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暑期小练(八)语言运用题

时间:2022-12-25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核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届时”指的是到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发生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与句中“日前”“进行了交流”相矛盾。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C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D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句中为“几家”,显然不合语境。故选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靳小东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他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错,“可以” 与“得以”重复,保留一个;C项,“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错,不合逻辑,在“发现”前加“被”;D项,语序不当,“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与“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互换位置。故选A。

辨析病句,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

解题规律总结如下:

①出现了并列的短语,检查是否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②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检查是否有语序不当。

③出现了数量短语,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④出现了介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⑤出现了关联词(连词),检查是否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⑥出现了代词,检查是否语意不明、重复。

⑧出现了长宾语,检查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⑨出现了多个谓语,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⑩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检查是否有肯否不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又要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A项成语使用错误,由前一句“你们对此人不了解”可知,下一句语境应为“但我们对他的底细”非常了解,一目了然指一眼就可看清楚,不符合语境,可改为“了如指掌”。B项成语使用错误,由“下乡前两天”“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可知,语境表达对情况有一定了解的意思,胸有成竹指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不合语境,应用“心中有数”。C项成语使用错误,翻云覆雨指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语境,并且不能用来形容气势;D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用来修饰“实践家”,使用正确。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测量结果显示,水城威尼斯的历史老城区正在缓慢地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报》,为40年后、甚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扩大共识、承认分歧、加强合作的准则。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B项“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错误,搭配不当,“领略”和“民居建筑”不能搭配,可在“建筑”后加“特色”;C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错误,句式杂糅,可改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D项“扩大共识、承认分歧、加强合作”错误,语序不当,“承认分歧”和“扩大共识”位置应该互换。故选A。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_________。结果读者___________,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读者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读者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___________。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与读者的这种辨别方式相比,简直是____________。

读者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读者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者具有的敏锐的辨识力只是针对特定文本

B读者对于特定文本也是具有敏锐的辨识力的

C特定文本也是可以被读者敏锐地辨识的

D敏锐的辨识力也是读者对于特定文本应该具有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承接前文“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括号内话题应是“敏锐的辨识力”,可排除C项;根据后文“结果读者……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可知,括号内主语应是“读者”排除A、D两项。

故选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 举要删芜 显而易见 大相径庭

B鱼目混珠 去芜存菁 不言而喻 大相径庭

C滥竽充数 去芜存菁 显而易见 云泥之别

D鱼目混珠 举要删芜 不言而喻 云泥之别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鱼目混珠”强调以假乱真,“滥竽充数”强调以次充好。根据“仿作”可知,第一空应选“鱼目混珠”,排除A、C两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举要删芜”指写文章时抓住要点,删改繁杂的部分。根据“尽数淘汰”可知,第二空应选“去芜存菁”,排除D项。不言而喻,喻,意思是了解,明白,成语的意思是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主观随意性”是眼睛看不到的,根据语境是在分析问题,属于“言”语,应该搭配“不言而喻”。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大相径庭,径意思是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整个成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不是用来说“地位”,应该填“大相径庭”。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B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上,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

C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D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分句语序颠倒,应改成“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D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不合逻辑,人不能被产品消费,“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应改成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故选C。

暑期小练(七)中国诗歌vs人工智能

高中生暑期小练(六)现代文阅读:枕上诗书闲处好

暑期小练(五):学术问题不容丝毫马虎,尤其是给孩子们的

暑期小练(四)文言文阅读: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

暑假小练(三)语言表达+古诗词鉴赏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暑期小练(八)语言运用题》,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感受下一建建筑107分学霸老师的40条神句子 一建考试也是小儿科

感受下一建建筑107分学霸老师的40条神句子 一建考试也是小儿科

纯干货 | 感受下一建建筑107分学霸老师的40条神句子,一建考试也是小儿科也有一建老教授直言:把建筑实务“高级神记忆短句40条”打印贴墙上,次次一建都能考120+。时间飞快,转眼已是8月,不知道各位同学备考的怎么样了?...

2022-12-25 #经典句子

申论范文评析:打造幸福建筑 圆梦幸福追逐

申论范文评析:打造幸福建筑 圆梦幸福追逐

打造幸福建筑 圆梦幸福追逐(132公考评析:经典的对称式标题,涵盖了对策举措和目标意义两个方面的内容,兼具形式美和内容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风之中的美好希冀现今已在神州大地实现,...

2022-12-25 #经典句子

北京西城区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西城区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材料一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

2023-09-23 #经典句子

湖南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份...

2022-12-10 #经典句子

广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

广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不同。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有的地标,...

2022-12-25 #经典句子

构思有点拨 3题3佳作!八年级上册五单元同步说明文展评

构思有点拨 3题3佳作!八年级上册五单元同步说明文展评

...,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坎儿井的一大特征。二、“介绍一座建筑物”写作范例与展评【作文题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

2022-12-12 #经典句子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 在1998年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营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2023-08-19 #经典句子

大同古城——中华北朝文化之都

大同古城——中华北朝文化之都

...庙帝君庙位于大同城区东南隅帝君庙街北侧,是一栋明朝建筑。但是这个建筑供奉的主要神祇是文昌帝君,原型是春秋时代的四川人张亚子。张亚子应该是大同历史上第一名武将,因为他从四川来到山西,主要是帮助晋国驱逐当...

2023-02-06 #经典句子

高三寒假复习之语言运用题:病句 补写(衔接) 压缩 选词

高三寒假复习之语言运用题:病句 补写(衔接) 压缩 选词

...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轰然倒塌。②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③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给全球的文化遗产防火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④明清紫禁城同样是世界文化遗...

2023-02-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