说“这里有两朵牡丹”,不会说“这里有两朵花,一朵是牡丹,另一朵也是牡丹”。这就是日常用语,与我们写作的区别。 在我们阅读鲁...

2023-02-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