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八年级语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时间:2022-12-20

专题15浣溪沙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世事常变迁、人生没有永恒。一年又过一年,物还是人却非。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今天让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0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3 分钟。

专题15《浣溪沙》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世事常变迁、人生没有永恒。一年又过一年,物还是人却非。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晏殊的《浣溪沙》,感受词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思,体会美的艺术享受。

二、目标

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读诗词,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3、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重点: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三、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四、注释

《浣溪沙》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词牌名。浣,洗的意思。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五、词意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六、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宴欧”。

2、写作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然后迟暮落寞的感伤。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此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着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时伤怀的感慨。

八、问题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请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参考:

①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

②蕴含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因为消逝而虚无的生活哲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参考:

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4)、“小园香径独徘徊”言犹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参考:

道出作者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这一句直接抒发了寂寞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参考: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6)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7)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

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合,浑然一体。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九、诗歌主旨

《浣溪沙》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十、课堂小结

1、在明媚的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味美酒,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他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下片直承此句,既流露了对风华已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活哲理。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长久的思考熔为一炉,既敏捷,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浣溪沙》的作者是 ,字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答案】 晏殊 同叔 北宋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浣溪沙 ②晏殊③小径 ④徘徊

【答案】①huàn ②yàn shū ③jìng ④pái huái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可奈何:

(2)似曾相识:

(3)小园香径:

(4)独:

(5)徘徊:

【答案】

(1)不得已,没有办法。

(2)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

(3)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4)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5)来回走。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

【答案】

1、去年天气旧亭台

2、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似曾相识”“殷勤”“香径”“徘徊”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新”与“旧”对比,暗含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句子是:

, 。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

3、本词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名句是:

, 。

4、本词中表现作者昂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之情的句子是: , 。

5、本词中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6、词中作者直抒寂寞和忧伤之情,将词人对无限春光、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

【答案】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2、夕阳西下几时回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似曾相识”“殷勤”“香径”“徘徊”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晏殊《浣溪沙》,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广西初三期末】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______、______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答案】 夕阳 落花

【解析】 考查对重要意象的提取能力。可从“夕阳西下几时回”中提取“夕阳”;可从“无可奈何花落去”提取“花落”,也就是落花。

5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运用了对比(对偶),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伤别怀旧、伤春怀人)的感情。(写“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或“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也可得分)

【解析】 考查对诗句手法及所抒发的情感的把握。 春花纷纷凋谢,燕子又回来寻找旧巢,这是对比手法。 感情:对花落地感到无可奈何,燕子年年归来也不觉新奇。 这一切都取决于自然规律,是人力难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 写出了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二)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题目。 【2019·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初三月考】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旧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8.词中两对反义词分别是什么?词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1)新与旧;去与来(2)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及流露时光易逝的惆怅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分析。 “新词”指刚填好的词,“旧亭台”指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是“旧时”的意思。 “新”与“旧”是一对反义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去”和“来”是一对反义词。词人通过描写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伤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49.下列各项中,对本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感叹光阴易逝,既写现在,也写过去。

B.下阕借景抒情,重在写今。

C.后三句在情感上跌宕起伏;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

D.晏殊,南宋著名词人,江西抚州临川人,官至宰相,喜好文学,一生富足。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词人写作意图。D项不正确,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三)诗歌鉴赏【2013·河南中考模拟】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5.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 的画面。

【答案】 夕阳 落花 归燕 优雅闲适的生活

【解析】 从前向后读诗歌,可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这是一幅春景图,抒写的是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因此,所描写的生活图景是优美的,富有诗意的和哲理的。

56.请你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剧中的“独”字的含义。

【答案】 有独自、孤独之意,表达了一人在小路上踱来踱去的孤独之情。

【解析】 通读全词,结合写作背景可知,这首词主要写作者的优雅闲适的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闲愁”,诗中的“独”有一种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孤独、惆怅之情。

【考点】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 对于诗句的理解,要结合所写事物及其特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处境等综合分析。诗句赏析的角度与现代文语句的赏析相同,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四)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2019·云南中考真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 “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要求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前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蕴含着欣慰的情感。 而最后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所以情感变化:怜惜和无奈—欣慰和喜悦—孤寂伤感。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2018·江苏初二期中】

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①。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注释)①晚花:暮春的花。红片:落花的花瓣。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58.结合上片内容,说说“曲栏干影入凉波”中“凉”字的妙处。

【答案】 “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池水的寒凉,也体现词人因为春将归去的凄凉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赏析,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池水的寒凉,也体现词人因为春将归去的凄凉心境。 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59.下片的“词眼”是什么?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答案】 “愁”,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寂寞惆怅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寂寞惆怅之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2019·河南中考模拟】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排徊。

6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 “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园香径独排徊”,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独”字,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6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2014·四川中考真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案】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意近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词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型。这类题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属于课内诗词赏析的内容,平日练习的比较多,难度不大。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一:“落花”这一景物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则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示例二: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谐婉,堪称佳绝。

示例三: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解析】 名句赏析是热点考题,名句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 答题步骤: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诗歌鉴赏【2017·福建中考模拟】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解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 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答案: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68.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答案】 C

【解析】 C项“‘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对这首词分析有误。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2019·北京中考模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9.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答案】 示例: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分析。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诗歌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以此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70.“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要结合诗人情感逐项分析。 A. 诗句用“落红”(落花)作比喻,表明作者的心志:自己愿意像春泥护花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 B. 诗句写出的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C. 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前句直言其意,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衬托其离别的苦痛。故选C。

71.“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允许有2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两题中已出现的诗词不得分)

【答案】 示例:①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 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任选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即可。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2019·北京中考模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2.结合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 )

A.《诗经周南关雎》 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⑵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 ⑴D ⑵A

【解析】 (1)D也运用了“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联想过去)这种方法开头。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去年饮酒听歌的追忆,作者在这里用倒置的手法,把去年饮酒听歌的事情放在前面,用以突出去年的欢乐。作者借此引发的感慨。与“折戟沉沙铁未销”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它几项都不是这种写法。

(2)A借用了典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而其它几项都没有用典。

73.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案】 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 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解析】 比较阅读。 要求比较李白《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不同点,答案比较开放,可选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如相比而言,李诗描写的角度宏观大气(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述说的是历史客观真实(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而杜诗从细节入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还有对历史主观的评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4.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答案】 示例一: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解析】 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 具体考查由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 并说说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的原因。 此题在作答时不要由杜牧的《赤壁》联想到《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而应该有更丰富的联想。注意题干“慨叹英雄成败”几个字。 如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占据河北的袁绍军事集团作为强势一方率先向曹操集团发起进攻,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 双方在官渡一带沿河对峙一年有余,最终战争以曹操率军偷袭乌巢粮仓,进而击溃袁绍军主力告终。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而确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

(三)阅读《浣溪沙》,完成后面小题。【2017·山东中考模拟】

浣溪沙 春情①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释:①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是时,东坡在京师直史馆。治平二年五月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逝世,六月殡京城西。第二年春,东坡作此词。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

77.“浣溪沙”是这首词的 ,从字数看 ,属于词中的“ ”一类。

【答案】 词牌名 小令

【解析】 此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熟悉有关词、曲的一些知识。)“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从字数看,属于词中的“ 小令”一类。

78.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鸿雁、鹧鸪、落花。 表达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凄凉和孤寂(答对1点给1分,意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下阕共三句话,分别写了“鸿雁”“鹧鸪”“落花”,鸿雁没有捎信和鹧鸪的啼声勾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据此分析即可。

79. 请赏析动词“争”的妙处。

【答案】 这里“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

【解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辞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具初春气息的景物。 “乍晴池馆燕争泥”的“争”字,是这句中最生动形象的一个词,可以结合描写的画面分析。这里“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2016·河北中考模拟】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包含了 的哲理。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 之景,渲染了 的气氛。

【答案】 (1)旧的时光虽然过去,但新的希望会接着来临

(2)登楼所见,冷寂(凄凉)

【解析】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此处(1)阐述旧的时光虽然过去,但新的希望会接着来临;(2)表达了凄凉的心境。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作者喜欢独处的清净。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中“新”与“旧”形成比照关系。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被“锁”者实非“清秋”,亦是人也。

D.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晏殊写的是伤时伤春的闲愁,李煜表达的则是亡国之愁。

【答案】 A

【解析】 “独”字表明作者内心的孤苦。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8·浙江中考模拟】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浪淘沙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两首词都用“酒”“花”作意象,但借这些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词具体分析。

【答案】 《浣溪沙》借酒忆往昔,看花开花落,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还的惋惜,也包含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的通达与欣喜; 《浪淘沙》中用“酒”“花”表现与亲人朋友一起相聚的快乐时光,却遗憾花开一年更比一年盛,久别重逢又将分别的不舍、感伤与痛惜之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借意象所抒发的情感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两首诗都有伤感之情。只是伤感的原因有别:《浣溪沙》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还的惋惜;《浪淘沙》是对久别重逢又将分别的不舍、感伤与痛惜之情。另外《浣溪沙》也包含了对美好的事物再现的通达与欣喜;《浪淘沙》也表现与亲人朋友一起相聚的快乐。所感情都很复杂。要根据“酒”“花”意象做具体的分析。

(三)诗歌鉴赏。【2019·江苏初三期末】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60.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示例:“小园香径独徘徊”, 融情于景,诗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不能平静。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答案】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几只白鸟远远飞来,对山鸣叫,对人欢歌,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61.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B.“无可奈何花落”,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D.《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显得素净、淡雅。

【答案】 C

【解析】 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C项有误,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

62.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

【答案】 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包含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解析】 第一首词中“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就过了一年,而人生就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 面对这一现实,作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首,诗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 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流露出作者的惊喜。所以情感不同。

(四)诗歌理解。【2014·上海初一期末】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

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3.苏词表达了________之情,而晏词表达的是_______之情。

【答案】 喜悦 惆怅

【解析】 联系苏词《浣溪沙》的写作背景考虑。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原来是熟悉的缫车的声音。 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因此这首词表达了苏轼的喜悦之情。 而晏殊的《浣溪沙》从“无可奈何”与“独徘徊”中我们可以领略出词人对美好的时光消逝的惆怅之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4.下面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C.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概。 D.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作。

【答案】 A

【解析】 这两首次中苏词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象,二晏词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象; 这两首词中,苏词是写的他在去“谢雨”的路上的见闻,与酒无关; 晏殊一生仕途平顺,没有被贬谪的经历,而苏词写的是作者谢雨路上看到的雨后农村新景象,也没有透露出贬谪失意之情。 因此本题选A。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试题。【2016·江苏初三月考】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秦观)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③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漠漠:寂寥无声。②无赖:百无聊赖。③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词中“一曲”“一杯”,两个“一”字可见作者自吟自饮,孤单冷寂。

B.晏殊词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

C.秦观词上阕先写楼外天色阴沉,后写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哀愁油然而生。

D.晏殊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之景,秦观词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拂晓时分之景。

【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诗歌语句理解题,这种题型是要求理解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解读、联系作品内容解读;通过多方面的“联系”,并深入思考,对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就会正确而深刻得多。选项D.秦观词也是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色。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情感的物象,这两首词中都有“花”的意象,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 晏殊词中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晏殊借花落抒发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秦观借飞花似梦抒写词中主人公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哀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比较。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 【2019·北京初二期末】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 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 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 ②苏辙 B.①《渔家傲》 ②苏轼

C.①《如梦令》 ②苏轼 D.①《渔家傲》 ②苏辙

【答案】 B

【解析】 考查对诗歌创作风格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隐喻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而《如梦令》则是用写实的方法来创作的。 由此可推断出,梁启超评价的词是《渔家傲》。 “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据此可知,答案为B。

2.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答案】 示例:《如梦令》中“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后,不觉天黑时的惊讶和着急。 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太阳落山,并无伤感之情,反而有种又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之感。 而《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

【解析】 考查对诗文主旨和环境描写的理解。 《渔家傲》一词中“日暮”与“路长”连用,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再结合“学诗谩有惊人句”可以看出,“日暮”一词在于表达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和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 《如梦令》则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日暮”指的是太阳落山,叙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后,不觉已经天黑了,借此表达的是游玩的兴致之高,并没有感伤的情怀。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八年级语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闲情偶寄》十则唯美句子 读完令人心旷神怡

《闲情偶寄》十则唯美句子 读完令人心旷神怡

...闲情偶寄·演习部·授曲》。音乐的真谛,深奥悠远难以形容。四、听古乐而思卧,听新乐而忘倦。出自《闲情偶寄·演习部·选剧》。听古乐让人想睡觉,听新乐却会让人忘掉疲惫。五、才人所撰诗赋古文,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

2023-06-06 #经典句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一句话大全

形容秋天的句子一句话大全

1、因为秋天到了,心中泛起淡淡的忧伤,也许这一切都不过是我的一段联想,于己有关、与心相连的私人感悟。2、秋天,是一首静美而又婉转的诗,碧水映晴空,清夜画月明,盈一怀婉约,将一笺心语吟成满纸风情,让斑驳的...

2009-05-18 #经典句子

形容西红柿像什么的比喻句 优美句子段落

形容西红柿像什么的比喻句 优美句子段落

(一)、我和妹妹摘了好多好多其它新鲜的菜,多的数不清,你看,小蘑菇像一朵朵的小花伞;西红柿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小粉脸蛋儿;菜花像一个个可爱的白衣天使(二)、红彤彤的西红柿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晚上好为人们照明(三)...

2022-11-18 #经典句子

解读《水浒传》中的广告文化:以独特的修辞手法 强化人物形象

解读《水浒传》中的广告文化:以独特的修辞手法 强化人物形象

...,他还会钻到壶中睡觉。后来,人们便用“壶中日月”来形容悠闲清净的生活。两宋之交的词人陈克有一首《南歌子》,其中一句写道:“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商家正是用这样的典故来说明酒的香浓醇厚,说明好酒可以...

2023-02-03 #经典句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四句诗!

酒香不怕巷子深四句诗!

...思是酒的品质很好就不怕没有人知道他藏于深巷之中,也形容自己就像这酒一样,自己的才能越高,就不怕在这种环境中得不到他人的赏识。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很多情感吗,其中最多的是想要归隐上林的那种情...

2023-05-21 #经典句子

形容山水风景优美的比喻句 唯美句子

形容山水风景优美的比喻句 唯美句子

(1)、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

2022-10-29 #经典句子

关于青年演员肖战 他这些话非常戳人心窝 每一句都值得学习

关于青年演员肖战 他这些话非常戳人心窝 每一句都值得学习

...浓郁,一经尝试,后劲十足且上头。那如果要用这句话来形容肖战,再也合适不过了。一开始喜欢肖战,可能是因为颜值,或是才华,但都逃不过越考古越爱得深沉这个“真香”定律。经过了“227”事件,留下的肖战粉丝一定是...

2023-05-07 #经典句子

“冬日可爱”居然是成语?奇妙的知识又增加了!

“冬日可爱”居然是成语?奇妙的知识又增加了!

...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令人喷饭laugh your head off形容事情让人感到非常可笑。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还有很多我们平时见到以为不...

2023-11-18 #经典句子

“冬日可爱”居然是成语?奇妙的知识又增加了

“冬日可爱”居然是成语?奇妙的知识又增加了

...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令人喷饭laugh your head off形容事情让人感到非常可笑。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还有很多我们平时见到以为不...

2023-1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