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 如何选科?老师:一个科目吃香一个科目吃亏

时间:2017-09-12

目前已有14个省市启动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会成为全国高考的全面发展趋势,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将首要面临选科这一大问题,在3+1+2的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大家好!

欢迎来到 | 景柯学长的高考志愿填报系列讲堂

每天手把手教你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快来关注!别错过!#新高考选科#

关注全国高考的朋友们都知道,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共8个省份市将在2021年举行首次新高考,并为全新的“3+1+2”模式。目前已有14个省市启动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会成为全国高考的全面发展趋势,“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将首要面临“选科”这一大问题,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选择的科目组合就有12种,那么如何选科最为合理?从未来选专业的角度来看,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看法:一个科目吃香一个科目易吃亏!

“新高考”为何选科?

首先,我们来说说“新高考”为何要进行选科。高考改革已经是一项浩浩荡荡的大工程了,早在2014年有关部门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了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发展,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因人施教,“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变成了“3+3”的选科模式(3+3:语数英3科必考,考生从政史地、物化生6科中任选3科作为选考计入总成绩),随之带来的是高达20种的选科组合。随着高考改革的试行推进,专家们发现:“3+3”设计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为了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专家们综合研判提出了推行新的选科模式,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详细讲解的“3+1+2”选科模式。

何谓“3+1+2”选科模式

“3+1+2”选科模式在原先“3+3”选科模式的基础上略作限制调整,将6门选考科目中的“物理”与“历史”拿出来,作为选考科目中的必考科目。也就是说,在该模式下的选科变成了,语数英3科必考,考生从物理和历史中任选1科,再在政史与化生四科中任选2科计入总成绩。

这样的选科模式将原来的20种选科组合锐减至12种,不光让偏文(理)的考生有了进一步选择的余地,也为考生有效减小了选科负担。

选科依据

那么,如何选科才能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什么样的选科又是科学合理的呢?景柯学长给出考生和家长4个选课依据作为参考建议:

自身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在擅长的科目里孩子能拿到更高的分数,不管高考怎么改,对报什么层次的大学起决定性因素的依然是分数,所以孩子要尽可能在擅长的科目里进行选择!

个人兴趣:我常和我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说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一样东西感兴趣,才会更愿意去钻研和主动学习与思考,相比起强迫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业倾向:提前做好对未来专业的考虑,针对自己想学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选择;或者依据选科组合对专业的覆盖面积考虑,尽可能选择专业路径较宽的选科组合。

未来帮助:某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可能只要求选考科目中的一科或两科,甚至不要求选科,这时考生就要去了解这个专业未来主要的科目构成以及专业体系,尽可能选择对未来专业学习有一定帮助的科目。

选科与专业

选科是选专业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关乎到你学什么专业的先决条件。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高考以后的专业志愿选择调到了高一的时候,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早早就打下了基础,也让学生更早地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方向,更有目的地去努力。

所以说,这个选科还真的不能草草地就定下来,毕竟高校的专业志愿都对选科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就是“3+1+2”模式的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与不可报专业的简要信息(表中可报专业比例仅为收集数据统计,仅供参考),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学科组合介绍(专业覆盖率为专业机构数据统计,非本人统计,仅供参考)

物化生(专业覆盖率96.22%):优点:该科目组合为传统的理科科目组合,各科之间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关联度高,适合热爱理科的考生进行选择。且专业覆盖率较高,能选择大部分专业进行报考。

缺点:物理与化学很考验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是所有科目中比较难的,虽然生物的学习难度低于二者,但仍然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这三科组合起来可以说是选科组合中最难学习的了。而且因为专业覆盖率高,又是家长们所喜欢的传统理科组合,导致选择该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且优等生较多,竞争压力比较大。

物政地(专业覆盖率82.19%):优点:选择该组合的考生要么是喜欢物理,不喜欢生物与化学,要么就是喜欢文科,但为了拓宽可选专业口径,不可避免的选择了物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科方式。这样选择的考生不是很多,所以就使得同组合之间竞争压力较小。

缺点:政治重点考察记忆能力,物理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混在二者中间的地理,学科跨越度大,想拿高分不太容易。而且高中由于办学规模与师资有限,单独为少数同学开走班也不太现实。

物化政(专业覆盖率96.58%):优点:组合可选专业面广,专业覆盖率是所有组合中最高的,几乎能选择全部专业。而组合中的政治择能在未来的考研与国(省)考(国考、省考:公务员考试)中,提供学科素养与学科基础,形成助推。

缺点:物理和化学的难度较大,而政治十分注重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还要求掌握平时的时事政治,取得高分也不容易,且学科关联度不高,学习领域跨度较大,所以学习难度也很大。

物化地(专业覆盖率95.84%):优点:地理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且在大学中,地理也是作为理科学科的,这样的组合,三者之间的学科关联度较高,且背诵内容较少,多注重理解,适合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保证专业覆盖率的前提下,略降低了学科难度。

缺点:这样的优点下,使得许多同学退而求次选择了这样的组合,导致选择人数多,竞争压力大。

物生政(专业覆盖率87.66%):优点:生物与政治都偏向记忆,但是与物理的学习方法有较大差异,有一定的学科关联度。生物与政治的学习难度没有物理和化学的那么高,致使该组合的学习难度适中,但取得高分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有了物理保证了该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处于中上游,而政治的选择也能为后续打基础,相对来说性价比还不错。

缺点:从政治与二者的本质上来说,还是有很大学科思维差距的,有一定的学科跨越度。由于该组合性价比不错,使得选择该组合的考生不在少数,有很大的竞争压力。且由于生物与政治的强背诵性学科特点,也不利于高水平层次竞争。

物生地(专业覆盖率87.61%):优点:生物也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与地理一样,文理界限都比较模糊,这就使得这个组合的学科关联度较高。与化学相比,生物与地理的难度还是相对较低的,这样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以物理为专业选择基准,地理、生物为得分项。

缺点:首先就是以物理为主要定向的话,专业选择面就要下来了。其次,从目前各省选科数据来看,选择“地理+生物”这一组合的考生还比较多,根据等级赋分制来看,不利于中等生进行高水平层次竞争。(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制可以参考景柯以前写过的一篇爆款文章,这篇文章认可度较高,阅读量高达几十万:真实消息:明年高考,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再也不是0分了!)

史政地(专业覆盖率49.34%):优点:传统文科组合,学科关联度高。传统文科科目,注重记忆能力,以及平时的积累与理解,没有繁杂的计算与逻辑关系,学习起来相对容易。适合不擅长理科的考生进行选取。

缺点:从已知的新高考选课数据来看,这一组合也是选择人数较多的组合之一,同样意味着竞争压力也不小。而且专业覆盖率为最低之一,可选专业较少。

史政化(专业覆盖率51.92%):优点:该组合的学习难度相对不是很大,对地理不感兴趣,但又喜欢文科的考生可以选择,而且化学的加入也拓宽了可选专业的口径。

缺点:历史与政治为文科学科,二者相关联度较高,但化学的理科特性使得学科跨越度有所增大。选择该组合的人数适中,竞争压力也不是很大。

史地生(专业覆盖率50.01%):优点:由于地理与生物的学科特性,使得三者之间的学科差距不是很大。注重实际与理解相结合,难度不是很大。

缺点:在学科思维上的差距比较大,竞争同样存在。

史地化(专业覆盖率50.71%):优点:科目之间渐进有序,没有很大的断层。科目以文字表达与实记为主,加之一定的理解能力,学习难度不算大。

缺点:学科之间看似没有断层,但思维上有较大的跨越,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且竞争压力很大,要谨慎选择!

史政生(专业覆盖率50.50%):优点:由于生物的学科特性,使得这三科之间联系紧密。而且生物与地理相比,学习难度相差不大,而生物的加入使得专业覆盖率有所提高,偏文科的考生可以选择。

缺点:偏文科的考生较多地选择了该组合,这就让竞争压力相对有所提高。而且偏向文字表达与记忆能力的三个科目组合在一起,拿高分也不容易,缺乏高水平层次竞争。

史化生(专业覆盖率50.25%):优点:适合偏好理科,但十分不擅长物理的同学选择。取得高分较为容易,选择人少,竞争压力小。

缺点:专业选择面不广,理科不选物理,容易造成理科知识有大量盲区。

老师观点:一个科目吃香一个科目易吃亏!

从专业选取的角度来看,老师给出一个观点:一个科目吃香一个科目易吃亏!其实,大家只要认真学习了上面的讲解,你就会发现这两个科目是什么了。对,吃香的科目就是物理,吃亏的科目就是历史!毕竟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将物理作为限选科目的组合的专业覆盖率都达到了80%~95%,甚至还有的已经超过了95%;反观将历史作为限选科目呢?所有组合的专业覆盖率都在50%上下浮动。

但是,要注意的来了!景柯学长不建议把物理夸大,也不建议把历史妖魔化!因为我就是一个热爱文科的工科男,高中因为家里人的建议选择了理科,大学又学了一个全是物理的专业,至此以后,我才发现如果真的不喜欢物理而被逼迫对其埋头苦学是多么的痛苦!所以我也一直在强调我的学生:没必要为了考虑选择更多的专业而去选择物理,因为专业有千百个,你到时学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没有根据自己的想去去强迫学习,你后续的日子都会特别难熬!就算是选择了历史,只要你的成绩够好,同样能学上一个很好的专业!

最后,总结成一句话:依据自己的兴趣选科,才是最合理科学的选科,因为真正了解自己的,也只有你自己!

这里有关于高考最专业、最及时的消息,高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关注!

今日话题:你会如何选科,又会选哪种组合呢?

快来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请来个赞赏!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当然,转发也可以!

有关于任何青春教育问题、高考志愿填报问题(仅限内蒙古地区)都可以到我的主页进行个性化咨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景柯学长、教育联盟2020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 如何选科?老师:一个科目吃香一个科目吃亏》,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仅新高考选科难!老高考分文理也纠结 该选文?还是理呢?

不仅新高考选科难!老高考分文理也纠结 该选文?还是理呢?

目前咨询新高考选科的特别多,这位咨询的却是老高考分文理科时,该选文还是理呢?这个也确实是比较纠结,因为不仅孩子成绩一般,而且单从文、理综合成绩上说也差不多。看家长报出的成绩,物理62分、化学40分、生物68分...

2013-06-08 #经典句子

新高考:3+1+2学生不知道如何选科?一线老师这3句话说得很明白

新高考:3+1+2学生不知道如何选科?一线老师这3句话说得很明白

文|高老师自新高考改革以来,各个选科组合一直争议不断,绝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开始了选科工作,几天高老师就收到几位家长的求助留言。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选科是头等大事。科目组合选得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考...

2023-11-28 #经典句子

网友发起取消一门学科投票 讨厌的英语不是榜首 前三令人头疼

网友发起取消一门学科投票 讨厌的英语不是榜首 前三令人头疼

...们喘不过气来。尤其是新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出现了自由选科情况。3+1+2的新高考出现,让许多学生都很高兴,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理想的学科去参加考试了,不过真正了解新高考规则之后,看似宽松的形式,其实大有限制。先看...

2014-12-31 #经典句子

报考热度升温 祝福语搜索热度涨1128% 今年高考我们都在关注啥

报考热度升温 祝福语搜索热度涨1128% 今年高考我们都在关注啥

...3+3” 模式,考试科目和成绩由“语数外+3门选课”组成,选科问题最受网友关注。“新高考选科专业对照表”、“新高考最不要选的组合”、“新高考最好拿分的三科”位居“新高考”相关话题搜索热度排行前列。关键词:作文...

2016-11-09 #经典句子

实行“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省考试院发布“新高考”权威解读

实行“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省考试院发布“新高考”权威解读

...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 1门为首选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共选择3门参加选择性考试。3.我省体育、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考试,除需要参加语文...

2009-09-07 #经典句子

新高考背景下 高二年级文科的学习经验分享与选科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 高二年级文科的学习经验分享与选科建议

...力。高二年级学生如何在文科学习中寻求突破呢?经历了选科的抉择和学科难度提升带来的挑战,高二年级的同学们不断摸索学习方法,体悟学科魅力,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学习的模式。让我们来一起倾听文科学霸带给我们的学...

2023-06-04 #经典句子

新高考下的英语科目 孝感考生如何备考?

新高考下的英语科目 孝感考生如何备考?

...:对于单词、语感等基础性必备知识,她会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复习时背熟,睡前、睡后再在大脑中过一遍,以加强记忆;做题也是她的是日常,她每天会利用零碎时间做一些除去听力和作文的试卷,并且每一篇阅读都要求在规定...

2023-09-13 #经典句子

英语降为副科 物理和历史即将成为主科 学生表示很支持

英语降为副科 物理和历史即将成为主科 学生表示很支持

...择。然后按照赋分制计入高考总成绩中,这就是新高考的选科模式。英语降为副科,教育部回应“在慢慢调整”但是在新高考中有一个声音非常明显,就是关于取消英语作为主科的言论。这个观点再次引发家长和学生的激烈讨论...

2024-01-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