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享誉中外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文化魅力的展现

时间:2011-08-08

其中有知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的真迹,更多的是那些不知名的画家、民间技师和雕匠的作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享誉中外的敦煌艺术,莫高窟文化魅力的展现

唐代的绘画艺术成就在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的壁画中有比较集中的体现。其中有知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的真迹,更多的是那些不知名的画家、民间技师和雕匠的作品。敦煌在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尽头,是联结东西文明的纽带,是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共同起点,它在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是它却在大沙漠的边缘。千佛洞莫高窟就建筑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它始建于南北朝前秦苻健在位时,但从发掘的文物资料查证,它创建的年代可能还要久远。我们在《昙曜开云岗石窟》一则故事中,说的是北魏文成帝听了昙曜关于敦煌佛教艺术大盛的宣传,才决心开凿云冈石窟的,可见那时候,敦煌的艺术洞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这种规模并非一时可以形成的。敦煌石窟的兴盛可能是由北魏开始的,历经隋唐和五代十国,到了北宋就逐渐衰微,元朝时彻底停止建造新窟,造窟时间长达千年之久。敦煌石窟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迄今为止发掘出的古籍文书就有三万多卷,绘画作品多不胜数。如果把这些画连在一起,长达二十五公里,另外洞窟里还有二千四百多个塑像,其它如丝织品、玉器、珍宝也为数甚多。所以说敦煌可当之无愧地称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

在这座艺术宝库中,莫高窟四百八十余个洞窟中的壁画更著名于世。其中唐代的作品就占了四成,这就是我们要把这个故事列在唐代卷中的原因。在所有壁画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飞天,它自然流畅的线条,恰如仙人游畅于天国,衣带飘飘,或以舞姿,或弹乐器,如反弹琵琶。歌舞升平,飞腾自如,从其样式来看,显然是受西域和中亚文化甚至欧洲文化的影响,从中可看出,早在唐代,或者以前,中外文化的交融已达到了如此的高度。也说明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才能创造出完美的精品,正如唐朝段成式所著《京洛寺塔记》中所赞美的那样:“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这确是对敦煌壁画的真实写照。

从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南北朝到元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唐代的生活场景,如农夫耕作、船夫拉牵、军队作战、猎户擒兽、文化娱乐、风俗礼仪等等,应有尽有,使人们对一千多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个直观印象,并且可以从中演绎出更多看不到、摸不着的可贵资料。莫高窟的修建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留给人们一个难解的谜。首先是采光。在洞口还好些,越往深处,就显得越黑暗,在黑暗中如何作出。看来画师和工匠只好借助烛光来照明,在微弱的光线下,要将色彩涂得恰到好处,其艰辛程度和艺术造诣,比明处作画何止高上几许?其次,洞内场地狭窄,空气稀薄,有的地方要昂头作画,有的地方又要趴在地上着彩,工程显然求快不得,求易不可,要花出多少血汗,才能完成一个洞窟的工作。

除了绘画作品外,莫高窟还有雕塑数千个,这些雕塑大都是佛教里的佛像,包括罗汉、菩萨等等像身,年代越早,这些佛像越象印度人,随之便渐渐象汉人,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对研究佛教历史和我国古代文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更为神奇的是莫高窟里还有许多密室。至于当初为何要设有密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密室里藏有大量的书籍、户籍、契据、佛经、道书等等。它们的出现比壁画和雕塑更具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征。由于密室是封闭的,难以寻觅的,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的密室被挖掘和发现,这对研究古代的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元朝之后,莫髙窟停止了扩建。由于它地处僻远,又逐渐被沙漠吞噬,加上封建社会的地域隔绝、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个地方渐渐被人遗忘了,只是在古籍中才能找到它的一些资料,所以鲜为人知,统治者忙于战争,百姓艰于生活,谁也没有去关心它。1879年(清光绪五年)匈牙利考古学家洛克济斯希尼发现了它,这时才又被公诸于众。然而那时的中国已远非修建莫高窟时那么强盛,自己无力保护这座宝库,只得眼看着帝国主义者对它进行掠夺。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由一个出卖灵魂、背叛祖国的王道士的指引,发掘了好几个密室,盗走了大量的文物。紧接着,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柯司洛夫等窃贼把能拿的东西都偷盗走了。美国人莱尔纳因来晚了,见无东西可偷,就用胶皮把窟壁上的绘画揭走了许多。当地人民忍无可忍,激起了自发的反抗,才迫使帝国主义分子的偷盗行为有所收敛。直到新中国成立,祖国又强盛起来,敦煌获得了新生,不仅使敦煌结束了被掠夺的历史,而且国家还组织人力,拨出经费对莫高窟所有的洞穴进行修缮和保护,派出专家进行临摹和研究,对被盗至国外的实物进行拍照。帝国主义再凶狠,毕竟不能将莫高窟搬走,至今莫高窟仍屹立于中国的西陲,而且越来越恢复得具有当时的风貌,以它特有的魅力蜚声中外。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享誉中外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文化魅力的展现》,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抗战时享誉中外解放被枪决 周总理求情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抗战时享誉中外解放被枪决 周总理求情

...己的商业帝国,最过分的是他们在东北推行日语教育,在文化上进行同化。人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试想一下,如果青少年骨子里已经认同了日本文化,那将是一种可怕的存在,蒋介石曾说过一句名言:“国家亡了还可以...

2016-02-22 #经典句子

续写丝路新篇章|在莫高窟 邂逅千年的璀璨文明

续写丝路新篇章|在莫高窟 邂逅千年的璀璨文明

...时光、悠久的文化在历代工匠精湛手艺下,通通被铭记。莫高窟,这颗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在中国西北的大漠上,绽放着无限光芒。“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活动甘肃段在敦煌莫高窟集结再出发“敦...

2024-01-15 #经典句子

文旅搭台话丝路——“一会一节”系列主题展“探馆”

文旅搭台话丝路——“一会一节”系列主题展“探馆”

...年五月二十六(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煌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6万多件的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王圆箓墓志明确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

2023-10-15 #经典句子

「交响丝路 文博天下」文旅搭台话丝路——“一会一节”系列主题展“探馆”

「交响丝路 文博天下」文旅搭台话丝路——“一会一节”系列主题展“探馆”

...年五月二十六(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煌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6万多件的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王圆箓墓志明确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

2023-12-03 #经典句子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感受各地民俗文化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感受各地民俗文化

...光与人文历史精华的集合,足不出省便能领略中华美景。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景区用1:1的比例还原敦煌莫高窟中的一个洞窟的实景,是游玩的一大景观。你也可以到神奇的布达拉宫脚下,感受那份庄...

2014-04-24 #经典句子

跟着《登场了!敦煌》看人类文明的骄傲 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应该去一次敦煌?

跟着《登场了!敦煌》看人类文明的骄傲 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应该去一次敦煌?

...那份召唤,他放弃了繁华优越的巴黎生活,来到黄沙漫天的莫高窟,更将此后六十年的荣辱沉浮和恩爱情怨都留在了大漠深处的敦煌石窟中。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赞誉他“筚路蓝缕,厥功至伟,常公大名,宇宙永垂”。常院长一生致力于...

2016-01-01 #经典句子

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 打造品牌文化新模式

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 打造品牌文化新模式

...总能得到大批年轻人追捧。所以,近日,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以《烟火·相融 国风文化盛典》为主题,打造了一场绝美的国风盛典。我们都知道,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纽带与平台,像这样富有...

2014-01-11 #经典句子

现代科技邂逅传统文化:华帝联合敦煌IP 共话大漠传奇之声

现代科技邂逅传统文化:华帝联合敦煌IP 共话大漠传奇之声

...择。10月23日,华帝携手快手平台,联合千年文化IP“敦煌莫高窟”,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举办了“烟火相融国风文化盛典”暨华帝2020年品牌发布会。现场,华帝发布了与敦煌联名的华帝敦煌套系,传承国风文化、发扬民族自信...

2023-12-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