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秦岭人文故事|一人常独醉 一人常独醒——寻访五保户

时间:2012-05-21

山外的日子好过了,能体面地生活下去,山里的人就会往外走,哪怕是抛弃掉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房子,也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山中虽然看似与世隔绝,其实与山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外的日子好过了,能体面地生活下去,山里的人就会往外走,哪怕是抛弃掉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房子,也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从古至今,人类其实一直都处于这种流浪、迁移的状态。所以才会有诗人发出感慨:所谓故乡,不过是先祖们流浪的最后一站。

古道上的秦岭正沟村,差不多已是空村一个,这里几乎无人居住。寻访正沟村的这一天,正值山中风雪交加,幸运的是,我们还是碰到了一个已经搬走,正好回到山中看老房子的人。

- 1 -

前一天夜里,山里下了整整一夜的细雪,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雪后的秦岭正沟村,此刻正孤寂得很。

好在这雪并不算太大,路边的两大丛翠竹,竹枝都挺直着。只是这竹叶,绿得仿佛不知时节。“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前方那棵树核桃树,分得也太工整了。不过,模样确实好看、耐看!如果我是画家,定能对着描绘一幅好画。

四周完全没有响动,也没有一点炊烟,老树底下,前方又是一栋老房子。

正沟村这些老房子,除了所处的地里位置不同之外,其建筑材质、式样、大小,好像都是同一个模子复制出来的一样。

一扇大门,两个窗户,四面泥墙,前后两坡屋顶,房前屋后再添上几棵瘦树。

转到房子正面去,只见大门锁着,唯一的亮色就是门上的对联。这对联并不是手写的,而且印刷品,中国信合免费发放的。

屋檐下面,大门口左侧,放着一口大铁锅还有一个洗衣服的大铁盆。铁制品容易生锈,铁盆上面已经锈迹斑斑,显然主人许久未曾使用过了。

铁盆里原本积了小半盆水,因为秦岭山中天气寒冷,那盆水已经冻成了冰。昨夜下的雪,正覆盖在硬硬的冰块上面,看起来就像装了一盆盐。

铁盆底部,冰雪没有覆盖的地方,隐隐约约长出许多青草来,山里的花草就像生活在此的山民一样,生命力真是顽强呀。

- 2 -

我站在屋檐下看远处,小河沟对面,比邻而居的另一户,已经彻底荒废掉了。不过那栋老房子的背后,照例种了一丛翠竹。

看着远处的老屋和翠竹,心里颇有些感触:老屋残破,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竹丛清瘦,如一个瘦高的小年轻。

山里的每一栋老房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得过去瞧瞧!

“他家搬走了。已经搬走十几年了。搬到湖北去了。”这是后来,我们从正沟村两名留守的老人那里打听到的信息。

“湖北那边地势好,不像我们这边,山太大了,啥都不方便。”告诉我们消息的两名老者羡慕地说道,仿佛他们提到的湖北就是伊甸园,比这里好上了数百倍、数千倍。

“人搬走回来过没?”我们好奇地询问。

“没回来过吧?好像没见过!也许回来也只走走亲戚。房子都塌在这样了,回来没法住。”对方遗憾地告诉我们。

前面有铁锅那一户人家的门牌是“正沟村-95”,荒废这一户人家的门牌号是“正沟村-96”。

一般来讲,每家每户的门牌,都是钉在大门上的,但“96号”这户人家的门牌,却是直接用钉子钉在了泥巴墙上的。看来,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登记造册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无人居住了。进去一看,果然大门洞开着,屋内空无一物。屋顶上的瓦片、横梁,已经摇摇欲坠。

退出来时留意了一下,大门上是一把出自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三钱牌”铜铁挂锁,已经长满了锈迹。不过,锁眼里却还插着一把钥匙。

走的时候,连钥匙都留在这里,看来主人走得很坚决,铁了心要与此彻底诀别!

对于这一户人家的后辈来说,这里就是先祖们流浪的最后一站!

- 3 -

紧挨着正沟村“95”和“96”这两户人家旁边,还有一栋墙体刷白了的建筑。

两个门,两个窗户。一扇是旧式的“一码三箭”式,一扇是新式带铁栏的窗户。

初看时,只觉得这一栋房子有些怪怪的,但却绝对没想到它的实际用处。直到留守的两名老人介绍后,我们才知道了它之前的用处:这原本是一间小学校!

其实,细心点原本是应该猜得到的,因为左边墙上还有一块小黑板。黑板这种东西,除了村委会所在地,除了小学校,哪里还会使用?

正沟村属于柞水县小岭镇罗庄,不过之前它属于小岭乡。1998年出版的《柞水县志》记载,小岭乡历史上学校最多的时期,全乡共有小学11所。眼前这栋房子,应该是其中之一吧?

我站在小学门口,回头去看刚才“95”“96”那两户人家,这三栋老房子围合成一个三角,现在它们各自有了各自的命运——“95”也许还住得有人,“96”已经搬到湖北,小学校则荒废了。

本想爬到更高处,为这三栋老房子拍个合影,无奈没有广角镜头,实在是收不全,而且坡陡太陡,也没办法爬得更高。

- 4 -

再往正沟村深处走去,真没想到,前面这栋老房子里还住着人。

此时此刻,山里雪虽小,但依旧急急地下着。抬头看山顶,山顶已经朦胧一片,松柏上都罩了一层白。天气寒冷,空山寂静,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人与人碰到了,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会停下脚步聊上几句,更何况这还是秦岭深山。

“大叔你好!”见主人年纪并不大,我们主动开口问好。

“你们辛苦呀,下着雪还进山里来。”当“辛苦”二字从大叔嘴里说出来时,从他的口气中可以猜测到,我们怕是又被误会为做扶贫工作的下乡干部了。

“这几天放假了,我们进山走走,看见这里有条路,就进来转转。”我们回应道。

打量大门两旁,发现贴着两幅对联。大门里外都贴,这是当地风俗。

再看门牌,上面标写着,这一户是“正沟村-105”。

门牌边上的这对门簪上过漆,而且还是两种颜料,比之前看过的都好看得多。仅凭这一对门簪就可以知道,当年建造这栋房子时,主人是用了心的。

- 5 -

屋内寒冷,大叔让我们走到屋内说话。进到屋内,堂屋4个老式条凳上,堆放了14袋粮食,其中左上方那一袋,已经只剩下半袋了。

“这些包谷,磨成面面,可以做包谷糊汤吃。”主人向我们介绍说。

所谓生活,简单至极以后,就是按时有一口饭吃,哪怕就是一碗简单的包谷糊糊。

在屋内四处转转,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我们询问家中尚有其他人没。

“我是五保户,就我一个人。”大叔停顿了一会,告诉我们说。

一般来说,五保对象指的是: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这名大叔该是哪一类?

“政府在沟外面给我分得有新房子,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住。老房子这边有土地,平时过来种种庄稼。这几天虽然地里没活,不过有点想老房子了,所以就过来看看。”大叔轻言细语,慢慢向我们介绍着他的生活。

屋内墙上,贴着一张陈旧的明星画,男星大约是温兆伦吧。

墙上还有一张奖状,授奖时间是1997年,获奖人当时还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时间过去了20多年,当年的小学生今年已经30多岁了。

男主人说他今年67岁,那么这奖状只可能是他孩子的,但他刚才说过自己是五保户,难道……不忍心过多打听……唉,山里的故事实在辛酸……

- 6 -

刚才从外面看时,看到这栋老房子有两层高,颇为阔气,实际上走到屋内,才发现内部只有一层,二层上空其实是空的。房子修得高、修得大有面子,在哪里都一样!

堂屋墙上,斜靠着两把梯子。梯子后面,还挂着两件木匠常用的工具。左边梯子挡住的三角状工具,是牵钻,主要用于钻孔;右边梯子挡住的,是刨子,想必大多数人都认识。

“你以前会做木工活?”我们问道。

“会做一点点,不过已经好久没动过了!”大叔回答。

厨房门口,摆放着一撮箕的包谷粒。正沟村属于秦岭商洛地区,古代也叫商州,包谷一直是这里人们的主食。

商州人吃包谷:一般先把包谷粒用碾磨磨到碎而不烂的状态,再用铁锅和文火熬成糊状,做出来就叫包谷糊汤。在古代,这是商州人的州饭。今天,大叔仍然吃着这种食物。

跟着大叔走进他家的厨房内,灶边正烧着一堆火。在我们来之前,大叔刚吃过自己熬制的包谷糊汤,算是对付了一顿午饭。

- 7 -

“大叔你一个人,过日子不容易呀!”

“习惯了就好了。就是住在这里的人,这几年越来越少了。你们再往里走,都是空房子,没人住了。”

环顾厨房,这个柴火灶台颇有特色:三个灶肚,每个灶肚一根烟囱,三根烟囱最后合为一根。

“这烟囱咋长成这样,太好看了!咋做的?用的是什么材质?”我们惊喜地问道。

“先用竹篾编好框架,里外用泥巴糊的。”大叔告诉我们说。

“我想给你拍个照片,就是你去揭锅盖的样子,行不行?”我想给大叔留个背影。

“可以,是这样么?”就在大叔把手伸向中间那口锅锅盖的时候,我按下了快门!

大叔是一个五保户,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亲人会去关注这些照片了,我留下这样的影像资料,只是想告诉更多人,在这秦岭山中,有过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他们欢喜地来过这世间,艰苦地过了一辈子,然后悄然无息地离开,他们的人生也和我们一样,有过梦想和期冀,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拍下的这几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间不早,正沟村后面还有些荒废的老房子,辞别大叔我们前行。大叔站在屋檐下,静静地目送我们离去,身影孤单而凄苦。

生活继续,山里的雪,还在急急地下着!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秦岭人文故事|一人常独醉 一人常独醒——寻访五保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丈量大秦岭|在太白山聆听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

丈量大秦岭|在太白山聆听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

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在太白山举办2020“丈量大秦岭”系列报道之十四10月4日晚,“丈量大秦岭”专家学者和作家团抵达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旅游区,参加了在当地特别举行的欢迎仪式后,开启了“丈量大秦岭”最后一站的采...

2022-12-11 #经典句子

秦岭远村行走是寂寞的 见了人总会有话没话说几句 交流使人温暖

秦岭远村行走是寂寞的 见了人总会有话没话说几句 交流使人温暖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胡家沟的第11篇图文。主人就这样远远地看着你 一丛翠竹林,一条水泥路,一沟山泉水,秦岭南坡的山沟沟里,到处都是一户户的秦岭人家。这些人家,以房子为中心...

2023-09-09 #经典句子

听烟台籍老兵古文正讲他亲历的抗美援朝故事

听烟台籍老兵古文正讲他亲历的抗美援朝故事

...台承红公益组织的协助下,烟台大学组建团队历时10个月寻访到古文正、丁元科、孙佑杰、魏健等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整理出8万余字的口述史文稿。同时,制作了“老兵古文正谈入党初心”等系列口述史短片、“胶东红色历史回...

2015-09-01 #经典句子

句容边城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开展“支部联百户” 活动

句容边城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开展“支部联百户” 活动

...月26日镇江讯 (陈丽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辖区五保户、低保户一直是边城镇政府牵挂和惦记的对象,为确保农村分散供养120户五保户的生活有保障,切实把握102户低保户真实准确的家庭情况,边城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

2007-02-07 #经典句子

行走秦岭莲花村:“客从哪里来?”秦岭人的话中 这句话古韵犹存

行走秦岭莲花村:“客从哪里来?”秦岭人的话中 这句话古韵犹存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柴庄镇莲花村。喜欢秦岭图文故事,可以阅读秦岭南坡纪实录《远村行走》(专业行走著)。

2023-09-01 #经典句子

「秦岭与黄河对话」肖云儒:保护秦岭 弘扬源头文化 唱好“三支歌”

「秦岭与黄河对话」肖云儒:保护秦岭 弘扬源头文化 唱好“三支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4月29日,登上秦岭主峰太白山顶,参加 “站在秦岭之巅--2021秦岭与黄河对话·走进太白山”特别活动,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用八个字来说,就是脊梁挺起,扬眉吐气!——秦岭像中华民族的脊梁一样在大地...

2023-05-03 #经典句子

诗词五首~兰陵王·看秦岭·跃马舞天地 五律·夏至冬至歌文化诵读

诗词五首~兰陵王·看秦岭·跃马舞天地 五律·夏至冬至歌文化诵读

《兰陵王·看秦岭·跃马舞天地》晓宇宙原作品其一面积酷,秦岭磅礴大度。白石起,横贯陕西,亘古连三省崇立,三千二百里。容入?群山菀奇。迭山起,山巨大苍,峨峭昆仑界千古。其二关中太白弩 ,草链鳌终南,环首阳兔。...

2007-07-07 #经典句子

秦岭神树:斯琴高娃亲身传授爱情观 被孙女一句话憋回!

秦岭神树:斯琴高娃亲身传授爱情观 被孙女一句话憋回!

秦岭神树:斯琴高娃亲身传授爱情观,被孙女一句话憋回!大家好,积极向上的小编又来传播正能量啦!《怒海潜沙》告一段落,《秦岭神树》之旅又开始了,作为盗墓笔记系列的忠实老粉,一集都不想错过,虽然之前有的演员...

2023-11-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