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对于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的看法

时间:2020-07-09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又一次攻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鲁迅先生笔下,最著名的文学形象莫过于阿Q和孔乙己了。《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又一次攻击。

而提起孔乙己,很多人都会想到“不思进取”、“迂腐”等字眼,但是在鲁迅先生本人看来,更多的则是同情。他曾经跟学生孙伏园谈及孔乙己时说: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可见鲁迅先生的本意绝不是为了挖苦讽刺像孔乙己一样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创作这个文学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在这里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咸亨酒店:旧社会的缩影

故事发生在咸亨酒店,这个咸亨酒店在鲁迅作品中数次出现,如《明天》、《风波》,在这些作品中,它可以说是中国旧社会的一个缩影。在酒店中和酒店附近,各色各样的人物走马观花般的登场,都有他们的寓意。如餐馆老板为了利益而在酒中羼水,来这里用餐的顾客有也等级之分。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这样写道: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可见如孔乙己、顾客之类的人并不是完全虚构,是作者对社会上的所见所闻。鲁迅先生想通过他们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引起“治病”者的注意。那么对于孔乙己这个角色,鲁迅先生又是想要揭露什么呢?

孔乙己的初次描写是这样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在店内喝酒的,一般都是那些生活比较拮据的短衣帮,而那些身穿长衫的人,才能够坐在隔壁的包间,要酒要菜。只有孔乙己是一个例外,生活潦倒,还是脱不掉那一身脏破的长衫。

通过那件长衫,映射出来的是旧社会读书人不愿意承认窘迫而又刻意“清高”的无奈。他维护的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可怜自尊,也衬托出了旧思想的腐朽。

很多人都以此为由来抨击孔乙己的迂腐,而鲁迅先生则更多的是在描写孔乙己的可怜。

新文化运动与《孔乙己 》

《孔乙己》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的新青年,当时正是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化运动,而从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能够看到新文化的影子。

孔乙己的可怜不仅仅是在于他的舍不得脱掉的长衫,还在于他的作为,周围人的态度。孔乙己偷盗别人的书,被食客们揭穿,还要巧言令色,称自己是“窃”,并说“读书人的事儿,能叫偷吗”?还有什么“君子固穷”之类的话。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固穷的意思是不因贫困而改变操守。而孔乙己不惜曲解圣人的言论,变相地维护自己作为读书人仅存的自尊心,他是可怜的。

新文化运动中之所以大喊“打倒孔家庙”的口号,是因为儒家思想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早就变质了,失去了原本的初衷,成为了很多读书人思想的束缚。罗大佑先生在他的著作《昨日遗书》中也说孔夫子是一个可怜人,因为他自己的思想一直在被后世加工。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教”也并不是反对真正的孔子,而是反对那个几千年来被统治者所扭曲的孔子。

再回到孔乙己身边,他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快活的空气”。孔乙己的遭遇在旁边的看客们看来不过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料。这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特点:麻木的看客。他们对待外界事物的麻木,让他们失去了同情心。小说中真正令人感到寒意的也不是孔乙己遭到殴打短腿,而是咸亨酒店食客们的冷漠和无情。他们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他们“快活”地笑上。

第一次笑是在孔乙己与他们辩解自己偷书时所说“君子固穷”、“之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二次则是众人嘲笑孔乙己考不上秀才,孔乙己显出颓唐不安的神色,接着就是一通之乎者也,这让店里再次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两次笑在我看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通过刻画周围看客的麻木来讽刺现实,另一个就是在反对“知乎者也”之类的文言。

新文化运动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封建文学的批判。明清以来的八股取士严重摧残了读书人的思想。而思想的繁荣是科学、文明繁荣的前提!所以胡适等人才会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就呼吁大家提倡白话,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孔乙己》最初是发表在《新青年》上,而《新青年》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所以《孔乙己》中也不无这种思想。否则,鲁迅先生为何两次在“知乎者也”后面加上一句“快活的空气”呢?

内心深处的良善

在小说中,除了那件破烂的长衫,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教店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

初次阅读时,只是觉的孔乙己实在是过于迂腐,也过于啰嗦,我如果是那个伙计的话,肯定也是不厌其烦。但是再读数次之后,我感到的是心酸和感动。孔乙己是一个迂腐的人,但也是一个热心的人。“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他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孜孜不倦地教给伙计,但换来了伙计的不屑,这让他叹息。而对孩子,他展现出的则是自己的热情和天真。孔乙己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在当时的环境下尤为可贵。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姥姥,年纪大了,又对别的事情很好奇,总是问我一些很奇怪的问题,也总是向我唠叨个没完,我感到很厌烦。但是当我姥姥走了,我才发现自己想听她的唠叨,却再也听不到。

我想鲁迅先生在构思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也不会只把迂腐和可怜加在他身上。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被封建思想所荼毒,但是他善良的本质是不会变得。

内心深处存在良善,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当时那个多苦多难的民族抱有希望的原因。

孔乙己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对于他我们不应该嘲笑,更多的应该是同情和惋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谈对于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的看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鲁迅文集之孔乙己——从未消失的上大人孔乙己

浅谈鲁迅文集之孔乙己——从未消失的上大人孔乙己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文章《孔乙己》最后一句话。记得中学时看到试题上让我解析这句话时,当时产生的心里阴影几乎伴随了我整个中学时期。如今再次拜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孔乙己的"特立独行"...

2007-03-17 #经典句子

孔乙己: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什么备受嘲笑?

孔乙己: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什么备受嘲笑?

...文,这篇文章大家中学时都学过。上学时,老师对孔乙己看法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家里穷没有钱,只能走科举做官这条路,结果科举没有考上,又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成了一个百...

2024-01-29 #大杂绘

闰土和孔乙己 《彷徨》与《呐喊》 你还记得多少鲁迅的文字?

闰土和孔乙己 《彷徨》与《呐喊》 你还记得多少鲁迅的文字?

论起我国近代的文学革命家,最先想到的当是鲁迅先生。从《狂人日记》开始,笔名“鲁迅”便被国人记得,有那么一位先生,他的文字深深刻着对社会现状的讽刺,还有一种对人类未来的忧愤。于鲁迅先生的身世,想必无需多...

2019-03-08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孔乙己》的主人公,一个受尽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作品《孔乙己》中最后一段说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到...

2023-11-19 #经典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不明白的以为是病句 看懂后才知精华所在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不明白的以为是病句 看懂后才知精华所在

...:《孔乙己》的结尾一、语句分析1、病句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家,他的遣词造句其实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不过,“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确实给人病句感觉。在本世纪初期的时候,《孔乙己》属于初中三年级上学...

2023-06-03 #经典句子

浅谈《儒林外史》中人物语言的评价导向功能

浅谈《儒林外史》中人物语言的评价导向功能

...由作者直接对人物进行品评,直接对人物发表意见、提出看法。而吴敬梓却摆脱了传统的影响和束缚,将自己隐藏起来,把自己对人物的意见和看法,巧妙地安排在作品的人物语言之中,让作品中的人物代替作者说话,从而不动...

2023-07-08 #经典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一个病句 是鲁迅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一个病句 是鲁迅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实上它代表人们对于孔乙己是生或者死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看法。第一个阶段,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用手“走”来喝酒。之后离开酒店,到了年关也都没有再回来。于是大家认为他“可能是死了”。第二个阶段,又过去了五...

2023-10-06 #经典句子

浅谈文学小说《洗河》属于什么风格的图书

浅谈文学小说《洗河》属于什么风格的图书

文学图书《洗河》的出版为当下文学带来了异样的色彩,着实让读者感到有几分惊讶。用文学风格来形容该图书的话,那就是古风。当下创作古风小说的作品有很多,有不少写作是根据历史改编的,也有虚构数百年历史人物的。...

2023-06-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