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十四)诗词作品两种不同的比较句式

时间:2023-01-07

它常用在比较句中作谓语,表示前者不及后者,即A比不过或赶不上B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读诗心解之十四)

诗词作品两种不同的比较句式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不如”这个动词性结构在古今语言实践中极为常见。它常用在比较句中作谓语,表示前者不及后者,即A比不过(或赶不上)B。在古典诗歌中,含有“不如”这个词语的诗句数量很多,主要表现为“A不如B”与“AB不如”这两种句式。在表示比较对象A与B各自程度的对比上,这两种句式呈现出相当复杂而多变的状态。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与阐发。

一、“A不如B”句式

这种句式颇为常见,但又表现为A<B的正体与A>B的别体这两种含义相反的体式。

(一)“A不如B”表示A<B (正体)

所谓“A不如B”是表示在某一特定内容的相互比较中,A的程度不及B,即A<B,例如:

(1)君思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唐·孟迟《长信宫》)——抒写失宠宫女的愁怨,身在长信冷宫,无缘再见君王之面。后两句是说,“自己还比不上那轻盈的春燕,她还可以绕着御帘飞舞。”

(2)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唐·白居易《浪淘沙》)

——后两句是说:君情不如江潮,妾心深于海水。“相恨不如潮有信”意为;“君情薄幸,久客不归,还比不上那涨落有序的江潮,令我怅恨。”

这种“A不如B”的正体,与散文句式完全相同,都是明确地表示A<B,含义正常而清楚,兹不赘述。

(二) “A不如B”表示A>B (别体)

这种诗例较为少见,但因其表达的内容与正体完全相反,更应仔细瓣析,如:

(3)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唐·刘禹锡《竹枝词》)

——清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分析说:“首言十二滩道路艰难,……后两句言瞿塘以险恶著称,因水为万山所束,巨石所阻,激而为不平之鸥,一入平原,江流漫缓矣。若人心则平地可起波澜,其险恶殆过于瞿塘千尺滩也。”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世间人情更为险恶叵测。“人心不如水”并非指“人心”<“水”,而是说世间那些势利小人的恶毒歹心要比这瞿塘峡水险恶得多,它常无事生非,陷害忠良,“等闲平地起波澜",令人齿冷心寒,防不胜防。若按正体理解为“人心不如峡水险恶”,则扞格不通了。

(4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唐·元稹《青云驿》)

——此句意为:“野鹤贪婪地啄食腥秽的虫子,就连那贪吃的鸡也比不上它”。这是说“鸡不如鹤”,而不是“鹤不如鸡”。如缺乏细心的体味辨析,那就住往与原意相径庭了。

二、“AB不如”句式

诗人在创作中,为了适应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上的要求,在句式安排上,有时把相互比较的两个事物并列,却把“不如"这个词语置于句尾,这样就形成了“AB不如”句式。这种古典诗歌独有的句式所表示对比对象间的程度,往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AB不如”句式又可分为三种各具特色的体式,请看:

(一)“AB不如”表示A>B (正体)

古典诗歌的“AB不如”句,大多数表示“B不如A”,即A>BO如果简单地把“AB不如”看成是“A不如B”的翻版,那就谬之千里了。如:

(5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唐·杜甫《潼关吏》〉)

——仇兆鳌注曰:“此述修筑潼关‘铁不如’,言其尖;‘万丈余’,言其高”(见《杜诗详注》卷7)。如把“大城铁不如”解释为“大城不如铁”,显然不妥。应理解为“大城坚固无比,连钢铁都比不过它”,即“城关坚固,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之意。

(6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唐·杜甫《酬韦韶州见赠》)

——仇兆鳌注曰:“白发自怜,新诗称韦”(见《杜诗详注》卷22)。这指明,“白发”句是诗人自谓,“新诗”句是称誉好友韦韶州,意为“我白发如丝,不胜簪理,您新写的诗篇文彩华瞻,连锦绣都比不上它”,即“新诗的辞彩胜过了锦绣”。

(7)我闻声价金应敌,众道风姿玉不如。(唐·元稹《张校书亢夫》)

——意为“我听说您的声价可与黄金相匹敌,众人都说您的风姿绰约,连美玉都为之黔然失色。” 即“风姿胜过美玉”之意。

(8)紫蔗椽来大,黄柑蜜不如。(宋·杨万里《夜饮》)

——意为“紫蔗像屋椽那么粗壮,黄柑甜美,连蜂蜜都比不上它”,即“黄柑比蜂蜜还甜”。

(9)多年华鬓丝相似,三月春愁水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

——“三月春愁水不如”是说:“暮春三月,我春愁萦绕,连滚滚东流的春水都不及它的绵长。”若理解成“三月春愁不如水”,则逆情背理了。

此类“AB不如”句式,带有否定性比喻的性质,本体(A)与喻体(B)在同一个句子中紧密连接,又如:

(10)交情郑重金相似,诗韵清锵玉不如。(唐·白居易《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不一》)

(11)江岸梅花雪不如,看君驿驭向南徐。(唐·杨凭《送别》)

(12)见说身轻为不如,石房无侣共云居。(唐·陆龟蒙《和袭美寄题鏡岩周尊师所居》)

(13)江头渔家结茅庐,青山当门画不如。(宋·陆游《渔翁》)

(14)—溪盘曲到阶除,四面青山画不如。(宋·戴复古《喜山居》)——例(10)意为“诗韵清朗铿锵,胜过美玉。例(11)意为“江岸的梅花胜过雪”。例(12)意为“身体轻盈,胜过仙鹤”。例(13)(14)意为“青山秀美胜过图画”。

另一种格式是表示相互比较的两种人(物)分别处于前后相连的两句诗中,如:

(15)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唐·韩愈《青青水中蒲》)

——陈沆注曰:“首章,居,谓鱼也;我,蒲草自谓也。此公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见《诗比兴笺》)此诗用比兴手法,“蒲草”喩思妇,“鱼”喻游子。“相随我不如”之“我”,即是“蒲草”。此句意为“浮萍行踪无定,却能时常与鱼儿相随相亲,而我却远不及它”。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思妇眷恋游子的哀怨心情。

(16)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唐·岑参《石犀》)

——这两句诗意为:“蜀郡太守李冰兴修水利的功绩卓越,就连上古时善治水的大禹都比不上他”,即“李太守胜过了大禹”。

(17)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唐·白居易《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稼》)

——这两句意为:“不要说庄稼一望无际如云海一般,就是万顷云海也比不上今秋丰收在望的庄稼”,即“庄稼胜过云海"。

(18)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唐·施肩吾《少年行)

——诗意为“我醉骑白马驰骋在长安空旷的通衢大街上,许多年轻人都说这飞驰的速度胜过了闪电”,即“马驰比闪电还要快”。

(19)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此处“云腴”指代茶叶;“硙”是小石磨。诗说“在我江南故乡,摘下在云雾中生长的茶叶,放在茶硙内研得细细的,那纷纷落下的茶末,胜过了雪花飘扬。”

以上诗例说明:古诗“AB不如”句式,一般应解释为A>B,即本体胜过喻体。

(二)“AB不如”表示A<B (别体)

这种别体数量较少,多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如:

(20)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唐·白居易《和<除夜作>》)这首五言古诗是诗人和友人元稹之作。

——此句是说:“在任地方官为百姓谋利造福方面,我是远远比不上您的。”

(21)如何辛苦为诗后,转盼前人总不如?(清·黄仲则《写怀》)

——诗句是说:“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写出诗篇后,每与前代诗人对照,却总觉得不上他们呢?”即“我诗不如前人诗”。

(22)古人才艺今俱有,却是今人古不如。(清·黄遵宪《寄赠左子兴领事》)

——是说:“虽然古人的才艺在今人身上都有表现,但是今人在成就上却远不及古人。”

以上三例说明,“AB不如”句式的别体,表示A<B,在其实际意义上与正体迥然相反。

(三)“B不如”表示B<(A)(变体)

这种“AB不如”的变体,其特点是在诗句中只出现一个人(物),而与之对比的另一个人(物)却往往被承前省略了。例如:

〈2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杜牧《赠别》)

——诗的后两句说:“在扬州所有的歌楼舞馆,卷上珠帘,品评各位歌伎的容貌,没有能与她相比的”,即“众多美女都不如那位豆蔻少女”。

(24)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诗的后两句说:“擅长文学的才女不知有多少,但在文采风流、描摹万物上,都比不上您(著名女诗人薛涛),即“众多才女都不及薛涛的才华”。

(25)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唐·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州宅》)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任上置建一所风景幽雅舒适的住宅。诗人写诗赞扬说:“您暗中已访遍了江南各州郡,除了杭州之外,所有州郡都比不上它(越州)了。”

这种句式的诗句,处于B位置的一般是群体人(物)而被承前省略的A却往往是个体人(物),即用群体做为陪衬,以突出个体的卓荦非凡,造成鹤立鸡群的艺术效果。

如能掌握这两种句式的异同,尤其是对其别体和变体的特殊规律了然于心,那么对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和研究工作都是不无裨益的。但也应看到,任何一种语言规律都不是包罗万象、四海皆准的圭臬。尤其对古典诗歌那种繁复多变的句式和语言运用进行研究,很难探索和归纳出整齐划一的语法规范。在阅读实践中,违例出格的特殊的诗歌句式比比皆是,有时会使现成的语法绳墨显得苍白乏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和运用诗歌语言的规律,更要灵活通变地去对待和解决具体的问题。须知,在古典诗歌竖赏与研究上,抱柱守株式的僵滞学风是难以叩开诗歌艺术殿堂的大门的。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诗歌美学及天津城市文化研究,兼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

编辑/章雪芳 审核/武 阳 校对/冯 晓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十四)诗词作品两种不同的比较句式》,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句式造句和解释

句式造句和解释

句式(jù shì)。句子的结构形式。[夏丏尊等《文心》:“八句句子中,只有两种句式。”]句式参考例句:1、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2、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3、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

2023-06-19 #经典句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句式转换+排列句子专练 孩子暑假巩固有奇效

二年级下册语文:句式转换+排列句子专练 孩子暑假巩固有奇效

二年级下册语文:句式转换+排列句子专练,孩子暑假巩固有奇效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学习重心围绕语文基础技能,如句式转换、排列句子、仿写、补充句子等内容,都是小学语文阶段的重点内容。孩子没有对句子相关技...

2022-11-20 #经典句子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式的变换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式的变换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式的变换首先来看文章《济南的冬天》里面的一个句子:(1)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主动句,强调的重点是小山)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句式的句子吗?相信大家都...

2022-11-30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详解:句式变换做题技巧+习题 考试常考 备好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详解:句式变换做题技巧+习题 考试常考 备好

小学语文重点知识详解:句式变换做题技巧+习题,考试常考,备好小学语文学习,句子是其中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关于句子的知识有很多,比如:1、祈使句、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4种常见句式的...

2022-12-28 #经典句子

9个金句文案句式 一秒拉高文章档次(可套用)

9个金句文案句式 一秒拉高文章档次(可套用)

...是尊贵的老粉了同样的一句观点,一个洞察,用不一样的句式说出来,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讲山海和城市兼得的文案:「山海之滨,繁华城心」虽然该讲的都讲了,但客户总觉得不够动人。当参考了“台湾松阮别墅”的文案句...

2023-01-07 #经典句子

四句话搞懂格律诗平仄(二)

四句话搞懂格律诗平仄(二)

...仄——(乙)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甲)(也叫出句)句式的第二字是仄声,则(乙)(也叫对句)句式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声。如果出句第二字是平声,则对句第二字必须是仄声,如(丙)(丁)相对的情形。(丙)句式为平...

2023-09-10 #经典句子

打牢语文基础——句式训练(二) 跟资深教师学方法

打牢语文基础——句式训练(二) 跟资深教师学方法

...句子构成段,若干段构成文章。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句式的训练。我们接着上一篇文章,继续分享句式如何进行练习。一、给句子换说法1.“把”字句和“被”字句小学语文二年级,句式训练重点就有“把”字句和“被”字...

2022-12-04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6类“必考”句式转换题汇总!答题技巧+练习全都有!

小学语文:6类“必考”句式转换题汇总!答题技巧+练习全都有!

...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而语文中的句式变换作为小学时期的学习重点,也是我们小升初考试中重点考察对象。其中,句式变换作为孩子小学时期的学习重点,也是小学生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从小学三年级...

2023-10-15 #经典句子

3种写作句式 语言表达力快速提升 立马可试的干货

3种写作句式 语言表达力快速提升 立马可试的干货

...会退回去再看一遍。句子表达不清,让人看不懂,一般是句式出现了问题。写作一般分3种句式:一、状态句式状态句式,表达“谁?处于什么情形?是什么样的?”多指静态说明、形容具体事物。句子结构是:主语+状态属性语...

2023-05-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