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土散文:“吃大桌”

时间:2013-12-22

那时人们的经济基础不是太好,物质也较为匮乏,每遇婚丧嫁娶这等大事,都是吃大桌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记忆中的“吃大桌”

“吃大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婚丧嫁娶中对亲朋好友的招待用餐。那时人们的经济基础不是太好,物质也较为匮乏,每遇婚丧嫁娶这等大事,都是“吃大桌”。

吃大桌,需要提前准备。开席前好几天便满村庄地去借桌子盘子凳子这些东西,尤其“吃大桌”时所必不可少的那种“八仙桌”,更是要按计划借到。

厨师也会早一天入住而来,把鸡鱼肉这些大菜,大锅炖出,方便“吃大桌”时使用。因为锅里炖的有肉,这夜,当事人家再忙也要留有一人看夜,要一眼不眨地盯着那炖肉的锅。那年月,一年难得吃几回肉,别说人馋,就连猫狗们也馋得发疯,一不留神锅里的肉,就有可能被它们叼了去,一旦被猫狗们偷吃了,临时采办起来也很困难。

为准备“吃大桌”时用的大馒头,事主家还要早在半个月前就淘粮食磨麦子,那时毕竟人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山芋干子面馍,突遇雪白的大馒头,就连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也能吃上好几个。

大桌的基本标配,不外乎鸡鱼肉蛋圆子藕这些,外加四盘果碟子。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十分丰富,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是“美味佳肴”了。为能多吃点这些美味,这天的早餐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们基本上是不吃饭的,好留着肚子“吃大桌”时饱餐一顿,毕竟这样的大桌可不是天天都能吃得上。

不知是长年累月很少吃鸡鱼肉蛋的缘故,还是那时的这些东西没经过化学品的污染,感觉那时的鸡鱼肉蛋非常地香,特别好吃,尤其是用猪肉做出的那种八大块,吃起来那才叫“满口留香”十分过瘾回味无穷。那道菜应该是吃大桌时的“拳头菜”了,往往一上桌,就被抢光了。那道菜是定人定量制作的,八个人八块,每人一块,你多吃了别人就吃不上。

“吃大桌”时的份子钱是必不可少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礼金是人民币十元钱,至亲好友感情交厚的也可能丰厚到二十元,那时的二十元钱,就是比现如今的两张最大面值的“大团结”还金贵。

婚丧嫁娶这种事是人生中都必须经历地,所以农村的“吃大桌”,往往也是很多地。大人们会为这些“份子钱”发愁,而对于孩子来说,不会考虑到这些,却在天天盼着“吃大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包产到户的推进,人们的经济基础大有改善,生活逐渐宽裕了,再遇“吃大桌”时,就不用再满村庄地去借桌子凳子了,那时候就已出现了以出租桌椅板凳的商家了,只要你通知一声,这些东西他们便会给你送到家里来。

本世纪前后,随着人们手里的经济更加富裕,农村出现了婚丧嫁娶一条龙服务,再“吃大桌”时,事主就什么也不用做了。从饭菜的准备,到吃大桌前后的管理,全部被人承包去了,事主只需事后把钱数给他们就行了。这时“吃大桌”的“八仙桌”也变成圆桌了;平时,鸡鱼肉蛋已成了人们的家常菜;桌上的八大块也没人抢了,往往上来八块,吃大桌结束后还是八块,人们的担心肥胖,掩盖了那八大块的诱惑。

现在,就连婚丧嫁娶的一条龙服务也消失了,农村出现了承包宴席的酒店,亲朋好友们都聚到了酒店里,酒店里的桌子不是那种“八仙桌”了,已变成转盘桌了,转盘桌上的酒席也已改名叫“宴席”了。

“吃大桌”彻底消失了,绝迹在了人们的富裕里。那种令人期盼的“吃大桌”,也只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代人的回忆了。

审阅:刘培华

简评:“吃大桌”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经历者的美好回忆。从“吃大桌”到吃“宴席”不只是文字的改变,令人思考的是那种“馋”。推荐赏读!

终审:严景新

作者: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宿州市作家协会作家。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土散文:“吃大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 11月5日上午,由衡山籍作者撰写的关于衡山乡土题材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仪式暨创作研讨会举行。该书由衡山县文联主席黄明军编选,共收录27个作者、37篇作品,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集集中描写了衡山...

2010-03-05 #经典句子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相遇网络,添加微信〕喜鹊登枝樱花树绽放鸟呜叽叽喳散步在花开小草丛中美景瞬间拍下 手机叮嘡响一看冀亮说也巧昨晚做了个梦梦中贵人相遇阳原桑干河畔三棱草芦草抹鱼虾真的回到千年村堡西庄那童年...

2007-07-04 #经典句子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近日,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散文集辑录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作家近60篇乡土散文,共计25万字。其中包括曾被《读者》转载、“中原文化丛书”收录的作品,也有近几年创作的乡土散文新...

2008-06-04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故乡的院落

乡土散文:故乡的院落

...发和赞赏!(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乡土散文#作者简介沙洲冷,原名冯尚财,甘肃古浪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三十年,已在各类刊物发表散文等作品十几万字。本文编辑情感学院院长推荐阅读乡土故事:二...

2015-08-17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近代诗人郭沫若在他的散文《银杏》中这样写道:“你的株杆是多么地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地青翠,多么地莹洁,多么地精巧呀!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美、你...

2023-12-20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一叶知秋 丰收在望

乡土散文:一叶知秋 丰收在望

...彩缤纷的金色画廊……审阅:董柏年简评:一篇颂扬秋的散文诗,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诗画田园。终审:严景新作者:周传利,中华诗文名家,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国际诗歌认证诗人,周传利(陕西石泉人)代表作《我爱你...

2024-01-13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夏夜流萤

乡土散文:夏夜流萤

夏夜流萤秋天了,秋色怡人啊!秋高气爽,秋月明朗;秋山黛绿,秋水悠长;秋实丰硕,秋农忙场;秋游惬意,秋歌嘹亮——可我还是喜欢夏天,喜欢夏天早晨的露珠、上午的骄阳;喜欢夏天午后的急雨、黄昏的霞光;尤其喜欢...

2007-10-31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风 车

乡土散文:风 车

金秋时节,收割稻谷的日子就要到来,这不得不勾起我童孩时期使用风车的乐趣了。大凡干过农活、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风车,也一定不会为见到风车而感到稀奇吧。风车,又叫风谷车,是中国传统的木制农...

2009-1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