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诗中的文化精神: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人为什么目送朋友直到不见?

时间:2020-03-0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古代的读书人的志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的规划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代的读书人的志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的规划一般是这样的:先是寒窗苦读,接着游学天下,再谋求一个职位,然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以后还要告老还乡,教育自己的家族子弟。如此循环,因此中华文化得以传承,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五千年的文明。

一般认为,李白生于西域,他是在四川长大的,小时候读书学习自然是在四川,长大以后自然要外出游历,既可以增长见识,也是为了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将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的人生价值。

《学记》里边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外出求学特别重视友谊,李白离开家乡外出游学,当然要结交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子说:“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年轻的李白坐船从四川出发,顺流而下,一路上游历了很多地方。他来到了襄阳,听说孟浩然就住在这里,于是李白就拿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访他。这时候李白还很年轻,并没有什么名声,而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而且名声在外,即便是如此,当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之后,大加赞赏,认为这个年轻人值得交往。于是,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是说:君子要用学问文章来结交朋友,又通过朋友之间的切磋琢磨来促进道德完善。《千字文》里边说:“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意思是说,结交朋友就是要意气相投,能够在学问上切磋琢磨,品行上能够互相劝勉告诫。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的。

黄鹤楼是三国时期的吴国所建的,本来是戍守瞭望的“军事楼”,后来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渐渐地成为旅客们游览宴会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雅聚的好地方。李白和孟浩然相识,就常常在黄鹤楼相会,谈古论今,饮酒作赋,所以黄鹤楼也是他们两人友谊的一个见证。

开元十八年(730年)的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于是便约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过了几天,孟浩然乘船离开,李白亲自送到江边。写下了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要吟诵好这首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第一句朋友“西辞”的“辞”字要拖长,要包含着恋恋不舍之情。第二句交代了朋友辞别的时节和要去的目的地,“烟花三月”,烟花,要读得饱满而秾丽,因为这是繁花似锦的季节,“扬州”二字要在拖长中饱含希望和深深的祝福,祝福朋友此去将有一番大的作为。

第三、第四句写的是友人的船已经扬帆远去了,诗人还在江边目送。“孤帆”要在拖长声音中,饱含着诗人深情的注视,“碧空”要拖长,展现出这种开阔的意境。“长江”二字也要曼声长吟,长江之长、朋友所去路程也很遥远、诗人送别朋友的情义也很绵长,全都在这“长江”二个字里边。这两句意境非常开阔,表现在与人交往上面,体现了李白为人豪爽的性格特点,毫无疑问,李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二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得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中国人历来重视友情,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送的时候一定要目视对方离开,这样的传统一直都有。

传说,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有一次去看望老朋友盛温如,在送别的时候,盛老夫子起身相送,一直送出了巷口,深深地做了一个揖,说: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我就在这里以心相送,然后他就站在那里,目送朱熹离开。

朱熹大概走了两三里地,就对随从的人员说,盛温如乃是一个真君子,他现在一定还站在那里以心相送啊。随从人员不相信,就跑回去看,盛老夫子果然还在站在那里,以心相送。

孟浩然比李白要年长12岁,李白对孟浩然也是很敬仰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诗人为什么要等到“孤帆远影碧空尽”了。

今天我们读这一首诗,常常感叹于古人真挚的友情、高尚的人格和接人待物的方式。固然有古代交通不便的原因,但是这更应该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到很多老一辈的学者,他们接人待物都有这样儒雅的风范,这是令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感动不已的。

今天的社会,交通已经很发达了,人员的交流很频繁,日常在一起的朋友也许没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或者是对于你尊重的长辈,我们应该以礼相送,目送对方直到看不到背影。可喜的是年轻人中,依然有很多谦谦君子,即使在钢筋水泥的格子房里,能够做到把远道而来的朋友送到电梯口,或者送到楼下,然后继续目送朋友的离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华夏的文化精神薪火相传不息……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诗中的文化精神: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人为什么目送朋友直到不见?》,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六首绝句 绝对称得上“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这六首绝句 绝对称得上“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

2023-10-26 #经典句子

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

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

朱子①《清邃阁论诗》谓:“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诗一日作百首也得。”余谓北宋之词有句,南宋以后便无句,如玉田、草窗②之词,所谓“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注释①朱子:朱熹(1130—12...

2018-02-20 #经典句子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诗中的互文与互体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诗中的互文与互体

前言诗文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古人的解释言简意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意思是,分开表达,合并理解。可以是一句话的两部分,可以是两句话,甚至多句话。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专门介绍了互...

2022-12-30 #经典句子

李商隐诗中的深秋月色 短短4句 便美得令人心醉

李商隐诗中的深秋月色 短短4句 便美得令人心醉

...令人心醉。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这无穷无尽的力量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2023-07-05 #经典句子

宋代一首咏“柳”诗 诗中4句无一“柳”字 却处处有“柳”韵

宋代一首咏“柳”诗 诗中4句无一“柳”字 却处处有“柳”韵

古人写诗,喜欢运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定的意象来作为题材加以歌咏。而“柳”因为其缥缈多姿的形态,历来都是文人雅客笔下歌咏的常用意象。譬如,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代女才人鱼...

2023-10-16 #经典句子

一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诗中十字句与词中十字句的区别

一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诗中十字句与词中十字句的区别

...字句词的十字句是词中少见的长句。但是中间都有分豆,古人不用标点符号,今人一般用“、”来分豆。根据分豆的不同,大体有几下几种。1、三七分豆的十字句例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

2023-08-26 #经典句子

明诗中出色作品不多 不过这两句情意绵绵的思乡诗却可比肩唐诗

明诗中出色作品不多 不过这两句情意绵绵的思乡诗却可比肩唐诗

...在文学史上的名气谈不上大,不是这首古诗却比较精彩。古人写大雁,多写秋雁南飞,勾起人的思乡情。但是这首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大雁在春天的时候北归。并且写出了“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的诗句,坦率...

2014-06-14 #经典句子

谈谈格律诗中一种特殊律句“锦鲤翻波” 不合平仄却深受诗人喜爱

谈谈格律诗中一种特殊律句“锦鲤翻波” 不合平仄却深受诗人喜爱

...》首句“凉风起天末”就是“锦鲤翻波”。孟浩然的《过古人庄》: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中和“故人具鸡黍”和“开轩面场圃”两句均是...

2023-1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