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秋千为何成了深闺寂寞的代名词?

时间:2014-10-04

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言

秋千作为一种易于操作的、古老的体育游戏,自从发展以来,就与深闺女子有着不解之缘,荡秋千多作为女子的娱乐内容,在民间还是庙堂中,都深受喜爱,秋千元素在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中也能够很轻易的找到。

《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古时候的荡秋千是一种强盛健体的方式,又名"千秋",到了盛唐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富足,才有时间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事物,秋千运功也开始活跃起来,据说当时的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女皇武则天荡秋千的技术可是一绝,技压群芳。

并且,荡秋千在盛唐时期还有着一个极为优雅的名字——半仙戏,女子穿着彩衣秀裙站在秋千上,秋千越荡越高,环佩定响、衣袂翻飞、飘然而下,像从天而降的仙女,随着秋千的飘摇,女子的一远一近也牵动着人们的心......

秋千的兴起源于生存的压力

秋千的来源最早要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期,那个时候祖先为了填饱肚子,树上的野果和林中的野兽便是最好的食物来源,在采摘树上的果子或者狩猎动物、攀爬和奔跑的过程中,那些粗壮的藤蔓就成了最好的借力工具。

他们通常会借助粗壮的藤蔓的来回摆动,攀爬到树上或者是越过很宽的鸿沟,来到自己的目的地,这便是最原始的秋千了。

随着历朝的发展,秋千也被赋予了其他的含义

秋千,实为江山千秋稳固之意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秋千开始有了另一种形式,用绳悬木架,下拴踏板,这要追溯到古代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寒食节这天会荡秋千,用于身体训练,并且那个时候还不叫秋千,叫"鞦韆",因为北方地区过于寒冷,为了结实耐用,秋千的绳索一般都是用兽皮制作的。

《艺文类聚》:北方山戎,吊椅,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齐桓公击败山戎之后,势力变革,土地从新划分,这块地方归于燕国,之后秋千慢慢流行起来,在中原地区盛行,变成了女子间嘻嘻玩闹的工具。

在汉朝武帝时期,后宫恭祝武帝千秋之寿,当时恰好有荡秋千这个娱乐项目,索性就用秋千来形容了,据说为了避讳,将"千秋"转写为"秋千",意为"山河可千秋安定之意"。

随着时间的发展,成为当时节日的固定娱乐项目等到了盛唐时期,荡秋千这项游戏成了宫中女子最流行的娱乐活动,唐玄宗就曾经将宫女们荡秋千的优美身姿叫做半仙之戏。

《后庭秋千赋·序》: 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并且当时的不少诗人都曾经描写过女子们荡秋千的优美身姿,可见在唐朝时期的盛行可见一斑。

在唐宋时期,每逢清明节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候,郊外的临时秋千暴增,由于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叫它"秋千节"。在寒食和清明合为一体的时候,秋千、蹴鞠、郊游等称得上是当时的固定节目了。

并且,唐宋时期的旧式秋千做的还是比较粗糙的,秋千的架子形状多为"冂"字形,横梁上会有两个用葡萄树、桑树、石榴树等柔韧树枝所做的环,很少会用铁环。

木条环上垂有两根又长又结实的绳索,打秋千的女子或坐、或站在绳索的下端系着一个条形木板上,双手把住梗绳,由自己发力或者通过别人帮助将秋千越荡越高,衣裙翻飞、银铃般的笑声不绝于耳。

秋千又衍生出了新的玩法——水秋千到了宋朝时期,一种叫做"水秋千"的杂技表演横空出世,内容十分大胆,扣人心弦。这种杂技表演通常是在夏天举行,上到天子嫔妃,下到黎明百姓,各阶层的人们都对这项表演活动情有独钟。

在杂耍表演者开始表演的时候,水面上会出现两艘雕画异常精美的大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船头高高竖起的秋千架了,表演者开始的时候,先是听到船上鼓声响起,铿锵有力,不绝于耳。

之后,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先热热场子,最后表演者需要按顺序登上秋千,在空中来回摆动,等到和秋千架的横梁高度持平的时候,他们便会双手脱身,利用秋千来回荡漾的惯性跃入空中,做出各种的很有难度的动物,最后投身入水。

因为表演者的动作均不相同,能做出很多刺激、柔美,同时又变化莫测的动作出来,引得人们连连叫绝,岸上掌声雷动。

秋千开始渐渐退出表演舞台,成为闺阁女儿的娱乐工具到了元朝时期,这种标准的秋千戏就只能出现在宫廷当中了,寒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秋千却被孤立了出来,成为清明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娱乐项目,元朝宫廷通常会专门搭建一个非常大的秋千架,用来表演节目,等到节日庆典过去之后,再将它拆掉。

明清时期,寒食已经没落,再加上当时礼教约束非常严格,女子们不能够随意的抛头露面,秋千活动也就渐渐转入到宫苑高墙之内,虽然秋千已经从固定的节日项目中拿了出去,但是却在民间流传的更加广泛,并且还带到了其他的地方。

秋千为何在女子团体中盛行?

从唐朝到清朝时期,秋千运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文献的记录中或者是流传下来的诗词中,通常会有描写女性对于秋千活动的喜爱,那为什么秋千活动在古代女子中如此盛行呢?

为了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秋千在女子群体中盛行是相对其他的游戏来说更加容易被女孩子们掌握,在这段踏青的时日中,女孩子们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荡秋千的技巧,展现自己优美的身姿。

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秋千的玩耍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可以多人也可以单人,可坐可站立,并且还可以一坐一立,随着秋千的飞上飞下,女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中。

在唐朝时期,女子们在荡秋千时为了争夺谁的技术更加出众,已经达到了"不顾形象"的地步,即使是头上的首饰掉落在地,也是全然不顾,依旧沉迷于荡秋千。

暂排女子的哀愁、苦闷实际上,秋千不仅是娱乐项目,还是古代女子放松身心和排解烦恼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在唐诗宋词中均有体现。荡秋千是深闺女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她们对外界的好奇,希望迈出高墙,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体现。

在这重重的围墙之中,想要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是非常困难的,而荡秋千则给她们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虽然费尽辛苦却只能得到匆匆一瞥,但是就是这匆匆一瞥的世界,却让她们无比的神往,同样的,这些飞上墙头的秋千佳人们,同样给外界的世界带来了一抹亮色,也是成为了她们为数不多的与外界交流的契机。

苏轼曾经这样写道,《蝶恋花》: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这首词却非常的有代表性,即便是略带调侃的语气,虽然没有看到墙内的美人,但是一堵围墙,遮住了视野,却挡不住银铃般的笑声,听着秋千佳人的笑声,并且伴随着秋千的一闪而过更显得神秘异常,使得行人更加的迷醉。

在诗人的笔下,秋千也是跟花一样成为女子的代名词,但是并不是所有女子和秋千的画面都是那么美好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女子坐在秋千上愁容满面、肝肠寸断的样子,偶尔外界的人会听到高墙之内会有一两声清丽的笑声传出来,给人以遐想。

即便是种美好的画面,仔细想来可还是有点病态的,她们渴望与外界交流,却只能通过秋千。并且,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可就是在这一天女子们才是无拘无束的,不免有些悲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子失去丈夫的宠爱之后,看到凋零的落花,伤感连连,往日有多欢愉,此时就有多悲痛。

这时候秋千就不单单是一种玩具,是古代女性深闺寂寞的代名词,更是对生命、自由的支撑与托举!

是与外界联通的一座小桥梁荡秋千是深闺女子的放松方式,只有站在秋千上的时候,飞上飞下的秋千将她们带入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和快乐。

通过荡秋千这种而这种无声的交流,外面的人想要了解里面,里面的人想要飞出去了解外面。这二者联系的唯一的契机就是通过荡秋千,荡的越高越好,最好是能飞出墙外面去。

唐代诗人李山甫的一句"秋千女儿飞短墙",足可见墙内的姑娘们为了看一眼外面的世界,将秋千越荡越高,几乎都要飞出墙外面去了。

这架小小的秋千,就这样承载了连接墙内、墙外两个世界的使命,你在桥上看风景,殊不知楼上的人也在看你,一架小小的秋千,不仅满足了女孩儿们的好奇心,同样也给外面的世界增加了一份美好。

结语

秋千最早是上古先人们的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汉朝时期成为了祈求江山稳固的美好的祝愿,等到了唐宋时期就一步发展,成为了清明节时期的必备的固定的娱乐项目。

但是宋朝的"水秋千"却用另一种方式流传下来,和现在的跳水运动就很相似,并且在中国杂技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后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等到元朝时期,秋千已经脱离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单独存在的固定表演节目,明清时期,从固定的公开表演转为私人的娱乐游戏,进一步成为闺房女子娱乐游戏的代表。

秋千见证了古代女子的纯真,更记录了她们的哀怨,秋千更是深闺女子历史的见证。

秋千的存在,为中国古代时期增添了一抹亮色,它连接了两个"世界",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不少的趣味和色彩,同样也增添了不少的遗憾和惆怅,它们满足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那颗懵懂的好奇心,同样也成就了许多的单相思,见证了诸多的哀怨。

参考文献:《艺文类聚》 《后庭秋千赋·序》 《开元天宝遗事》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秋千为何成了深闺寂寞的代名词?》,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欧阳修词《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词《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了首句,还有自己很喜欢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唯美情深,自然却又十分传神!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2023-05-04 #经典句子

欧阳修写了一首词 首句三个字被人夸了900多年

欧阳修写了一首词 首句三个字被人夸了900多年

...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

2023-07-20 #经典句子

欧阳修名作《蝶恋花》 首句李清照最为欣赏 最后两句触动人心

欧阳修名作《蝶恋花》 首句李清照最为欣赏 最后两句触动人心

...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⑴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⑵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⑶堆烟:形容杨柳浓...

2023-12-10 #经典句子

欧阳修绝美的一首词 开篇就写得深情婉转 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欧阳修绝美的一首词 开篇就写得深情婉转 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很显然,这是一首传统的闺怨题材的词作。起句不凡,连用三个“深”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很直接的感觉,这座庭院是森严的,与外界隔绝的;第二,心中...

2023-09-04 #经典句子

精选6句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精选6句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女主人公住在幽深的庭院里,她的丈夫常常抛下她在外寻欢作乐,她感到非常苦闷。暮春雨横风狂,女主人公由此想...

2023-06-02 #经典句子

纪录片│高峰解说《宋之韵》第4集:一代文豪

纪录片│高峰解说《宋之韵》第4集:一代文豪

...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抒情主人公是个被抛忘的贵族女子,暮春三月,薄雾蒙蒙,轻烟淡淡,笼罩着大都市一个一个的院落,一丛一丛的杨柳,那高楼连着高楼的地方,应当就是丈夫的...

2023-10-26 #经典句子

那些表达爱情的唯美古诗词 哪句惊艳到了你?

那些表达爱情的唯美古诗词 哪句惊艳到了你?

...何物?能让人以生死相许。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欧阳修译文: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2023-04-29 #经典句子

9首闺怨诗词 一字一句 哀伤凄美

9首闺怨诗词 一字一句 哀伤凄美

...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大家应该也很熟悉,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也提到过,他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大意...

2010-06-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