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范进的母亲为什么拿母鸡换米与成语“划粥断齑”贫而力学的典故

时间:2015-07-18

范进的母亲为什么拿母鸡换米?这则故事摘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原文:到出号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范进的母亲为什么拿母鸡换米?这则故事摘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原文:

“到出号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中奖了!’”

原文中最重要的“煮餐粥吃”,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实际上如果把母鸡杀了炖汤的话最多坚持一顿,肚子里就又会饥肠辘辘,而换成米来煮粥喝,却可以坚持几顿,乃至几天。

为了说明这种现象在过去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成语典故:划粥断齑(jī ) 。

成语“划粥断齑”出自北宋士人魏泰的轶事小说《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形容生活清苦。具体的做法是: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煮米粥。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然后用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同时,把十几根野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一下,便成了佐餐的菜。这就是“断齑”。

很巧合的是,这个典故里的主人公,也姓“范”,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范仲淹。范仲淹幼时在寺院独居和读书,正是依靠这种节衣缩食的办法和发奋苦读,终成为一代名臣。

范公幼时读书的环境更加清苦一些。据史书记载,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到长山朱家,更名换姓,生活条件十分清贫。7岁时,生母谢氏教他识字,买不起笔墨纸张,只得在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但艰难的生活抵挡不住范仲淹对知识的渴望,他读书非常刻苦。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汉代朱买臣家贫,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代李密,为人放牛,骑在牛背上读《汉书》,其他书挂在牛角上。汉朝路温舒无书,把借来的《尚书》抄在自己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家贫无书,削竹片抄录《春秋》诵读。晋朝车胤,夜读无油灯,捉来许多萤火虫装在纱袋里,靠萤火虫发出的光亮读书;孙康则在冬夜借大雪的反光读书。晋朝孙敬,读书至夜深,不让自己打瞌睡,以绳系发,悬于屋梁,如打盹低头,绳索便会将他拉醒(头悬梁);战国时苏秦游说秦国而不被重用,回家来遭到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的冷落,发誓钻研兵法之书,每当夜深昏昏欲睡之时,就用锥子自刺大腿,使自己清醒之后再读(锥刺股)。潜移默化,读书成癖,自觉吃苦,乐在其中。在县学读到孟子:“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筑墙)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范仲淹心里豁然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范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的野菜。

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文学与政治舞台上展现光辉业绩,“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不知道范进的母亲为什么拿母鸡换米和范仲淹以“划粥断齑”维系生活的做法的人应该都是幸运的,现在的生活条件早已改善许多,人们或许少有体会过真正的饥饿。(完)

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记载:“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慷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范进的母亲为什么拿母鸡换米与成语“划粥断齑”贫而力学的典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恃才傲物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恃才傲物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物,宜谥曰骄。”反义词有:谦虚谨慎,恃才傲物是贬义成语,连动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恃才傲物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成语释义: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

2020-02-04 #经典句子

屠夫骂范进 范进中举后 抽自己脸 说是惹了文曲星 有这么怕吗

屠夫骂范进 范进中举后 抽自己脸 说是惹了文曲星 有这么怕吗

我依稀记得,好像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啥时候,看过一篇文章,他就叫做《范进中举》。语文课本,很简单地截取了一个节:一个中年秀才,连着考了20几次的科举,都落榜了。就连他的老丈人、一个屠夫也看不下去了,嫌...

2024-01-12 #经典句子

关于母亲的成语历史典故 你知道几个?大部分人只知道第一个

关于母亲的成语历史典故 你知道几个?大部分人只知道第一个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都是无私的,为了自己的孩子,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大量了关于母亲的历史典故,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成语来认识下伟大的母亲。一、孟母三迁孟母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学...

2024-01-20 #经典句子

勿忘在莒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勿忘在莒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革命战争年代则有“横山母亲”的动人事迹,以及众多支前模范。3、莒地自古尚义,莒鲁会盟、勿忘在莒、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许多像“横山母亲”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

2019-11-19 #经典句子

成语“人尽可夫”实际上是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成语“人尽可夫”实际上是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该帮谁呢,心里一时难以抉择。最终,雍姬只好去询问其母亲,她的母亲很直接的说:""人尽可夫(人人都可以做丈夫),父亲只有一个,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于是她们就将此事告诉了祭仲,雍姬的父亲祭足知道后,把雍纠...

2015-08-06 #经典句子

反哺之情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反哺之情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中性成语反哺之情的例句:1、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反哺之情的成语接龙:反哺之情 > 情投意合 > 合胆同心 > 心神不宁 > 宁戚叩牛 > 牛头马面 > 面黄肌瘦 > 瘦羊博士 > ...

2008-08-20 #经典句子

省衣节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省衣节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省衣节食的例句:1、我母亲吃尽万苦把我抚养大,省衣节食供我上学。2、朱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看来她又要省衣节食了。3、在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省衣节食,每花掉一分钱,都要细细地...

2018-02-12 #经典句子

呼天抢地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呼天抢地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呼天抢地,呼天天不应……5、听到儿子惨死的消息后,母亲哭得呼天抢地,痛不欲生。6、眼见儿子被敌人带走,老母亲呼天抢地,痛不欲生。7、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

2011-05-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