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杨文医生走了 新冠疫情来了 这一年 医患关系变了吗?

时间:2020-06-25

但这一切都伴随一把插入赵立众后颈的尖刀几乎终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如果没有7年前那场遭遇,赵立众可能还是北京航天总医院的一名急诊科医生。但这一切都伴随一把插入赵立众后颈的尖刀几乎终结。

那个在医院选择从背后下手的行凶者与赵立众素不相识却痛下杀手。“死过一次”的赵立众苏醒后开通了实名认证微博。简介里写道:我并不仇恨持刀偷袭我的人,只是希望通过我的鲜血来警醒社会关注医疗体质的健康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尊严和生命安全。最终造福天下所有老百姓。

如今的赵立众已经离开了干了十几年的急诊科,在北京航天总医院体检科工作。“急诊科压力太大,什么样的患者都会遇到,而且每四天一个夜班,很多同行身体都垮了。”

头发花白的他在不工作的时候总是手持一只手串,单手摩挲其中。他像一名普通的北京大叔一样上班下班,心态平和,关心国家大事,也在家庭的温暖里享受其中,只是右后颈部一个凹陷的刀疤偶尔会勾起他不愿回首的场景(赵立众曾经的经历)。那次遇刺除了给赵立众留下了身体的创伤之外,给他最大的改变就是觉得健康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在杨文医生离世将满一年之际,赵立众与健康界一起怀念她。

一年前的12月24日清晨,患者孙文斌举起手中的刀,砍向了正在急诊科值班的杨文医生。杨文医生倒在了血泊中……2020年1月6日,杀医者孙文斌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4月3日执行。

杨文医生走了,新冠疫情来了,在杨文医生离开我们将满一年之际,让我们回首,看看这一年里,医患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文不会是最后一个”

作为伤医事件的亲历者,赵立众对一年前在急诊科遇害的杨文医生有着更加难以言表的感伤。他的手机里至今留存在几张照片——那是今年1月5日,他去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送杨文医生最后一程所拍下的图片,画面里天色阴霾,“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十个字清晰可见。

那天清晨的北京室外温度只有零下5℃,赵立众的内心更冷。他相信,杨文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杀的中国医生。

相比杨文,活下来的赵立众显然是幸运的,他不曾辜负这份“幸运”,愿意就此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公开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声,建议警察进驻医疗机构,呼吁公众关注中国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存和工作状态。赵立众参与一家媒体发起的“10名普通医生实名联署吁求行医安全和尊严公开信”。这封公开信让数千位医者签名。

“我是亲历者,为什么会不断发生伤医事件?如今行业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这些我不去说,谁去说?”他说,自己曾经起草建议书,递交给相关领导,建议内容包括:把杀医案件当作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杀医事件要对医院管理者进行问责、追责;建立医疗机构强制安检制度等。赵立众坚信,这些措施或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能对医生恶劣的执业环境有所改善。

广大医生的呼声作用逐步显现。今年3月,北京市人大对《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进行一审。这是北京首次立法保障医院安全,规定草案坚持“小切口”立法,明确了殴打伤害医务人员、携带刀具和易燃易爆物品等七大类严格禁止的侵犯医务人员安全、扰乱医院安全秩序的行为。同时提出,医院将建立安检制度,高风险人员就诊可安排治安保卫人员陪诊监督。受到暴力威胁时,医务人员可回避诊疗。

当赵立众看到这则新闻时,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他在朋友圈转发新闻时写道:这是真的吗?盼星星盼月亮,眼睛都快瞎了,希望太阳早日升起。

医生与伤医者没有个人恩怨

赵立众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并不痛恨那个举刀刺向他的冷漠凶手,在得知凶犯获刑13年时,他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心情:“医疗圈不需要发泄情绪,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有这样的心境,源于赵立众在遇刺之后曾经认真去思考中国的医患关系。他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可怜人。急诊科有的病人是急需手术却无钱医治默默离开医院的老人,有在建筑工地砸断手指的农民工,也有为赶时间不幸被机动车卷入车轮的“快递小哥”……

每当赵立众想要找到医患冲突的源头时,就会撞到当下的医疗体制。他更愿意认为,每一个向医生挥拳甚至持刀相见的患者或家属,都与医生没有个人恩怨,是信任的缺失,让医患双方成了敌人。

“抗疫”过后,医生最怕的是“捧杀”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与所有同行一样,赵立众亦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在这场疫情中,医护和患者互相理解,彼此信任,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医患关系最美好的样子。有医生感慨:“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然而,赵立众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媒体对医护人员过度赞扬,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医务工作者受到空前的关注和赞美。民众每天都在媒体报道中切身感受着白衣天使的英勇无畏。“逆行、最美、驰援、催泪”是与他们紧密相连的标签。但这几乎对医生形成“捧杀”,“那些所谓‘最美医生’评选,让公众认为,所有医生都应该是那个样子,这让广大普通医生陷入尴尬境地。”赵立众呼吁,媒体应减少这种“捧杀”。

随着政府对于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视,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升,社会对于医务人员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对于未来,赵立众相信,中国的医患关系一定会得到改善:伤医杀医只是一段屈辱历史中的阴霾,并且伴随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生会得到社会的更多认可和尊重。此次疫情就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医护群体。

12月23日,在杨文医生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赵立众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二科主任温建民、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等嘉宾一起,用访谈的形式,怀念她,并一起展望中国医患关系的未来。

关注健康界微信视频号,收看本场直播。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杨文医生走了 新冠疫情来了 这一年 医患关系变了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医疗语用学:“新医科”建设中的语用学视角

医疗语用学:“新医科”建设中的语用学视角

...关注。与传统的临床语用学不同,医疗语用学愈加重视为医生在医患沟通话语与语言结构更新上提供实际的指导,因此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新医科”建设予以充分重视。显化“新医科”建设中的语用视角新一轮科技革命...

2023-02-03 #经典句子

医生的副业是“相声演员”吗?每句话都十分有梗 让患者又爱又怕

医生的副业是“相声演员”吗?每句话都十分有梗 让患者又爱又怕

...在所难免。生病就要去医院看病,总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医生,有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有的不但“冷酷无情”还“心狠手辣”,有的诙谐幽默,口吐莲花。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不同,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不同。医院...

2022-12-29 #经典句子

三院士鼎力支持 专业年会探讨结直肠癌防筛诊治全面协同

三院士鼎力支持 专业年会探讨结直肠癌防筛诊治全面协同

...深圳举行,专家呼吁癌症防筛诊治护管需全面协同,临床医生要加强对患者和高风险人群的科普。《肿瘤学概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学》《结直肠外科名家手术精粹》《结直肠肿瘤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和《结直肠癌...

2024-01-24 #大杂绘

危重患者脱离ECMO后 颤抖着给护士写下一句话

危重患者脱离ECMO后 颤抖着给护士写下一句话

...治水平的高低,是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稳定剂。有一位医生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转入中日友好医院病区,之前已在外院ICU治疗30多天都没有得到控制,并发严重感染、多脏器衰竭,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这位患...

2023-07-19 #经典句子

援鄂医疗队护士:患者颤抖着写下一句“你休息一下吧”

援鄂医疗队护士:患者颤抖着写下一句“你休息一下吧”

...的高低,是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稳定剂。她说,有一位医生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转入医疗队管辖病区,这位患者之前已在外院ICU治疗30多天都没有得到控制,并发严重感染、多脏器衰竭,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

2023-07-19 #经典句子

从数起高空救援反思医患关系 一位医生说了句肺腑之言

从数起高空救援反思医患关系 一位医生说了句肺腑之言

...从北京飞成都的一架航班上,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三位医生救助了一名癫痫大发作的乘客。巧合的是,当天,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另一名医生在高铁上也抢救了一名晕厥的患者;3月24日,上海开往石家庄的一趟高铁上,郑州人民...

2023-11-19 #经典句子

白岩松:爱医生不仅在今天 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附演讲全文)

白岩松:爱医生不仅在今天 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附演讲全文)

...是犯罪,不是医患关系,有人问我,白岩松你为什么总为医生说话?我说因为我姓白。白岩松2020疫情后首场演讲:新冠过后,下一个病毒是什么?南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南通大学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为...

2023-11-22 #经典句子

北京援鄂医疗队:危重患者脱离ECMO后 颤抖着写下这句话……

北京援鄂医疗队:危重患者脱离ECMO后 颤抖着写下这句话……

...治水平的高低,是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稳定剂。有一位医生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转入中日友好医院病区,之前已在外院ICU治疗30多天都没有得到控制,并发严重感染、多脏器衰竭,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这位患...

2023-09-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