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专家解读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持久深入切忌“一阵风”

时间:2011-09-19

对于这一重要纲领性文件,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领会和学习?通过何种方式去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此,我们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不同视角多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6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对于这一重要纲领性文件,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领会和学习?通过何种方式去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此,我们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不同视角多方面解读《意见》的精神,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学习参考,进而将其更好地贯彻落实。

陈洪(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萃取兼顾激活,要传承更要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第一,对传统文化的重释和弘扬需要我们做深入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当然,照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适合的,因为历史条件不同了。如果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来照搬照抄,势必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传统文化需要萃取和激活,既不能把它当作古董、化石束之高阁,也不能不辨良莠全盘端上。这就需要我们做扎实深入甚至是复杂困难的提炼工作。前些年有的地方办起了私塾,孩子们不去上幼儿园,而是去私塾里背诵《三字经》《素问》《千字文》等,我当时就提出要“救救孩子”!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让孩子背一大堆句子就行的,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可以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要素,而包括学校教育、社会传播、对外交流等在内的传承,都需要建立在一个扎实严肃持久深入的工作基础上才能实现,绝不能搞一阵风。第二,面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要以开放的心态做建设性工作。文明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不相容,但我们不希望看到文明的冲突,因此当我们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方面要与主流意识形态兼容,另一方面对那些或许带有一些“异国情调”的思想进行分析借鉴,取长补短。换句话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并不是拒斥什么,更不是把祖宗的书重新印一遍让大家都来背,而是一个对传统的东西站在新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重新阐释的过程。第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有“往前走”的发展的态度。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在于我们精神层面的“基因”,我们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材料和基础,不断挖掘其中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也应该有志气比祖宗做得更好,不能对祖宗盲目崇拜,即便一代人做不到,也要以此自信和姿态认真去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准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千万不能一阵风。例如学校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两门传统文化课的问题,还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提升,需要人员培训,提升精神层面和自身素养。这些都应建立在长期投入、持久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杨义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特聘研究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四性”以古鉴今,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应体现和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第一,凸显主体性。《意见》明确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突出了人民的主体性。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单单存在于典籍文献中,通过文字进行传承,而是更多地通过民风习俗、节日庆典等日常文化,抑或通过衣着服饰、建筑、器物等有型的物质展现出来,或者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通过口口相传、代代承续,这其中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因此,可以也应该重视从学术上研究经典文本,但更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与世俗化,要研究如何使经典文化大众化、世俗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第二,探索规律性。任何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必然带有无法剔除的天然缺陷,思想高度与思想限度总是瑕瑜互见。很显然,我们要传承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在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接力前行”的历史基础。作为人类活动的精神性成果,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包括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价值,需要我们把其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挖掘出来,传承下去。第三,体现时代性。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不是简单的复古、泥古,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如果说,在历时性上,“创造性转化”是从过去如何走向现在的话,那么,“创新性发展”就是从现在如何走向未来,即如何赋予“传统”以现代生命,促其拓展、完善和发展。第四,把握系统性。《意见》对这一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制定了“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的近期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哪个部门、哪个时段的个别任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像曾经的“国学热”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要在党的领导下,做好组织工作。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国家崛起与文明复兴“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是对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变化的两种不同陈述。前者用来描述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后者是我们自己来描述和解读这一过程而区别于西方讲“China Rises”(中国崛起)时特有的视角: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文明历史的国度,中国长期走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前列,在过去的20个世纪中至少领先了18个世纪。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再度辉煌并不是我们突然崛起了,而是恢复了常态。观察欧洲历史,一个文明取代另一个文明,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大国取代另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大国,是历史发展常态。以近代以来欧洲几个强国为例,它们都是文明水平和国家实力突然提高,由欧洲人眼里原来的“蛮族”突然崛起为“文明国家”,但由于其缺乏文明传统的长期哺育和滋养,这些国家的崛起无一例外带有严重片面性:欧洲几大强国扮成海盗相互掠夺长达数个世纪,又在全世界进行殖民和掠夺,他们所主导的全球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伤害,直到现在还在面对当初遗留的恶果。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强大而文明的国家,一个均衡发展的国家,才能持久地辉煌。建设一个强大而文明的国家,一方面要放眼看世界,广泛吸收其他国家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回眸看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和传承中华文明成果。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找回作为文明民族、文明国家的历史记忆,唤醒我们的文明意识,使我们懂得文明与野蛮的区分,培养我们对于文明的追求。“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我们的传统以“仁义”奠定社会价值基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的传统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我们的传统崇尚平等,讲求公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我们的传统容纳差异,尊重自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民族血脉,是支撑我们持续发展力的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张献忠(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反映其民族风貌和精神特质的,包括伦理道德、习俗礼仪、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在内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具体来讲,中华传统文化既包括儒、释、道等成体系的哲学、宗教和伦理思想,又包括中国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和艺术,还包括风俗礼仪以及依托于器物或制度而衍生的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科举文化、法律文化(依托于制度)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传统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于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如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和封建等级、人身依附等思想要坚决摈弃。另外,传统文化中即使在当时看来是精华的内容,也要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其与现代政治文明相协调。如对于儒家的民本、仁政等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民主、民生思想。其次,要处理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盲目自信。妄自菲薄会导致“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盲目自信则容易走向闭关自守,自大排外。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就汲取了道家以及印度佛教的思想,至宋明时期形成了有三教合一之称的宋明理学。在全球化的时代,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实际上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再次,要注意分清弘扬传统文化与复古主义的问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筑牢中国发展的文化根基,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面向未来而不是走回头路,不是复古。所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只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就不用担心复古主义的问题。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院)传承传统文化应反对倒退中央以文件形式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文件涉及内容非常详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施措施,这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头一次;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央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转变。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反反复复,但总体立场是否定的,中国近现代史是在否定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如今我们要进行转变,这个转变不仅会影响国家发展道路,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措施和必备条件。我们讲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恰恰要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央文件非常全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态度。首先,我们反对倒退。在提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完全回到过去,历史上已经证明是错的,是妨害我们前进的就不能再要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强调“优秀”二字,不能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其次,要反对迷信。传统文化中包含一些迷信的东西,或者是被迷信解读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反对的,例如皇帝、父母官、子民这些带有封建等级思想的提法,把《易经》理解为占卜算卦等迷信的东西,都是应该被抛弃的。再次,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不能轻易抛掉。一些结论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取得的,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对于已经得出的正确结论不能说推翻就推翻,不能不加区分地把一切再颠倒过来。总而言之,对传统文化一不要倒退,二反对迷信,三不要轻易否定我们曾经得出的正确结论。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上,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究竟是什么?哪些可以在现代得到应用?我们不是为了传统而传统,而是为了现代而传统,不是为了复旧,而是为了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具备现代精神,传统文化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空中楼阁,应让传统文化为我们现代所用。二是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百姓日常生活?传统文化是渗透到社会每个环节、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的东西,所有中国人的思维理念都根植于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读几本经书、背几句古诗词就可以完成的,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乃至推动整个事业发展的模式,都会有文化层面的思考,也都是传统文化应该进入的领域。如果念了古诗词,读了《弟子规》,却不懂得尊师,不知道勤勉;学了《论语》《孟子》,可见到老人倒在地上却不去扶,都违背了学习的主旨。所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践行,要有实施的措施,有些需要运用一定的公权力来提出要求、做出规定。这次两办出台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制定基本的礼仪等,这是非常好和非常必要的,必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是光看的,也不是装饰的,它是用来实行的,我们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努力,通过社会行为的规范来不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同时,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和现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管理不是对立的。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形式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一些承载、表现的形式。比如礼仪,比如语言。在节庆典礼的场合,用什么礼仪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学生见到老师有什么礼仪?例行的公共活动需不需要有规范的礼仪程序?等等。适当的礼仪可以显示庄重,表达尊敬,甚至会有崇高感和神圣感。有了形式,就会影响心灵,二者可以互动。现在人们说话、写信连敬语都不会用了,不知道对不同的人应该使用什么称谓,不知道怎样表达尊敬,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用语。很多低俗的词汇已经出现在严肃的媒体当中,甚至一些江湖黑话竟然进入了公文,什么“死磕”,什么“砸钱”、什么“铁哥们儿”,这些江湖语言以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让这些江湖黑话低俗粗俗话语进入公共媒体和政府文件,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也反映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反映出一种追求和品位。净化语言环境提倡有文明礼仪的高雅生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建设的,也是每个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之必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专家解读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持久深入切忌“一阵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明宣传新闻怎么写?专家建议远离“凡尔赛” 学会“土味情话”

文明宣传新闻怎么写?专家建议远离“凡尔赛” 学会“土味情话”

...精神特质的触发点,瞄准鲜活真实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解读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让自己笔下的典型人物既见性格风骨,更见家国情怀。如何让工作简报转向新闻报道?陆阳建议,多在工作简报中去寻找...

2023-07-17 #经典句子

“翰墨飘香润校园 楹联文化颂传承”烟台十四中邀楹联专家进校园

“翰墨飘香润校园 楹联文化颂传承”烟台十四中邀楹联专家进校园

...席从楹联的起源、基本特征、楹联故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内容深入浅出,举例鲜明生动。李静林主席结合烟教发〔2021〕46号关于印发《烟台市中小学“文艺家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我市高度重视...

2014-09-22 #经典句子

热点话题家风 家训 初中优秀作文 名师解读 专家评点(收藏)

热点话题家风 家训 初中优秀作文 名师解读 专家评点(收藏)

...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泄露考生信息的内容。【名师解读】这是一个现实感很强的题目。既有传统意义,又有现实精神。国有国法,家有家训,家训是一种传承、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理念。对中学生来说,不但要接受学校的...

2023-08-12 #经典句子

旅游|专家学者齐聚苏州同里 共话“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旅游|专家学者齐聚苏州同里 共话“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退思园、丽则女学、嘉荫堂等特色景点,领略江南风光,解读江南文化。江苏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淮认为,同里古镇的旅游规划思路清晰,现有古建筑的保护开发也相对合理,相比较其他古镇而言,没有过多的商业化...

2023-09-24 #经典句子

沈家本诞辰180周年 百余法学专家湖州共话法治文化传承

沈家本诞辰180周年 百余法学专家湖州共话法治文化传承

...一股穿越时空的法治力量。为深入挖掘沈家本法律思想,传承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11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中国各地专家学者等140余人参加,共话法治文化传承发扬。“我们要...

2014-06-04 #经典句子

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代共进——专家学者解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

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代共进——专家学者解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

...专家学者分别从语言能力、语言智能、汉字文化等视角,解读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以期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局...

2023-01-14 #经典句子

专家学者齐聚茂名 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专家学者齐聚茂名 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场授课,并进行学术交流,结合茂名实际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活动现场此次活动由茂名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茂名市中医药学会、茂名市中医院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及茂名市中医药大会...

2023-07-02 #经典句子

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开幕 70余国内外专家共话齐文化

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开幕 70余国内外专家共话齐文化

...化研究人才的高地。要加大研究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创新传承和传播形式,推动数字化、普及化、大众化,助力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教授束鸿俊在致辞中说,齐文化源远流长,与...

2023-05-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