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土散文:九月团脐十月尖

时间:2011-09-08

真的应该感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人一定是个舌尖风尚的引领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又到一年蟹飘香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一年一度,农历九、十月间,江湖大地,水乡圩区,雌蟹黄满、雄蟹膏红,正是饕餮大闸蟹的最佳时节。

真的应该感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人一定是个舌尖风尚的引领者。相传,晋人毕卓,性嗜酒,喜食蟹,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以为人生乐事。时常跟人说:“若能一手持蟹螯,一手端酒杯,浮游在酒池中,一生也就满足了。”可见,把酒食蟹之嗜好者,自古有之。蟹者,鲜美味也。“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苏东坡如此看重的八爪二螯之物,被世人赋予了无数种的吃法。

中国人食蟹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勇士巴解用篝火之计消灭“夹人虫”,顺便尝到了“夹人虫”的美味,从此开始了中国人吃螃蟹的历史。墨分六色,琴具七音,大闸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黄一味,蟹子又一味。蟹肉又有数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

捉鲜活之蟹,手起刀落,一劈两半,切面以淀粉封口,入油锅炸至金黄。油锅中放香辣调料,料酒生抽,生姜大葱,蒜片香菜,翻炒至香,后加入一大勺郫县豆瓣,炒出红油。将炸好的螃蟹放入炒好的调料中,再添一碗清水,闷煮半小时,一锅鲜香浓郁的香辣蟹就烹制成功了。此法烹制的螃蟹格外红亮,外壳裹着香浓的汁水,咬开蟹壳,里面满满皆是蟹的鲜美。食蟹,既是味觉享受,也是闲情乐趣。但香辣蟹的吃法最大众化,纯粹是追求美味饕餮,最随而便之了。有人喜欢先扯下足螯大嚼其肉,再掰开蟹盖享受红黄肥膏美味;有人喜欢先掀开蟹盖吮黄吸膏,再大肆咀嚼足螯……吃相虽不雅,但绝对真性情。吃到最后,两手油晃晃,红彤彤,嘴不住地滋滋地吮吸着,一刻也停不住大快朵颐。

清蒸之法比较常见。稻草十字绑定大闸蟹,仰面置于蒸屉中,大火蒸煮半小时。另备姜醋一碗,美酒一盅。清蒸之蟹,原汁原味,蘸以姜醋,细嚼慢咽,再就一口美酒,其中滋味,自妙不可言。明宫廷杂史《酌中志》记载:“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色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可见,螃蟹清蒸而食,古时已盛行了。而能将食剩的蟹壳摆出“八路完整如蝴蝶”者,一定是位食蟹高手。

美食诗人袁枚提出了另一种吃法。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蟹宜独食,此言不虚,食蟹之后,再食其它,必寡然而无鲜滋味。但以淡盐汤煮食,实不可取,这淡淡的咸味绝对只会有损蟹的鲜味。食蟹,还是清蒸的好,清蒸之蟹最能保持原味。

将蟹洗净,备黄酒、白酒、盐、糖、老抽、醋、姜、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等。将蟹置于坛中,将准备好的佐料悉数倒入,封闭坛口。数月后,取蟹食之,鲜美无比,且药食同源,此之谓“醉蟹”。相传,醉蟹是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却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十分惊恐。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烹制起来食用,俗称其为“淮蟹”。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嗜蟹如命。他专门让一个女佣打理自己吃螃蟹的事宜,称之“蟹奴”。螃蟹还没上市,李渔就已将购蟹的钱备好了,并称之为“买命钱”。从螃蟹上市到下市,他无一日不食蟹。他又让家人酿酒醉蟹,以备无蟹之日食用。可见,李渔对食蟹的痴迷到了何种地步!

将蟹煮熟,剔出蟹肉、蟹黄、蟹膏,混合捏碎,加以猪肉糜,搅拌均匀,做成馅料。用以包包子,包饺子。或不加猪肉糜,制成蟹粉。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记载,旧时南方饭馆有炒蟹粉这道菜。这种吃法,太糟蹋蟹粉这一精华了,未免太奢侈。其实,蟹粉宜作调味,如蟹粉炖蛋、蟹粉炖豆腐、蟹粉狮子头……让哪一样都沾点螃蟹的鲜味。

人们爱吃大闸蟹,一是吃气氛,二是品蟹味。家人、朋友相聚,或邀三五知己,一盘蟹,一壶酒,谈天说地,惬意舒畅,多有氛围?几只肥蟹,细细烹之,膏肥黄满,鲜香四溢,配壶老酒,持蟹把盏,细细品之,自然乐在其中。

审阅:高蕊

简评:写美食的文章很多,能写出如此文采斐然,津津有味的文章的却不多,作者引经据典介绍古今吃蟹的乐事,是一篇即长知识又让人垂涎欲滴的好文。

终审:严景新

作者:李双林,网名港口宁、豫章,现居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土散文:九月团脐十月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代散文|我的乡土生活

当代散文|我的乡土生活

...起帆远航!(图片源自网络)[作者简介]宋聚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中乡美散文栏目编审,公益志愿者。《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

2023-12-25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近代诗人郭沫若在他的散文《银杏》中这样写道:“你的株杆是多么地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地青翠,多么地莹洁,多么地精巧呀!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美、你...

2023-12-20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收稻子

乡土散文:收稻子

十月,秋高气爽。沉甸甸的稻子,在和风的吹拂下,幻化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三更时分,四野朦胧,各家各户的鸡,扯着嗓门唱和着。我和妻使劲踩着单车,朝自家水田驶去。我是个生手,每年割稻子,妻都是主力。她虽比我矮...

2019-11-15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秋天谚语

乡土散文:秋天谚语

“白露”已至,季节的脚步踏进仲秋。“白露路不白”,这是陕南乡下的谚语,意思是说“白露”过后,山路还没晒白就又要下雨了。有谚语说得好:“晴天不在屋里坐,雨天不在地里和”,提醒农民,秋淋季节到了,要趁着好...

2018-07-14 #经典句子

繁荣乡村文艺 振兴乡土文学

繁荣乡村文艺 振兴乡土文学

...艳丽中篇小说《我的父亲》等已在文学网络平台登录。在散文领域,郝晓燕出版了散文集《远去的故乡》,李亚平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风华堇年》。在报告文学方面,中航一飞院雷飙出版《蓝天畅想曲》,阎良作协诗歌委员会...

2023-08-06 #经典句子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 11月5日上午,由衡山籍作者撰写的关于衡山乡土题材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仪式暨创作研讨会举行。该书由衡山县文联主席黄明军编选,共收录27个作者、37篇作品,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集集中描写了衡山...

2010-03-05 #经典句子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相遇网络,添加微信〕喜鹊登枝樱花树绽放鸟呜叽叽喳散步在花开小草丛中美景瞬间拍下 手机叮嘡响一看冀亮说也巧昨晚做了个梦梦中贵人相遇阳原桑干河畔三棱草芦草抹鱼虾真的回到千年村堡西庄那童年...

2007-07-04 #经典句子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近日,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散文集辑录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作家近60篇乡土散文,共计25万字。其中包括曾被《读者》转载、“中原文化丛书”收录的作品,也有近几年创作的乡土散文新...

2008-06-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