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不屈不挠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时间:2013-08-21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近义词有:坚忍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近义词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反义词有:卑躬屈膝、奴颜婢膝,不屈不挠是褒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不屈不挠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成语释义: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近 义 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反 义 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辨析:不屈不挠和“百折不挠”;都有“坚毅、不退缩”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不同在于:“百折不挠”偏重指“不动摇”;多形容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顽强。“百折不挠”还含有“受到无数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挠没有。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成语正音:挠,不能读作“ráo”。不屈不挠的典故/故事: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不屈不挠的例句:1、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百炼成钢死不足惜死而无悔至大至刚。2、江姐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一个大人物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人。4、面对歹徒,他不屈不挠,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终于制服了歹徒。5、老师面对冲进学校的坏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搏斗,最后把坏人抓住了。6、我们要不屈不挠地对抗强权,争取最后胜利。7、隔壁的小王和小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把小偷制服了。8、我的爸爸不屈不挠的拼搏才有今天的成就。9、人民解放军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最后战胜了敌人。10、不屈不挠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11、他们不屈不挠地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12、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不屈不挠的成语接龙:不屈不挠 > 挠曲枉直 > 直道守节 > 节衣缩食 > 食肉寝皮 > 皮开肉破 > 破破烂烂 > 烂额焦头 > 头破血流 > 流风回雪 > 雪泥鸿爪 > 爪牙之士 > 士绅名流 > 流离遇合 > 合胆同心 > 心神不宁 > 宁戚叩牛 > 牛头马面 > 面黄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惨云愁 > 愁云惨雾 > 雾阁云窗 > 窗明几净 > 净几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苍染黄 > 黄衣使者 > 者也之乎[不屈不挠]由小学家庭辅导平台[小孩子点读]APP独家整理并发布。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不屈不挠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勿忘在莒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勿忘在莒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本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勿忘在莒的典故/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曾经因为内乱逃到莒国避难,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终于回到齐国执政,任命管仲为相国辅佐国政。一次他有些得意忘形,大夫鲍叔...

2019-11-19 #经典句子

牝鸡司晨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牝鸡司晨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作“牡”。成语正音:牝,不能读作“bǐ”。牝鸡司晨的典故/故事: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爬上铜火盆被烫死,就告诉商纣王,纣王命人做两根铜柱,把犯人绑在铜柱上,用火烧热铜柱叫“炮烙”。...

2016-11-13 #经典句子

花朝月夕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花朝月夕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花朝月夕的典故/故事:唐朝时期,北方的魏州等地土地辽阔,兵强马壮,那儿的节度使虽受封于皇帝,罗威自己继承父位,皇帝也只好承认。他喜欢儒家文化,藏书很多,经常与一...

2023-12-01 #经典句子

灼艾分痛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灼艾分痛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灼艾分痛的典故/故事: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得病,十分痛苦。太祖去探望他并亲自为他灼艾治病。赵匡义感到很疼痛,叫了出来。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

2020-04-22 #经典句子

醇酒美人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醇酒美人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醇酒美人的典故/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

2010-07-09 #经典句子

欢若平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欢若平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欢若平生,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出自: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欢若平生是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可作状语;指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欢若...

2017-06-12 #经典句子

并行不悖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并行不悖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并行不悖,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义词有:双管齐下、并驾齐驱,反义词有:势不两立、自相矛盾,并行不悖是中性...

2016-08-17 #经典句子

黄雀伺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黄雀伺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黄雀伺蝉的典故/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

2013-07-24 #经典句子

三衅三浴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三衅三浴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三衅三浴的典故/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纷纷到国外避难。后来公子小白回国继位成为齐桓公,鲍叔牙建议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齐桓公想...

2008-05-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