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楚汉最低调的兵家怪才 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曾说过一千古名句

时间:2012-01-17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战国时的名将,白起善攻,李牧善守,只可惜二人都未能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战国时的名将,白起善攻,李牧善守,只可惜二人都未能善终。

这里要说的人物,是李牧的孙子,广武君李左车。说起来,车在古代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含义,名字里有与车有关的字,这样的人也不是凡人,像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姓姬,名“轩辕”。宋代文坛名宿苏洵给自己的两个骄傲的儿子分别取名为“苏轼”“苏辙”,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颇有哲理并饱含慈爱的短文《名二子说》。讲的意思大概是苏轼的“轼”指车前凭倚的横木,看上去像是多余的一段部分,但失去了就不是完整的马车了,而坐车的人也无法自如地眺望远方(苏轼字子瞻),苏辙的“辙”指车子留下的车轮印迹,是为了给后人指明方向,使其能顺着行驶的,车辙印迹虽然不是车子本身的一部分,却影响着行车的祸福前程,暗藏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苏辙字子由)。

恰好,李左车也说过一句与上述道理类似的至理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话说韩信攻打赵国,于井陉口与赵王歇对垒。李左车分析“韩信乘胜之锐,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建议借助井陉道地形狭窄,“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有利地形“深沟高垒,坚营勿战”,再寻机会断他粮道。这真的是很实用的兵法,只可惜赵王歇与陈馀不听良言,自恃兵力强盛可“十而围之”,坚持要正面交战,为一代战神韩信刷经验。

结果,自然是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斩杀赵王。

若说这一名扬千古、如教科书般的战役有什么运气成分,便是韩信自己都庆幸对方主帅不是李左车了。对于这样的兵法大家,又是名将之后,韩信也是久慕其名,请他面东而坐,奉为上宾,以师礼请教他对于平定天下的见解。李左车惭愧说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韩信坚持尚贤的气度,于是就有了一番精彩的论述。

狂人所说的话,圣人也不会无视,何况广武君李左车这样冷静贤明的军事家。他指出,韩信用兵如神,这是他的长处,但对于局势战略的把控,就是他的短处。假如赵国、燕国、齐国皆攻而不克,克而不定,反而是大麻烦,不如在赵国休整,抚恤遗孤,犒赏将士,使民心安定。然后携兵威向北震慑燕国,再劝降齐国,虚张声势,谋定后动。

简单一席话,却藏着很深的智慧——韩信名声乍起,兵锋锐盛,暂停用兵不但避免刺激燕国与齐国,更是给刘邦、项羽,乃至天下吃了一颗定心丸。

也许是祖父李牧的教训太沉重,李左车时刻保持着谦逊低调的行事作风,也实在不愿看到韩信重蹈祖父覆辙。只是,不知道他为何没有一直跟随韩信,否则,若有这位名师规劝,韩信也不会踏错一步,身败名裂。

之后一直出现在韩信身边的,是一个叫蒯通的辩士。蒯通原名蒯彻,因避汉武帝名讳,更名为蒯通。他一直在挑唆韩信反了刘邦,拥兵自立,以维持刘邦——项羽——韩信三分天下的局面,还专门请了看相方士为韩信演了一出“背相贵不可言”的戏,用心不可谓不深。从结局来看,韩信被杀前也悔恨没有听蒯通之言,死在了妇女小人的手中。

那么,如果按照蒯通的谋划,真的能够改变韩信的命运吗?我们都知道,韩信长于军事,短于政治,可带兵多多益善,但驾驭人才,固国安邦,甚至搞权力斗争就不行了。蒯通为韩信谋划的出路,只说了如何背叛刘邦,自立为王,却从来没说过之后该如何自处,说这是纵横舌辩之士搅乱天下的祸心也许冤枉了他,但这实在是个烂尾的计划。

更何况,韩信的属下有许多是刘邦的铁杆心腹,他们会纵容韩信自立吗?即便他们跟随韩信自立,就代表他们会一直效忠于韩信吗?司马懿篡了曹魏大权,他的子孙在八王之乱中死伤殆尽;李渊夺了隋朝江山,他的儿子们在玄武门手足相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却陷入了“烛影斧声”的迷案中……自古反骨仔们都有自己的野心,却不防身后之人有样学样,韩信前脚拥兵自立,焉知后脚就没人效仿呢?因果循环,有借有还,这就叫报应不爽。

虽然不知道换作由李左车来引导韩信会怎样,不过我们不妨假设:以李左车对事物发展的两面性与规律性的把握,是很有预判能力的。就像苏洵说的那样,倚轼而远眺,可望前车之鉴。他一定会把韩信引到正轨,告知他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的危险与不测,从而早做防范,而不是仅仅挑唆他走极端。私以为,也许韩信真的会听从李左车的劝诫,马放南山,急流勇退,走上张良问道归隐的路。

因为这位广武君本人,就像是第二个张良。

据说李左车得知韩信被杀后,心灰意冷,辞官归隐了。相传张良修道成仙,在道教中被奉为宗师,宋朝时被尊“凌虚真人”,其后人张道陵亦得道,创立“五斗米”教派。而亦有传说李左车也修道成仙,在天上司职降冰雹,福泽百姓,是为“雹神”。我想,这都是民间对于这样的贤者智囊所做的膜拜推崇吧。

这世间,进与退,智与愚,兴与衰,真的未可轻言。

作者:行云织梦,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楚汉最低调的兵家怪才 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曾说过一千古名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为什么韩信被称为兵仙?就凭形容他用兵的名句 至今都没人超越

为什么韩信被称为兵仙?就凭形容他用兵的名句 至今都没人超越

...得天下,主要是还是依靠了一个人,他就是韩信,韩信是楚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最早的时候韩信就是淮阴的一个破落户,连吃饭都很困难,整天到处找饭吃。曾经在一个人家里蹭了好几个月的饭,后来实在是看不惯了才把...

2023-07-30 #经典句子

韩信 史上有关成语最多的人 关于他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韩信 史上有关成语最多的人 关于他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韩信虽掩饰了过去,但刘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楚汉传奇》多多益善现在,常常把“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连在一起,表示越多越好。【推陈出新】韩信刚投奔刘邦时,萧何封韩信做了一个治粟都尉,让他管理粮仓,于是韩...

2015-09-25 #经典句子

封将前一事无成 几句话折服萧何 萧何为何认定韩信有将帅之才?

封将前一事无成 几句话折服萧何 萧何为何认定韩信有将帅之才?

...。韩信拜为大将后,献《汉中对》,汉军挥军东出,拉开楚汉之争的序幕。韩信本人的军事才能也不负所望。作为军事统帅的他,几乎打下了汉朝天下的三分之二。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帮助刘邦赢得了楚汉战...

2013-01-29 #经典句子

韩信自比刘邦的“良狗” 为啥最后又谋反了?死前一句话透露心声

韩信自比刘邦的“良狗” 为啥最后又谋反了?死前一句话透露心声

...,现在倒好,被一个女人诈骗杀了。蒯通献计的时候还是楚汉争霸的关键时期,当时项羽派遣武涉劝说韩信,意思是秦朝已灭,现在应该按照功劳来划分天下,但是汉王刘邦还不肯罢休,背叛盟约来攻打项王,虽然韩信和刘邦关...

2023-08-18 #经典句子

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 生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死后更是被尊为神

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 生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死后更是被尊为神

...齐两国土地。最后我们要说李左车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著有的兵书《广武君》对兵谋略也影响深远。他作为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为其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作威慑...

2019-02-24 #经典句子

韩信临死前喊出一句话 萧何听却后面如死灰 韩信说了什么?

韩信临死前喊出一句话 萧何听却后面如死灰 韩信说了什么?

...盛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便被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于长安。汉朝的建立和一位名将脱不开关系,这个人自然就是韩信了。在和平年代朝中少不了能治世的能臣,而在乱世自然少不了统兵...

2024-01-08 #经典句子

他曾劝韩信造反 韩信不听 之后被夷三族 他却因一句话得善终!

他曾劝韩信造反 韩信不听 之后被夷三族 他却因一句话得善终!

众所周知,韩信是楚汉时期一位特别有名的大军事家。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的帮忙,刘邦是取得不了天下的。韩信之所以被杀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其实韩信有多次机会造反,他都没有造反。他身边有个谋士曾...

2023-09-01 #经典句子

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 成为名句 韩信不信 最后被刘邦拿下

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 成为名句 韩信不信 最后被刘邦拿下

...际还留下了一句遗言:“悔不用蒯彻之谋”。韩信克齐国楚汉相争第三年,韩信已经帮刘邦攻下了赵国,并立刘邦的盟友张耳做了赵王,此时的韩信虽然有功,但不至于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他后来又立下了更加雄伟的战...

2008-0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