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影像讲述文学与乡村的故事

时间:2008-11-14

不少作家都是从乡村出生、成长起来的,乡村也是很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为他们提供了艺术生命的滋养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文学与乡村、乡土、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不少作家都是从乡村出生、成长起来的,乡村也是很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为他们提供了艺术生命的滋养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对数位作家及其亲属的采访,以“影像口述史”的方式,讲述文学与乡村的故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余华与贾樟柯

影片首先高度肯定了乡村对中国乃至人类的重要价值。对于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而言,乡村无疑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片开头,是一组农民劳作的雕塑,片中还穿插了不少田间耕作、收获的画面,以及于坚的诗句——“劳动使他高于地面,但工具比他更高。高举着锄头,犹如高举着劳动的旗帜”,体现出对乡村劳动者的赞颂。前两章的标题“吃饭”“恋爱”也是对乡村之于人类价值的凝练,正是无数乡村劳动者在大地上辛勤耕耘,才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得以恋爱结婚、生存繁衍。可以说,乡村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生存,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根本。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核心意旨,正是要重回乡村故土,挖掘文学之“根”。影片对每一个作家的访谈,都是在其故乡或生活多年的地方展开的,在极具现场感和历史时代感的个人化讲述中,揭示出乡村故土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片中出场的第一位作家是“山药蛋派”代表人物马烽。马烽曾多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山西汾阳贾家村,恰恰也是导演贾樟柯的故乡。由于马烽已过世,由马烽的女儿段慧芳坐在其塑像旁边,讲述她父亲的人生经历、创作情况,以及与山西乡村解不开的缘分。贾家村居民宋树勋、武士雄回忆了马烽当年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情况,与段慧芳的讲述互为补充。

在对贾平凹的访谈中,贾平凹讲了自己小时候的家庭状况、读书求学的过程、以及如何走上写作道路。他特别提到,当自己的写作陷入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就选择回到老家商洛,骑着自行车四处走访附近的村庄。该时期贾平凹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代表性作品《鸡窝洼人家》《浮躁》等,写的都是商洛的故事,是站在家乡商洛来看世界的。

余华生动地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幼年时期随家人搬到浙江海盐生活、很早就对死亡有近距离接触、高中时读了些没头没尾的小说后自己想象结局、懵懂少年对异性的好感、高考失利当了牙医、多次被退稿后终于成功等,他的代表作《在细雨中呼喊》《活着》也都是以乡村为背景的。

在家乡河南邓州,作家梁鸿面对镜头,倾诉了童年时代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和子女关系紧张、大姐为一家人无私付出等诸多往事,期间数度哽咽。带给她幸福和痛苦的乡村梁庄,后来却成了她在北京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地方,促使她写出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光正的光》等作品。

通过以上作家及其家人的讲述,可以看出,乡村或小镇的生活经验,正是这些作家从事文学写作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文学世界的精神原点。

影片对作家的选择有其用意。四位作家,在空间上涵盖了中国的西、北、中、东等不同地域,在时间上纵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年代。此外,片中还插入了2019年首届吕梁文学季活动现场作家和评论家如莫言、苏童、李敬泽等人发言的片段,提供了当下文学发展的一个鲜活生动的横截面。极具历史感和现场感的讲述,建构起作家人生经历与文学想象世界的密切关联,使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乡村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源性意义。同时,在作家们关于文学和乡村的讲述中,也勾连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史,折射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变迁,提醒人们关注乡村,记住乡愁。

除了表现作家等知名人物外,影片还把镜头对准大量普通人,呈现了一幅幅平常无奇的芸芸众生的面孔。其中一些人立于田间、野外、村头,朗诵着著名作家或诗人创作的优美篇章中,在那一瞬间,生活重压一扫而空,沧桑的脸上闪耀着超越庸常的光芒,充分显现出文学的力量,令人心生感动和敬意。

总而言之,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和凝视,也有向上的超脱与空灵,彰显出贾樟柯对乡村故土的深沉眷恋和对人文理想的执着呼唤,是一部兼具纪实性和诗意性的优秀之作。(周仲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影像讲述文学与乡村的故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个村庄的文学 一部不堪回首的乡村史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个村庄的文学 一部不堪回首的乡村史

...,不如说是一部以其自己的方式讲述现代中国民生疾苦的乡村史。

2011-10-24 #经典句子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文学家讲述平凡生活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文学家讲述平凡生活

...大观众朋友推介这一献给他们家乡的“共情之信”。村庄文学暗含期许百眼观世触达永恒从原名《一个村庄的文学》到现在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影片的名字逐渐脱离具象。在梁鸿看来,这个题目抽象、带有隐喻也有诗意,...

2023-12-22 #经典句子

文艺评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是作家电影 更是一部普通中国人的电影

文艺评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是作家电影 更是一部普通中国人的电影

...烽、贾平凹、余华、梁鸿为点,影片试图勾勒出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一个脉络,并努力通过他们几代人对私人经历的讲述,呈现一种“心灵变迁史”。这是很好的一个题材,但是如果拍成电影,坦白说,故事性还是欠缺。何况,...

2024-01-05 #经典句子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文人电影和他的诗意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文人电影和他的诗意

...蓝》。其实电影在宣发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叫《一个村庄的文学》,比现在的名字更易懂,但似乎少了一点诗意。这部纪实性影片以村庄为核心,以四个作家马烽(已故)、贾平凹、余华、梁鸿和各自村庄的故事为脉络,零零碎碎...

2023-12-14 #经典句子

夜读丨把《第一炉香》当作朋友圈的一幅静图 会令文字羞赧

夜读丨把《第一炉香》当作朋友圈的一幅静图 会令文字羞赧

...尔斯泰说:我很幸福,我很感动,后来就哭了。文学之于影像,我想还是应该这么胆小的样子,前者战胜时间,后者战胜空间;文学既然不想独立,就该像托尔斯泰那样子在文字里强大着,在镜头面前做个胆小的人,拼命学习电...

2018-12-10 #经典句子

女性写作的力量 马识途将出甲骨文研究专著 2021博洛尼亚插画展揭晓

女性写作的力量 马识途将出甲骨文研究专著 2021博洛尼亚插画展揭晓

...凡尔赛宫巡展》在上海开幕,这是凡尔赛宫首次以数字化影像的方式亮相中国。整个展区占地2000平方米,分为11个展厅,用数字化的形式展示了凡尔赛宫的几大主题。全场通过360度影像、沉浸互动式游览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领...

2016-08-24 #经典句子

“讲故事的人”为何依然是文艺流动之间的“C位”?

“讲故事的人”为何依然是文艺流动之间的“C位”?

2020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自影像诞生,并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渐成为主流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有一个疑问不断被谈论:当小说的描述和呈现功能,以及讲故事的能力被更为直接化的影像所替代时,是否意味着小说这...

2023-02-02 #经典句子

影人论坛“文字与影像的两种书写”|万玛才旦X赛人

影人论坛“文字与影像的两种书写”|万玛才旦X赛人

11月26日,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文字与影像的两种书写”影人论坛在武汉市举办。此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文化发...

2023-01-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