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裴高才:山乡“播火人”与时俱进 谱写耕读文化“红烛颂”

时间:2017-12-24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副对联,常见于千家万户的中堂或门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4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左起裴高才、蔡亚生、李青宽、肖言向湖北图书馆长刘伟成赠载入家谱中的“世界大同”书画

近年来,笔者结合编纂走进全国农家书屋的孝义文化读本《孝义感动中国》,以及《裴氏家乘全书》,先后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参加了家风家教及谱牒文化研讨会,对“耕读传家”这一深入中国人心的文化现象进行了阐发。“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副对联,常见于千家万户的中堂或门楣。这里的“耕”可理解为勤劳以安身。通过“耕”回归自然,可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觉。这里的“读”不只是单纯的读书,而是指知书以立命,培养人们的自强自立精神。

上为著名书画大师冯今松为《裴氏家乘》题

在山西闻喜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的家风家教研讨会上,我结合当地保存的谱牒善本说,“耕读传家”既是裴氏家风的千年密码,更有一批默默奉献于乡村教育、以蜡烛精神传播耕读文化的教育家。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版)河东《裴氏世谱》(十二卷)载,清代文化学曾裴奉俭在《论读书》中写道:“吾人读书,非为功名,求明理也。理明则足以怡性情。”

(清)河东《裴氏世谱》十二卷校注本

随着耕读文化的发展,在乡土中国,耕读是家族生生不息的物质与精神密码。时至今日,耕读文化仍让很多人回味和向往。一个时期以来,山西省运城市以裴氏“耕读传家”为核心的家风文化传承与创新,曾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进行系列报道。从湖北黄陂走出了一批公办、民办兼有,分布于境内外的名师,也是传播家风与现代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左起裴敏、裴高才、裴约翰做客“湖北家谱”开讲黄陂裴氏文化——张志奇摄影

辛丑秋日,笔者作为烈士传记文学作品《“铸剑”先驱蔡以忱》(裴高才、肖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6)的作者,专门在湖北“晒谱节”上解读了蔡以忱烈士将“世界大同”与“耕读传家”写入宗谱的情况。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介绍了笔者与资深媒体人裴敏、中学一级教师裴约翰做客《湖北家谱》,给大家介绍的是把青春献身给贫困山区红安县的名师裴学珊(1935-1972年),弃政从教、毕生投身黄陂乡村教育的教育家裴高仁(1929-1993),山乡播火者、民办教师裴高钰(1942-1979)等当代先贤的感人事迹。

直播录音

杨帆(主持人):“存好家谱留住根,文化传承惠后人。”欢迎各位收听湖北经济广播《湖北家谱》节目!“永度开龙脉,诗书啸九天”,今天《湖北家谱》节目介绍湖北黄陂裴氏家谱的“耕读传家”文化传承。我是湖北经济广播的杨帆,有请作家与文化学者裴高才先生开讲!

“永度堂”藏版《裴氏宗谱》扉页,民国九年

裴高才:大家好!我很高兴在《湖北家谱》节目上,给大家分享湖北黄陂裴氏的文化源流。谱牒是我国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家族的人文档案。黄陂裴氏《裴氏宗谱》迄今创修了169年,裴氏在黄陂“耕读传家”繁衍生息了613年。

裴氏在黄陂开基分为两大支,且文武相济:第一支的始祖是武将裴三公,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由江西南昌筷子巷迁往今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裴家湾,时任荆州右卫军军官,负责办理黄陂东船军务。创修谱的字派为:“仕大儒元立,宏文定国良,天朝方永泰,正得世家长。”

左起裴约翰、裴高才向张志奇博士赠《黄陂裴氏家乘全书》—常喆 摄

第二支始祖裴太一公为士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豫章筷子巷迁往黄陂西寨会四房湾,到了第三世迁往今黄陂姚家集衬腰石、裴家湾与王家田,第五世走出了榜眼公裴宗范与京官裴宗德兄弟。其创谱字派为:“学高弘道德,文运启荣昌,良才长继世,百代正家邦。”

杨 帆:资深媒体人裴敏女士是黄陂裴氏开基祖裴三公后裔,有请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房产家居工作室FM92.7《我爱我家》、FM107.8《快乐家居》独立制作人与主持人裴敏女士谈谈黄陂两支裴氏的联谱情况。

(清)“赤丁堂”《裴氏宗谱》中的下畈墓图与裴氏宗祠、宗庙

裴 敏: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分享我们裴氏家谱的文化传承。宗谱字派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家训,黄陂最早的《裴氏宗谱》“赤丁堂”本,为今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裴家湾先祖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创修。我的先祖作为军人世袭,故以春秋时的著名军事家“赤丁”为堂号。“赤丁堂”家谱上面记载的二十个字的字派,强调“儒”的“元立”地位;

湖北黄陂姚集“永度堂”藏本《裴氏宗谱》则是民国九年(1920年)创修,因他们是榜眼公裴宗范的后裔,故以宗范公的字“永度”为堂号——“永度堂”。其创谱的二十个字的字派,将“学”与“道”并列。从中不难看出,两支族人相隔百年先后迁来,但其家训与字派含义却何其相似,一脉相承。

裴敏做客湖北经济广播开讲黄陂裴氏家谱文化

父辈曾告诉我,1940年代初,我们蔡店裴家湾知名人士裴宏坤先生在姚集裴家湾和衬腰石设馆教书时,就开始将蔡店与姚集两支族裔联谱。即将蔡店“宏”字派与姚集“学”字派为平辈。1950年代初,蔡店与姚集两支族人均属于黄陂县蔡店区管辖,两地交往密切,不仅世代遵循宏坤先生的口头倡议,而且衬腰石有的“弘”字辈还改叫蔡店“定”字派了。只是后来辖区变更,两支裴氏后来分属蔡店公社与姚集公社(今为街道办事处)管辖,两地往来减少,有的族人竟把同音的蔡店“宏”与姚集“弘”字混为一谈,造成一些误解。

直到2006年黄陂续修《黄陂裴氏家乘全书》时,通过查阅两地清代与民国原始宗谱,终于真相大白而顿失前嫌。而且当时蔡店“宏”字辈与姚集“学”字辈健在的高龄老人各有十余人,基本相当。由此可见,先人联谱倡议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最后经同族学恒、学银、闻海、少祥、圣启、约翰、高平诸公会商,将两支裴氏联谱,并授权作家与文化学者裴高才拟定了统一字派,新字派的二十个字为:“永度开龙脉,诗书啸九天;鸿鹄怀壮志,后裔开新篇。”如今,黄陂裴氏主要分布在黄陂的六个街道十几个村庄。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王士毅为裴氏宗谱题诗

杨 帆:裴高才先生曾当过民办教师、国家教师,还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过,请问黄陂裴氏还有哪些教育名家?

裴高才:今天,我在此重点介绍几位教育界代表人士的风范。首先给各位介绍的是为黄陂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裴伦先生。裴伦(1923-1991年)公,原籍河南固始, 1949年4月在原籍高中毕业时投身革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黄陂,把毕生的青春献给了黄陂,历任黄陂县高庙区委书记、黄陂六中(今黄陂二中)、黄陂三中校长,黄陂县文教局局长、县教育局局长与县卫生局副局长等。

裴伦公自1956年出任黄陂六中首任校长起,他投身于黄陂文化教育事业十余载,其中1963年1月-1966年11月先后担任黄陂县文教局与教育局长,为振兴黄陂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创办与发展中学与师范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当年,他常常提着一个旧包,穿行于全县各个学校之间进行调研,在他与一批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使黄陂一中和黄陂三中两所重点中学闻名遐迩。意大利首位外侨“加勋爵士”就是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的弟子,并在其局长任内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

手持听课笔记的教育家裴伦先生

从黄陂走出的裴氏名师,公办、民办兼有,分布于境内外。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把青春献身给贫困山区红安县的名师裴学珊(1935-1972年)先生。学珊公为太一公十六世裔孙,出生于黄陂姚集新屋湾的耕读之家。其父华玉公以开豆腐坊为业,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深为邻里赞誉。学珊公自幼性情温和,勤奋好学。曾求学于解家湾祠堂,后入黄安县(今红安)韩大学堂,1949年考入红安东门岗高中(今红安一中),后考入今黄冈师专学习,为该校之首届大学生之佼佼者。毕业时,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甘愿投身老区最基层教育事业。

1957年秋,学珊公被分配到偏远小镇红安县老区桐柏集。当时正值筹建桐柏中学,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建设之中。搬砖、和泥、上梁、盖瓦,什么都做,从不计较一丝报酬。不到一年,学校建成,他又投入紧张的招生及教学工作之中。他功底扎实,勤恳不懈,关爱学生,很快成为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接着,他在桐柏喜结连理,并加入了中共党组织。

杨帆主持、裴高才于湖北经济广播电视台《湖北家谱》开讲——张志奇摄影

1963年秋,红安县文教局调学珊先生到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故里——高桥的詹店中学任校务主任,主管教学与学校扩建工作。他上任之初,正是拆旧舍建新校之际,他一方面租借民居艰苦地组织教学,晚上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半夜。另一方面课余时间经常与民工一起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全校每天起得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还是他。

在学珊先生的努力下,扩建工作提前完成,所以,大家送他一个雅号“建设部长”。当时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虽然他工资微薄,但他总是默默地为学子垫交。1965年秋,他调任永河中学校长,兼任县文教局驻永河办事处书记。他走到哪里,学校教学水平都明显提高,他因此被县文教局选为十大优秀教师之一。

倒在山乡课堂的裴学珊(1935-1972)肖像

文革期间,学珊先生冒着政治风险保护师生。在公苦苦支撑之下,把学校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由于学珊公长期身体透支,以致积劳成疾。1972年初夏,突然倒在三尺讲台上,被送往红安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又转到了湖北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肝硬化和胰腺癌。当时红安县县长和黄冈市文教局长亲自到省人民医院看望,并保证由政府支付一切费用。为了节约国家的财力,他拒绝了这一切。并写下遗嘱,让其德配将子女培养成人,同时要求丧事从简,葬于其父墓旁。

学珊公英年早逝后,其德配夫人顶其门户,让其美德薪火相传。如今,其子孙学有专精,事业有成。其中,长女裴荷芳继承其遗志,在孝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孝感市第二技工学校工作,女婿陈群皓现任孝感市第二技工学校校长。孙子裴晶、裴诚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小孙子裴仕达也在大学就读。学珊公可以含笑九泉了!为弘扬先生家风,在新编《裴氏家乘》中,特立《学珊公传》传世。

裴学珊(右一)与同事于革命老区詹店中学老校舍

杨 帆:裴约翰先生,请您给介绍一下黄陂裴氏家谱中的名师事略。

裴约翰:我们裴氏既有毕生投身黄陂乡村教育的教育家裴高仁(1929-1993)公,又有毕生献身教育的山乡播火者、民办教师裴高钰(1942-1979)公。高仁先生1929年12月出生于贫寒之家,幼年受舅父资助,一边放牛一边读完私塾,后来考入黄陂县中(今黄陂一中前身),但两年后因无钱供应而回家务农。

1949年春夏之交,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于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陂县北门乡政府财粮,蔡店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等职。1953年,他看到新中国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再是吃穿问题,而是享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毅然弃政从教,东扯西借,购置教学设备,租房请师,于当年八月回到家乡办起了曹家庙小学。

毕生山乡育桃李的裴高仁先生画像

从教后,他不仅洁身自爱,为人师表,还经常告诫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做一行爱一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若把学习和工作当做一种苦事,你就永远没有进步;如果把它当做一种快乐,你就会永无止境。他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自己更是这样做的。不到两年,附近的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到这里,生源扩大了两倍。由于他敬业乐群,业绩突出,不久被推选为黄陂县教育局姚蔡区教育工会主席。

高仁先生一直是黄陂北乡李集小学毕业班的把关语文教师,又任小学低年级启蒙学子的数学教学。即使是文革期间,学校下放到裴家湾,他仍然兢兢业业,在简陋的民房进行复式班教学。当年的弟子至今记得教对句“群山举臂欢呼;江河扬波歌唱”的情景,他还时常提醒学生“字好一半文”,并自发指导学生写美术字。当时,举国上下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他受命带学生到一座高山上,一边捡鹅卵石铺成“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标语,一边教学生如何写美术字。

裴氏谱牒文化研讨会于木兰古门景区召开合影

高仁先生十分注重家族子孙后代的教育和成长,其7个子女中有两人为教师,其中一人为教授级,4人办起了民营企业;5个孙子中4人大学毕业,一人重点高中在读,一人为空军上尉,两人跨入教师行列。而且200余人的裴家湾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走出了21个大学生。其中,裴宏奇夺得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后,现为广州市知名法官,2018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技术人才。而裴宏恩之子裴洋,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保送到西安交大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被美国加州大学破格录取为新材料专业博士生。为记录高仁、高钰二公教书育人的行谊,在新编《裴氏家乘》中,均为他们立传传世。

裴高才:进入新时代,耕读文化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诸如,古今的“孝义观”就不尽相同,过去的“忠”只是对皇上,而今天则是对国家民族,强调“大忠大孝”。其中,黄陂裴氏以“耕读传家”为核心的家风文化传承,曾被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网等媒体进行专题推介。

裴高才(中)向湖北家谱收藏中心书赠条幅

湖北黄陂《裴氏家乘全书》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后,全国各地图书馆予以收藏,其家训、家风还被孔子研究院2016年7月出版的《孔子文化季刊》之《家风濡染,玉汝于成——由古今家风的不同引发的思考》学术论文引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中华裴氏宗谱》,则收录了黄陂裴氏宗谱的源流考、古今序言与世系缩略图,选录了包括黄陂、蕲春、汉川、监利、裴家店等地在内的全国各地裴氏家训、家规90余篇。

左起裴高才与著名史学家严昌洪在清代黄陂城池图的裴家巷、严家巷前留影

十余年来,笔者还多次应邀出席河南、山西与湖北图书馆等地的裴氏家风家教研讨会与“晒谱节”,着重就挖掘谱牒文化的当代价值,解读家风家教的文化现象,让耕读文化常说常新。

《湖北家谱》节目由湖北省图书馆特藏与地方文献部、湖北家谱收藏中心与湖北经济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裴高才:山乡“播火人”与时俱进 谱写耕读文化“红烛颂”》,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与时俱进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坚持不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就业和...

2007-05-22 #经典句子

新喜剧之王:“句”火人不火 张全蛋的一句话 却成分手最好理由

新喜剧之王:“句”火人不火 张全蛋的一句话 却成分手最好理由

导读:新喜剧之王:“句”火人不火!张全蛋的一句话,却成分手最好理由周星驰可以说是开创无厘头喜剧的鼻祖了,在他很多的电影当中,有不少还被翻拍引用,特别是《大话西游》当中的“假如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

2011-12-08 #经典句子

歌火人不火男歌手:第一位被称“内地周杰伦” 最后一位无短板

歌火人不火男歌手:第一位被称“内地周杰伦” 最后一位无短板

...歌曲就能大火,有的歌手却默默创作一直不火,而其中歌火人不红的歌手也不在少数,今天喵小姐就跟大家来聊聊这几位歌火人不火的男歌手,看看谁是你的意难平?第一位:后弦对于后弦,对于80后、90后还是不陌生的,在那...

2024-01-15 #经典句子

美文欣赏——雨润樱桃园

美文欣赏——雨润樱桃园

...润樱桃园雨洗山村景色新,村人行尽市人行,休闲之时走山乡,不识樱桃真面目,只缘身在樱桃园,樱桃园里话语多,曲曲欢歌荡天空。层层梯田间樱桃树红绿朦胧,似有若无的烟岚,飘忽不定。山路羊肠,由块块柴石散落铺就...

2012-01-20 #经典句子

散文|安南:云霞晚合

散文|安南:云霞晚合

...,我写过一个人,说他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丘陵凸凹的山乡。那人是谁,那个山乡在哪儿?我其实一概不知。所写的那人、那山乡,不过是散文诗的意象、意境而已。我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山村生活更觉陌生。想象中的山乡日...

2012-04-19 #经典句子

湘江文化之乡芷江县:沅有芷兮澧有兰 五溪蛮地!

湘江文化之乡芷江县:沅有芷兮澧有兰 五溪蛮地!

...,杨公庙乡8771人,大树坳乡8992人,上坪乡10805人,大洪山乡5259人,梨溪口乡10534人,洞下场乡8842人,大垅乡5652人,板山乡4252人,罗岩乡5116人,禾梨坳乡9536人,冷水溪乡11808人,楠木坪乡13718人,晓坪乡10260人,罗卜田乡8500人...

2024-01-17 #经典句子

安徽之美:中国原生态山乡之称

安徽之美:中国原生态山乡之称

安徽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中国原生态,被称为最美山乡。这座小城位于安徽省的深山之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这里山水相映,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便捷交相辉映。小城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和宁静的村庄,充满着原生态的气息,...

2024-01-28 #大杂绘

中考英语口语考环境保护 英语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中考英语口语考环境保护 英语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果也应当回归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因此,学习英语应当与时俱进,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需要关注社会动态,将更多元化的思考融入到英语学习中。

2012-05-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