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剑与古诗:刚柔相济的剑 文人们难舍的情怀

时间:2013-09-28

在冷兵器时代,剑是人们常常使用的武器,由于它携带方便,所以古人常有佩剑的习惯,春秋时期,佩剑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剑,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剑是人们常常使用的武器,由于它携带方便,所以古人常有佩剑的习惯,春秋时期,佩剑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它在兵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百刃之君”,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兵器中,最具文化内涵,它所包含的深邃文化意境,远非其他兵器能比。它不仅为武将喜爱,也深受文人青睐,在古代诗歌中,剑出现的频率很高。

英雄与侠客情结

在武侠小说中,剑是侠客们随身携带的武器。有了利剑在身,就可以达到除暴安良的目的。因此,剑就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一提到剑,人们就会产生英雄与侠客崇拜情结。

大诗人李白,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诗才傲世,而且剑术精湛。在他的诗歌中,有各种各样与剑有关的意象,比如拔剑、舞剑、挥剑、提剑、脱剑等等,堪称剑诗歌之大成者。

李白十五岁时就学习剑术,青年时期仗剑远游,十分崇拜剑客,并结交了不少游侠。在游历的岁月中,李白总是携着宝剑浪迹四海。

《留别广陵诸公》中说:“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这首诗,李白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他喜欢结交燕赵游侠,他们骑着高大骏马,佩戴着龙泉宝剑。

李白的诗歌中,经常描写一些佩戴长剑的游侠或豪杰。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古风诗歌《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诗,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位武艺高强、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侠客的崇拜之情。

诗鬼李贺,又是一个爱剑的文学天才,他在《走马引》说:“我有辞乡剑,玉峰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这首诗则流露出诗人对当代侠士的讽刺,以及对理想侠士的期盼。

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虽然不能像武将那样驰骋疆场,但是,他们心中始终有一把长剑,这把剑并不直接杀敌,但是其中寄托着自己治国安邦、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李白,不仅渴望成为侠士,更希望能有一个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舞台,名垂青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满腔壮志的李白的写照。可是,来到京城后,却不被重视,赐金还山,他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感叹世事的艰辛。

李贺,和李白一样,一腔热血却仕途失意。他在《崇义里滞雨》云:“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在一个清冷萧瑟的秋天,李贺怀着满腔抱负来到长安,但是官职卑微,李贺将自己失落的心情写在了手中的剑上。

在宋代文人中,辛弃疾是一个另类,他能文能武。在他的词作中,也有不少以剑为意象,来抒发自己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自幼目睹了国家沦陷的惨状,从小就立志习武报国,收复失地。他十八般武器样样在行,尤其擅长舞剑,读书之余,他十分用心地练习剑术。剑,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了他的血脉之中。

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虽然早年有率领几十人勇闯敌营,活捉叛徒的壮举,但是此后却屡屡遭受排挤,中年时期在家赋闲20年之久。

他只能将满腔热情,寄托在手中的长剑中。

多少次,他拿出手中利剑,直指北方,渴望浴血杀敌,但是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实际上就是他手中的剑。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云:“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在国家受到外敌蹂躏时,他多么渴望有一把传说中的倚天长剑,解救百姓于危难中,实现抗金复国的理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喝醉酒后,愤懑的词人拿出手中的宝剑,然后进入了梦中。在梦里,他听见战鼓雷雷,号角声声,持剑杀敌,收回故土,然而醒来却是一白发老翁,这种对比让词人倍加失落。

君子人格的象征

剑,和其他武器相比,外形优雅,这让古人与君子这一品德联系起来,成为品德高尚者的“比德之物”。

屈原《九章 ·涉江》云:“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剑,在当时的楚国就是仪表风度的象征,通常只能为贵族男子佩戴。

春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季札挂剑”的典故,徐君非常喜爱季札之宝剑,徐君死后,季札解下了自己的宝剑挂在他的墓上,以遵守自己曾对赠予他宝剑的承诺。这个美好的故事,蕴含了君子如剑的美德,将君子“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气质融入到了剑中。

司马迁《史记》说:“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贾岛《剑客》曰:“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诗人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才华与理想融入到剑中,同时表明自己的高洁人格。

同时,剑术的特点是刚柔并济,这也是剑与其他兵器最大的一个区别。剑术,更多地讲究技巧,而不是蛮干。因此,一个剑术高手,在舞剑时姿态矫健优美,步伐轻快自如,这十分符合中国文人的君子风度,这也是剑特别被武侠小说青睐的原因。

唐代盛行剑舞文化。大诗人杜甫也十分爱剑,他年轻时也有“拔剑欲与龙虎斗”的气概,晚年时观看公孙氏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写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李十二娘,这位女子舞剑技艺出神入化,让观众为之倾倒,天地也为之失色,杜甫对其赞不绝口。

剑,阳刚豪迈。剑,柔美优雅。

剑,将刚与柔两种气质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更加难得的大境界。因此,剑,不正是君子外柔内刚人格的写照吗?

结语

宝剑锋之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

剑,是神圣的,是奔放的,是浪漫的,是优雅的。

剑,在中国人的心中,远不只是一种兵器,而是一种审美之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是除暴安良的游侠们精神的写照,君子仁义礼智信高尚人格的象征,是文人们心中永远难舍的情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剑与古诗:刚柔相济的剑 文人们难舍的情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夕节品古诗词 读这十首佳作 体会古代文人思想 传承古老文化

七夕节品古诗词 读这十首佳作 体会古代文人思想 传承古老文化

...祷美好姻缘外,各地也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古代文人在七夕节这一天,诗兴大发,留下诸多可以反映七夕节气息的诗词。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人十首诗词,体会文人笔下七夕节是什么样子的,同...

2011-07-14 #经典句子

这三句饱含浓重家国情怀的古诗 你读过吗?

这三句饱含浓重家国情怀的古诗 你读过吗?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载体,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成千上万的汉字,堆砌出了千回百转以及人生的悲欢喜乐。真正有意义的文字,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似乎作者的每一丝丝感觉,都能够深刻地传递到读者身上。...

2023-01-26 #经典句子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侠客情结为何流行于古诗词文化中?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侠客情结为何流行于古诗词文化中?

...历史的大雨中,雨纷纷,大雾起,雾气扑面而来,后来的文人,都化在了这场雾中,自此,天下文章,多言侠客。一纸墨香,一笔豪情——古诗词文化中的侠客行时光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六位侠客在太史公的笔下留名青史,他...

2020-04-09 #经典句子

古诗里的秋天 短短4句 美到了心坎里

古诗里的秋天 短短4句 美到了心坎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总之,秋天在文人墨客笔下充满了别致的自然之美。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词》,便是关于秋天的一首经典诗篇。它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之手,是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

2023-01-16 #经典句子

古琴 中国文人的情结

古琴 中国文人的情结

...子,琴与剑,是文人出行的标准配置。“琴心剑胆”,喻刚柔相济,儒雅任侠,这是士子们对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美好憧憬。今天,王建欣教授将和大家分享中国文人与古琴的故事。何谓“琴德最优”:中国的传统中有一个特...

2023-01-29 #经典句子

10首端午古诗词赏析汇总:小学到初中语文考试经常考(果断收藏)

10首端午古诗词赏析汇总:小学到初中语文考试经常考(果断收藏)

...。相对于现代人的任何节日都用来购物狂欢不同,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对待各种节日上,便显得更具情怀。一直将“忧国忧民”为己任的各朝诗人,自然不愿意在这个带有爱国、忠贞、失意、怀才不遇的节日里,安安静静的做一个...

2023-06-07 #经典句子

古诗文里的劳动之美

古诗文里的劳动之美

...领满朝文武百官下田劳作。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古人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劳动之美、劳动之乐的美好情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有大量描绘劳动生产的农事诗。《伐...

2008-01-15 #经典句子

经常看到的称号“文正”是什么?

经常看到的称号“文正”是什么?

...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

2010-09-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