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初出茅庐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

时间:2011-07-01

1 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基本释义: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基本释义: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相关成语:羽毛未丰 新硎初试 乳臭未干 老谋深算 识途老马 久经世故

2.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基本释义: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典故:

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据说大禹活到了一百岁,死后葬在会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据传为颛顼(zhuānxù)曾孙,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大禹幼年时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尧帝便叫鲧治水。因为治水的组织是半军事性质,号令很严,所以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以致发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坏氏族社会“禅让制度”的地步,尧帝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的罪名,把鲧处死于羽山。大禹的父亲被杀之后,舜又向尧推荐说:“可以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深知这里面隐藏的政治意图,因此,他“薄衣食,卑宫室”、“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疏九河,陂九泽”、“度九山,开九州”,为平定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还把地域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以前,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贮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都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舜也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3.淡扫蛾眉 [dàn sǎo é méi]

基本释义:轻淡地画眉。指妇女淡雅的化妆。

出处:唐·张祜《集灵台》诗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相关成语:油头粉面

4.过甚其辞 [guò shèn qí cí]

基本释义: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出处: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相关成语:溢美之言 夸夸其谈 言过其实

5.抖擞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

基本释义:振作起精神。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相关成语:磨砺以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成语每日一荐|除了初出茅庐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爱惜羽毛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爱惜羽毛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

1.爱惜羽毛 [ài xī yǔ máo]基本释义: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相关成语:自惜羽毛 敝扫自珍...

2015-03-02 #经典句子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令人捧腹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令人捧腹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动宾式用法的成语?

1.令人捧腹 [lìng rén pěng fù]基本释义:捧腹:捂着肚子。 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相关成语:令人齿冷2.窥见一斑 [kuī jiàn yī bān]基本释义...

2010-07-19 #经典句子

不愧下学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不愧下学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近 义 词:不耻下问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不愧下学的成语接龙:不愧下学 > 学富才高 > 高高在上 > 上...

2009-03-06 #经典句子

爱国如家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爱国如家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近 义 词:爱民如子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可作谓语;形容把国当成自己的家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爱国如家的例句:1、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佑之如子。2、形容一个人特别爱国就可...

2018-11-23 #经典句子

忧患余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忧患余生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可作谓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忧患余生的例句:1、听爷爷说,那年头,军阀混战,他是忧患余生,饱受苦难。2、但蓦...

2020-06-17 #经典句子

如芒在背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如芒在背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近 义 词:如芒刺背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如芒在背的典故/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病死,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执政...

2019-07-04 #经典句子

徒有其名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徒有其名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反 义 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辨形:其,不能写作“奇”。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徒有其...

2020-08-15 #经典句子

无论如何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无论如何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成语用法:动宾式成语;作分句;指不管怎样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论如何的例句:1、可投降吧,以他的性子,却无论如何也抹不下脸大喊饶命。2、这...

2007-03-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