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从孝道到德治:《论语·为政》!《为政》讲述了些什么?

时间:2012-05-21

而论语里都有些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论语在学而以修身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进入了提出并践履为政之道的环节,缘是之故,为政篇遂紧接学而篇,而成为论语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按儒家经典《大学》所揭示的家国一体论的基本逻辑,“修身为本”的终极宗旨,乃是治国,平天下。而论语里都有些什么内容?你知道吗?

《论语》在“学而以修身”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进入了提出并践履为政之道的环节,缘是之故,《为政》篇遂紧接《学而》篇,而成为《论语》的第二篇。《为政》篇共有二十四章。其主旨就是为政。这中间,直接阐说为政的有八章,间接涉及为政的有十六章。

在孔子看来,为政不仅仅是纯粹的政治运作问题,而且是道德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大工程,齐家同样是为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倡导孝道之类,毫无疑问也是为政的必有之义,所谓“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由此可见,直接讨论为政,间接涉及为政的综合互补,才是孔子为政之道的全面体现。

如何为政?先秦诸子的认识与主张是不相同的。道家基于“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主张的是自然政治;法家基于“无治人有治法”的政治观念,提倡的是法治政治;而儒家基于“建国君民,教化为先”的道德意识,推崇的是德化政治,即所谓“以德治国”。《为政》篇正是孔子及其门徒阐说德化与德治基本理念的核心篇章,集中体现了孔子与整个儒家有关“以德治国”重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的系统理性认识。

因此,《为政》篇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德治的基本命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化与德治是政治之本,是为政之纲。唯有纲举,方可目张,从而为政治运作的基本方向与中心命题定下了基调,即治国的根本选择是道德感化,而不能是其他(如用法制规范与约束等)。那么,为何治国当以德而非以刑呢?孔子的理解是:德治乃是治本,而法治仅仅只能治标;德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法治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德治是形而上的,而法治则是形而下的。

很显然,在孔子看来,具体的政治、细密的刑法,只能在表面上暂时约束住人们不去做坏事,却无法真正取得人们对去恶为善形成普遍的共识。恰恰相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如果没有道德感和正义感,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钻法律与制度的漏洞,不但不会有任何耻辱感,反而会为自己的投机取巧行为得逞一时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这就是所谓的“民免而无耻”!这当然不是真正成功的政治。相反,如果以道德治国,并在具体的政治实践形式上弘扬礼乐文化精神,人们才会在潜移默化、感化挹注的情况下,真正激发起去恶为善的自觉意识,真正懂得廉耻荣辱,由被动进入主动,由“不得已然”转化为“本当以然”,成为有善良的品质,有健全的人格,有高尚的志趣,有理想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新民,就是政治进入理想境界的具体标志。

毫无疑义,孔子“德化为先”“德治为本”的政治观念,对今天仍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只有让民众发自内心地认同与拥护现有的政治秩序,只有使民众在道德修养上升华为自觉向善的境界,在人格磨砺上完成完善高尚的飞跃,我们的社会政治才可能是真正理想的,我们的现实秩序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与之相反,如果一味依赖于“齐之以刑”,单纯依靠强大的行政力量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则必然陷入越“维稳”而越不稳的困境。堤坝可以越筑越高,但水位也势必越涨越高,一旦决堤,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积极推动以德治国,从根本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防患于未然,和谐于天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营造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引导广大民众摈弃功利之心、暴戾之心、自为之心,培养广大民众的感恩之心、是非之心、敬畏之心,真正做到孔子所推崇的“有耻且格”。

至于德治的具体纲目,《为政》篇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说。首先是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伦理范畴,同时也是政治命题。一个人能否忠于国家、服务他人、造福社会,起点是能否孝顺父母。换言之,孝是德化的基础,未尝有不孝之人能够践行忠义的。故孔子强调行孝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认为“孝慈,则忠”。其次,是强调诚信为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用人上则是要举贤而用能,让贤良之人成为社会的中坚,成为人们的楷模,树立起正确的道德导向,弘扬正气,使社会呈现出崭新而又健康的气象。同时,倡导和谐,强调团结:“君子周而不比。”

其三,提倡学习,鼓励思考,为营造和谐、进步的德化与德治氛围创造必要的条件:“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同时做到知与行的有机辩证统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怀若谷,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其四,为政不能完全跟着感觉走不应该什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政治提供有益的启迪,从而事半功倍,少走弯路,造就德化与德治的理想局面:“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综上所述,《为政》对为政之道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概括与总结,有宗旨、有纲领、有细目,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有关政治性质、理想、实践环节的理性认识的集中反映,也是儒家道德政治的鲜明体现,言简意赅,胜义迭呈,对今天的为政者而言,不啻为一份精妙至微的政治箴言。如果您觉得本文章有趣,让您了解到历史的话,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关注小编。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从孝道到德治:《论语·为政》!《为政》讲述了些什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 为政》篇 孝道当先 为政以德 慎言谨行

《论语 为政》篇 孝道当先 为政以德 慎言谨行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伸,本文看似讲为政,其实还在说学习,同时强调孝和德在学习中的运用。文章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

2023-11-25 #经典句子

《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

《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

...庭还是治理国家,都是由作为个体的人去完成的,个人是德治的基本载体。而作为德治精神载体的个体,又可以分为三类,即为政者、士、民。对于为政者,他们的范围比较广,上到国君、诸侯,下至各级卿大夫。他们承担着治...

2012-08-05 #经典句子

《论语》求知|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求知|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亦非例外。此亦孔门论学通义,迄今当犹然。孔子最主张德治,认为君王若以德治天下,百姓就会心甘情愿地归附他,从而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但是德治同样是一个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实在的。人类社会的问题,远不...

2023-11-25 #经典句子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于心而不失也。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天球的北极有一颗很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实际上它也是动的,只是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约782光年,人们看不到它在动。它是天之枢纽。其他星辰都环...

2024-01-02 #经典句子

浅谈《论语·为政篇》:管理者如果以德化民 臣民就会有羞耻之心

浅谈《论语·为政篇》:管理者如果以德化民 臣民就会有羞耻之心

...民们到达的方向。”孔子此篇所言,讲的是“法治”与“德治”在治理国家、领导臣民时的不同表现。道之以政:“道”,方法、手段的意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引导、导向的意思;“之”,在这里指的是君王治理之下的臣民;...

2019-01-17 #经典句子

《论语》解读系统之八

《论语》解读系统之八

...以用两个字概括,一曰“德”,二曰“礼”,又被称为“德治”与“礼治”。先说“德治”。所谓“德治”,是以“仁德”为本的治国理念。它是说政府的各级官员,从君主到小吏,在处理政务的时候,都要本着对百姓的“仁爱...

2024-01-13 #经典句子

严以为官:为政以德居首 夙夜在公丨文化博览

严以为官:为政以德居首 夙夜在公丨文化博览

...创新性发展,也是一种守正出新。(一)为政以德“仁政德治”这种社会政治理想,一以贯之,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历代王朝统治者所彰显。在这里,“德治”是儒家治国的最高指导...

2010-09-24 #经典句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打你就是爱你”,果然有道理。【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那我们说说儒家思想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请看《论语》中的这段话: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释如下:...

2008-05-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