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5位陕西作家 作品脍炙人口 如今仍受读者喜爱

时间:2012-11-07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7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要说国内文学的至高荣誉,相信茅盾文学奖是每一位作家梦寐以求的桂冠明珠。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茅盾先生

自茅盾文学奖诞生以来,先后有多位优秀作家获奖,作品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而这其中陕西作家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陕西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文坛重镇,厚重的黄土风有着鲜明又强烈的风格,抚育了一代代人。这里先后诞生过多位知名大家,也为大家讲述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绝伦的故事。

今天一起来看看5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陕西作家,都是近年来名声在外的大师,其作品也同样广泛而深刻,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和本土息息相关,被无数读者所喜爱。

凌力

凌力女士籍贯江西于都,出生于陕西延安,是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先后任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原北京作协副主席。

凌力女士早年攻读理工科,于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后,后因工作安排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开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

凌力女士的代表作《少年天子》于1987年8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描绘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的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少年顺治帝励精图治寻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的故事。

邓超饰演的同名电视剧剧照

年少的顺治皇帝有着很大的抱负,每日勤于政事,希望能够对腐朽的朝廷制度加以改革,但却不得不面对顽固派和旧贵族的阻挠,而这其中顺治帝与摄政王及母亲的恩怨纷争也成为了改革的一大阻挠。

在经历了种种风雨后,年轻的顺治皇帝理想破灭,同时也葬送了爱情,遗憾地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小说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其同名影视剧也在当年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成为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同名作品也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凌力女士曾任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陈忠实

陈忠实老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老人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相信会一直影响着关中大地上的人们。

作为陕西作家“生冷硬倔”的代表人物,陈忠实可谓是大器晚成。年轻时候的陈忠实做过教师,期间也发表过很多作品,但是一直都没什么知名度,而与其同时期的路遥、贾平凹等人却早已名声鹊起,虽然陈忠实是几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但却一直都没有一部逞心如意的作品问世。

很多人熟悉的《白鹿原》是1993年出版的,此时的陈老先生已经51岁高龄,而创作《白鹿原》的过程更是犹如一次艰辛的旅程。

为了写这部书,陈忠实耗时6年,而这也是他人生的低谷,此前因为写作挣不来钱,就连家人也都开始质疑他,认为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啥意思?但陈忠实铁了心要写一部“死后能垫棺材”的作品,因此即使在四十多岁的高龄依旧充满着热情。

为了写作,陈忠实安顿好家人,独自一人回到乡下老屋,期间翻阅了大量资料,《蓝田县志》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甚至为了揣摩人物内心而去转眼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白鹿原》一经出版好评如潮,1998年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多次被改编成同名影视剧及话剧,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话剧《白鹿原》剧照

小说讲述了位于关中大地白鹿原上一个名叫白鹿村的地方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都汇聚于这本书中。

小说以白嘉轩为核心,讲述了白鹿原上白鹿村理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之间祖孙三代的恩怨情仇,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故事生动而深刻,初读时觉得晦涩又粗俗,但越看越引人入胜。

其中像田小娥、黑娃、白孝文、鹿兆鹏等人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即使放到现在,这部讲述着几十年前农村故事的小说依旧精彩。

小说当年因为涉及一些敏感话题而被一些评论家所不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年评选茅盾文学奖时还遇到了不小的的挫折,基金修改最终得以获奖。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如今未删减版也得以和大家见面,这是一部讲述观众近代史的作品,作品本身带给这个世界的价值远大于故事本身,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今天为大家推荐这本书,1993年未删减版,喜欢的朋友不可错过。

路遥

如果说陕西作家中有有一颗璀璨的流星,那一定是璐瑶,虽然短暂但却耀眼,在牺牲自己的同时照亮了别人。

相比于路遥的作品,路遥的生平也更多的被人们所议论,作为一名粗犷的陕北汉子,路遥身上拥有着太多西北人的特点。

豪放、仗义、热情、大气这些西北男人的代表性元素都能从路遥身上看到,但同时不修边幅、生活讲究、大男子主义懂这些被当代年轻人所不屑的毛病也能从路遥的生平中找到。

但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故事的才子,为世人带来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

路遥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童年时期的路遥成长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七岁时父亲因无力抚养而将他过继给了延川县的伯父,虽然过继给了伯父,但生活依旧一贫如洗。

1972年,路遥进入延川县文艺宣传队,与诗人曹谷溪成了好朋友,而日后曹谷溪也在生活上多次帮助路遥。

1973年,路遥走进延安大学的校门,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76年凭借《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当然,路遥最为被人们所熟知的作品莫过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人生》讲述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在人生的追求中所经历的种种起伏,男主在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的过程中,在面对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社会,放弃了原本的爱情及事业,转而更功利的去追求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谁知转了一圈却又回到了原点,并且失去了原本的幸福。

80年代正式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而出生在农村的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人上人,但在这个过程中被金钱和欲望蒙蔽了双眼。

他渴望离开土地,但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最终又回到了土地……故事的结局十分耐人寻味,路遥用新辣的文字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只是这样的讽刺让人看后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些人觉得是大快人心,有些人却觉得应该扪心自问。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发生在曾经,但放在当代社会又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不惜出卖自己?可悲的是甚至有些人觉得这种行为是理所应当的。

除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则是路遥的另一部作品,也是时至今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关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相信很多读者都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和人物也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作品文字朴实无华,情节中也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但就是这样一部“平凡”的小说,却激励着很多逆境中的人,仿佛一片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那般坚定而自信。

故事讲述了农村家庭子弟孙少平的一段生活经历,从上学开始一直到后来工作,围绕着孙少平和他身边的朋友家人,作者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从陕北到西安的生活画卷。

这其中有酸甜苦辣有爱情友情,即使是平凡的生活,却依然逃不出命运的羁绊,有些事情是注定的,但有些事情注定被要打破。

孙少平如此,孙少安如此,田晓霞亦是如此。而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之外,更多的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反思,以及对于那样的时代的一种思考。

小说1986年首次出版,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为了创作这部小说,路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了三年,又用三年时间创作,创作期间路遥大量阅读长篇小说,长期奔波于社会各个阶层体验生活,为了表达出煤矿工人工作的真实情景,便亲自下矿与工人同吃同住。

正是这份执着与热情,财政这部小说显得如此的吸引人,但为了创作这部小说路遥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长期写作的缘故,导致路遥生活极不规律,身体严重透支。

和其他的作家不同,虽然小说频繁获奖,赢得了一众好评与口碑,但路遥却并未真正享受到作品带来的红利。无节制的花销以及长期的超负荷工作,1992年疾病缠身的路遥永远闭上了双眼。

国内文坛界的一颗璀璨的流星就这样黯然落幕了,但路遥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永不磨灭,无论任何时候,拿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似乎都会给读者以力量,教会读者在逆境中如何坚定的前进,在彷徨中如何坚持。

一本好书是超脱时空概念的,小说讲述的就是当代的故事,虽然书中描述的生活都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但读起来却依旧让人热泪盈眶。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厚厚的三部曲长达百万余字,相信读完之后会让你深有感触。

贾平凹

陕西作家中要说谁争议最大,贾平凹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人们之所以议论贾平凹,一方面原因是其作品风格的大胆是前所未闻的,另一方面则是关于贾平凹平日里卖字卖画而带来的争议。

作为一名作家,贾平凹无疑是高产的,并且其作品始终保持高水平与前瞻性,这一点难能可贵。

贾平凹的作品风格大胆文笔细腻,很多人觉得其作品内容低俗,但多年以来贾平凹的作品经久不衰,也证明了市场对于其作品的认可。

之所以贾平凹多年来争议巨大,离不开其早期作品《废都》所带来的影响,曾几何时贾平凹被称为“最干净的作家”但一部《废都》让其身败名裂,引得无数批评家对其口诛笔伐,同时作品也遭到封禁。

作品被封禁,即使在国外获奖也无法在国内媒体上刊登,贾平凹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好在贾平凹始终保持着高产,而这些付出也是有收获的。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就包括了贾平凹的《秦腔》。比起那些让贾平凹成名的作品,《秦腔》相对来说温和了许多,故事背景也放在了贾平凹的家乡,但情节依然很“贾平凹”

故事讲述了来自清风镇的“我”人生中的一段所见所闻。“我”名叫引生,是一个先天智商不足的孩子,父母都早早的撒手人寰,独自一人生活在村子里,除了老支书,似乎没人愿意搭理我。

“我”平日的爱好就是听秦腔,并且暗恋着同村的秦腔女演员白雪。白雪是村民心中的女神,但是早已名花有主,“我”深知自己无法和白雪在一起,只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关心着她。

当然,这给白雪带来了很多痛苦。

小说并非是一部爱情小说,虽然写的是清风镇的故事,但故事中我们却能看到农民与土地的情节,新旧思想的碰撞,传统道德观念与新兴事物诞生所带来的困惑……

与其说这是作者在讲家乡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作者想带领读者一起思考的一次谈话,在那个年代里发生的那些荒唐事,如今看来颇具喜感,但在那个年代却显得习以为常,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小说以秦腔贯穿始终,故事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通篇读完让人觉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甚至一度觉得作者不知所云。而作者也一反常态,让一个傻子成为故事的主角,这个角度在国内文坛实属不多见。

故事极具地域特色,相比起贾平凹的其他作品,这部小说虽然少了那些大胆又刺激的情节,但其内容之丰富背景之深厚实属难得,而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也十分耐人寻味。

故事的结局作者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同时也给了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人活在这世上究竟是在追求什么?为何总会向不知名的神灵去乞求?而“我”的结局究竟何去何从?

这一切作者都没有给答案,只有靠读者自己去领悟,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关于贾平凹究竟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就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了。

今天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下单,不管事作为一部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还是作为一本想去让人思考的作品,这本书无疑都是合格的。

陈彦

说到陈彦或许很多读者朋友还不太了解,但如果说到《装台》估计很多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

2020年一部《装台》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西安,剧中没有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热门地标,有的只是城中村简陋的民房和低调的路边摊,但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却又一次让西安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电视剧是根据同名原著小说改编,作者陈彦也是陕西作家中响当当的代表人物,除了《装台》,陈彦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一定是那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作《主角》。

相比起《装台》,《主角》的内容更加深刻,背景更加宏大,故事也更加复杂和曲折,而主人公忆秦娥的人生履历也更值得人们去回味。

《主角》故事讲述了秦腔名角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一个农村放羊娃成长为秦腔名角,这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生故事充满了艰辛,但也十分精彩绝伦,或许只有真正热爱秦腔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真实又深刻的作品。

陈彦很善于描写小人物的故事,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心路历程的把控,让读者读完之后仿佛感觉故事就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少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情节和描述,更多的则讲述的是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故事。

没有谁是天生的赢家,光鲜背后有着看不到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个人的奋斗和时代的大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主角》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关于奋斗的故事。

忆秦娥的人生经历曲折而充满传奇色彩,在当初她舅舅带她去县城的时候,估计她也想不到日后自己的生活会发生如此改变,这期间她经历过绝望也跌落过谷底,但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弃的决心,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这些困难,最终成长为镁光灯下人人羡慕的明星。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说:“陈彦的《主角》无疑是一部史诗作品。”

在新时代下,秦腔这门传统技艺也面临着如何焕发新生的问题,作为茅盾文学奖中陕派作家的翘楚,陈彦也用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经典的东西是值得传承的,即使在新时代下秦腔依旧有着属于他的舞台。

同其它陕派作家的作品一样,或许听到名字你对这部作品不感兴趣,但相信只要开始阅读,必然会被作品所吸引,陈彦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秦腔。

如果你也喜欢秦腔,那这本书无疑是适合你的,相信书中的故事会让你津津乐道;如果你不喜欢秦腔,那也应该看看这本书,相信让你对于秦腔会有另一番看法。

作为陕西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秦腔似乎已经成为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年轻人群中很少有人再会提及,但相信只要有星火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依旧会发扬光大。

《主角》的故事情节十分吸引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不懂的人读起来也毫不费力,今天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能够喜欢。

后记

茅盾文学奖的星火一直在传承,而陕派作家也同样继往开来,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陕派作家摘得此桂冠,为大家贡献更好,更优质的作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5位陕西作家 作品脍炙人口 如今仍受读者喜爱》,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茅盾文学奖得主新作《人生海海》 它有何魅力 让高晓松赞不绝口

茅盾文学奖得主新作《人生海海》 它有何魅力 让高晓松赞不绝口

...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文坛认可度最高和最权威的奖项,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别人的人生。这位加入了 “洋气”风格 的作家,在前途光明的时候,没有选择大量创作他的作品。他本该借着这股东风走...

2022-12-02 #经典句子

茅盾文学奖是什么?茅盾的原名是什么?24岁的茅盾如何成为主编的

茅盾文学奖是什么?茅盾的原名是什么?24岁的茅盾如何成为主编的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冷静,理智,颇有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其中长篇小说《子夜》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1896年,茅盾先生出生于...

2014-06-03 #经典句子

《白鹿原》参与茅盾文学奖评选 作协书记气得拍桌子:这书哪里好

《白鹿原》参与茅盾文学奖评选 作协书记气得拍桌子:这书哪里好

在20多年前时,陈忠实写出了《白鹿原》,这部作品参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可是在初审之后,当时的作协书记翟泰丰却气得大拍桌子,他问到:“这本书哪里好了?”为了让《白鹿原》不能通过最终评审,翟泰丰就专程找了几...

2013-01-23 #经典句子

不喜欢《平凡的世界》?毕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说出理由来吧

不喜欢《平凡的世界》?毕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说出理由来吧

...世界》并且还能振振有词,说明了这些人认真阅读了这部作品。遇到过一位城市里长大的朋友,他曾经说过不喜欢小说《平凡的世界》,理由是小说中描写的农村生活对他而言过于陌生。这个理由似乎说得过去,尤其是小说讲述...

2016-12-15 #经典句子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再出力作《爱的川流不息》谱写人与动物的爱之歌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再出力作《爱的川流不息》谱写人与动物的爱之歌

...部力作,是一部呈现人与动物相处相知充满人间大情怀的作品。作者用深情的笔触书写了自己养宠物的几段感人至深的经历,表达的是人类社会关于爱与恨、善与恶的重大命题,有着很强的哲学意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观察,对动...

2010-04-07 #经典句子

茅盾文学奖得主佳作《人生海海》 书中十句话 总有一句刻骨铭心

茅盾文学奖得主佳作《人生海海》 书中十句话 总有一句刻骨铭心

在去年有一个作家,更新断了八年,才终于推出他的全新作品《人生海海》。要知道,这位作家,麦家,他之前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都是好评一片,国内外都赞誉有加。而他却选择沉淀八年,去打磨...

2023-10-21 #经典句子

陈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将被搬上话剧舞台

陈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将被搬上话剧舞台

...秦事 展现升腾其间的精神力量戏台演尽人间百态,文学作品里的《主角》,叙尽当代秦腔。近80万字的该书中,有数百个人物,时间跨度40年,陈彦以扎实的写实功底、细腻的人物塑造、绵密的叙事风格,将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人...

2017-06-10 #经典句子

9届茅盾文学奖 43部获奖作品 这10部作品却没得到足够重视

9届茅盾文学奖 43部获奖作品 这10部作品却没得到足够重视

...有内幕。然而,综合获奖者奖金数额、未来前途以及获奖作品质量来看,茅盾文学奖依旧是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项,没有之一。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评奖并无严格的标准可言,任何的评选结果都难免挂一漏万,遗...

2011-09-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