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精雕旧时光 讲好新故事——以“行走绿廊 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历史

时间:2017-05-09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的开设,旨在展现揭阳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地文化元素,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和保护意识,从而增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记者 张晓驯

任何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都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资源,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和认识、保护、利用与开发。“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的开设,旨在展现揭阳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地文化元素,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和保护意识,从而增强揭阳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那么,地方媒体如何担负起媒体的责任,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现古揭阳的风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呢?“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主要从“真度”“温度”和“新度”三“度”着眼,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新闻价值。

2020年2月19日第1篇“钓鳌桥”。

2020年3月25日第6篇“健生药房”。

2021年9月15日第67篇“郑鼎新”。

一、仔细耙梳,史论结合,还原“真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采写中,史料就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的依据。然而,由于历史载体多种多样,文字记录,口碑相传、文物信息,种类繁多又年代久远,加上记载者的主观意识和所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史料记载千差万别,有的版本侧重这个方面,有的版本侧重那个方面,有的遗迹没有具体的资料留存,仅由祖辈口口相传而来,这就使得记者在采写“行走绿廊”稿件过程中,对史料的取舍和考究方面,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采写“明清一条街”石鼓里古民居群时,“藩相第”是记者探访的第一站,在实地走访中,83岁的石鼓里李氏族人李耀宽在介绍李氏第六世祖李勤和七世祖李近川时,讲到他们因政绩显赫,被敕封藩相,得以赐建及扩建藩相第。在老人的描述中,“藩相”等同于旧时的尚书,是个“国家级高官”。因古代官司职有很多别称,为保证描述的准确性,记者在写作时,通过网络查证“藩相”职务,却发觉并无相关资料,后在《明史》里面查证,也查无此职,怀疑“藩相”职务可能不如老人所说的级别那么高,遂不敢贸然引用。最后通过向地方文史专家彭妙艳和相关资料查证,证实藩相是古代藩王府的长史,相当于是藩王府的宰相,并不如老者形容的等同于“尚书”一说。再如,在写状元巷时,有一个300多年来流传久远的传说,说原来是许登庸要上京考试,因为身体不适,就找林德镛代替,结果,林德镛就冒名顶替许登庸应试,最终获取武状元。这个传说当时被网上炒得极具传奇和偶然色彩。几经考证下来,我们注意到虽然许登庸的进士第与林德镛的武状元府相邻,两人名字读音相近,但从两人的及第,以及两座府第的建造的前后顺序可以判定,上面的传说颠倒了次序,篡改了历史,最后记者在该篇报道中,不仅史论结合,诠释了许登庸与林德镛的民间故事讹传,也有理有据厘清了许登庸是澄海人还是揭阳人的问题。

类似的“小插曲”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俯拾皆是,史料从搜集到提炼再到运用到写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耙梳能力,进行细致研究与甄别。为还原采写题材的“真”度,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所记史事,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如无原始资料,则要通过实地考证,多听百家之言,多问“为什么”以及多版本对照、分析、综合,尽可能的警惕和区分历史的“有”与“无”,“真”与“伪”,“对”与“错”。或者通过请教知情人、专家学者,力求弄清史实,去伪存正,纠正谬误,客观公正地揭示史实原貌并将正确、独特的历史理解和情感取向充分表达出来,以此来保持新闻的“真”度。

二、巧借讲述,串珠成链,增添“温度”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中,采写对象多为一些遥远的旧事、旧人、旧物,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地名、街巷、建筑遗迹,有的早被拆除,仅剩下一个地名,有的原址新建了居民小区,早已山移水改,而有的历史人物、民间艺术,或搬迁或失传,后人几乎无证可寻……面对于此,如何将其文化故事及背后的文化价值向读者作清楚展示讲述?重新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每一篇报道,我们都会实地对事件知情人、亲历者、见证者、专家等人物进行大量采访,并借助他们对旧时光的回忆,对照事件,串珠成链讲好故事,让历史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地处西马路西门段的“健生药房”,是75年前中共潮揭丰边县委机关的秘密驻地。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王彻已经去世10多年,后人对过往事情也了解无多。采访时,整个事件资料零散,许多事情无从知晓。在对店铺进行多次踏勘和与王彻的侄子王广辉夫妇的反复交谈之中,我们慢慢获得了一些线索,搜罗到了诸如店铺里的木制楼梯在被虫子蛀坏后掏出了大量情报、王广辉在对店铺重新装修时发现了一个可通往外街的地下室,以及王彻“绑架”自己,让党组织向家人索要驳壳枪赎回等等生动素材,还顺藤摸瓜,了解到王彻家曾有一个远房亲戚小时候帮助王彻送过情报的事情。料想这个远房亲戚可能会对那个时期的事情有所记忆,记者随即请王彻家人帮助联系采访。此时,远房亲戚林俊莲已经87岁,虽然思路清晰,但当时只有10来岁的她对“彻兄”从事的秘密任务来龙去脉并不清楚,提供的情景也多是一些不完全的碎片式记忆。如何把碎片式记忆串珠成链,使之成为服务报道的有用素材?需要我们借助资料、请教专家,小心求证。我们通过《榕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揭阳县组织史资料》《潭王村志》等可靠的史料为依据,利用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以如此的逐步探索,尽量客观地抓住问题点,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证实了林俊莲口里的文具社就是史料有载的方思远地下党联络点,乔南潮馨里当时有我党领导的武工队进驻过等事实,然后整合事情发生顺序,把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进行了客观生动的描述。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稿件完成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全程跟随采访的王广辉女儿王锦霞在看了报道后由衷地感慨:“记者同志真是了不起,那么琐碎的口述,被你们抽丝剥茧还原得如此完整,真切,很多我们平时都有接触,但都一知半解的事情经你们串连证实,现在清晰无比。”

此后,我们的报道经常将普通百姓对旧时光的回忆穿插其中,还同步配合实地取景,利用图片、制图等形式对事件进行整合重构,清晰讲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让读者读来更有亲近感。像“红日照像馆”中影楼承包者许楚填老人对行业经济模式演变过程的回忆,女知青张妮娜对80年代上影楼经历的描述;“钓鳌桥”中小作坊者陈伟健对桥体变迁的现身说法等等,都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时间段的历史,从不同的侧面还原了老去的岁月,拉近了历史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于是,人们逐渐消逝的城市记忆和远去的情感重新被唤醒,枯燥的历史事件介绍,也就增添了些许温度。

三、突出“活”字,求异求特,挖掘“新”度

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新闻,历史事实是一定的,而且“重量级”的题材大多已被媒体做了反复报道。如何再从中寻找角度写出趣味、写出深度?“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注重新闻表达形式的创新。

首先,为让枯燥的事实成为轻松的大众读物,让自己的文字显得鲜活并中肯。讲述上,我们既借助文献、考古和口碑等各种基础素材,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近韩居”一文中,记者在文章开头以孟母择邻的故事做为引入,联系到身边的近韩居,近似的事迹引人入胜,读者易读易懂,古时揭阳崇文之风跃然纸上。在稿件叙述上,系列报道也避免一律用第三人称讲述,一些适当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等,风趣的文字为稿件内容增色,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其次,我们通过在角度上求“异”、感受上求“真”,试图向读者呈现更加独特的视角。系列稿件里,虽然史料或案例都不新鲜,但几乎每一篇里面都有新的观点在里面,都会围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主旨,进行一些新的延伸,并试图在处理好新与旧、传承与发展中探索出新的路径,力图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乃至实质性的发展,不但使之可读,还使之可用,达到“理解、沟通、交流、传播”的目的。

另外,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们还尝试在小标题上花心思,力图在结构上求“特”。比如,“健生药房”,我们是通过“一位热血少年”“一个秘密据点”“一段烽火岁月”和“一种革命精神”四个“一”为小标题,巧妙地串连,讲好革命故事。“禁城”的小标题则用了四个“有”——城墙有历史、城外有风景、城里有故事、文脉有传承。在写学宫时,抓住的是国级文物的四个特点,通过四个“她是……”,将学宫在文化传承、建筑特色、革命贡献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这样分类,亮点突出,读者易读易懂。而且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看标题就知道,适应了“读屏时代”读者的心理需求。平行式或递进式的小标题设计,让文章显得更有层次,观点说得更透彻,组合成一幅幅立体画卷,让读者身临其境,也让僵冷的历史顿然有了丰润起来的鲜活。

来源:揭阳日报网

精雕旧时光 讲好新故事——以“行走绿廊 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新闻价值挖掘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精雕旧时光 讲好新故事——以“行走绿廊 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历史》,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秋帆乐话 如是我闻”贺秋帆音乐文化沙龙Vol.146:德兮法兮——指挥家孟许130周年祭

“秋帆乐话 如是我闻”贺秋帆音乐文化沙龙Vol.146:德兮法兮——指挥家孟许130周年祭

...身影都融进了音乐之中······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 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 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宁波图书馆)【来...

2012-03-25 #经典句子

从妙语连珠“话中秋”到五彩缤纷“画中秋”——曲靖妇女儿童中心 开展年“我们的节日

从妙语连珠“话中秋”到五彩缤纷“画中秋”——曲靖妇女儿童中心 开展年“我们的节日

...秋佳节的历史来源和传统习俗,讲述中秋佳节的经典历史故事,了解中秋月饼的由来、种类和风味,进行了“中秋诗画”创作和组织培训学员品尝月饼。最后,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我对爸妈这样说”为话题畅谈了自己心中的...

2022-12-29 #经典句子

共赴“夜读”之约|“夜读”特别企划——“生命的朗读者-传承·人文·医学”活动邀您

共赴“夜读”之约|“夜读”特别企划——“生命的朗读者-传承·人文·医学”活动邀您

...健康的一百年”的主线,分享我省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感人故事。活动宣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创新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展示淡薄名利、执着奉献、敢于担当...

2011-03-18 #经典句子

走进校园话中秋 传承家风促文明——砀山县妇联举办“颂党恩 传家风”红色家风故事宣

走进校园话中秋 传承家风促文明——砀山县妇联举办“颂党恩 传家风”红色家风故事宣

...促文明——砀山县妇联举办“颂党恩 传家风”红色家风故事宣讲会

2023-09-10 #经典句子

《永恒的丰碑——浴血斜阳》在北海市“学习金句——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集体诵读大赛

《永恒的丰碑——浴血斜阳》在北海市“学习金句——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集体诵读大赛

...前一群勇士在北海市斜阳岛掀起的撼人心魄的红色风暴为故事原型,通过舞台艺术表演方式,将农军血洒斜阳、可歌可泣的故事呈现在观众和评委面前,现场观众和评委无不动容。英雄无言,历史有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

2023-12-11 #经典句子

扎鲁特旗开展“马上学习·光影铸魂”庆祝建党100周年 ——科尔沁方言蒙古语译制电影

扎鲁特旗开展“马上学习·光影铸魂”庆祝建党100周年 ——科尔沁方言蒙古语译制电影

...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影片通过以平凡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

2007-06-09 #经典句子

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文化魅力——宜丰县城溪小学传承非遗文化“恒白话故事”教育实践活

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文化魅力——宜丰县城溪小学传承非遗文化“恒白话故事”教育实践活

...丰县文化局的精心组织下,10月8日上午,一场“恒白话”故事会在芳溪镇新村村隆重上演。城溪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前往现场聆听观看,深刻体验了一次传统文化的魅力。宜丰“恒白话”故事,是赣西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

2023-10-25 #经典句子

光荣在党 初心不变——郑州市妇联老干部党支部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唱支山歌给党

光荣在党 初心不变——郑州市妇联老干部党支部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唱支山歌给党

...、陈爱党等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回忆入党历程、分享成长故事,进行了感人肺腑的发言,并表示要讲好红色故事,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继续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为妇女儿童事业增添正能量...

2023-1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