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上博推出“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时间:2009-01-13

均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本报记者 简工博一幅长171 3厘米、宽79 5厘米的陶瓷壁砖上,顶部描绘着西游记中观音和孙悟空等神话人物形象,画幅往下,中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上海博物馆推出“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以瓷为媒 中西方如何想像彼此

观众在欣赏清康熙景德镇窑瓷器“釉里红加彩剑士狮子图瓶”。 均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简工博

一幅长171.3厘米、宽79.5厘米的陶瓷壁砖上,顶部描绘着《西游记》中观音和孙悟空等神话人物形象,画幅往下,中国的仕女武将等形象中,竟穿插着三个深色皮肤的美洲土著人形象。壁砖左上角,几行看似国画落款一样的小字,细看却发现根本没有这样的汉字——上海博物馆一楼“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这件压轴展品,记录着中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碰撞。此次展览上的每一件展品,都藏着这样中西方交流融合的细节,讲述着历史上中西方如何看待彼此的故事。

这场汇聚了206件(组)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的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联合来自全球11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借展藏品以及4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藏品图像,呈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以瓷器这一中国特色商品为载体的贸易交流和文化互动。

“展览的主题是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而展览本身则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汇融。”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一次展览。

中国瓷器曾多次被用作外交礼物

步入展厅,一件细长嘴、弯曲把手的青花瓷瓶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这件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是典型的永乐官窑产品。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这些青花瓷器曾随着郑和的船队远渡重洋,作为外交礼物赠给外邦。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藏有数件与此相似的执壶,伊朗的阿德比尔寺也有类似的收藏。而此次展出的这件执壶,在1547年被弗朗索瓦·德·菲梅勒男爵带至法国。当时他受命于法王亨利二世,作为临时使节前往君士坦丁堡觐见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并带去了这一执壶。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陈洁介绍,中欧贸易成熟之前,只有极少数中国瓷器能到达欧洲,其中一部分便来自中东的转赠。多件中国瓷器都曾作为外交礼物,见证世界交往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瓷器有多珍贵?另一件展品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可见一斑。这一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瓷器,内里绘制折枝及缠枝牡丹纹,外壁则饰以云纹、缠枝牡丹和变形的莲瓣纹。而在意大利画家乔瓦尼·贝利尼1514年绘制的油画《诸神之宴》中,位于画面中心的女神竟然手捧一只“同款”青花瓷碗。陈洁说:“青花瓷器出现在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中,特别是神话题材,说明当时中国瓷器的珍贵价值。”

因为中国瓷器当时在海外十分珍贵,许多用法在如今看来令人啼笑皆非。一只五彩暗花八宝纹碗,进入奥斯曼帝国后被宫廷匠人巧手“再创作”,以金丝、红宝石镶嵌出奥斯曼风格的华丽纹样。一对孔雀绿釉的弥勒像瓷器,本是中国常见的装饰品,却在18世纪的德国被装上金色的青铜树叶和顶座,变成了一对烛台。笑容可掬的弥勒像瓷器,成了当时欧洲颇受欢迎的布景元素。而另一对青釉碗,在中国很可能作为餐饮日常之用,在18世纪的法国却被工匠饰以鎏金卷草纹,倒扣在一起,成了当时华丽又时髦的洛可可风香薰。

中国工匠画字母,外国画家画汉字

再往里走,一件方形的青花瓷瓶夺人眼球:传统的中国瓷器笔触和颜色,竟绘制出瓶身上一个显眼的“十字架”造型。除此之外,瓷瓶上出现的荆棘冠、梯子、皮鞭等物,也与宗教相关。这件明代天启-崇祯年间景德镇出品的青花道明会耶稣受难纹方瓶,很可能是国外宗教团体定制的产品。这一展区内,能看到不少中国的瓷器绘制着西方宗教、家徽等花纹。一只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碗,碗口处有一圈西方字母铭文,然而一些字母写法明显有误,研究人员根据整体推测出应是一句宗教口号。据介绍,这些字母很可能是不认识西方语言的中国工匠依照定制的要求“画”下来的。

不光是中国的工匠“画”外国语言,这一时期也有不少外国画家“画”汉字。17世纪法国静物画家雅克·利纳尔画过一幅《五种感官和四大元素》,其中有一只青花瓷碗,碗上“汉字”占了大半,然而几乎没人能看懂这些“汉字”究竟是什么,只能根据碗上另一侧的画面构图推测是当时的青花赤壁赋碗。此次展览上展出了画中碗的实物。

展览中,不少同时期的中外瓷器能对应观看,一窥当时中西方如何想象大洋两岸的彼此。

一尊大约于1700年出品的德化白瓷荷兰人像,高鼻深目,留着长卷发,衣服正中一长排扣子,但人物圆润的脸型颇具中国的“福相”,台座上又装饰有典型的中国花鸟图案;而另一对德国迈森出品的中国乐师像,男女乐师头戴喇叭花式帽子,抱着状如吉他和鼓的乐器,特别是袒露的着装和深邃的五官,都与中国人相去甚远。

因为中国瓷器在西方受到欢迎,也带动和影响了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以及欧洲的德国、荷兰等对瓷器的探索。这些云集的各国瓷器,无声地展示中国技艺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贡献。而那些绘制在陶瓷上的图像,也展现了各个国家以瓷器为媒对异域的想像。(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上博推出“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博陶瓷展讲述中欧文化交流

上博陶瓷展讲述中欧文化交流

...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力量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开幕。据介绍,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通过206件(组)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讲述早期全球化过程中的...

2011-03-25 #经典句子

香奈儿盲盒开到“缺氧”依然有人追捧 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奢侈品”在哪里?

香奈儿盲盒开到“缺氧”依然有人追捧 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奢侈品”在哪里?

...年?”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上,可以看到当年“中国瓷器”在16、17世纪作为奢侈品风靡欧洲的盛况。后来日本、越南等国家学习中国制瓷,甚至将中国瓷器在底座上落款的汉字一并...

2010-03-31 #经典句子

德化陶瓷:文化赋能 作产业之问

德化陶瓷:文化赋能 作产业之问

...推了200多年。而在历史上,德化白瓷就一直扮演着“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躺在“文化的金山”上的德化陶瓷,一度潜力无限而不自知,养深积厚却疏于挖掘。“卖陶瓷?还是卖文化?”这成为德化陶瓷必须作答的产业之...

2007-12-26 #经典句子

对话|李遊宇谈陶瓷柴烧艺术节:让陶瓷回归文化 回归手工

对话|李遊宇谈陶瓷柴烧艺术节:让陶瓷回归文化 回归手工

...润、古朴、内敛的自然之美。10月20日,第三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的“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展”在上海中心大厦宝库艺术中心开幕,展示了百余件国内外陶艺家的柴烧作品,一站式呈现陶瓷柴烧艺术的历史脉络和现代发...

2024-01-01 #经典句子

沟通东西两大文明 唐代丝绸之路运行的基础是什么?

沟通东西两大文明 唐代丝绸之路运行的基础是什么?

...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外界商人对于与唐朝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仍然有着很高的热情,因此此时的丝绸之路仍十分发达。由此看来,为了能够让丝绸之路顺利运行,让中外贸易顺利进行,唐朝政府可是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总的...

2009-07-19 #经典句子

关于线上举办第八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通告

关于线上举办第八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通告

...景区IP、IP衍生品。莱景是一家集品牌孵化、产品策划、文化交流三维一体的文化创意公司, 致力于个人IP打造和企业品牌孵化,传播优秀文化,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业务涵盖企业馆、博物馆、科普馆、科技馆、规划馆、产...

2024-01-08 #经典句子

两大文明对话 习近平希腊之行意义非凡

两大文明对话 习近平希腊之行意义非凡

...双向贸易和投资规模;——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习近平强调,平等尊重、友好合作、开放包容、勇于进取是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共有的特性,也是我们共谋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希是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的好...

2008-07-13 #经典句子

巴塞罗那市长发话了!“到中国人那里买东西”属于歧视性语言

巴塞罗那市长发话了!“到中国人那里买东西”属于歧视性语言

...歧视蔓延滋长。巴塞罗那市政府对此问题十分重视,近日推出了实际措施加以解决。据加泰罗尼亚广播电台1日报道,一份由巴塞罗那市长亲自审编的《非歧视性交往指导手册》已经在各区政府、各大文化中心向市民免费发放。...

2015-03-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