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什么

时间:2014-05-02

这个词在今天是被用来形容女人换男人如同换衣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所谓“人尽可夫”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她的丈夫”。这个词在今天是被用来形容女人换男人如同换衣服。显然这是一个用来唾弃女人放荡不知廉耻的贬义词,不过“人尽可夫”这个词最初的本意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很多俗语都已脱离了最初的本意。比如“明哲保身”这个词就是一个贬义词:如今这个词被用来批判那种为保全个人利益而不考虑原则的自私自利行为。

然而“明哲保身”这个词最早出自于《诗经·大雅·烝民》中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显然这个词最早其实是一个褒义词,因此曾长期被人们作为处世的座右铭。“愚不可及”这个词如今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得不可救药。其实这个词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乱时就表现得很愚笨。他在该表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他表现智慧的行为是其他人也能做到的,可他表现愚笨的行为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由此可见“愚不可及”的本意倒是有些近似于“大智若愚”: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用表面的愚笨隐藏自己的智慧。

“人尽可夫”也是一个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脱离最初本意的词汇。“人尽可夫”一词最早出自于《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左传》记载的这个故事如果翻译成我们今天的大白话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祭仲专权跋扈,对祭仲怀有戒心的郑厉公就想把祭仲给杀了。郑厉公试图唆使祭仲的女婿雍纠除掉祭仲,于是雍纠就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时趁机发难。雍纠也不知道是咋想的竟和自己的妻子雍姬商量此事。雍纠的妻子正是祭仲的女儿,所以她得知此事后就陷于一种两难的处境。

一边是父亲,一边是丈夫。雍姬只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小女人,然而却被裹挟到这场政治漩涡中:如果丈夫的计划得以成功付诸实施就意味着她将失去父亲;如果丈夫的计划没能成功就意味着她将失去丈夫。左右为难的雍姬想找个人商量一下,那么她究竟找到谁商量呢?最早她找到了她认为和自己最亲近的母亲商量,不过这件事毕竟涉及到自己的父亲,所以她也没贸然把整件事和盘托出。

雍姬颇为隐讳地问了母亲一个问题:“父亲与丈夫究竟谁更亲近呢?“母亲回答:“一个女人可以选择任何男子成为自己的丈夫,然而父亲却永远都只有一个,这怎么能够相比呢?”雍姬在得到母亲给出的答案后就把丈夫的谋划告诉了父亲祭仲。祭仲得知此事后就抢先下手把雍纠给杀了。事情败露后郑厉公在郑国也呆不下去了。被迫出逃的郑厉公在逃亡路上就骂雍纠:“如此大事也和女人商量,真是死了也活该”。

在这个故事中“人尽可夫”这个词其实所指的就是其字面含义:人人都可以成为丈夫。亲情和爱情究竟何为重?配偶和父母究竟谁更亲?这样的话题即使在今天仍有争议,所以才会出现“老婆和老妈同时落水先救谁”这样的问题。雍姬母亲口中所谓的“人尽可夫”是指任何男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位特定女性的丈夫。其实天下人无不是人尽可夫、人尽可妻。我们现在不过是于千万人中寻找唯一的灵魂伴侣。

然而我们所找到的这个灵魂伴侣究竟是谁呢?理论上这个人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配偶的选择范围可以说是普天之下人尽可夫、人尽可妻;相比之下血缘关系是具有唯一性的:父亲、母亲永远都只有一个。当然这绝不是说配偶就不重要:父母与子女的血脉之情的确是割不断的,然而父母却无法陪伴子女走完一生。配偶之间的互相尊重对一个家庭的和睦是至关重要的。

《左传》中的“人尽可夫”这个典故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接触到的极端个案:祭仲和雍纠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关系,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般翁婿是不会存在这种对立关系的。雍姬的无所谓对错,因为无论她帮谁都可以说是对的,同样她无论帮谁也都可以说是错的。当然政治斗争是不讲对错的,尽管雍姬作为一个小女人在主观上并不愿介入政治斗争,然而被夹在父亲和丈夫之间的她实际上已置身于漩涡之中。

雍姬所面临的处境用我们普通人的道德情感来看是一种两难处境,然而如果要从现实利益层面进行理性选择就只能选父亲。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是只讲成败不论对错的:如果郑厉公和雍纠这派人在政治斗争中胜出,那么包括雍姬自己在内的整个祭仲家族可能都将万劫不复。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面前丈夫得势是可以休妻乃至杀妻的,然而父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却是始终无法更改的。

“人尽可夫”的最初本意并非贬义,但这也同样不是什么褒义词,而更像是一个中性词:雍姬只是在无可奈何的形势面前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理性现实选择。“人尽可夫”在其诞生的春秋时代其实只是在诉说当父亲和丈夫出现矛盾时的取舍。在当时这个词是不带任何褒贬色彩的:春秋时代的人对雍姬的行为既不会称赞,但也同样不会对其大加鞭挞,更多的是会对她所面临的两难处境报以谅解。

随着三纲五常这样的封建礼教日渐强化使“人尽可夫”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春秋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随着专制皇权的强化使社会形成了一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女子被认为应当三从四德: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这套封建礼教体系下女子在嫁人就被视为是完全附属于男性、附属于夫家。

如果说春秋时代的人对雍姬的行为抱有谅解的态度,那么随着封建纲常礼教制度的强化使人们开始将雍姬的行为视为是谋害亲夫。雍姬母亲口中的“人尽可夫”一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尽可夫”最初的本意是指理论上任何任何男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位特定女性的丈夫;然而现在的“人尽可夫”一词却是指女子在已有丈夫的前提下不守妇道、不守贞节,那么这时的“人尽可夫”显然就已成为一个贬义词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什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人尽可夫”的本意竟与孝顺相关 千年前一女子为父弃夫!

成语“人尽可夫”的本意竟与孝顺相关 千年前一女子为父弃夫!

成语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中所创造的特有的文化符号,伴随着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流淌,历久弥新、渊源流传。很多古时候的成语在今天,都因为字面意思被今天的读者们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说,“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单...

2008-02-16 #经典句子

人尽可夫——原本富有人伦哲理的一个成语 却背负了千古骂名

人尽可夫——原本富有人伦哲理的一个成语 却背负了千古骂名

...作风不检点、没有贞洁和人格尊严的女性,往往会用一个成语——人尽可夫。其实,这个成语的本意反映了人类社会伦理现实,可惜现在被严重曲解,成为一个骂人的贬义词。其典故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大意是说:春秋...

2015-12-20 #经典句子

成语“人尽可夫”实际上是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成语“人尽可夫”实际上是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我们经常听到骂人常用一个词:人尽可夫,其实它本来不是贬义的,只是被后来的人使用成形容骂人的话了。实际上它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典故。典故出自《左传》,原文: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

2015-08-06 #经典句子

不要用“人尽可夫”来骂女人了 会暴露你没文化 不懂本意的话

不要用“人尽可夫”来骂女人了 会暴露你没文化 不懂本意的话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富 尽管是一个小小的成语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故事与意义。如果有些词语你不知道它其中的本意的话,会特别暴露你没有文化的,其中"人尽可夫"这个词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想知道为什么...

2023-09-21 #经典句子

被曲解的名句:“人尽可夫”不是你想的那样 其实是个悲惨故事!

被曲解的名句:“人尽可夫”不是你想的那样 其实是个悲惨故事!

...看到生活中不同的美好。但是也有很多我们常用的句子、成语,都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歧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愚不可及”,现在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愚蠢,但是在古代,这是夸一个人会顺应时势,在不利于自己...

2023-06-08 #经典句子

成语“人尽可夫”的背后 是春秋女子在亲情和爱情中的痛苦抉择

成语“人尽可夫”的背后 是春秋女子在亲情和爱情中的痛苦抉择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在今天毫无疑问是带了极大贬义的骂人话,是指不守贞节的妇女或过皮肉生涯的妓女。按照字面理解,其实很简单。可以把每一个人都当作丈夫,这当然是错误的,不道德的观点,是应该被严厉批判的。...

2023-11-27 #经典句子

成语故事:人尽可夫的来源

成语故事:人尽可夫的来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私生活放荡。但是,这个成语的最初意义却没有太强烈的褒贬色彩。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短语,简短的四个字背后却是一场血腥的政变故事。话说春秋时期,在今...

2008-06-15 #经典句子

2022云南省考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技巧:词语本意之外的适用范围

2022云南省考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技巧:词语本意之外的适用范围

...相对比较固定,但是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选项中涉及到成语的时候,考生往往对于成语不了解具体的意思,或者是即使了解该成语意思,但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各适用于哪类对象或者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是不太容易辨析的...

2016-03-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