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一个人的坚守:他独守孤山水文站13年 大数据掌握洪水行踪

时间:2012-12-15

今起,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报推出一个人的坚守系列报道,致敬这些坚守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独自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他们扎根在平凡角落,远离喧闹,脚踏实地,在孤寂中寻找快乐。今起,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报推出《一个人的坚守》系列报道,致敬这些坚守者。

为了观测水文数据,水文站点大多数建在偏远山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生活也十分单调。在我市的7个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地处丹江口官山镇的孤山站,是唯一只有一个人值守的站点。从2007年开始,田文山就一个人工作、生活在此,他用默默的坚守和付出,书写着对水文工作的热爱,也信守着对父亲的承诺。

每天重复枯燥的工作,一干就是35年

进入5月,当淅淅沥沥的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时候,田文山又睡不踏实了。“这是职业病,我们最怕下雨天,特别是到了汛期的时候。”

53岁的田文山是孤山水文站的站长,也是站员。孤山水文站位于丹江口官山镇孤山村,1972年建成,主要监测官山河的水位、水温、流量、降水和蒸发等要素。1985年,18岁的田文山来到这里,成为年龄最小的员工。“当年这里只有一排平房,都是泥巴路,也不通电,晚上就点煤油灯。”田文山记得,那时候没有什么现代化工具,全靠自己动手测量。水文站的条件很苦,大家吃住在站里,一两个月才外出一次。

1990年,田文山被调往我市新建的一个水文站,1993年重新调回孤山水文站,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这里。“我的工作内容每天都是一样的,一干就是30多年。”田文山说,他每天早上收集9个雨量站的雨量信息,列成报文,早上8点上报给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部门,然后按照随时观测、随时计算、随时整理、随时分析的原则,花1个多小时整理数据。9点多,他从门口的菜地拔几棵白菜,煮一锅面条,填一下肚子。遇到下雨的时候,下午又和上午的工作流程一样,重复操作一次。

在外人看来,田文山的工作十分枯燥,很机械化,甚至有点无趣。“几十年都是这样,已经习惯了。”田文山说,如果要他讲一讲工作上的趣事,他得思考半天,“每天都和水打交道,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孤单坚守,差点被寂寞“打败”

从地理位置看,孤山水文站位于官山河流域的一处山坡位置,和公路隔河相望,周围没有住户,显得孤零零的。随着条件的改善,以前的泥巴路铺上了水泥,到上世纪90年代,孤山水文站通上了电。对于田文山来说,晚上再也不怕黑了,可以在灯下看杂志了。

2007年随着老员工的退休,孤山水文站只剩下他一个人。幸运的是,近年来孤山水文站添了很多自动化的测量设备,以前很多需要人工测量的数据,现在随时可以在仪器上显示出来。“我一辈子和数据打交道,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对待数据不能来半点马虎。”田文山说,虽然有些数据仪器可以测量,但有的数据还得人工测量。“如果你作假了,只要根据其他点位的数据分析,就能马上让假数据现原形。”

以前,站里有同事,还能聊聊天,做饭也是排班,时间在平淡中倒也过得快。剩下田文山一个人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做,白天忙工作,时间过得充实一点。可到了晚上,寂寞就会在心里疯长。“没人说话,光看书也不行,周围都是黑乎乎的,偶尔只能听到车子从旁边公路呼啸而过的声音。说实话,那段日子真是难熬。”田文山说,一个人在站里待久了,他的心里开始动摇。

田文山的父亲感受到了儿子的内心变化。他18岁在郧阳参加水文工作,一辈子献给了水文事业。“我父亲也是18岁从恩施来到十堰,工作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退休后才回了一次家,第二年就去世了。”田文山说,父亲热爱水文事业,经常给他讲自己的故事,教导他要守得住寂寞。

田文山被父亲的执着坚守感动了,他调整好心态,学着像父亲那样去热爱水文工作,慢慢地静了下来。“既然干的是这个事,就要努力干好。”田文山说,家里人也支持他,每年春节,他都会把妻子、孩子从城里接到站里,一家人在站里过年。

雨夜最忙,闹钟是最好的朋友

天气晴好时,田文山的工作稍微轻松一点。遇到下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田文山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根据我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官山河的洪水一般都是发生在晚上。”田文山说,“遇到暴雨洪水过程,需要不定时观测,按照6的倍数来加密次数,比如6分钟观测一次,12分钟观测一次。”因为是一个人操作,晚上又怕错过了观测时间,他只能靠闹钟提醒自己。对他来说,闹钟就是最好的朋友。

官山河河边建有一个观测台,遇到下大雨时,为了测量洪水的流速,需要操作机器把铅鱼放入河流。铅鱼重300斤,吊挂在钢丝上,由绞盘操控。“有时候绞盘上的卡槽脱落导致铅鱼掉落,我一个人把卡槽复位,再把铅鱼拉上来,真的很危险,担心自己被洪水冲走。”

“把脉”洪水,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年坚守水文站,田文山慢慢摸到一些官山河的“脾气”,也感受到了洪水不可抵抗的自然力量,特别是2012年8月6日的官山河洪水,让他记忆犹新。

那场暴雨只用了3个小时,积蓄的洪水就漫上公路,也把孤山水文站冲得面目全非,连观测台都倒在洪水中。洪水退后,田文山沿着被水冲坏的道路走了进来,16公路的路程,他走了6个多小时。经过测量,这次过程为官山河自1972年以来的第一大洪水。

田文山说:“官山河的流域面积为322平方公里。测量官山河的水文资料,是因为这里是丹江口水库的一个样本,把官山河流域放大,就能推算出丹江口水库的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科学的依据。”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田文山不需要每天驻守在水文站里,通过手机和电脑就能及时地了解到水文实时信息。但到了汛期和下雨的时候,田文山还是会立即赶到站里,“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到踏实,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说,他一直记得父亲的嘱托,热爱水文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文/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张建波通讯员 陈学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一个人的坚守:他独守孤山水文站13年 大数据掌握洪水行踪》,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的水文我的站” 贵州这场故事会听得潸然泪下!

“我的水文我的站” 贵州这场故事会听得潸然泪下!

从1939年在乌江始建思南水文站,历经82个寒来暑往,一代代贵州水文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创业、默默坚守、顽强拼搏,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坚守初心使命,接续担当起水利建设“尖兵”、防汛抗旱“耳目”...

2019-07-18 #经典句子

广元水文人的国庆节

广元水文人的国庆节

...陵江预报精度达到95%。广元、嘉川水文测报中心根据基本水文站测站特性开展测验,对中小河流水文站根据前期资料收集情况开展测验,有效应对了此次洪水过程。10月5日下午2时,广元市委书记邹自景一行来到广元水文测报中...

2023-12-29 #经典句子

“水文工匠”刘传复:与死神擦肩而过

“水文工匠”刘传复:与死神擦肩而过

... “先头兵”,要到荒无人烟、山高水长的地方先建立起水文站,进行各种观察和数据测量,为建水电站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初到洪家渡工作地点时的场景,刘传复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一片荒芜、地势偏远,除了大自然的山水...

2014-06-12 #经典句子

记者一线|风雨之中守初心——江西信江饶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打好“融合拳”出新绩

记者一线|风雨之中守初心——江西信江饶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打好“融合拳”出新绩

...量逼近400毫米。“这里是弋阳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龙潭桥水文站,现在是北京时间2021年6月28日17时30分,该站测得建站以来最高施测流量432立方米每秒……”6月28日下午,弋阳大队龙潭桥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高实测水位65.16米...

2017-07-12 #经典句子

“船!资料!资料……”田景修在洪水中留下最后一句话!

“船!资料!资料……”田景修在洪水中留下最后一句话!

...图田景修,1937年出生于湄潭县团林乡,生前是遵义湄潭水文站的技术员,于1977年7月26日在鲤鱼塘水文站抢测洪水过程中牺牲,时年40岁。一份发黄的记录纸,一组没有监测完的数据,永远定格了父亲的人生......田岚不知道父亲...

2022-12-09 #经典句子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到40米深的江中 看千年水文石刻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到40米深的江中 看千年水文石刻

...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标志,有“水下碑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长江三峡地区目前留存近200处水文石刻以石刻形态将人们对江水的观测固化下来并传之后世的传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

2013-05-25 #经典句子

水文化|古人防汛抗洪 太牛了!

水文化|古人防汛抗洪 太牛了!

...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防汛抗洪的呢? 古代的水文站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不断观测探索河流水的变化规律。《尚书·禹贡》有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其意为...

2009-04-06 #经典句子

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2101-210000-04-01-161

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2101-210000-04-01-161

...至哈尔滨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涉及国家基本水文站上下游建设工程方案的函》(辽建管建设〔2021〕22号)收悉。我厅委托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辽宁省水文局)对《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

2015-03-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