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朱元璋逼问大明国运 刘伯温说了两句话九个字 结果字字应验

时间:2017-07-15

刘伯温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谶学大师,他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命数、风水,能占卜吉凶,测算谋事最佳日子,算出他人心中所想,预测未来天下运势,纵横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明洪武年间,一次朝会结束,朱元璋留下刘伯温说:“你精通星象历数,那么一定也能为我大明国运算一卦,测测运数?”

刘伯温头皮发紧,刘伯温是大明最大的功臣,因为他精通命理,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刘伯温没少出谋划策,有大明王朝“张良”之称。

刘伯温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谶学大师,他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命数、风水,能占卜吉凶,测算谋事最佳日子,算出他人心中所想,预测未来天下运势,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能将天象和人间变化结合起来,是为当朝的“神算子”。

每个朝代统治者都喜欢这样的人,能为自己指点迷津,如果能得到这样的人相助,皇帝也会事半功倍。

刘伯温想了想,回答道:“我大明王朝福泽长久,陛下当传万孙”。

刘伯温的回答可谓圆滑,他也不想拿自己脑袋开玩笑,谁知道朱元璋不依不饶,说:“世间哪有什么万朝天子?”

朱元璋又逼着刘伯温说大明到底有多少年,刘伯温没办法,只得说:“大明王朝遇顺而止。”

他说得很含蓄,朱元璋用手写了四遍“遇顺而止”说,“三百年亦足矣!”

虽然朱元璋写了几遍“遇顺而止”,但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这也难怪。

刘伯温说了两句话,哪两句?一句是“陛下当传万孙”,一句是“遇顺而止”,这两句是预言的基础,我们往下看就明白了。

大凡谶纬之道,答案一定是模棱两可的。刘伯温所谓的“遇顺而止”也具备这样的特性。

历代统治者都希望自家王朝能够代代传承,从秦始皇登基开始,他就设定了“一世”、“二世”,结果他亡得比谁都早,到了朱元璋时期,封建王朝已经传了一千五百多年,中国经历过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有哪个皇帝敢说自己是“万世江山”?

所以朱元璋说:“能有三百年我也知足了。”相比秦朝,三百年已经足够长了。

在朱由检即位之前的明朝简直就像一场闹剧,朱元璋要是知道他后世的子孙荒唐成那样,不知道能不能被气活。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明史》说他亲自操刀制作宫里的家具,最巧的木匠都比不上他的手艺,但他从不宠幸妃子,也不看公文,公文都给太监们看。

这就造成魏忠贤在朝廷中大肆网罗帮手,将整个朝政把持在他手里,而那些饱读诗书的地方总督、巡抚,也放弃节操,投靠了魏忠贤,将大明最后一点气数给磨灭了。

大明确切地讲,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

在刘伯温的预言中还有一句像是无心之语,“陛下当传万孙”,有人指出“万岁”就是万历之孙朱由检。万历之后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才做了二十九天皇帝,就死于庸医之手,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死因至今不明。

到了朱由检即位,大明江山就正式进入倒计时,而此时年尚十六岁的朱由检,也算是个少年英雄,他果断将魏忠贤势力连根拔起,让京城百姓人人拍手叫好。

但这个好皇帝还没当几天,明朝就陷入内忧外患中,满人突然绕过袁崇焕迂回,从北京西北方向直捣北京,袁崇焕火速赶来北京,虽然打得清军退兵,但老百姓财产损失严重,很多人家破人亡。

在此之前袁崇焕信誓旦旦说自己五年就可以赶走侵略者,彻底打垮满人。

袁崇焕的吹牛也为他的死埋下隐患,但袁崇焕是替皇帝背锅的,他的死是冤杀,当时的百姓被人教唆,相信了是由于袁崇焕“通敌”才导致北京被袭击的鬼话,并且对他的肉“分而食之”,百姓对英雄的冷漠细思极恐,而清朝统治下的人性是没有希望的,是无药可救的。

我们再来看刘伯温的预言,“遇顺而止”是什么意思?

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王朝,“遇顺而止”的第一个“顺”出现了。

但其实李自成也是作弊,因为李自成有一个军事叫宋献策,他精通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他告诉李自成刘伯温预言之事,李自成就建立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他没想到,还有一个“顺”就在他身后,远在关外的爱新觉罗·福临也称帝了,年号“顺治”,这才是真正的“顺”。

而在四川经营多年的张献忠,创建了大西国,年号里也有一个“顺”。

明朝不是“遇顺而止”,是“遇三顺而止”,只不过有的是人为,比如李自成,有的是天意,比如顺治帝。

顺治帝在确立年号的时候纯属无心之举,他没看过刘伯温这本书,无意反而成就了他,让他成为天下之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朱元璋逼问大明国运 刘伯温说了两句话九个字 结果字字应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朱元璋问: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立即写了4个字 多年后句句应验

朱元璋问: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立即写了4个字 多年后句句应验

...打天下的过程中,手下名将如云,谋士辈出。其中要数刘伯温的逸闻趣事流传最多。在民间,很多人甚至把刘伯温和诸葛亮两提并论。刘伯温以他的聪明才智,多次化解了朱元璋的杀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非常关心国运,登...

2023-10-09 #经典句子

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一本书和两句话 前者堪称奇书 后者字字珠玑

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一本书和两句话 前者堪称奇书 后者字字珠玑

刘基,字伯温,元朝末期处州青田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温州。他在历史中的评价,经常与诸葛亮比肩,原因是他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遗留的高水平著作。围绕在刘伯温身边的话题,最多是有关“预言”,例如著名的《...

2023-10-30 #经典句子

刘伯温告老还乡 临走给朱元璋留下2句话 朱元璋不听 吃了大亏

刘伯温告老还乡 临走给朱元璋留下2句话 朱元璋不听 吃了大亏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

2020-11-14 #经典句子

刘伯温一代“神童” 朱元璋靠他当皇帝 又因他一句话 大开杀戒

刘伯温一代“神童” 朱元璋靠他当皇帝 又因他一句话 大开杀戒

...士,他的名字叫做刘基,他的另一个名字咱们更熟悉,刘伯温。刘伯温天资聪明好学,他十二岁就考取秀才,家乡父老都称他“神童”。十四岁,刘伯温开始入府读书,他读的书不是普通的四书五经,而是《春秋经》,这本书极...

2019-02-20 #经典句子

朱元璋看到徐达家中简陋 要把吴王府赐给他 徐达只回答了一句话

朱元璋看到徐达家中简陋 要把吴王府赐给他 徐达只回答了一句话

...便说:“三弟家中如此简陋,我把吴王府送给你吧!”刘伯温心中一惊“皇上这是要杀人”,随即向徐达使眼色,徐达心领神会,连忙跪下来磕头婉拒,就此保住一命。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起点最低的皇帝,从一介乞丐...

2023-11-19 #经典句子

刘伯温真能未卜先知吗?朱元璋对此最清楚 一句话就说出了原因

刘伯温真能未卜先知吗?朱元璋对此最清楚 一句话就说出了原因

一、刘伯温被逼出山倘若说,三国时的诸葛亮,是被后世过度神化的人物的话,那么明初的刘伯温,显然也是按着神化诸葛亮的套路,飞升而来的。不是民间有句谚语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细究这句民谚,其实...

2023-12-10 #经典句子

与朱元璋的第一次见面 刘伯温说了一句话 结果十几年后应验!

与朱元璋的第一次见面 刘伯温说了一句话 结果十几年后应验!

刘伯温,原名叫刘基,字伯温。是明初时期,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明朝的开国元勋,曾经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朱元璋账下,刘伯温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朝堂之上浙东籍臣子为他马首是瞻。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有能力...

2014-03-25 #经典句子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一句话 当时不明白 后朱元璋想起就脊背发凉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一句话 当时不明白 后朱元璋想起就脊背发凉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一句话,当时不明白,后朱元璋想起就脊背发凉文|小柳说历史刘福通与韩林儿被困在安丰,但他俩怎么也想不到战役的结果却翻转得这么快。几年前,刘福通为了减轻龙凤政权在都城汴梁所面临的压力。刘福...

2023-06-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