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大唐文成公主孤身嫁入吐蕃 她的后半段人生又怎样了呢

时间:2010-12-25

我们都知道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皇帝除了要忙于政务处理国家大事之外,也要担负起繁衍子嗣的责任,而这些后宫嫔妃们则需要配合皇帝完成这项重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荣荣

编辑:钟毓

在古代封建君主专制之下,身为皇室中人,其实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般荣耀光鲜,虽然在物质上他们确实有享受不尽的荣华,但在责任与义务上他们也同样需要付出。我们都知道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皇帝除了要忙于政务处理国家大事之外,也要担负起繁衍子嗣的责任,而这些后宫嫔妃们则需要配合皇帝完成这项重任。他们所生的皇子、公主,则需要担负起其他的责任,为国分忧、为君分忧。很多人奇怪,皇子为国分忧在所难免,作为公主,不是说“后宫不得干政”吗?当然她们需要扮演她们在政治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比如通过联姻来稳定政局,通过和亲也缓解边境关系等。回看历史,凡是公主必要嫁给家庭背景强大且在朝权上有足够分量的大臣之子,比如升平公主就嫁给了七朝元老郭子仪之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公主都有像升平公主这样的运气和福气,因为她们必须走另一条道路,那就远嫁他国,走“和亲”路线。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文成公主,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却是民族女英雄,她为了大唐的安危只身入藏嫁入吐蕃。而在嫁入吐蕃后,文成公主并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其有生之年,她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为两国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过翻看历史,她的功勋卓著确实用文字印刻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到了吐蕃后,文成公主的具体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文成公主的身世过往很大程度都是历史学家通过时间刻度推算而来,首先“文成公主”并不是唐太宗的女儿,而是因为和亲一事将其临时封为“文成公主”,根据她的出身年月,很有可能是李道宗的女儿。我们知道,在唐太宗执政期间,非常重视文化交流,而当松赞干布派使者访问唐朝时,无疑是对中原国土的尊敬与对大唐王朝的敬重。这样礼尚往来数次后,松赞干布决定娶一位大唐公主回家,以这种方式与唐朝结下百年之好。

期初唐太宗是不答应这门和亲的,一方面是两国的关系还没有发展到这种亲密的地步,另一方面,唐太宗的女儿们都是尊贵的公主,让哪个入藏,唐太宗都舍不得。而唐太宗的决绝也激怒了献好的松赞干布,于是发出信号说要攻打大唐。如果对于“和亲”的提议,唐太宗可以置之不理的话,“攻打大唐”一下子让唐太宗提高了警醒。就在两国对垒之下,唐将牛进达手起刀落着实给了松赞干布一个下马威,之后松赞干布赶快前来谢罪并再次请婚。第一次求婚失败让两国迎来了战争,第二次求婚唐太宗也不敢再贸然拒绝,又看这一次的使者的态度小心、诚恳又充满诚意,于是就找来了文成公主,临时赏赐了“公主”的称号。

文成公主初入藏中,松赞干布对她十分不错,一方面文成公主本身的知书达理的气质与不俗的容貌,在一个就是有大唐王朝背景的夹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花好月圆的日子维持了九年之多,在这九年过程中,文成公主力所能及的凭借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为两国的和谐打造亲密的纽带,而两国也在文成公主的维系之下,从经济到文化,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而频繁的交流。但孤身一人在西藏,文成公主也感到十分孤单。而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形单影只的文成公主也逐渐被藏族透明化。在松赞干布去世后,谁掌管权力成了藏族的关键性问题,因为他的儿子们都英年早逝,孙子们年龄尚幼,最后吐蕃的大权落入了宰相禄东赞手中。而文成公主因为没有给吐蕃家族留下后代,所以渐渐的被人忽视,而历史文献对她之后的记载也就越来越少,据此她再也没有回到中原领土,而是一直寡居在拉萨,长达三十年之久。

随着吐蕃国的国力不断变大,往年对大唐的忌惮与惧怕也原来越少,他们不断向周边扩张,将周边的很多小国都据为己有,直到占领整个青藏高原,而对大唐却迟迟未动手。不过在吐蕃国占领“吐谷浑”这个小国后,与大唐的矛盾也一触即发,因为吐谷浑是大唐的附属国,占领大唐的附属国无疑是对大唐明目张胆的挑衅,于是以薛仁贵为主帅的唐军,一路披荆斩棘,战无不胜,后来因为粮草被吐蕃给截断了,薛仁贵只能就此退去。

寡居拉萨的文成公主显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当年自己只身来到吐蕃和亲,就是为了两国的和平与稳定,而如今不仅自己的牺牲白白浪费,还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战士们,据悉此后的文成公主的被吐蕃忽视当中,在大唐与吐蕃的冲突再起过程中,不幸感染上了天花,终年五十六岁不治而亡。很多人为文成公主感到惋惜,更为一个女人客死他乡感到怜悯,但历史终归是历史,文成公主选择了这种方式为大唐尽忠,至于最终两国没有逃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运转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操控的。我们只知道历史上有一位文成公主,她曾为了祖国安宁,孤身一人潜入土番,保住了大唐与吐蕃十年内没有战乱,保住了边境百姓的十年安定。

—END—

《旧唐书》

《贤者喜宴》

《新唐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大唐文成公主孤身嫁入吐蕃 她的后半段人生又怎样了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松赞干布去世后 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30年 也不回到唐朝?

松赞干布去世后 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30年 也不回到唐朝?

公元641年,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两次努力下,唐太宗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这次选中的宗室女,是文成公主。有些故事,历史告诉了我们开头,却没有告诉我们结局,比如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美好故事只持续...

2009-01-20 #经典句子

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

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

...唐朝初年的和亲,涉及一个是跟吐谷浑的和亲,一个是跟吐蕃的和亲。我们稍稍回顾一下这一段历史,就可以看到,唐朝初年的与周边民族关系,继承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首先就是来自西北方向的吐谷浑,实际上从隋朝开始中原...

2020-03-24 #经典句子

松赞干布去世 唐高宗下旨接文成公主回家 为何她不愿意回来?

松赞干布去世 唐高宗下旨接文成公主回家 为何她不愿意回来?

...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守寡都还是要留守在夫家。按照吐蕃等地的习俗,如果父亲去世,儿子承袭王位,也要继承父亲的女人。幸好松赞干布的儿子去世了,不然的话文成公主很有可能要改嫁给他的儿子。至于为何文成公主宁...

2016-02-02 #经典句子

文成公主:一位十六岁少女以一生换来两邦和平 成就千古佳话

文成公主:一位十六岁少女以一生换来两邦和平 成就千古佳话

...起和亲公主,就不能不提到唐朝文成公主。她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历经艰险,远嫁进藏,自后再也没有回到过故土,以一己之力换来两邦长久的安宁,促进了汉族与藏族间的交流与发展,可谓居功至...

2023-08-18 #经典句子

千秋传颂的圣女—文成公主

千秋传颂的圣女—文成公主

...渐成为当时物质和精神都高度发达的国家。当时的西藏叫吐蕃。七世纪时,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做了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个智勇双全、深谋远虑的王,从小受过严格训练,16岁时就带领军队平定了一起内部叛乱。松赞干布没用...

2017-07-22 #经典句子

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 贡献巨大 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 贡献巨大 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整了队伍平定了叛乱,并成功实现了统一建立了政权——吐蕃,随后还迁都拉萨。而做完这一切的松赞干布还不过是个17岁的少年。之后,了解到青海一带的吐谷浑被大唐击败日益衰落,松赞干布便又借机北上,抢占了不少青藏...

2023-08-18 #经典句子

文成公主为什么被称为“盛世背后的女人”?

文成公主为什么被称为“盛世背后的女人”?

...主修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受赞普之托,有一位吐蕃(今西藏地区)的使者来到李世民面前提亲,愿与大唐结交永世之好。李世民早有耳闻赞普松赞干布已有妻室,希望使者给出保证,使者说到,赞普会像亲人一样对待...

2008-12-28 #经典句子

布达拉宫真的就是为了文成公主修建的吗?

布达拉宫真的就是为了文成公主修建的吗?

...谷浑、伐高昌、征高句丽。在收吐谷浑时,曾想顺手收编吐蕃,无奈山高水远,技不如松赞干布,只好作罢。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同意松赞干布结亲请求,下嫁文成公主(时年16岁)入藏,。唐永徽元年(650...

2014-04-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