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对话刘慈欣 | 如果地球文明输给这样的生存竞争 我也会觉得可惜

时间:2017-06-27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整个人类社会不是一个封闭的东西,整个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外开拓的一个系统,向太空中开拓或者向其他的位置空间去开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9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那种能够有机会让每一个人在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冒险,不断地创新这么一个氛围中来实现自我的这么一个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整个人类社会不是一个封闭的东西,整个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外开拓的一个系统,向太空中开拓或者向其他的位置空间去开拓。不断地有新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给我们新的生活的机会,这样一个世界我觉得还是比较理想的。」

《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文|洪鹄 编辑|赵涵漠

摄影|黎晓亮 图片统筹|于千

人物 PORTRAIT = P

刘慈欣 = L

谈创作

写作就是一种消耗,写得越多,消耗越多

那个时候试图走一条比较迂回的路看看能不能行,最后也不行

P:1979年你最早开始写科幻小说,到1999年第一次发表中间有20年。中间有没有自我怀疑过?热情消失过么?

L:怀疑过也消失过,这段时间并不是一直在创作,有相当长的时间,10年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做,与科幻好像没关系,因为那是大环境决定的。1983年国内的科幻受到限制,受到打压,这件事情把科幻出版几乎完全弄得消失了以后,国内大概有将近10年的时间科幻出版就很少,几乎近于零那个状态。那个时候写作也没有用,也没有地方可发表。这段时间就停下来了。这段时间大概是从我在大三一直到参加工作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没有再写科幻,零星地写过一些,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个停顿的一个状态。

P:科幻当时是一个这样的命运,这件事情本身会让你觉得很不合理,很荒谬吗?

L:不合理的话当然有这种感觉,你只能接受这种现实,它就是这个样子,你也改变不了它,我也没有办法。我曾经试着走一些很迂回、曲折的道路写科幻,写一些比较边缘的科幻,让人看上去不像科幻小说,但是也有科幻的内容。最典型的作品就是《超新星纪元》,就是一种很边缘化,很独特的这种方式来得到出版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也是失败了,也出版不了。包括还有一本书叫《中国2185》也是这时候写的,看看这两本书就发现它和我后来写的这些科幻很不一样。这就是那个时候试图走一条比较迂回的路看看能不能行,最后也不行。

创意本身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的积累,并不是说经过努力你就能得到这些东西

P:《三体》之后你还没有新作问世。有没有压力?

L:没有压力。这段时间——你要知道《三体》写作是5年,但是从它萌生那个概念一直到写完最后出版完了,就是10多年的时间。现在《三体》第三部写完到现在刚好4年多,不到5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正常。因为我写作就是这种速度,很慢的,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我自己不存在什么压力,我心里很清楚,像科幻小说这种类型文学,它的成功可能和作品本身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它也有许多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这种外部因素你必须正好达成某种组合,向同一个方向推进这个组合,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这个作品才能最后取得成功。

而外部因素这个组合,你在下一次不太可能再遇到,这是一种机遇和运气的问题。当你明白这点之后,你就不会再苛求自己说我下一部作品一定超越这部,这不是通过你的努力能做到的,还要依靠别的因素。这点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P:《三体》之前10多年的短篇创作,对于创作长篇是不是一个非常大的积累?

L:其实正相反,写作不是一种积累,而是一种消耗,越写消耗越多,最后消耗完了你就写不出来了。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说把写作当做一个锻炼,越写越好,积累经验,没有这回事。写作就是一种消耗,写得越多,消耗越多。所以说前面那些短篇对《三体》没有任何帮助,相反都把它消耗掉了。

我甚至不止一次在想,我前面那么多短篇《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还有《威纪元》等等,其实看上去都是长篇框架。我现在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有这么好的出版环境,我把那些短篇都写成长篇的话,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真的很难说,也很难想象。这个东西也没有办法去假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短篇肯定是很大地消耗了本来能够用到《三体》中的那些资源。

P:但姚海军觉得《三体Ⅲ》里展现出你巨大的点子储量。他认为你应该是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的。

L:那个不可能,你说的这个创作资源,我们有时候把它叫做创意或者是叫别的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不管对谁来说,要得到都是相当的困难。这个创意本身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的积累,并不是说经过你的努力你就能得到这些东西。

P:写长篇比短篇消耗得更巨大,但回报也更大?

L:对,这个是没有疑问,这对任何一个作者来说都没有疑问。长篇的回报最大,而且它分各方面的回报,经济上的回报不用说,另外它对一个作者一个事业回报,对你影响力的回报也很大的。像8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段那样的时期,一个作者可能凭着一个短篇就能在文学界变得很著名,但那种时代一去不复返,再也不会来。现在一个作者短篇写得再好,只凭短篇很难在文学界取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一个事实。

P:有一种说法是科幻小说家都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

L:那对我个人不是,我是一个把科幻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现实生活中我就用现实逻辑来思维,科幻中用科幻逻辑思维,这个是很正常。至于说理想主义肯定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觉得我不是那种很强的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我肯定会去妥协,不是那种很强烈有理想主义情结、有现行精神那种人。能够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在你适应环境的同时,你也保持着这种科幻思维,保持这种科幻的情怀,让它不褪色,这是我能做到的。

我认为在中国,一个正常的科幻小说创作的作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你应该有正常的现实思维,也有正常的科幻思维,同时把这两者分开来。最重要一点不要让现实思维来把你的科幻思维冲淡,这个从事科幻创作是很重要的。

谈科幻环境

一个成熟的作家

应该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交流,

而不是在作品之外与读者交流

《三体》的出现对国内的科幻创作和出版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

P:《三体》被认为是国内科幻小说的里程碑,如果以这个里程碑为分界,国内的科幻小说在它的出版前后,创作状况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L:《三体》的出现和它的最后热销确实让中国国内的媒体更多地注意到了中国的科幻存在。同时关于科幻的报道方方面面都多起来了,人们也更加地关注科幻,从普通的读者也好,到媒体也好,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因为以前国内的科幻都是处于一种很边缘的状态,主流媒体、社会上的主流读者一般不太关注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现在这种关注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但是从中国科幻本身来说,《三体》的出现好像对国内科幻的创作、出版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在《三体》第三部开始带动整个《三体》三部曲热销的时候,有很多出版社就开始策划新的科幻长篇小说的出版。好像是在2001年开始,这个策划的最终结果,这个书最后出来了,大概是在2012年。所以2012年可能国内的科幻长篇小说出版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但遗憾的是所有出来的这些科幻长篇中没有一部取得市场上的成功,这个热度很快就冷下来了。到了2013、2014年科幻长篇的出版持续下跌,到今年已经基本上又跌到了《三体》出版以前的水平。

至于说国内科幻小说的创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到现在也是如此。我们的作家队伍,科幻作家的数量到现在还是那么少,并没有明显的增长。特别是作品,《三体》出版这5年来,我们没有再看到一部畅销或者是受到广泛关注这样的一部作品,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所以我说《三体》的出现对国内的科幻创作和出版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这个世界科幻文学只有美国发达?

P:现在《三体》获得了雨果奖。国内的科幻创作环境以及市场,和美国比起来还有什么差距?

L:这个问题是经常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背景画面大多数人搞错了。我们现在看看全世界的科幻文学的状况,我们就会发现,除了美国之外,别的地方都不发达。目前的话不管是中国也好,日本也好,欧洲也好,这些地区的科幻文学的状况差不多。可能日本的科幻文学比我们稍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去,都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的。

那么说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这个世界科幻文学只有美国发达?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从这个角度看。至于说为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你从这个画面上看的话,以前中国科幻落后的种种理由就站不住脚。比如以前认为中国缺少科学文化的氛围,缺少科学思维。另外还有一个想法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想象力。这两个理由你要放在这样一个画面上来看,是根本站不住脚,你不能说日本和欧洲也缺少这样的科学思维,他们的教育也扼杀想象力是吧。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美国的历史很短,他们没有向后看的资本,我们的历史很长,我们有丰富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向后看。美国只能向前看,这种说法更可笑了。你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建国时间当做它的文化的历史的时间,这么说中国现在也就六七十年的历史,它的文化更短。

美国文化是以欧洲文化为核心的,欧洲文化和中华文化相比,并不是比中华文化短多少,它也是相当源远流长。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它融汇了很多的文化分支,这些文化分支中间有相当多的比中华文化要古老得多,它都在美国存在着。所以如果美国要想向后看的话,它所面临向后看的资源比我们中国要丰富得多,所以说这个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说到这儿,具体为什么只有美国的科幻文学这么发达,世界其他地方的科幻文学都这样低迷,这个原因我确实说不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

你所说所表达都在作品中表达就行了,不用把自己推到前台,应该远远躲在作品后面

P:你之前提到科幻是盛世文学。我们采访吴岩的时候,他认为科幻繁荣更容易出现在一个比较激烈的社会变革期。

L:对。

P:两个观点你觉得它们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L:我觉得吴岩的观点可能更准确一些。其实我也有他的这个意思,只不过表达可能有一些问题。确实科幻是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处于快速变化这么一个环境中出现的。这个快速变化不是往坏处变,而是往好处变。比如一个国家处于快速上升期,这个快速上升期,这个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的这么一个历程当中,社会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日新月异。这个时候就给科幻文学的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也正好契合了美国科幻黄金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是美国快速的上升期。

现在中国科幻受到了世界的注意,我认为也正好能够契合中国现在社会快速发展、快速变化这么一个阶段。

P:科幻作家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L:科幻作家应该就是一个作家的角色,就是努力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交流,而不是在作品之外与读者交流。你所说所表达都在作品中表达就行了,不用把自己推到前台,应该远远躲在作品后面。你怎么宣传你的作品都是好事,甚至影响推动对你作品的宣传,但是宣传你个人的话就应该有所节制了。除非你想做那种偶像型作家,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想做一个以作品为目标的作家,你就应该与读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行,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理想的作家。

目前的话情况比较复杂,中国的科幻作家大部分都是业余的,业余作家的话身份就比较复杂。他的创作时间还有他的精力,他还有工作,他如何定位自己?是把科幻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还是把科幻作为一个事业,把工作作为一个支持科幻的手段呢?这个就看个人的选择,这个情况很复杂,我不好说。

那个地方太适合科幻创作了,你找不到那种地方

P:作为一个计算机工程师,科幻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吗?

L:其实早就是了。像我这样一个人搞 IT 、搞计算机的,在一个单位待了20多年,居然没有跳槽,没换地方,人们都觉得不能说多不可思议,反正比较少见。这个很大原因就是科幻创作,因为那个地方太适合科幻创作了,你找不到那种地方。首先在发电厂当工程师一年也就三四个月忙,剩下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时间,那个写作环境也很好,一个人一间办公室。因为我们计算机中心很大,但人特别少,所以说你有的是空间,电脑特别多,你在哪儿写都行。

正因为这个环境,我把好几次跳槽的机会甚至升迁的机会都谢绝了,都没有去,就待在那儿。对我来说科幻重要,工作是维持科幻的手段。但是对别人未必是这个样子,有人把科幻当做是一个业余爱好。

甚至据我所知国内有一些相当有成就的作家也是抱着玩玩看的心态。我也可以理解,没有什么不好的,你想写就写,不想写就走就算了,这样的作者其实是很多的,就看个人的选择问题。但是从中国的整体的科幻文学来说我们确实需要专业作家。目前我们中国科幻没有专业作家,这是一个问题。

P:只有职业或者是专业作家的写作,才能把科幻整体性地推向一个高度?

L:应该是这样。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你说找一个挣钱的工作很容易,找一个清闲的工作很难。他没有精力,国内的短篇科幻小说创作这么发达,佳作层出不穷,长篇这么低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作者没有精力去写长篇,好不容易写一个长篇也是匆匆很粗糙那种,没有时间去打磨,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专业作家。这是个环境的问题,现在的市场需要扩大才能有专业作家。

P:你觉得雨果奖带来的是什么?

L:没有,当然从一方面来说它肯定把美国市场,中国科幻向美国输出的渠道扩大了。但是对于国内来说它对国内科幻市场的促进是有限的。

谈经历

那个地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

比娘子关闭塞得多了,

真的什么都没有

「文革」时期你不用考虑你的未来,你学习好也没有用

P:你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对未来的职业有过什么样的设想?

L:因我的童年也是处于「文革」时期,「文革」时期阳泉地区是一个武斗的重灾区,很乱,矿上尤其乱。我的童年没有什么特别,也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小学,学习负担不重,有很多玩的时间,仅此而已。

少年时代已经是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时候学习开始占生活中更大的比重,不像现在这么忙,不像现在的孩子负担这么重,但是学习的负担也渐渐多起来了。

至于你说到考虑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会儿孩子跟一个时代一样,那时候的孩子都是想当科学家,我也一样。他们都认为科学家是最荣耀的一个职业。也只是那个阶段,后来很快就过去了。从我自己也一样,也就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而已,那个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自己的未来。首先「文革」时期你不用考虑你的未来,你学习好也没有用。你的未来,那会儿有接班,你可以接你父亲的班,有这个政策。接班之前你要做的就是上山下乡,就是现在人们很陌生的一种生活,你的未来已经被确定了。你学习再好没有用处,所以说很少去想那个未来。

到了少年时期可能有时候想一想自己的未来,但是想得也不是太多。因为当时只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还是当时的社会氛围,还没有从「文革」时代完全脱离出来,所以说那个时候对未来想象很少,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很少。

好像在这儿有一种流放的感觉,其实不是

P:阳泉的环境,譬如这是一座山城——它对你性格的形成有没有影响?

L:我觉得反正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因为我们电力系统像这样的环境很多,不光是我们这儿有。就是说当时虽然周围都是高山,但是那个地方的交通其实是很方便的。那时候还没有高铁,火车很多,可以随时回到阳泉来。它的企业和以前大多数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一样,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什么都有,有学校、医院、托儿所甚至还有什么舞厅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电影院都有。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太过不去的地方。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没有感觉是有什么很特别的东西,没有感觉很隔绝。环境确实隔绝,但是每天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有一些别的事情要分心,也没有很长时间说有太多的感觉。

P:不过外界习惯把你想象成困在深山之中的苦行僧写作者。

L:这是一个误解。首先我说娘子关这个地方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是一个粗一看就是那样,周围那么高的山,冬天有时候4点就没有太阳了。其实你深入一看,发现那个地方不是那么严酷的地方。首先它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职工的收入都不错,福利也很好。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拿了工资以后你根本就不用花,你需要的东西都发了。它自己有养鸡厂、养猪厂、鱼厂,还有你想象不到的东西。当地即便你说的文化生活条件其实和阳泉市差不了多少。阳泉市有的它都有,它有电影院、图书馆、舞厅,而且那时候阳泉市最好的游泳馆就在娘子关。我一出家门走50米就到了,里面那么大的游泳馆,有游乐场,很好的游泳池,很豪华的游泳池,人特别少。而且它那个地方交通很方便,随时都可以回来。

所以说一般读者,甚至包括韩松有一次坐汽车路过娘子关也有这个想法,觉得这个地方多么闭塞,好像在这有一种流放的感觉,其实不是那样,没有那种感觉。

另外还有一点,科幻作家他所处的位置是不要待在大都市,大家可以看看世界科幻三巨头,海因莱因、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这三个人中间,其实最具现代色彩、最时尚、想象最前沿、视野最广阔、想象力最辉煌的就是阿瑟·克拉克,但阿瑟·克拉克一辈子待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小渔村,他虽然是一个英国爵士,一个英国贵族,他一辈子就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小渔村里。那个地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比娘子关闭塞得多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互联网他没有,直到他晚年才沾了互联网一点边,他以前的整个创作生涯没有互联网,他以前怎么创作我很难想象。但他就是在那儿过了一辈子,所以说一个科幻创作家待在哪儿不重要,特别是现在有了互联网。

谈政治以及宇宙文明

最好的一个体制是预防最坏的事情发生,

而不是做最好的事情

P: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L:理想中的社会我真的很少想过,因为真正理想中的社会是很难严格预测的。因为照人们一般的想象,我想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能满足,包括精神层面还有物质层面全部都能满足,世界上没有任何丑恶现象,人和人之间除了美好的东西,什么负面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就是理想的社会。一句话,一切都好,没有坏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社会一旦到来的话,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你想想你生活在什么都能满足、什么都好的一个环境中,你的人生是个什么样,这个很有疑问。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那种能够有机会让每一个人在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冒险,不断地创新这么一个氛围中来实现自我的这么一个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整个人类社会不是一个封闭的东西,整个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外开拓的一个系统,向太空中开拓或者向其他的位置空间去开拓。不断地有新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给我们新的生活的机会,这样一个世界我觉得还是比较理想的。

P:在这样一个世界,你对政治制度——比如说是民主还是威权有没有个人倾向?

L:我对政治——它这个分你从科幻看政治还是现实看政治。科幻看政治,一个作品一个样子,不好说。现实我对政治兴趣不是太大。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在政治上是一个比较温和、比较保守的人,我的观念中一个好的政体,最好的一个体制是预防最坏的事情发生,而不是做最好的事情,达到最高的目标、最好的目标。你想达到最好的,往往得到就是最坏,这是人类历史上屡次证明的事情。而且对政治方面,在现实中我没有过多地去思考它,也没有往深了去思考它。所以说这方面确实想得不多,也不是太感兴趣。

P:我很好奇你对地球文明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看法,以及你觉得人类过于自大或过于自恋吗?

L:那看什么人了,就是说,人和人不一样,你像现在文学界它肯定是过于自大,过于自恋。你像科学界不是,科学界反过来了,科学界很清醒地认识到人在宇宙中这种渺小的位置,而且这种认识越来越清醒。

当时地球还是宇宙的中心,到现在,发展到现在,整个银河系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说这种认识是越来越清醒,在科学界。

P:如果地球文明因为弱小而被毁灭……

L:如果你一直这么弱小下去,如果宇宙中还存在着其他强大的文明,最后一个条件是如果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统一的道德准则,就是生存竞争的准则,那是必然的,那是必然的。

P:服从弱肉强食。

L:更准确地说是生存竞争吧,生存竞争的准则。但如果地球文明输给这样的生存竞争,我也会觉得可惜。毕竟我是这个文明里的一员。

本文为全文,首发于《人物》2015年10月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对话刘慈欣 | 如果地球文明输给这样的生存竞争 我也会觉得可惜》,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慈欣《三体》经典语录集锦 给时光以生命 给岁月以文明

刘慈欣《三体》经典语录集锦 给时光以生命 给岁月以文明

...图谋,获悉处于困境之中的三体人为了得到一个能够稳定生存的世界决定入侵地球。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庞大的三体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第二部《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人在利用科...

2022-12-19 #经典句子

《从流浪地球到三体——刘慈欣星系》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流浪地球到三体——刘慈欣星系》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在丰富文学评论方法和文本上有着自己的贡献,是一种对话式的批评,是学理与情感兼具的评论,试图贴近作家的精神历程,用生命去体验另一个生命。吴言作为女性,总能从刘慈欣冷峻的作品中发现人性一息尚存的暖流涌起...

2014-06-15 #经典句子

写在母亲节前 除了三体刘慈欣这个关于母爱的短篇让人想更多!

写在母亲节前 除了三体刘慈欣这个关于母爱的短篇让人想更多!

...儿继承了母亲所有的记忆,并且通过仪器使胎儿能和母亲对话。这个胎儿一出生将是一个具有婴儿身体和成年人智慧的成年人,拥有更高的人生起点!然而令莹博士想象不到的是,胎儿却不愿出生!他不愿意有一个社会地位低微...

2009-07-22 #经典句子

刘慈欣出席2019中国科幻大会 为科普科幻作文获奖师生颁奖

刘慈欣出席2019中国科幻大会 为科普科幻作文获奖师生颁奖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沙龙与对话、青少年科普科幻剧目展演及颁奖等环节。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是教育部公示认可的面向中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至今已经...

2014-06-26 #经典句子

如果你在生活中 也想要得到别人理解 读完刘慈欣的语录会沉默!

如果你在生活中 也想要得到别人理解 读完刘慈欣的语录会沉默!

...自网络/创作时间2021年6月17日11:45:43读名人语录,与名人对话,从此路上不孤单!感恩有你陪伴!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分享给更多人!万分感谢!

2007-06-01 #经典句子

刘慈欣《三体》经典句子 蕴含哲理要自己体会 你全都理解了吗?

刘慈欣《三体》经典句子 蕴含哲理要自己体会 你全都理解了吗?

...在是太沉重了。——这真是……黑得好微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高傲才是。

2022-12-13 #经典句子

中文在线:目前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500万种 长期合作有刘慈欣 刘和平 都梁

中文在线:目前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500万种 长期合作有刘慈欣 刘和平 都梁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昨天刚刚上线的《突围》一下冲到了各大平台热播榜。请问公司是拥有相关版权吗?公司会受益于电视剧的热播吗?《人民的名义》公司也拥有相关版权吗?中文在线(300364.SZ)10...

2007-12-15 #经典句子

没一句实话的刘慈欣 被出卖了

没一句实话的刘慈欣 被出卖了

题目:《没一句实话的刘慈欣,被出卖了》作者:曲润琏时间:20180911我看完刘慈欣的40多部作品,意犹未足。又搜了一些采访大刘的资料,看了看。我都忍不住乐,这个大刘,“蔫坏蔫坏”的。话说火车上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一...

2023-12-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