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5堂文学解剖课》:从《了不起的盖茨比》 看经典作品何以经典

时间:2009-10-11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最佳的、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但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的呢?愿意分享写作经验的人,或许会告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最佳的、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但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的呢?

愿意分享写作经验的人,或许会告诉你,写作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技巧和捷径,因为再多的方法,都不如多看多写。

对于写作者来说,看什么,很重要。

而阅读文学经典,无疑是为写作爱好者的写作之路提供养料的最佳途径。

每一次深入的阅读都是一次发现的瞬间,而每一个瞬间又都蕴藏着一堂经典文学解剖课。

阅读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困惑:

众人盛赞的海明威式的文风究竟好在哪儿?

普拉斯在她自传体小说《钟形罩》的开头,为什么会突兀地提及一对间谍夫妇?

一本一半都是食谱的书,为什么还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若是我们任由眼睛滑过书页的表面,这些困惑是不会自行消散的。

唯有深入文本内部,才能获得解答。

在《25堂文学解剖课》一书中,告诉我们作家们为什么要这样写,而读者们又可以怎样去读。

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作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去从书中获取所需的信息,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会比普通的读者看到更多的东西,就好像戴了一副X射线眼镜一样。

在这种特殊的视力之下,他们能看到文本表面下的东西,看到构建文章意义的那个特殊装置。

甚至可以看到支撑文本运转的各个部件,掌握某些方法策略。

如果你也想去试试这种方法,不妨先戴上这副X射线眼镜来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经典文学作品的标题。

拿《了不起的盖茨比》来说,就含有矛盾修饰法。

了不起的是谁?盖茨比为什么会了不起?盖茨比听起来是像某个伟大人物的姓氏,还是会让人联想到某个魔术师的名字?又或者消失这个词也和这种联想非常匹配?

以此为例,我们学到了这个道理,天才作家往往能写出包含两种冲突因素的标题。

你可能还会发现X射线阅读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让我们了解作家的世界。

但是这个方法的基础,还是要多阅读。

有人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几乎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巅峰,但大部分的人都会如同本书的作者一样的反应:我们美国人写出来的最好的小说就是这样?

如果你恰好是高中时代时读过这本书,只读一遍,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但如果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读遍数的增加呢?

相信肯定会有不同的体验。

著名的书评家莫琳·科里根在高中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盖茨比也不感兴趣,但是后来他又读了50多遍后,有了新的看法。

还写出了标题为《所以,我们要继续读下去》的深度书评,极力赞美了盖茨比。

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阅读,如果我们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变得很务实,总是考虑书中哪些东西能帮助我们写出一个故事,哪些东西能够指导写作者,这才是阅读的收获。

当我们开始以一名作家的眼光去阅读这本书时,或者应该说声恭喜,因为你已经开始掌握并且利用X射线阅读方法了。

在2013年的同名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段文字在屏幕上一字一句地出现。

它就是这部作品的结尾部分:(原文赏析)

大多数海滨别墅都关门闭灯了,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长岛海峡对面的一艘轮渡上,还有若隐若现的灯光。月亮越升越高,别墅在慢慢隐退,我逐渐意识到,当荷兰水手初到这里时,这片古老的岛屿像鲜花一样,在这些水手眼睛里绽放。他们看到了新大陆身上那清新饱满的绿色乳房。那些早已经消失的树林,为盖茨比的别墅让出空间的树林,曾低声私语,迎合着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初踏这方土地,人类瞬间被施了魔法,屏声静气地陷入一种美学沉思中。他们想象不到,也不会理解这种感觉的出现,只是不自觉地与一种奇观面对面相遇,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发挥了自己感受惊奇的能力。我坐在沙滩上,想着那个古老而陌生的世界,想着盖茨比第一次看到黛西家码头绿灯时的震惊。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才走到了这片绿草地上,他的梦想看起来是那么的近,好像用手就能抓到一样。但他不知道,其实这个梦早已远离了他,消逝在城市的远方,消逝在一片无垠的虚空中。在那里,美利坚合众国暗黑的车轮正在夜色的掩盖下滚滚向前。但盖茨比相信那盏绿灯,相信如性高潮般美妙的未来,尽管它一年又一年从我们眼前飘过,随风而逝。是的,它确实溜走了,但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会把双臂伸得更远……总会看到晴朗的早晨的。所以,我们要奋力前行,逆水行舟。不管多少次被大浪冲击裹挟,回到过去,都要逆流而上。

如果你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思出这段美妙的文字,它们又是如何与全文进行衔接的,我们就要去探究细微之处。

X射线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章内部的一些方法财宝,使用得当,他们也可以让任何作品闪闪发光。

普通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比如普通的轮渡,也是一个象征。

在古代文学中,轮渡是一种文学原型。死去的人会乘坐轮渡去地下的世界。

而在另外一些传说中,死去的英雄们,比如亚瑟王,往往会被放到一条船上,身边堆满了金银珠宝,被人们连人带船一起埋掉,或者是直接推入大海中。

那么联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再回顾一下,当盖茨比替心爱的人黛西顶罪,并被人枪杀谋害后,他的葬礼只有几个人参加,黛西也并没有出现。

而接下来结尾中就出现了轮渡,不管是从表面上来看,还是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他,都代表了一段通往黑暗的旅程,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

海洋、轮渡、森林、月亮、金塔等都是很普通的物体,尽管他们所含有的意义可能来自经典作品中的符号或原型故事,但也能在你的故事里与读者产生微妙的共鸣,能够使你作品的意义加饱满。

结尾部分叙述者开始回忆“消失的森林”,想要表达的是这片雄伟壮丽森林吸引了欧洲人来到这里定居,但是他们却破坏了这片土地,森林也很快消失。

比如隐藏在文字当中的,要为盖茨比的豪奢别墅腾出空间。隐藏的暗线,就是自然世界似乎终究要被人造世界所毁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一段描述就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语言也上升到了意义的层面。

而像“瞬间迷醉”“美学沉思”“感受惊奇的能力”等词语,又是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连续推动的方法,来邀请读者努力从深层次上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理解人物与美国历史文化中更宏大、更深刻主题之间的联系。

在《25堂文学解剖课》中,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到《洛丽塔》,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最蓝的眼睛》,作者罗伊·彼得·克拉克对文学史上的33本经典名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一一拆解其中的巧妙机关。

当我们带上他悉心研究的“X射线”眼镜,就会与他一同解读词语间的丰富意涵,从而拨开我们眼前的困惑迷云。

从此,我们不仅能像作家一样阅读读出作品的深层含义,还能从中领悟大师级的写作技巧,并化为己用。

本文作者:洛子画,烹字为肴,暖心暖胃,成长治愈。好的文,暖的伴。参考书籍:《25堂文学解剖课》。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5堂文学解剖课》:从《了不起的盖茨比》 看经典作品何以经典》,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5堂文学解剖课》:用X射线读书法阅读经典名著 发现瞬间之美

《25堂文学解剖课》:用X射线读书法阅读经典名著 发现瞬间之美

...的产品。作家在读书时,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分析经典作品的精华部分,掌握这部分精华段落带给人的情感体验,诸如“兴奋”、“愤怒”、“痛苦”、“顿悟”等效果,然后把这些部件存储在自己的“工具箱”或者“素...

2023-07-10 #经典句子

经典名著怎么读?《25堂文学解剖课》:带上X射线眼镜 体会深意

经典名著怎么读?《25堂文学解剖课》:带上X射线眼镜 体会深意

...比如《25堂文学剖析课》的作者罗伊·彼得·克拉克,将《了不起的盖茨比》前前后后阅读了至少44遍,是的,你没看错,是至少44遍。4、如何正确地阅读名著呢?《25堂文学剖析课》的作者罗伊教授建议读者:请带上X射线眼镜,...

2008-11-21 #经典句子

《25堂文学解剖课》以X射线阅读法 深透阅读书中精华

《25堂文学解剖课》以X射线阅读法 深透阅读书中精华

...品的朋友,我们知道国外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包法利夫人》《广岛》《麦克白》《老人与海》《洛丽塔》等。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最佳写作方法,但是,作为普通写作者怎样能够准确掌握他们的优...

2023-08-18 #经典句子

《25堂文学解剖课》:学会用透视眼光 来读懂经典文学

《25堂文学解剖课》:学会用透视眼光 来读懂经典文学

...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区别。《25堂文学解剖课》罗列了25部经典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分析,作者给我们展示了经典作品的丰富内涵。另外,每部作品解剖完后,都会在章节末尾附上一节“写作课”总结,以此来指导我们习作水平...

2023-10-19 #经典句子

经典要怎样读才不浪费?《25堂文学解剖课》:你要戴上X射线眼镜

经典要怎样读才不浪费?《25堂文学解剖课》:你要戴上X射线眼镜

一部薄薄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为何能够跻身美国伟大文学作品的行列?《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no zuo no die”的出轨女人的故事,把自己的命都“作”进去了,怎么就成为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2023-07-10 #经典句子

强推《25堂文学解剖课》!值得每位创作者研读的好书

强推《25堂文学解剖课》!值得每位创作者研读的好书

...用。在书中,克拉克提出了“X射线”阅读的方法。在看经典作品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享受,还要用穿透的眼睛,去感知作者的用意和构思。就像是医院里做检查的X射线,不放过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可能从语法、名词的含义、场...

2023-01-13 #经典句子

《25堂文学解剖课》:当年语文老师这样教我就好了

《25堂文学解剖课》:当年语文老师这样教我就好了

...和“血肉”的目的。全书一共深度剖析了30位作家的33部经典作品,作品类别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科普文学等多种。克拉克教授写作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教读者如何“读懂”一本文学书,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写作者的角度去...

2023-08-22 #经典句子

这些文学作品改编成了电影 你一定不可错过!

这些文学作品改编成了电影 你一定不可错过!

...有专业的科学知识解读。书中选取的篇目,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

2008-03-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