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从叙事语言 叙事策略和叙事立场 来探究《战国策》谋略叙事特征

时间:2017-01-18

成书及流传的多舛,造成其文本形态的特殊性,内容丰富而又复杂,兼具文学、史学和子学三重性质,文本形态具有特殊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战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著作,由汉代刘向根据战国至秦汉间遗留下来的一批策简编纂而成的。成书及流传的多舛,造成其文本形态的特殊性,内容丰富而又复杂,兼具文学、史学和子学三重性质,文本形态具有特殊性。

其中,《战国策》谋略叙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为虚构夸饰的叙事语言,二为“于谋士预言寓先兆”的叙事策略,三为“为纵横家言”的叙事立场。前者是以文本中双重叙事者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的,后两者是在与其他不同文本的同类比较中来进行分析的。

虚构夸饰的叙事语言

虚夸之辞,意为在内容上进行虚构或夸张(有时二者同用)的言辞,与客观事实相对。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则宏观叙事者的角度,即文本之外的著书者;二则微观叙事者,即文本之内的游说者。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二者的关系。策文中游说者本质上是著书者的化身。我们将文本叙述者分为言语对话层的游说者和事件叙述层的著书者,只是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出文本中不同层次结构的语言特色。

一、拟托文

以著书者观之,虚辞表现在对历史的不实叙述,包括年份错乱、情理不合、人物混淆、事迹重出等种种情况。这类文章,即是缪文远先生所说的“拟托文”,策文中有九十多例,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一。

策文中拟托文的虚辞属性,首先表现在对人物的描写。打破时代的限制属性,将不同时空的人物置于一处。其次表现在对事件结果的叙述。以明显有悖于史实的文字,来补充说明谋士们游说后听者的实际行动及现实局面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叙述往往是采用扩大夸张的手法,来渲染谋士们游说的成功,从而实现神化谋略的效用。

除此之外,策文中还有不少年代、主名、事理等矛盾不实的地方。如苏秦、苏代、苏厉三兄弟游说材料常常存在着主名和事迹的混淆。再如重出篇章的同类事件中,仅仅是变换主名,叙述上大同小异。

二、寓言

以游说者观之,寓言是他们基于民间故事而创设的一种新的言说方式。内容上借助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疏离,却又包含着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寓意。“利口者以寓言为主”,寓言是谋士们在进行言说时所运用的高效工具。

《战国策》中的寓言以其自身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成为助力谋士们进说的有效武器,从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力。虽然它们质朴浅俗,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却以极强的生命力影响了上层阶级的决策,在历史的滚滚车轮前进之路上发挥了润滑与促进的有效力。

除了在当世的政治效力,这些寓言历经时间的洗练,在后世散发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它们中的一部分凭借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得以流传下来,慢慢凝练成为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

三、夸辞

策文在进行谋略叙事时,除了使用虚辞,还有夸辞。夸辞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以游说者观之,在言说过程中,谋士对事物的数量、性状和程度等属性进行夸饰;二则以著书者观之,在叙事过程中,他们对游说的效果和谋略的效用进行夸饰。

他们的计策、言语固然以四两拨千斤之姿能影响政局,但是,历史并非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客观因素的具备是根本原因。我们不能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迷雾,不能忽视客观实际中的种种决定因素,而只是片面地夸大谋士游说的重要性,甚至是神化谋士的话语力量。

“于谋士预言中寓先兆”的叙事策略——与《左传》中的预言叙事比较

预言,即预先做出的对人或事的判断。《左传》和《战国策》中都存在着预言现象。从预言发出者的性质开始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叙事策略和叙事意义方面的异同。

一、《左传》中的人物预言

《左传》中存在着大量的预言现象。其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龟卜、筮占、梦占、灾异、星占、相术等等。根据进行预言时所借助的工具,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需要借助古老传统的占卜等神秘技术手段,姑且称之为神秘预言。还有一类是不借助这些外在的技术手段,而是人物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特定的价值观来预下论断,可称之为人物预言。这类预言借由人物之口,预示着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结局,开始彰显出那个时代人的主体意识。

《左传》中的人物预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开始挣脱传统天命巫祝的思想束缚,转而寻求礼义道德的庇佑,并且成为其解释者与宣扬者;一种立足客观实际,运用理性来分析和指导具体实践。

二、《战国策》与《左传》中预言叙事的比较

《左传》中有一类预言者——理士,可以说是《战国策》中那些谋士的先驱,他们做出的事理预言(或称逻辑预言)影响了后来《国策》中的谋士预言——那些经由谋士们脱口而出,通过分析形势事理,而得出的预测性言论。

但是礼士,才是《左传》书中典型的预言者身份,我们可以将其与《战国策》中的谋士进行对比。礼士是宣扬维护周礼并以此为工具进行预言的人物,而谋士是宣扬维护谋略并以此为工具进行预言的人物。这些谋士的性质是真正的人,他们真实而鲜活,自己的谋略搅动时代风云,活跃在战国这一特殊的历史舞台。

与礼士相比,《战国策》中的谋士(策士)不再是单调的道德化的工具和符号,不再为了维护儒家礼义道德而存在。他们不只是预测事态的发展和趋势的智者,而往往是直接干预事态发展进程的人物;他们不是固守某种礼法传统的卫道士,而是务实尚利,又灵活机巧,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抓住机遇,勇于打破传统道德的束缚进取者。

三、《战国策》中“于谋士预言中寓先兆”的叙事策略

从《左传》与《战国策》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二者都采用了预言叙事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战国策》的预言现象虽然不如《左传》那般种类丰富,但正因如此,它呈现出集中化、典型化的特点。

《战国策》采用“于谋士预言寓先兆”的叙事策略,来构成其谋略叙事的重要一环。深入剖析内部时,我们可以感知到编著者的叙事立场和目的。以这样的叙事策略来展开对历史的叙述,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特点。更重要的,其实是宣告了一种崭新的叙史方式的出现,它不再以天命鬼神的方式来阐释历史,也不再以礼义道德的方式来阐释历史,而是聚焦于人本身,探索人作为主体对于历史的作用。

“为纵横家言”的叙事立场——从与《韩非子》同源故事的比较来看

《战国策》成书于战国至秦汉间,《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二者成书情况都很复杂,前者尤甚。《战国策》为纵横家及后学的言论总集,非一时一人之产物。《韩非子》主体部分由韩非完成,然而也窜入了非其本人所写的内容。经周勋初先生研究,二书中存在着许多相似甚至基本完全相同的故事。

《韩非子》与《战国策》文中同源故事相似度极高的篇目几乎全出自《说林》上、下两篇。这两篇内容在《韩非子》全书的性质很独特,它们只有故事材料,没有论点,韩非对它们的处理几乎是零加工。这些原始材料还没有打下韩非思想的烙印,它们仅仅是作为“故事群”备用的。

一、从同源故事中的不同论断语来看

其实,二者的同源故事中,还有二十则材料中出现了只有一方(即《韩非子》)有论断语的情况:有的在叙述事件后,紧接着附上的就是作者的评论了,如《难一》《难三》《难四》;有的在叙述完之后,并没有马上进行论说,但其实在开头就已经冠以它们所服务的论点了,这就是“经说体”。后者的情况占大多数。余下三十六则中,再除去《说林》中的原始材料十六则,还有二十则是有论断语的。它们都蕴含着鲜明的观点,以论点为纲,以事件材料为里,论辩和逻辑性都很强,这与韩非的著书体例有关。

那么,这些《韩非子》书中独有的论断语是关涉什么内容的呢?《内储说》两篇谈到“七术”“六微”,前者列举了七种君主所使用的御下的权术,分别是“众端参临”“必罚明威”“信赏尽能”“一听责下”“疑诏诡使”“挟知而问”“倒言反事”;后者列举了六种危害君主的隐微情况,分别是“权借在下”“利异外借”“托与似类”“利害有反”“参疑内争”“敌国废置”,而“此六者,主之所察也”,以提醒君主要及时觉察。

这都是韩非站在国君的立场,为之设想应如何做一个理想中的君主,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一言以蔽之,这是“君王之学”。

二、从同一事件的不同结果来看

两书在对同源故事的叙述中,事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的明显差异处折射出不同的情感态度和叙事立场。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战国策》文以记言为主,故而有不少篇章是以人物对话作结的,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叙述性结果,使得整体看起来显得有点支离破碎,倒像是片言断章了。在《韩非子》相应的对比篇章中,则是通过客观叙述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来完成对事件结果的概述,更具完整性和流畅性。

三、《战国策》与《韩非子》不同的叙事立场

从以上对《战国策》和《韩非子》书中同源故事中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叙事立场存在着差异。他们运用相似的材料,有时叙述事件结果时存在差异,有时得出不同的论断语。这表明他们寄寓其中的不同的观点态度,折射出不同的叙事立场。

《战国策》中的材料来源于其前身很多不同的本子,大部分应该是纵横家言,即是有关谋臣策士们的言行记录以及后学者的追述与揣摩,可能也有当时的一些史料和故事。策文的著书者表现出对纵横之学的极大兴趣,文本叙事以记录策士言论为主,事件末附以论断语起画龙点睛之效,呈现出鲜明的“尚谋”的特点。《韩非子》则不同,它是韩非的个人著作,其中的内容多以劝谏君主为主。

在面对一批相同的原始材料时,由于编著者不同的叙事立场(《韩非子》为君王至治,《战国策》为谋士之用,),因而出现了不同的文本处理方式,同时也表达出二者之间迥异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从叙事语言 叙事策略和叙事立场 来探究《战国策》谋略叙事特征》,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国古典叙事散文中刻画人物的两种传统手法——对比和烘托

我国古典叙事散文中刻画人物的两种传统手法——对比和烘托

...界。看司马迁对李斯内心独白的描写,不由得让人想起《战国策》中对苏秦自白的描写。像李斯、像苏秦,司马迁就是用此法揭示了两个追逐富贵利禄之徒的心路历程。司马迁在叙事过程中也极注意对人物心理的揭示。一个“度...

2020-11-25 #经典句子

写人作文要想得高分 必须学会这4种叙事策略

写人作文要想得高分 必须学会这4种叙事策略

...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写人作文中的叙事策略。写人作文中的写事,与写事作文中的写事,策略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写事作文的叙事策略搬到写人作文里。写人作文中叙事策略运用得当,才能增强表现力,作文才...

2023-11-16 #经典句子

《战国策》内容简直就是语言之艺术

《战国策》内容简直就是语言之艺术

《战国策》内容简直就是语言之艺术,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政治于鼓掌之间,。和《左传》不同,《战国策》里很少出现“仁”“礼”的字眼,更多地体现了一己私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

2023-11-19 #经典句子

暑假书单:一生至少应该读懂一本的20本中国文化古籍

暑假书单:一生至少应该读懂一本的20本中国文化古籍

...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

2023-07-25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 与其跟风宏大叙事泯灭个性 不如在作文中展现真我

中考语文 与其跟风宏大叙事泯灭个性 不如在作文中展现真我

...教育#作文有时如用兵,要讲究微观技巧,更要讲究宏观策略。古代的读书人捧着四书五经,思考的多而见识少。如今的学子们,不但书籍多,而且拜网络所赐,各种时事政治更新及时,奔涌而来,竞相成为作文的素材。和科举...

2023-07-01 #经典句子

从先秦散文的文学成就 浅谈多姿多彩的古文世界

从先秦散文的文学成就 浅谈多姿多彩的古文世界

...的历史长河中自发地形成了以《左传》、《国语》以及《战国策》等诸多历史著作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散文和以包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其他学派重要的论著与经典的文章等内容的诸子散文这两大类。虽然历史书籍是一些...

2023-12-12 #经典句子

从叙事架构 视听语言 电影主题深度解读电影《美丽人生》的魅力

从叙事架构 视听语言 电影主题深度解读电影《美丽人生》的魅力

...的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叙事架构、视听语言、电影主题”这三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部经典老片进行深度解读:叙事架构:采用线性叙事线索,融入黑色喜剧元素,对沉重的战争话题进行另类诠释视听语言:...

2007-05-02 #经典句子

海南专升本-语文必背的“作品”

海南专升本-语文必背的“作品”

...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11. 《战国策》:基本信息:又名《国策》、《国事》,约成书于秦代。文章多出于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由西汉刘向编订。全书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代表作:《冯谖客孟...

2023-12-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