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俗语“一不做 二不休” 很多人不知道来历 看完涨知识了

时间:2018-02-05

可以说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都说高手在民间,看来这句话果然不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关于数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以及“半斤对八两”等等。可以说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都说“高手在民间”,看来这句话果然不假。我国璀璨的文化发展史,不仅记载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是将这些生存智慧保留在俗语当中,供后人学习。

甚至可以说俗语的表达方式,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大智慧,丝毫不比课本上诸子百家留下的经世之论差到哪里去。大到关于人生,小到农田劳作,都有许许多多经典的俗语。有的俗语一听就知道来历,知道在讲什么,就比如说“春土不过三日雨,冬土不过三日霜”。大家瞧一眼,就知道这是在说四季的变换。

但有些俗语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就比如这个“一不做,二不休”。相信很多人初次听到这个俗语,如果不听其他人跟你讲解这是什么道理的时候,一定是一脸懵逼的状态。其实这个俗语原来的完整句子叫“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这句话的出处来自唐代一个叫赵元一的人,他在记录唐德宗四处避难的时候写了一部《奉天录》。

在这部书中,作者开始写下了类似于今天的“日记”,不过由于这本日记是记载的德宗部下之事,是受了皇帝的委托记下的东西,皇帝德宗当时待的地方叫“奉天”,因此书名才叫这个名字。书中记载的是这一时期那些有功之臣开创的功勋,以及一些乱臣贼子的言行,结尾处也会生发出简短的评价,来对人物进行分析,借此希望规劝世人。

在这中间就出现了张光晟一个人,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叫“墙头草”。原来,在唐德宗没有发动削藩战争之前,这个张光晟曾经被德宗李适任命为“太常少卿”,在朝中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后来德宗从上而下发动削藩,致使后来爆发“奉天之难”。唐德宗这个时候眼见太尉朱泚的大军就要威逼长安,于是仓皇出逃。叛兵很快就占据了长安城,拥立朱泚为帝。张光晟这个人,不仅没有跟随唐德宗出逃,反而倒头就拜,甘愿臣服于朱泚。

后来朱泚也待他不薄,封他做了个“宰相”的职位,可以说荣耀煊赫一时。不过随后,德宗李适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宰相李泌和大将军李晟,前去平定叛乱。张光晟一看情势不对,立马改变策略,又赶紧跑去归降李晟。李晟也没说什么,只是将他带回德宗面前听候发落。

这时的德宗既然已经平定了叛乱,对这个乱臣贼子自然不肯放过,于是就下令将张光晟处死了。张光晟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就是“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发展到后来大家就把这里面的字数精简了一下,单留下“一不做,二不休”几个字。主要的意思是指“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正是这样一位乱臣贼子的遗言,最后竟然成为人们交口相传的俗语,并一直用来激励人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吃着碗里的,还瞧着锅里的”。

正如曾国藩后来所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确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从一开始就一定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勇气,只有这样在才更加有利于干出一番大事业。

与此俗语意思相类似的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叫“破釜沉舟”。关于“破釜沉舟”其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西楚霸王项羽还是一个副将的时候,有一次在攻打秦军的过程中,遇到了秦国的猛将章邯。

但作为上将军宋义却迟迟不敢发兵,眼看自己的粮草将尽,士兵怨声四起。项羽拔刀将宋义斩首示众,军士大吃一惊,当即拥立项羽为上将军。项羽先是让士兵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渡过黄河,立马下令把船凿穿沉入河中,吃完饭以后又逐渐将做饭的锅砸碎。

士兵们疑惑不解,这样下去怎么吃饭,怎么回家啊?项羽指了指前方,大败秦军以后还怕没有饭吃,还愁不能回家?一番鼓舞之词下来,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志。士兵们大受鼓舞,最后在“巨鹿之战”中以一当十,大败秦军。

这次一战成名,项羽回到楚国以后,诸侯都不敢正视他的双眼。项羽能够成功大败秦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心和勇气。要么不开始,要么就干脆利索地做到底,这才是一个英雄该有的魄力。

以上就是关于俗语“一不做,二不休”出处的分析,你觉得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俗语和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精彩的言论,期待你精彩的回复!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俗语“一不做 二不休” 很多人不知道来历 看完涨知识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简单语言说诗词:《池上》所发生的趣闻 向你娓娓道来

简单语言说诗词:《池上》所发生的趣闻 向你娓娓道来

...于是池塘里的浮萍中间,留下了一道小船划过的痕迹。小知识点:1. 这篇名为池上的小诗,其实原本是一组诗句,一共有2首。第一首讲述与山中僧人的对弈,突出了静。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而...

2007-07-04 #经典句子

考研是一场赠予——北师大学科语文上岸经验为你娓娓道来

考研是一场赠予——北师大学科语文上岸经验为你娓娓道来

...,今天又忘了。第一遍可以把一些可能会考填空题的细小知识点整理出来,知道每本书重点在哪里,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重点的作家作品进行阅读,或是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个作品的大致内容。木樨的名著阅读课就是一...

2016-12-11 #经典句子

《肖复兴散文》 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情真意切!

《肖复兴散文》 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情真意切!

...母亲的孝心,长疤的沙果,却体现着老母亲对儿子的爱。不知为何,我读到这里会掉眼泪,不仅因为我是南方人,看到熟悉的家乡特产一一荔枝而倍感亲切,更为文中母子的心连心而触动:父母已老,子女更应多陪伴!4.明信片...

2023-06-25 #经典句子

一些温暖细腻的晚安句子 缓缓道来 舒缓心绪!

一些温暖细腻的晚安句子 缓缓道来 舒缓心绪!

1、愿日子如曦光,温柔而安详;愿牵挂的人,喜乐如常。晚安。May the day be like light, gentle and peaceful; May the people concerned be happy as usual. Good night.2、一辈子太短,记得成全你自己的心。晚安。Life is too short, remember to help your heart. Goo...

2023-04-29 #经典句子

瑾岛推文|3本文笔朴实 娓娓道来的快穿文 最后一本墙裂推荐!

瑾岛推文|3本文笔朴实 娓娓道来的快穿文 最后一本墙裂推荐!

哈喽,宝子们,大家好呀!新的一天如期而至,瑾岛带着3本快穿文来咯,赶紧看起来吧!书单推荐一、《明朝女人》 作者:简梨二、《[综]男神攻略手册》 作者:尹真熙三、《综敛财人生》 作者:林木儿详细介绍:第一本:《...

2023-12-26 #经典句子

“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句歌词是怎么来的?听讲解员细细道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句歌词是怎么来的?听讲解员细细道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难掩心中激动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如何诞生的?10月16日,央视新闻“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第...

2018-12-07 #经典句子

俗话说“玩物丧志” 下半句是什么?看完后长知识了

俗话说“玩物丧志” 下半句是什么?看完后长知识了

俗语是我们民间所形成的一种老话,虽说有些语言不精炼,甚至有一些槽话,但所暗含的哲理却是老一辈人几辈子的人生经验。而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用常言道、俗话说等字眼开始对年轻人进行教诲。比如说今天要说的“玩物...

2023-11-20 #经典句子

俗语“男不三 女不四 五十虚 六十足”是啥意思?看完长知识

俗语“男不三 女不四 五十虚 六十足”是啥意思?看完长知识

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是啥意思?看完长知识文/亚娜说人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和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老辈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现在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

2023-10-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