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韩信不幸 一生曲折多变 用多少成语谱写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时间:2013-08-10

韩信是谁?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0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知名的人物,他们创造出了很多灿烂的文化,同时,有的人也是悲剧人物,因为其一生的不幸,而为我们的汉语增添了新的成语,亦被后世难忘。

韩信是谁?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韩信早年家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被刘邦重用,终于平定各国,打败项羽。后来被吕后与萧何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

韩信是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韩信一生贡献了那些成语

胯下之辱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虽然瘦弱,当时一直背着一柄宝剑,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居常鞅鞅

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

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

背水一战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

陈余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

韩信对部下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攻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

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勋冠三杰

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勋冠三杰”的意思是说,功勋超过汉朝开国的三大功臣萧何、张良和韩信。

语出《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从此以后,张良、萧何、韩信便被誉为“兴汉三杰”。

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闲暇时随意与韩信评论各位将领是否有才能,各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这样的人),能够统领多少(士兵)?”韩信说:“皇上您只不过能指挥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指挥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指挥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指挥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为我效命?”韩信说:“皇上您不(善于)指挥士兵,但善于指挥将官,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皇上您所控,为您效命的原因了。而且皇上您指挥将官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国士无双】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

拔旗易帜

【典故】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而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等记载所述,韩信兵出关中时并无"明修栈道“的描述,实际上应为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故道(又名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

推陈出新

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这无疑是仓储管理史上的创举。

钟室之祸

钟室之祸,汉语成语,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后因以“钟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转庵和尚》:“今天下兵戈方始,其慢士已如此,逮夫大业既成,吾恐君家钟室之祸复有见于今也。”

解衣推食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楚汉相争时,汉军大将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军攻打齐王田广,消灭了田广和前来增援的楚军大将龙且。西楚霸王项羽见韩信占领齐地,就派一名叫武涉的人去劝说韩信,让他脱离汉王,自立为王。韩信拒绝说:“汉王不仅重用我,封我为大将军,让我指挥几万人的大军,而且还非常关心我,‘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把衣服脱给我穿,把食物让给我吃)。我怎能背叛他呢?”

“解衣推食”即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简化而来,用来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开始,刘邦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惠的人才是合理。 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妇人之仁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在萧何的劝谏下,刘邦重用韩 信,设坛拜他为大将军。

仪式结束后,刘邦把韩信邀到自己的军帐中,坐下来后对他说:“丞相一直称赞将军,现在将军有什么良策来教我呢?"

韩信先是谦让一番,接着便问刘邦说:“如今大王向东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不就是项王吗?”

刘邦说:“是的。”

韩信接着又问:“大王自己估量—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毅等方面与项王相比,怎么样呢?”

刘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不如项王。”

韩信说:“我也认为大王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王。我曾投在项王帐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发怒咆哮时,上千人都会被他吓倒,然而他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虽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见有人生病,他会因同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 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这是所谓妇人的仁慈。”

接着韩信又分析了一番刘邦与项羽双方用兵的各自短长,讲得有条有理-刘邦听后非常高兴,对韩信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对韩信几乎言听计从,任由他调配将领,做军事部署。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果然,使者纷纷回报,诸侯即将发兵。不久,各路诸侯出兵,攻击项羽军队,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诸侯军队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 垓下战场,杀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战就这样展开了。

为了进一步动摇和瓦解楚军,一天夜里,刘邦要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益发怀念自己的家乡。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军帐里喝酒。他—面喝酒、一边激昂慷慨地唱起歌来,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据说他的爱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拔剑自刎而死。项羽见大势已去,带了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南逃。第二天天亮,刘邦发觉项羽突围而去.便派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连赶。

项羽渡过淮河,继续跟随他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到阴陵(在今安徽定远县四北),迷了路,陷进湖沼地带,被汉军追及。项羽领兵且战且退,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河边正停靠着一条小船。乌江亭长请他上船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接着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此项王也。”项羽便说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完就自刎而死了。

四面楚歌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兵仙神帅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

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大将军、左丞相、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韩信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最后不但自身不保,而且被夷三族,也是英雄末路的悲歌。但是,他的这些不朽传奇,汇聚进中国的历史文化而永远不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韩信不幸 一生曲折多变 用多少成语谱写了自己的不朽故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韩信之死 难道应了范蠡那句“狡兔死 走狗烹”的话吗?

韩信之死 难道应了范蠡那句“狡兔死 走狗烹”的话吗?

...家打架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真的有一次两家打起来了,不幸的是吴国把越国给灭了,想当然的越国的国王就成了吴国国王的奴隶,但是这个吴王夫差并没有很及时的杀掉战败的越国国王勾践,可能是夫差想要在勾践面前现实一...

2023-12-04 #经典句子

韩信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 与韩信之死有关的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韩信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 与韩信之死有关的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于萧何的举荐,而亲手杀死韩信的也是萧何。韩信这个人一生也是命运多舛,早年投在项羽的账下,可惜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看不到出头之日的韩信,于是重新排队去跟着刘邦做事,刚开始自然也是不被重用,而且险些还被杀了...

2014-04-07 #经典句子

韩信用一生演绎的三十四个成语:是兵仙 亦是“成语大王”

韩信用一生演绎的三十四个成语:是兵仙 亦是“成语大王”

...是否具有足够的故事性、趣味性;取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经历能否让大众眼前一亮、一眼看出他的与众不同。而衡量这位历史人物普不普通的价值标准,通俗的来讲就是他是否给后人留下了足够多、足够有趣的“故事”!举...

2015-09-08 #经典句子

韩信一生创造了30个成语?被吕后诛灭时 还留下了这么4个成语

韩信一生创造了30个成语?被吕后诛灭时 还留下了这么4个成语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成语有没有?甚至连死的时候,都能搞出一堆成语来,不得不称呼这位大哥为:中华成语之王!有关韩信的成语,目前来看,至少有30个。战无不胜、推陈出新、国士无双、独当一面、多多...

2023-11-27 #经典句子

韩信之死产生2个成语 韩信的一生产生34个成语 你知道有哪些吗

韩信之死产生2个成语 韩信的一生产生34个成语 你知道有哪些吗

...此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兵仙神帅。指的就是韩信。韩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却一飞冲天,战无不胜,他出身贫寒,却气势、言谈不凡,他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出身没有人知道,但从韩信的穿着及学识...

2023-11-22 #经典句子

军事奇才韩信之死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 成就了两个什么成语?

军事奇才韩信之死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 成就了两个什么成语?

...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意思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成也萧何”,因为韩信登台拜将,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在这之前,先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来不及...

2011-09-23 #经典句子

韩信一生跌宕起伏 有许多成语或典故来描述他多变的人生

韩信一生跌宕起伏 有许多成语或典故来描述他多变的人生

...的贫下中农到与萧何、张良齐名的楚汉三杰。伴随韩信的一生,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成语。下面我们就从命运多舛的韩信人生着手,说一说与韩信相关的成语或典故。漂母饭信:韩信为布衣时候,非常贫困,常常寄居别人家里...

2009-10-17 #经典句子

和韩信有关的8个成语 都是说他打仗厉害 你知道几个

和韩信有关的8个成语 都是说他打仗厉害 你知道几个

...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笔者今天就结合成语故事,说一说他打战到底有多厉害。成语背后往往都有一段故事,或是某一历史事件,或是和某一历史人物相关,说到和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韩信的成语故事绝对占...

2013-05-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