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72°」陶富海‖散文:吃红薯的故事

时间:2014-09-10

当天我就品尝了她带来的红薯,的确,好吃,几十年前的那种红薯味似乎又回来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七颗葱,ID:gh_8ab2edb2711a】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Seven Scallions

吃红薯的故事

作者:陶富海

今年处暑刚过,二闺女就给我送来了今年的鲜红薯,他说,“今年品种土地都改良了,红薯特别好吃,近年来还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红薯”。当天我就品尝了她带来的红薯,的确,好吃,几十年前的那种红薯味似乎又回来了。小时候,我和红薯结过缘,所以对红薯有别样的感情。

七十多年前的1946年,正是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他实行“兵农合一”政策,闹的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当时的顺口溜说,“兵农合一就是好,十亩地里九亩草”。那年我才十一岁,也跟着父母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1946年的冬天。

1946年的山西,并不是个好年景,粮食歉收不说,光那数不完的各种税,就把你压的喘不过气来。在农村,缴粮就是个大事,自己家没吃的,还得给“二战区”缴粮,不交的,就坐班房。编村长在大会上大叫,“谁不交粮就是抵抗政府,抗粮不交,抓进来关到黑房子里,看你交不交”!年前,爹在汾城县草坡口的一家杂货铺给人家做饭,到了腊月,爹捎信叫我和哥牵一头牛,到汾城店里驮点麦子回家过年。我和哥借了邻居的一头老实牛,牵着它老牛上坡似的速度,到中午才赶到汾城铺子里,爹往牛背上放了一个口袋,,两头耷拉在牛的肚子上,因为那是一斗麦子,才三十斤,牛把它并不当一回事儿。爹又给我们一人塞了一个馒头,就叫我们回来了。那年,我家过了一个有白面包饺子的年。但,母亲说,“过了破五换饭,省一点白面出来,有急处再用”。父亲偏偏在这时也因为那家铺子买卖不景气而被解雇了。全家人的生活,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饥荒时候。

春天,是播种的日子。从长远打算,父亲把沟里的二亩地都栽上了红薯,他说,那是一冬天的粮食。那时的地没有污染,下的是农家为肥,地土是绵绵的。栽红薯挺费事。先要刨好一个个坑儿,再一棵一棵地把红薯苗子放进坑里,用手指把苗子的根部压到土里,然后再浇水,埋坑,地面上就成了一行行红薯苗,成了一年“粮食”的希望。雨水多了,还要“翻秧子”。就是跟着爹,手里拿个长棍子,把长长的红薯蔓子用杆子挑个大翻个儿,为的时不让它再扎根儿分散养料,集中肥力供主根上的红薯让它长粗长大,来个大丰收。秋天,是红薯的收获日子。每年一下霜,红薯叶子黑焦了,就是刨红薯的好日子,这时的红薯已经又甜又绵,好吃极了。

刨红薯的时候最热闹,一大早,全家人拿着“三齿矛”,镰刀,筐子,再加上干粮水,我擦着迷蒙的还没睡醒的双眼,一高一低地到了沟里的红薯地。父亲先割红薯蔓子,露出一棵棵苗茬子。父亲用三齿矛一刨一楼,用手一提,就是一串红薯,显得非常熟练。母亲操着河南话说,“来,摘红薯”。

摘红薯也可以解作“择”红薯,那是因为,红薯要分级“选择”出来各派用场。先是挑出有破损的,是第一批吃的,因为他不能入窖;第二是挑红薯“母子”,要细小匀称的单另存放,准备来年育苗;第三是把大的,整齐的,没有损伤的放在一起下窖存放,作为备粮;第四是把小蛋蛋、指头粗的,能吃的小毛毛放在一起,准备随时吃。

红薯下窖是个大事儿,先要把红薯窨子(即窖)洗一遍,所谓洗,就是用小头把窖的四壁刮得见了新土,以免有菌把红薯染坏。下的时候,爹用绳子先把我吊下去,躲在窖窑里,免得叫红薯砸着。先下红薯母子,摆放在一个小窑里,然后下大红薯,同样摆放好在大窑里。下完,爹把我吊上来,再锁上锁子。爹是个能人,他在窖口以下一尺地方的四壁上对称的掏了四个小洞,再弄两根木头十字交叉插在洞里,在木头十字交叉处打眼穿铁丝,再锁上锁子。因为红薯窖在院子外面,为安全想的法子。

冬天的饮食很简单,基本上没有白面,有的是绿豆面和杂粮,还不丰腴。早上,熬一锅稀米汤,蒸一锅小红薯加上咸菜,就是早餐。好一点的是母亲把杂粮炒熟,用磨子磨成“炒面”,把红薯和炒面搅在一起成稠糊糊,又甜又香,非常好吃。为了补贴不足,在秋天的时候,母亲就在地里揪了好些芝麻叶,用水煮熟,晾干存留下来。冬天,每天中午,基本上是绿豆面汤面条,汤里添的菜就是干芝麻叶,吃起来绵绵缠缠不光不好咬,还有点儿涩味。晚上一般就不怎么吃了。

冬天夜长,六点钟就黑了,那时没有电灯,更没有其他活动项目,在睡觉前的几小时里,都在家里坐着,也聊聊天。母亲坐在炕上靠山墙的地方,山墙上放一盏灯头像豆子那么大的小油灯,眯着眼睛在缝着衣物。父亲则搬个小凳子坐在山墙外面的炉台上,把两只手放在炉子里的残火上,翻动着烤着双手。我则躺在炕上的被子卷上打盹。那时候,村里还打更,打二更就有十来点了,大多时候父亲会主动和母亲商量,说,“熘点儿红薯吃吃吧?肚子咕噜叫了”。母亲顺从的就会把拣出来的红署蛋蛋儿,放在一个小铁锅里,用水煮熟,放在一个钵碗里,让大家吃。正在打盹的我,一听说有红署吃,一咕噜就起来了。母亲就会笑着说,“鼻子就在锅沿挂着里”,说着,给我两个小红薯蛋蛋儿。

我们家穷,经常缺吃少喝,所以对粮食之类的食物特别珍惜,甚至是一天两顿红薯,没有粮食。我家吃红薯就有个规矩,不许剥皮,皮皮毛毛凡能吃的都得吃下去,即使红薯有“柴”即丝状纤维,也不许丢弃。爹和母亲更是这样的,如果不小心红薯掉到灰窝里沾满了灰,母亲都会拾起来用手擦一擦,放在嘴里吃了。桌子上掉下来面渣,父亲也会用手捡起来放在嘴里。每顿吃饭,他们的碗都舔的干净干净,母亲常笑父亲的碗“和狗舔的一样光,不用洗了”。我喝玉米面糊糊,是等糊糊放凉了,再端起碗来顺着一个地方吸着喝,河南人叫“喝糊肚”,这样喝下去的碗一定会比洗的还光。在我们家连红薯叶子都吃,刨红薯前,还没下霜,就把红薯秧子的嫩头儿掐下来,拿回去蒸“菜窝窝”吃。那时我们虽然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子治家格言,但穷光景穷过的道理是明白的,不抛米撒面是遵守的。

隔街对门住的是一家给财主当管家的人,人倒不错,在我家“断顿”的时候,他曾送过来一升小米让我们不至于空肚子,但人家吃东西是讲究的。人家家里吃红薯一律剥皮,不仅外表的很薄的红皮,就连红皮里面的二层皮也要剥下来,只吃红薯芯。如果红薯有“柴”,就一剥到底,只留一小点儿指头粗的芯放在嘴里,其余全扔了。一顿红薯要扔一半,看着也可惜,扔的东西摊在粪堆上,野狗们都来抢着吃,并因此而互相咬起来。母亲常叹他们“糟蹋东西”,但又无可如何,谁叫人家有钱呢?后来土改的时候,我就叫他家的独生子为“地主羔子”。

后来解放了,翻身了,生活好多了,我家同样栽红薯吃红薯,吃的规矩从来不变。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在食堂里吃饭,因为没有粮食,人们就用红薯干充饥,有时把红薯干磨成面蒸窝头吃,但终不如红薯好吃,那时候,能吃到红薯面,就是不错的饭食。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朋友多了,红薯也派上了外交永用场。九十年代,日本的几位民俗学家来丁村交流访问,我们请他们参观了壶口和东岳庙。在蒲县,东道主弄来些还没长成的小红薯待客,让他们尝尝新鲜。在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主陪就把红薯皮扒下来吃,叫一个名叫田端的日本人把手摁住了,说,“先生,吃红薯是不能剥皮的”,他接着絮絮叨叨地说,“红薯皮能吃,不必剥皮的,在我们日本,吃红薯的都不剥皮,我们的国家小,东西不丰富,浪费不起呀”!话虽啰嗦,但挺有道理。马上想到,我们的国家大,“地大物博”,也浪费不起呀!真是,现代的人和我们那一代的穷人吃红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点儿像朱元璋要喝“翡翠珍珠白玉汤”一样,吃也是吃稀罕。

又有一次,还是日本人的地质学家到丁村访问,我们招待他们吃饭,里面就有一道“拔丝红薯”。望着红薯,他一时不知在哪儿下手,陪同的老解给他做示范,用筷子一夹,拉出丝来在空中手腕一绕一拉,拉出的白丝就扯断了,然后从容地放在嘴里。这个日被人是个淘气鬼,他照样拉出丝来,但不绕断,而是继续往长的拉。他站起身来,举起胳膊,还是没有拉断,他就站在凳子上继续拉,我开玩笑地说,“看你能拉到东京去”?

红薯是好东西,老少皆宜,但吃的方法却不一样,你不信你看看,出身、生活、环境决定他的吃法。拿“哲学”一点儿的话来说,大概就是“阶级烙印”吧,抑或是“阶层习惯”?不管咋说,我直到现在,只要看到人吃红薯剥皮,就会不识时务地说,“连皮吃”,人家不管你这一套,照样剥了吃,我心里就会暗骂,“地主羔子”!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72°」陶富海‖散文:吃红薯的故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乡土散文:地瓜飘香

乡土散文:地瓜飘香

又闻地瓜飘香冬日后的雨天,下班路过山东省钢城区艾山街道北城子坡大集,在路北边的摊点上传来一阵清脆亲切的叫卖声:“烤地瓜,红壤烤地瓜,香甜美容养颜的烤地瓜……”。停车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

2023-10-30 #经典句子

父亲的生日(散文)

父亲的生日(散文)

今天是父亲74岁生日,晚上我买了两斤排骨和一些水果就到父亲的住处探望他。昨晚我上夜班,今天刚好在家休息,本来预备中午过去,却不料电话老是打不通,便猜到两位老人可能又到乡下的菜园子里去捯饬了。傍晚母亲打电...

2017-07-25 #经典句子

散文诗——回不去的老家

散文诗——回不去的老家

原创 :陈贵清我的老家是越城岭下简陋的小木屋红薯饭南瓜汤一家三代品尝生活的艰辛与心伤屋后梯田架起我飞出大山的梦想儿时的家是木屋旁加盖的土砖伙房大山里爷爷的呼唤烤红薯的飘香缭绕着屋顶坐在门槛上的我仰望着...

2013-07-04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梁行 ‖ 河边岁月(散文)

「今日作家」梁行 ‖ 河边岁月(散文)

...介:梁文礼,笔名:梁行,梁某。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曾获逸飞中文网“2020年十佳散文”奖,作品被选入《阑珊处》《知否知否》《绿肥红瘦》《桃李春风》等书。业余时间偶尔写写文字以自娱自乐。...

2024-01-15 #经典句子

人类文艺大复兴运动的总设计师的散文诗童年

人类文艺大复兴运动的总设计师的散文诗童年

太极神鸟童年残存的记忆,散文诗《童年》童年,是一场梦,是人类灵魂深处飘落的几片花瓣,是一次略带伤感的快乐回忆。童年,是小学教室里两块石头架起的被虫蛀蚀的凸凹不平的长3米多的五六人共用的木板课桌丶是一家...

2014-11-14 #经典句子

【散文】板栗飘香

【散文】板栗飘香

...文/ 苏文兰图源网络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原标题:《【散文】板栗飘香》

2008-09-21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泥巴岁月

乡土散文:泥巴岁月

泥巴童年每个土里长大的孩子,都会对土地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与眷恋,即便是见到“乡土”两个字都会倍感亲切与熨帖。这根儿其实从呱呱坠地就种下了。以前哪个孩子没有穿过 “土裤子”?那些有经验的老人们都说沙土养...

2024-01-10 #经典句子

短散文:我的贫困童年

短散文:我的贫困童年

#文学#(文/图 黔北小秀才) 记得王心仪在《感谢贫穷》一文里写道,“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当看到她这句话时,犹如有一股热浪在我的内心深处翻腾,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的贫困童...

2024-0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