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琴

时间:2015-11-16

文人与琴的图绘组合大致可分为抚琴、听琴图,抱琴、携琴图,眠琴、调琴图,陈设器物图和斫琴图等几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苏东坡云:“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抚琴吹箫、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场景也一再出现于历代绘画之中,千载之下,仍令后人遥想追慕。文人与琴的图绘组合大致可分为抚琴、听琴图,抱琴、携琴图,眠琴、调琴图,陈设器物图和斫琴图等几类。除文士之外,图中也出现帝王或仕女的形象,虽然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文人”,但在与琴书相伴、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此刻,他们以琴为寄,发抒本心,申舒性灵,与文人心气相通,因此也暂列其中。

明 杜堇 宫中图(局部)

抚琴、听琴图

存见较早的抚琴图像中,最著名的当属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中的嵇康抚琴图了。全图以线描为主,人物可见其个性,证明六朝时期的人物画已达到“传神”的高度水平。画中嵇康在银杏、青松之下怡然抚琴,那一种事外有远致的精神境界,也是文人与琴相生相合的最高情致。

之后,文人抚琴与听琴的画面在历代多有出现,只是背景和环境丰富起来,大多或在崇山峻岭之中、或处山崖溪流之畔、或坐参天古木之下、或沉吟楼阁之中、或享文人雅集之时。在宋代就有赵佶的《听琴图》、夏圭的《临流抚琴图》、佚名的《深堂琴趣图》与《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合卷》等。但即便是《听琴图》这般以王公贵族作为主角的画面,仍充满了宁静的禅意与文人的雅致气息,更不论与深山流泉为伴的各种抚琴场景了。宋代优礼士大夫,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发抒闲情,复归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地。

元代则有王振鹏《伯牙鼓琴图》、赵孟《松荫会琴图》、朱德润《林下鸣琴图》等名作。比起注重客观真实性刻画的唐宋作品,元代绘画笔墨更加简率蕴藉,更注重主观情感的发抒,山野林泉之声与琴声达成了天籁共鸣。

元 赵孟 松荫会琴图轴

明代该主题的描绘有文伯仁《山水清音图》、文徵明《高山流水图》、沈周《松下抚琴图》、仇英《听琴图》、《桃源仙境图》、《玉洞仙源图》、杜堇《宫中图》、《梅下横琴图》、《听颖师弹琴图》、尤求《抚琴图》、黄存吾《青林高会图》等,多为山水画作品,却似乎生在山野,梦回人间,更注重感官的欢愉与俗世的享乐,那琴声也多了几分从天上到人间的意义。这在清代的作品之中更为明显,如原济《对牛弹琴图》、梅清《泉石鸣弦图》、张景苍《弘历抚琴图》、《弘历熏风琴韵图像》、任薰《弹琴图》、禹之鼎《幽篁坐啸图》、郎世宁《雍正行乐图册页之抚琴图》、《弘历观荷抚琴图》和佚名《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曲水流觞”》等,特别是作士人打扮的帝王抚琴图等,虽然也在风尘俗世之中有所怀想和寄托,却免不了几分作秀的嫌疑。

明 古琴曲 秋鸿 图谱册(局部1)

抱琴、携琴图

在历代抱琴与携琴图中,多是主人负手举步,缓缓前行,身后跟着抱琴童子。琴多在琴囊之中或被书僮抱在怀里,线条干净简单。“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携琴访友的题材,历代均有描绘,如宋代范宽、明代文徵明、戴进、孙枝,清代陈卓、王翚、黄慎等都有名为《携琴访友图》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处于进行时的文士风雅,雅集即将开幕,雅乐即将奏响,一切处于将发而未发之状态,与含蓄蕴藉的古琴精神相合,甚至比对面抚琴更让人有所期待。

“疏影”七弦琴正面

“疏影”七弦琴背面

同类题材还有宋代马远《山径春行图》、元代唐棣《携琴远眺图》、明代吴伟《踏雪寻梅图》、蒋乾《抱琴图》、沈颢《携琴观瀑图》、文徵明《琴鹤图》、《吴山揽胜图卷》、李在《归去来兮图卷》之四《抚孤松而盘桓》、王绂《为密斋写山水图卷》、张路《人物故事图卷》、吴彬《松下高士图轴》、仇英《归汾图卷》、《携琴听松》、《捉柳花图》、唐寅《山路松声图》和清代王翚《山水图册》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就像陶渊明的无弦琴一般,不需刻意弹奏,只要携琴人心念所到,也可达到“乐无声处情逾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或许这便是大音希声的最高境界,也是携琴图卷的画外之意。

南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拓片

眠琴、调琴图

除了文人携琴、弹琴的状态描绘之外,还有弹奏间歇的眠琴图与调琴图。最著名的当属北齐杨子华《校书图》,此图在宋代有白描与设色不同摹本。画中记录北齐天保年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居中坐于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执笔书写、或欲离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动,描摹精微,画风虽受宋人影响,但与北齐娄睿墓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周昉的《调琴啜茗图》,描绘仕女调试古琴、饮茶享乐的生活情景。图中绘有桂花和梧桐,寓意秋日已至。人物线条以游丝描为主,掺入铁线描,在回转流畅之中平添了几分刚挺方硬之态。衣着全无纹饰,设色偏于雅淡。人物造型继续保持丰肌硕体的时代特色,而姿态轻柔,特别是手指刻画得十分柔美,与手中的琴形成呼应。虽然不是以文人为主体,却别有一种优柔娴雅之意态。

“彩凤鸣岐”七弦琴正面

“彩凤鸣岐”七弦琴背面

明代仇英是最喜欢将古琴入画的大家,关于该主题的就有《松下眠琴图》、《柳下眠琴图》、《停琴听阮图》等作品传世。其山水画亦表现出一定的程式性,如岩壁流泉、飞瀑溪口、山巅幽亭、岭上青松等,而琴如影随形,成为文人身份的一种表征。

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页

陈设器物图

将古琴作为陈设器物,置放一旁的,以文人雅集场景居多。如宋代赵佶《文会图》、明代马轼《归去来兮图卷》之二《稚子候门图》、杜堇《玩古图轴》、周天球《西园雅集图》等。多全面描绘文人雅集之风流韵致,琴与书画、文玩等同时出现在画面之中。如《文会图》中,一张素琴静静置于雅集的人群之后,仿佛它才是真正的主角。《玩古图轴》中,一侍女正准备将琴囊解开,寓示着一场琴棋诗酒的盛宴即将发生。

斫琴图

关于文人制琴的古代画作并不多见。东晋顾恺之《斫琴图》是迄今仅见的一幅描绘制琴过程的古画。图中所绘人物,或断板、或制弦、或调琴、或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执扇或捧场,主人则前来观看。画中表现的多是文人,皆面容端方、长眉修目、气宇轩昂、风度文雅。画面写实而生动,琴身已出现额、颈、肩等区分,这对研究古琴形制、鉴别年代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从《斫琴图》可知,古琴琴体主要由一整块木材开剜腹腔后制成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琴本身弦位较长,音量不大,加之琴的面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琴的周身又髹以厚厚的大漆,这样特殊的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因此琴在发音上具有清微淡远、圆润古厚之特点,恰与文人士夫所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虚静简淡等含蓄的审美情趣相合。

“广陵散”于今绝矣,而文人与琴,仍将相伴相随,相与久远。

原文转自:美术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宋元文人画:表达了怎样的审美特征及美学理念?

宋元文人画:表达了怎样的审美特征及美学理念?

...性表达的美学意蕴一、“逸”的内化“逸”,萌生于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指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进入宋元时期,战乱频繁,社会态势复杂多变,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此时的文人士大夫肩负起拯救苍生的社...

2020-01-20 #经典句子

焚香听语:为您解读古代文人香事

焚香听语:为您解读古代文人香事

...质地为佳,口径如杯,六厘米许。轻便隔热,盈盈一握。古代香炉中,鬲式炉及尊式炉形制典雅,流行于宋代,最宜品玩。箸瓶箸瓶,或称筋瓶、香瓶,用以盛放香匙和香筯。多以金属为材,明代亦以硬木制之。造型特征:小口...

2020-08-15 #经典句子

由文人审美意识看魏晋时期山水诗画中的自然美

由文人审美意识看魏晋时期山水诗画中的自然美

...。任何艺术作品都源于生活,尤其是需要解决生存问题的古代,每幅绘画无不表现着当时人们为了生存需求,试图战胜自然、改变自然的状态场景。当然这一思想状态也反应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自然最原始的审美意识。魏晋时期...

2019-06-03 #经典句子

范曾说 黄永玉的国画尚未入门 是“文人相轻”还是肺腑之言?

范曾说 黄永玉的国画尚未入门 是“文人相轻”还是肺腑之言?

...能做到这一点,试问国内画坛还有谁?擅长用“勾填法”古代人物的范曾,肯定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说,范曾评价“黄永玉的国画尚未入门”不是肺腑之言,是范曾对自己国画不够自信的虚张声势的表现。

2014-04-19 #经典句子

文人情思 物我两忘 华喦绘《陶渊明诗意图》

文人情思 物我两忘 华喦绘《陶渊明诗意图》

...凡唐宋元名家,无不摹写效仿”。这样画出的作品,仿佛古代画家重现人间。更有甚者,在创作中百分百效法古人,不掺杂一点自己的风格。扬州画派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创作中的时代特色。华喦在创作中继承传统,但不被传...

2017-12-08 #经典句子

浅谈古代春节:文人墨客寄情山水 普通人如何表达对生活的期待?

浅谈古代春节:文人墨客寄情山水 普通人如何表达对生活的期待?

春节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传统节日,在夏历纪年法中一年的伊始,农历大年初一,是合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日子,街头巷尾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中国人过年向来有几大传统习俗,最为人所熟知的大致就是贴对联,大扫除...

2009-10-15 #经典句子

古琴 中国文人的情结

古琴 中国文人的情结

...第一位笛箫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1987年);第一位中国古代音乐史(琴学)方向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其洞箫、古埙的演奏,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曾主持翻译高罗佩《琴道》(获2015年度全国图书普及读物奖)、主编《音...

2023-01-29 #经典句子

文人墨客笔下的白露秋景

文人墨客笔下的白露秋景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古代又将白露分为三候,《逸周书·时训》中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因此,大雁也是白露时节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2022-12-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