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作文立意要准 必须明白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

时间:2013-06-14

应该说,这是符合作文规律的一个很好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6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高考作文“立意自定”的要求给广大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应该说,这是符合作文规律的一个很好的要求。但是,正像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这种要求也导致相当一部分写作素养较低的考生在立意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在备考阶段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把握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高考作文在立意上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使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在立意上出现的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或偏差。

一、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

(一)关注自然、社会、人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又说:“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课标中的这两段话很清楚地道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价值导向,这就是: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由于课标在教学和考试中具有统摄的作用,所以课标所规定的高中作文教学的这一价值上也就是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

事实上,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走向也清晰地显示着这一特征。如2002年题目“心灵的选择”,明显地指向“人生”领域,2003年的题目“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指向“社会”领域,2004年全国卷作文题有四道:“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清楚地昭示着考生思考的领域:人生。2005年全国卷作文题有三个:“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位置和价值”“忘记和铭记”也都在清晰不过地把考生的思维导向了人生领域,不仅如此,近几年的全国卷在这个方面的特色更是明显。受全国卷的影响,近几年各省市的作文题在命题上也向这一方向看齐。

(二)思辨色彩浓重

近年全国卷作文题均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2003年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话题明确指涉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求考生写作时能够辩证地思考问题。2004年全国卷作文题有4道,4道作文题均以辩证的形式命题,其对考生的辩证思维的考察不言自明。2005年全国卷作文题有3道,3道作文题在命制形式和命制意图上同2004年如出一辙,近些年来,这种命题趋势可谓有增无减。

受全国作文题这种导向的影响,2004年自主命题的11个省市出了11道作文题,其中有6道(天津题、辽宁题、江苏题、浙江题、广东题、重庆题)都是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这种方式命题的,话题本身指涉问题的两个方面。2005年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加到了13个,有7个省市的作文题(湖北题、辽宁题、江苏题、浙江题、福建题、山东题、上海题)仍然采用了这一命题方式。其中像江苏、浙江两省的作文题就涉及到了三个方面:“凤头、猪肚、豹尾”、“一枝一叶一世界”。不仅如此,就是那些直接命题的省份,其题目也都暗含着对辩证思维的考查,比如北京卷作文题“规则”、“转折”、“说‘安’”,上海卷作文题“杂”、“忙”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三)重视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述

从2004年起,高考作文在评分标准上作了重大调整,将以前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50:10的评分比例调整为40:20。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等级”评分的两大重点——“有文采”、“有创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重大调整,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为那些有文化积淀、写作才华和个性创意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四)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使两个考生有话可说

应该说,这是高考作文一直追求且不能不具备的一种品格。不论是五六十年代的命题作文,还是八九十年代的给材料作文,以及1999年以后出现的话题作文,都在这个方面始终努力着。拿近两年全国卷的7道作文题来看,都有这方面奋斗的痕迹,不过,比较而言,笔者觉得有4道题在这个方面做得较好,“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这两年的省市题共出了24道,应该说,能体现这一追求的题目并不是很多。但是,像2004年的湖南卷(以“家庭教育”前话题),辽宁卷(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上海卷(以“收”为话题),2005年的上海卷、江苏卷(以“脸”为话题)、广东卷(以“纪念”为话题)等这些题目都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特点外,余皆同考生的生活、年龄、心理、认识等存在较大距离。

二、高考作文立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方向不能偏离

高考作文既然导向“社会、人生、自然”,考生在立意的时候就不能撇开这个范围,另起炉灶,另立山头。这里要特别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指向个人生活的象牙塔,使作文纯粹变成了个人情感的宣泄场,缺乏普通的人生意义、社会意义;一是胡编乱造,在完全“虚拟”的世界中自我陶醉。

(二)要设法把“话题”或题目暗示的指向同自己的生活连接起来

这里所谓“自己的生活”既指考生的现实生活,也指考生的读书生活,既指考生的物质生活,也指考生的精神生活;既指考生的社会生活,也指考生的个人生活。“自己的生活”到任何时候都是作文的根、作文的灵魂,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如果失去了作文者“自己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作文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胡编滥造。因此在备考阶段,教师在指导考生作文立意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必须把话题或题目暗含的指向同自己拥有的生活联接起来,以此为基点或指向对自然环境的思考。果能如此,考生作文立意才能既具真实性、独立性、人文性,又具深刻性、普遍性、哲理性。

(三)要学会辩证思维

高考作文对辨证思维的考察已如前述。因此,在备考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并组织学生专门练一练,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关系型话题而言,在立意时应指导考生照顾到关系的两个方面,不能只抓一面而忘了另一面。一是指导学生不要走极端,应该综合考虑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意义;否则只能出现立意上的失误。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忘记和铭记”,“一些考生顾此失彼,抓住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却忘了另一个,或肯定了一个关键词就否定另外一个关键词,观点显得厚此薄彼或片面绝对。如‘痛苦都是应该忘记的,欢乐都是应该记住的’,‘感情都是应该忘记的,理智才是应该永远铭记的’等都显得片面,缺乏辩证思想。还有的考生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少数考生受社会及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负面问题的报道,夸大地看待了社会的阴暗面,在作文中流露出与自身经历给、身份不相符的对社会的怨气愤气,或重新对历史加以评判,如对林彪等人的评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社会主流观点不符,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难以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在内容上显得偏激和片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考生辨证思维不足造成的。”(见张伟、段增勇《从如何写作关系型话题谈“忘记和铭记”》,见《语文学习》2005年第7——8期)

(四)要合乎社会主流文化

高考作文重视“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但考生在立意时绝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确有感悟的基础上,确有事实的基础上。一句话创新必须合乎社会主流文化。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有考生为袁世凯作翻案文章,为袁世凯歌功颂德;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忘记和铭记”有考生对林彪等人的评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社会主流文化明显不符。

(五)要拒绝消极和庸俗

消极和庸俗既不符合高考作文的大方向,又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在高考中,考生必须力戒。比方说,有的考生在文中写到初恋,从选材的角度看,当然可以写,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考生的立意,实在不足取。写初恋,就一味地沉溺于初恋而不能自拔,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再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些考生立意为“一旦记忆移植成功,自己就可以不用学习了,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又比如2004年的福建作文题给出了10个文化名人,让考生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有的考生羡慕冬妮娅的出身,曹操的权势”,“有的考生大编特编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艳遇”等等(以上引文见关智勇《高考作文创新的误区及其规避》,《考试》理科版2005年第六期)其趣味之低俗,格调之低下,实在令人生厌。用福建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席杨教授的话说,这些考生“为文的态度十分恶劣”。

(六)话题要求不能撇开高考话题作文虽有“立意自定”的要求,但考生在作文时必须对“立意自定”有个正确的把握。依笔者看来,所谓“立意自定”除了要遵守前述的5条规则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撇开话题另起炉灶,如 年高考作文话题,话题要求“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文章,”这个“实例”限定在“你”的范围,而有的考生列举了居里夫人丧夫后没有倒下,最终发现了“镭”,左丘失明后撰《国语》等事例,材料的确很丰富,但惟独不谈自己,这样的作文失分自然难以避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高考作文虽然每年都在变,但其大的导向始终不会变,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在把握住了高考作文的饿价值导向的同时,在以上六个方面如能有所领悟,相信高考作文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作文立意要准 必须明白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高考作文备战概况:命题特点 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2020高考作文备战概况:命题特点 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作文命题注重能力立意,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很好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更多地体现关...

2023-01-30 #经典句子

穿越对话2035 应该有怎样的回响?湖南两位名师点评高考作文题

穿越对话2035 应该有怎样的回响?湖南两位名师点评高考作文题

...,容易让考生受到情感触发和思维碰撞。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可选择的越多越好,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试题题干“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2024-01-10 #经典句子

厉害了 我的网!大河网“猜中”2018年高考作文题!专家点赞――“猜中”作文题非巧合

厉害了 我的网!大河网“猜中”2018年高考作文题!专家点赞――“猜中”作文题非巧合

...束,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公布。今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是“给未来2035年的下一代写封信”。机缘巧合的是,在今年河南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大河网联合共青团河南省委共同推出特别策划“致未来的你——给2035年的自己...

2011-05-24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最后的叮嘱:记住3个口诀 写好主题作文 绝不会跑题

高考作文最后的叮嘱:记住3个口诀 写好主题作文 绝不会跑题

...,须记住3个口诀:审题先自问、作文要真实、逐层深入立意。语文作为高考的第一场考试,对于考生而言,压力也是很大的,尤其是作文的书写,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考的心态。有的同学觉得作文写跑题了,一直会闷闷不乐,影...

2023-05-06 #经典句子

现代西昆体的走向不可推崇——论堆满生僻字的高考满分作文

现代西昆体的走向不可推崇——论堆满生僻字的高考满分作文

...有限,但是应该能够大致读懂。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鲜明的,反而是文字的生僻阻碍了它的表达。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只有立意深邃,更需要的是表达清通。而第一位老师只给了他及格分,很大原因就是觉得表达重于...

2023-08-24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讲评: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审题立意最牛气指导

高考作文讲评: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审题立意最牛气指导

...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体...

2023-09-16 #经典句子

关于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立足材料本身,构思行文,此类材料审题难度相对较小,立意不易偏题。关于作文文体。近几年高考作文,关于文体要求的表述为“明确文体”或“符合文体要求”,这告诉我们,第一要明确地使用某一种文体,第二作文要符合...

2020-02-08 #经典句子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名师解读 结合近四十年的作文命题视角去看!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名师解读 结合近四十年的作文命题视角去看!

今年的题目考生应该如何立意?怎样树立作文框架?该作文考察的主旨是什么?有哪些亮点?下面请看看河南省资深语文老师的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

2011-11-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