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卡夫卡手稿在耶路撒冷展出 这些文献归属争议很“卡夫卡式”

时间:2013-07-04

这些文献包括:卡夫卡的手稿、期刊、学习希伯来语的笔记本和素描,以及他与自己的朋友兼文学执行人马克斯·布罗德Max Brod的数百封信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8月7日,一批弗朗茨·卡夫卡未面世的手稿文献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展出,并同时被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些文献包括:卡夫卡的手稿、期刊、学习希伯来语的笔记本和素描,以及他与自己的朋友兼文学执行人马克斯·布罗德(Max Brod)的数百封信件。这些文件于两周前抵达以色列,在此之前,它们已经在瑞士的保险柜里被保存了几十年,这些文件的到达结束了以色列与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以及已故布罗德秘书爱斯特尔·霍费(Esther Hoffe)家族长达11年的法律纠纷。

展出的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手稿,以色列国家图书馆

手稿险些被火烧掉

1924年6月,卡夫卡病逝于维也纳。在此之前的1921年,卡夫卡告诉好友马克斯·布罗德:“你要烧掉一切”,这是卡夫卡的最后遗嘱。然而布罗德并没有遵从卡夫卡的嘱托,而是将这些遗稿公开发表、出版。1939年,德国军队入侵布拉格前夕,马克斯·布罗德成功将卡夫卡的遗稿转移到以色列。1945年,他将部分遗稿赠送给他的秘书爱斯特尔·霍费(Esther Hoffe)。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布罗德将剩下的卡夫卡手稿存入苏黎世瑞士银行。

弗朗茨·卡夫卡

1968年马克斯·布罗德去世,卡夫卡的遗产全部落入爱斯特尔·霍费手中。霍费曾将一些卡夫卡的档案出售,其中包括信件和明信片,还有小说《战斗记》(Beschreibung eines Kampfes)的手稿。1988年,长篇小说《审判》手稿以350万马克的价格卖给了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爱斯特尔·霍费在世时,将所有余下的卡夫卡遗稿赠送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2007年,爱斯特尔·霍费去世,她的两个女儿鲁丝(Ruth)与伊娃(Eva )将所保存的卡夫卡遗产全部出售给马尔巴赫德语文学档案馆。

据纽约时报报道,鲁丝与伊娃二人一直是难以捉摸的人物。她们远离公众视线,并花费大量金钱用于聘请律师。伊娃与母亲生活了近40年,按照她的律师Oded Hacohen描述,伊娃与手稿的关系“几乎是生物学意义上的”。

至此,卡夫卡托付给马克斯·布罗德的遗产,一部分被保存在霍费在特拉维夫斯宾诺莎街(Tel Aviv’s Spinoza Street)的公寓里,另外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则被存放在瑞士和德国的保险柜里。

为什么要归还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一直希望将卡夫卡的遗产收归国有。首先,按照马克斯·布罗德的遗嘱,就应当归还以色列。其遗嘱的第一句写道:“第一段所列举的手稿、书信、其他文献以及文件都应该交付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图书馆或者特拉维夫国家图书馆,也或者其他国内外的公共机构来加以保管。”尽管马克斯·布罗德将手稿留给爱斯特尔·霍费,但是作为执行人而非受益人——这意味着在布罗德死后,这些文件都应按照布罗德的遗嘱处理。

不仅如此,以色列方也在历史合理性上进行了论述。2010年春季,25名以色列教授连署请愿书,以希伯来文和德文一式两份发表,呼吁政府和法院尽快将这些档案收归国有。他们称遗稿为“布罗德档案”,并点明布罗德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因德国的入侵而逃离布拉格,并在以色列度过了人生的后三十年。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一直在清算、了断、克服过去(die Vergangenheit bewaeltigen)。教授们还援引1952年与联邦德国达成的赔偿协议,要求继承二战时期无主犹太文化资产,而这其中,就包括卡夫卡的遗稿。

2019年8月7日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展出的,来自于布罗德文学遗产的卡夫卡希伯来文作品(Raphael Ahren/以色列时报)

周三的记者招待会上,负责档案工作的档案保管员斯特凡·利特介绍了卡夫卡的一些原版手稿,这其中有许多内容也支持了以色列的要求。众所周知,在卡夫卡短暂的一生中,他一直在学习希伯来语,在这部分遗物中,就有一个他练习希伯来语的笔记本。除此之外,遗稿中还有一篇用希伯来语写的文章,内容是关于1922年11月耶路撒冷教师罢工。据称,他很有可能于1924年在奥地利死于肺结核前不久写下了这篇关于罢工的文章。利特说,目前还不清楚这篇文章究竟是卡夫卡自己写的,还是他仅仅翻译或抄写了一篇与罢工有关的报纸文章。

“十多年来,以色列国家图书馆一直不遗余力地按照布罗德的意愿,将多产的作家、作曲家和剧作家马克斯·布罗德及其最亲密的朋友弗兰兹·卡夫卡的文学遗产带到国家图书馆。”以色列国家图书馆主席大卫·布隆伯格说。“看过卡夫卡的希伯来文笔记本,以及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的信件等资料后,现在,这一事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确——耶路撒冷的国家图书馆是布罗德和卡夫卡档案的合法保存地。”他补充道。

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卡夫卡式”的故事

2008年,以色列政府将爱斯特尔·霍费的两个女儿和马尔巴赫德语文学档案馆告上法庭。2010年10月,特拉维夫地方法院进一步作出裁决,依照布罗德的遗嘱把卡夫卡的这些遗稿移交给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家图书馆。

材料中卡夫卡的绘画,Menahem Kahana / 法新社

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女发言人莱昂·耶路沙米(Vered Lion-Yerushalmi)评论这些手稿回归的曲折经历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卡夫卡式”的故事(Kafkaesque story,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Kafkaesque”指用来描述一种令人困惑、恐惧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复杂的规则和系统的情况,而这些规则和系统通常没有特别的意义。)

在对卡夫卡手稿的裁决过程中,调查人员被允许进入爱斯特尔·霍费在特拉维夫的公寓,以寻找更多文件。这一公寓内养有40到100只猫,长期以来,公寓糟糕的环境引起了邻居与国际学术界的忧虑。当他们搜查公寓时,发现有些文件被猫“偷”走了,有些文件则放在废弃的冰箱里。国家图书馆人文馆长史蒂芬·利特今年早前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这些猫对文学文献造成了“破坏”:“有些被猫抓伤了,有些则被猫弄湿了。”

在2013年,当两名以色列人在马尔巴赫走近德国文学档案馆时,有一批人露面,声称他们有一些布罗德未发表的文件。德国警方找到并扣押了这些文件。今年一月,法院作出裁决后,这些文件也被送回以色列。

在判决结束后,瑞士银行最终也同意将存于其保险柜中的卡夫卡文件移交以色列。两周前,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高级官员在瑞银集团苏黎世总部打开了保险柜,并将里面的材料带回耶路撒冷。这些文件包括卡夫卡的小说《乡村婚礼筹备》的三个不同版本的草稿,一个他练习希伯来语的笔记本,旅行日记,信件,以及一本至今尚未出版的思想小册子。

《卡夫卡的最后审判》一书的作者,本杰明·巴林特(Benjamin Balint)对以色列时报说:“周三的记者发布会终结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进程——这本2018年出版的著作从法律和哲学的层面讨论了关于卡夫卡手稿旷日持久的争议。”他还说,瑞士最新的决定不仅是一项司法裁决,而且代表了对国家图书馆一直以来所阐明的声明的肯定——卡夫卡是犹太作家,因而是属于耶路撒冷、属于犹太人民的文化遗产。

8月7号,这批由瑞士抵达以色列的资料,都已经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展出,并在网上公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首次向公众展览。尽管它们几乎都已经被出版,故并无重大的文学意义,但它们仍将有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分析卡夫卡写作的过程。

编译自:

1. Raphael Ahren:Never-seen handwritten Kafka manuscripts and drawings unveiled in Jerusalem,The Times of Israel,2019.08.07,https://www.timesofisrael.com/never-seen-handwritten-kafka-manuscripts-drawings-shown-in-jerusalem

2. BBC:Franz Kafka papers lost in Europe but reunited in Jerusalem,3019.08.07,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49269557

3. ELIF BATUMAN :Kafka’s Last Trial,the New York Times,2010.09.22,https://www.nytimes.com/2010/09/26/magazine/26kafka-t.html?ref=magazine

4. 袁志英:卡夫卡手稿判归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曲折之路,赵刚摘自《文汇读书周报》,http://www.archives.sh.cn/gjlw/201301/t20130105_37665.html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卡夫卡手稿在耶路撒冷展出 这些文献归属争议很“卡夫卡式”》,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卡夫卡与中国:无用的文学

卡夫卡与中国:无用的文学

...国颜色的木刻画。于是能够说——事物就应该如此。——卡夫卡卡夫卡与中国,卡夫卡与道家,仅凭一些只言片语就可以建构出某种新的解释学?这些散在的语句,只能作为辅助记录的语句而已,如何可能走向另一种新的文学,...

2023-07-08 #经典句子

震惊世界文坛的大作家 欣赏卡夫卡十句格言 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

震惊世界文坛的大作家 欣赏卡夫卡十句格言 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

卡夫卡是奥匈帝国作家,犹太人,出生自1883年7月3日,卡夫卡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的作品中大多以荒诞的象征和表达手法为主,折射出一个个颇具艺术的世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卡夫...

2023-05-16 #经典句子

德语翻译家 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先生去世

德语翻译家 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先生去世

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消息,德语翻译家、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因病于2021年9月27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这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叶廷芳于1936年出生于浙江衢州。他在文学翻译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卡夫卡...

2008-07-12 #经典句子

卡夫卡:感悟悲观的5句话 “生命有意义 是因为它会停止”

卡夫卡:感悟悲观的5句话 “生命有意义 是因为它会停止”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其主要作品为:《变形记》、《城堡》、《误入世界》、《午夜的沉默》、...

2023-12-31 #经典句子

卡夫卡的语录 道出了性欲的爱模糊了圣洁的爱的原因 发人深省

卡夫卡的语录 道出了性欲的爱模糊了圣洁的爱的原因 发人深省

性欲的爱模糊了圣洁的爱的原因是什么?在没有读卡夫卡的语录前,相信很多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就好比说有些人的爱,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生活的需求,才有了爱,这样的爱,就是性欲的爱,而不是圣洁的爱。圣洁的爱...

2012-07-06 #经典句子

个人成长教练把卡夫卡的99句格言写成短文:读懂它 也就读懂生活

个人成长教练把卡夫卡的99句格言写成短文:读懂它 也就读懂生活

1915年,卡夫卡的著名小说《变形记》问世。这一篇幅不长的作品,却在世界文坛造成巨大的反响,连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都曾经说过,有一次他躺在床上看《变形记》,看着看着忍不住激动地跳了起来。如今名声大噪的卡...

2023-08-06 #经典句子

精选了卡夫卡的22个名句 在他那里 人生的答案几乎被掏尽

精选了卡夫卡的22个名句 在他那里 人生的答案几乎被掏尽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奠基者,他不仅是位小说家,更是一个思想敏锐的哲学洞见者,他写的小说中,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直指现代社会里人的变异,对人性中的孤独和悲观意识进行了艺术化的描写,揭露现实荒诞的同...

2013-10-07 #经典句子

一句卡夫卡的理解 关于专注力

一句卡夫卡的理解 关于专注力

...再三检查你自己是否躲在你的圈子之外的什么地方。-----卡夫卡圈子,我想就是我所能及的,与我有所关联,有所影响的一个范围吧?一个人的生命一旦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这个圈子应该就是不断地在缩小的。我们从小学进...

2020-11-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