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语文《妈妈睡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时间:2020-03-29

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我们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6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我们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本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第2~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了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感来表达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教育的一篇好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母子情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亲情的美好,还要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会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劳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播放一组具有浓浓亲情的图片,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不是勾起了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这首歌是唱给全天下的妈妈的。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吗?可以说说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过渡:在同学们的心中,妈妈都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一个人。有一位小朋友啊,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面并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朗读提示:“睡了”应该读得很轻。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2.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等、吸、粘。

“闭、吸、等”可以用动作表演识记;“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理解“粘”的意思。

(2)看部首,识记生字:哄、润、吸、汗、额、沙。

“哄”和“吸”都是口字旁,表示的动作与嘴部有关;“润、汗、沙”的部首都是三点水,它们都与水有关;“额”字的部首“页”表示头部,如“颜、颊、颈、颌”等字。

(3)语境记忆多音字“发”。

“发”在文中念fà,可组词为“头发、白发”,在“头发”中读轻音。另一个读音念fā,可组词为“发现、发明、发展”。例句:我意外地发(fā)现妈妈的头上长了好多根白发(fà)。

(4)近、反义词识记生字:紧、乏。

①紧:结合反义词“松”识记。②乏:在文中找近义词“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生字上面注音),请一生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小组内读一读。

哄人 先后 做梦 闭紧 红润 等人 呼吸

头发 粘上 汗珠 额头 沙子 乏力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4)一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另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哄 先 闭 脸 沉 发 窗

2.学生观察,自由交流:我能识记住哪些字?哪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指导:“先”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竖弯钩写圆润;“闭”的门框不能写得太窄;“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大体等高,“脸”左边写窄长些;“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框中的点要出头;“发”的撇长伸,与末笔捺的起笔相接。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再写一个。

4.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卡。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她自己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真( ),睡梦中的妈妈好( ),睡梦中的妈妈好( )。

过渡: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听一听。还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积累“的”字短语。

2.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要点把握】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巩固(指生读、齐读)。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读得真不错,老师都忍不住要给大家鼓掌呢!课文是不是也读得同样精彩呢?我可要听听。谁愿意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妈妈睡着时的样子,教师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同学们肯定大都没有见过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因为辛劳的妈妈总是比你起得早,比你睡得晚,对不对?那我们就先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吧!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教师引导:妈妈累)

(二)学习“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出示中心问题,小组同学讨论。

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3.学生汇报: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可以看出。

(随机出示与之相关的图片,找找班上谁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或“红润的脸”。)

4.指导学生读好这3个短语,学习带“的”字的短语。(出示小练习)

( )的眼睛 ( )的眉毛 ( )的脸 ( )的头发

( )的小河 ( )的小草 ( )的花朵 ( )的小路

注意: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把“的”字读得短而轻。

5.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说说喜欢哪一句,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确:妈妈睡得很香,就连妈妈的眉毛也“睡”得很香。第1句中“睡”字用得非常恰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和妈妈的美。

(三)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全班交流讨论:好温柔。从“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可以看出来,她在睡梦中都在想着给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爱孩子。

(2)理解“温柔”: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什么是“温柔”。

(3)质疑:这段中描述的并不都是看到的情景,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明确:“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看到的,“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是想到的。

(4)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就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中推测妈妈经常微笑着给孩子讲故事。)

2.回忆与交流:你见过妈妈微笑的样子吗?那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四)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明确: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可看出妈妈很累。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理解。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她都会干什么活儿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妈妈在家里要做的事情说一说。

(2)妈妈每天要干这么多的活儿,多么辛苦啊!此时的妈妈一定感觉很累、很困。当你看到妈妈累得睡着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心疼)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文字中,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读这一句话时,语调轻柔,不要太大声,带着心疼妈妈、害怕吵醒妈妈的爱意来读。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师生共读课文。

过渡: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劳累。随着老师一起,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2.(课件播放音乐《摇篮曲》)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有所发现:第2~4自然段有什么特点?(整体读这3个自然段,教师点拨。)

(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围绕这句来写。)

4.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

小结: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是不是也想找个机会,看看妈妈睡觉的模样?如果有机会观察到,一定要与我们分享哦。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我们学会了通过找一些关键的词句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也学会了许多生动的短语,如“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在平时的表达中,我们多多使用一些类似的短语,会让表达更加生动哦!当然,学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妈妈也有累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关心,我们享受着妈妈无私的爱,也要学会去爱妈妈。

2.课后拓展活动。

(1)请家人帮忙,查找并阅读《妈妈心·妈妈树》《袋鼠宝宝小羊羔》《大棕熊的秘密》这三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2)为妈妈做一件事,让她感受来自孩子的爱,如帮妈妈梳头、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读中体会,感悟深情(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读懂什么?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明亮的眼睛闭上了”中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一定是又大、又黑、又亮的,有这样的眼睛的妈妈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得真好,抓住具体的词语感受妈妈的美丽。谁还能像他这样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1:老师,我从“弯弯的眉毛”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牙似的,特别好看,我也希望自己长这样的眉毛。

生2:我从“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好看了。

生3: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说“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毛都是长在脸上的,可这里为什么说睡在脸上呢?

师:是啊,眉毛怎么能睡在脸上呢?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是“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还是“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1:“睡”字好。因为妈妈睡了,眉毛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那眉毛还可以动呢!

生2:老师,我也认为“睡”好。妈妈睡了,妈妈脸上的眉毛也睡了,说明妈妈太累了,累得想睡觉。

师:这两个小老师讲得多好,都能体会字里饱含的感情。妈妈睡了,眉毛也睡了,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师:睡梦中的妈妈多么美丽呀!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1:轻轻地读,声音大了会把妈妈吵醒!

生2:美美地读,因为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

生3: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作者也一定喜欢自己的妈妈,所以要读出对妈妈的爱!

师:我们就轻轻地、美美地读这一段,把我们对妈妈的爱读出来吧!

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起点,针对“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这一中心展开品读交流,并随时关注学生的交流,在点评中予以方法指导——抓住具体词语来分析。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议、在议中辨析,这种建立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真切而深刻的。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自然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学生积极交流的时候,教师就成了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思考结果时,教师又成了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流畅,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理解、词句体验等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在范读中浸润情感。在舒缓轻柔的《摇篮曲》中,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二是在想象中丰富情感。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因为她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干了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在一天里可能干哪些活儿?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当他们想到妈妈要做饭、洗衣、送自己上学、上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疼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当这种情感被诱发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三是在实践中升华情感。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还是第二课时的“推荐阅读”,这两项作业都是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将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移至生活。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读懂妈妈的爱,并随时关爱妈妈,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版语文《妈妈睡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2019-11-22 #经典句子

教师招聘语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作品 究竟应当怎样讲

教师招聘语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作品 究竟应当怎样讲

...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自己的保姆阿长,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深深的怀念之情。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分析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较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

2023-08-10 #经典句子

“说”促“羽雁” 鸿雁齐飞——记小学语文组鸿雁杯说课教研活动

“说”促“羽雁” 鸿雁齐飞——记小学语文组鸿雁杯说课教研活动

...是《逃家小兔》。绘本《逃家小兔》讲述了一只小兔子与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小兔子用逃家的方式想知道妈妈有多爱它,可不管它扮成什么,妈妈总是有办法伴随它左右。整个故事以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为线索,洋溢...

2011-08-27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方法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行可行的评...

2019-07-22 #经典句子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最新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最新教学设计「四」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最新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儿子的故事...

2023-12-19 #经典句子

新形势下提升小学语文人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形势下提升小学语文人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因此教师结合这一特点来创新教学模式。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1. 人与自然新课程背景下,人与自然已经成为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类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的和谐世界观。例如,...

2008-04-07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一年级《夜色》第二课时说课稿「教研员指导」

小学语文一年级《夜色》第二课时说课稿「教研员指导」

...第一小节。第三,用“一......就......”练说句子。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感悟出“胆小”,在省略号处我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大胆想象窗外可能会有什么?这样做目的...

2022-12-26 #经典句子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高一上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主要聚焦在...

2017-03-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