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汉代丧葬文化:从简单到繁复 沦为统治者固化阶级思想的工具

时间:2008-10-09

因此,丧葬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上,汉代的丧葬文化亦是如此,礼法所包含的伦理思想使丧葬活动成了规模宏大的行为,既给活人增光,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丧葬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秉持“死者为大”的理念,人们非常重视死后的殊荣,就连清代的张廷玉在其在世之时,接连向乾隆皇帝上奏折,表示希望乾隆皇帝应允自己死后能配享宗庙,置于丧葬仪式,同样代表了治丧者和逝者的身份等级。

因此,丧葬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上,汉代的丧葬文化亦是如此,礼法所包含的伦理思想使丧葬活动成了规模宏大的行为,既给活人增光,也给逝者殊荣。

相较之下,汉代是一个特别重视丧葬的朝代,甚至一些人用“厚葬”来形容汉朝,主要表现在陪葬器物之所,丧葬礼仪的复杂程度等,除此之外,汉代厚葬文化所涉及的人数非常多,参加凭吊的人都有身份等级的要求,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复杂的章法。

汉代之所以如此重视丧葬就在于加强皇权统治的需要,因为厚葬文化与董仲舒所宣扬的“天人合一”思想相符合,并印证了“君权神授”的观念,还保障了“忠孝之义”的延续性。

一、汉代丧葬文化的背景

汉代丧葬文化是后人了解其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朝代由于存续时间较长,所以在很多制度方面都比较完善,丧葬制度也不例外,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丧葬规制。汉代的丧葬被视为厚葬的代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比较稳定的王朝统治时期,汉代缘何采取厚葬习俗,纵观历史典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相较于儒家的入世性,道家的出世性更为明显,道家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对汉代丧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道教讲求“道”,道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终点,道是生命生长之永恒规律,不可违反,不可置疑,由此看来,道家的“道说”增添了天命说的神秘感,又带有一定的宿命论,一切皆为“道”之规定。另一方面,道家的丹鼎与符箓都是追求长生不死的方法,并且广传民间,生生不死成为新的追求。

其次是受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法和礼法观念,宗法观念下包含了“孝”的情感,“孝悌”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占据主流,人们对于那些不孝之人充满鄙夷,而且在一些比较宗法观念比较浓厚的地区,不孝之人还会遭到家族大家长的批评,甚至革除族谱的惩罚。

在父权制社会中,子女必须遵循孝悌制度,因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必须将“孝行”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使家族的凝聚力可以物化为具体形式。

然后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王朝更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却长盛不衰,成为实至名归的“常胜将军”。

儒家思想自董仲舒改变之后,十分重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礼”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重视,丧葬文化作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属于五礼中的“凶礼”。《礼记·乐记》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以地制”,由此,遵行礼法可以促进社会之稳定。

最后,从现实物质角度来看,汉代丧葬文化走向厚葬文化的重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的崛起。豪强地主作为社会中的富有者,不仅追求生前的富裕,也追求死后的荣光;同时,汉代统治者推行“举孝廉”的施政方式,要求地方官员推举孝顺的人,因此一部分豪强地主为了在民众心中留有孝顺的思想,所以大办丧葬活动,以示自己的孝悌。

豪强地主的这些行为直接推动厚葬习俗的展开,因为这些豪强地主在地方上影响力比较大,而且还会邀请地方官员参加本家举行的丧葬活动,因此,豪强地主的厚葬行为似乎成为官方默认行为,自然得到他人效仿。

二、汉代丧葬活动的礼仪组成

1.汉代丧葬活动的举行

汉代丧葬活动内容较多,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具体仪式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送葬与路祭”等环节。

丧葬活动中的“敛”是为了满足逝者成仙,早登极乐的愿望,尽管如此,逝者所穿戴的都与其社会地位有关,《后汉书》载有:“帝崩,含以珠”,《礼记译注》中指出“天子衣衾百二十称于领,公侯衣衾九十称,大夫衣衾五十称,士衣衾三十称”。这些规定明确的制度就是礼法制度的外延。

在丧葬活动举行之时,还要特别注重语言规范,比如谥号、庙号等不能误用。谥号是对逝者一生道德的总结,重要官员往往会得到皇帝亲赐的谥号,这绝对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寻常官员则可以通过其上级获得自己的谥号,一些备受尊敬的人也可以给他人拟定谥号,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官员地方官员获得谥号。

与谥号相关的还有其他语言规范,例如君王后妃、诸侯官员、士大夫和庶人去世后都采用不同的字词描述他们的去世,天子称崩,诸侯曰薨、士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从丧葬活动的延续性角度来看,禁忌是丧葬活动延续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不管长辈去世多少年,子孙后代都必须避免长辈的名字,不仅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还不能使用长辈的名字作为自己子孙后代的名字,这与西方文化不同,对于备受尊敬的长辈,后世子孙在起名字的时候,会采用长辈的名字,以示对长辈的怀念。

汉代厚葬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陪葬品数量众多,这不仅是丧葬规制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还是孝悌观念的成功普及。陪葬品大多是逝者生前的衣服、首饰、香囊、乐器、兵器等,由于汉文帝时期废除了人殉制度,所以汉代厚葬文化下很少有人殉的存在。

在现在出土的汉代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大量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基本都是人在生前的日常用品,体现出生活性的基本特征。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送葬文化也是其组成部分,而且十分重要,称为“送殡”,也就是送棺木下葬。送葬队伍的规模有明确规定,其中,君主的送葬队伍的规模无疑最大,诸侯和其他官员的送葬队伍可以由君主规定,君主可以根据其生前对政权的贡献程度予以特别殊荣。

2.汉代丧葬活动的伦理意蕴

汉代丧葬活动的伦理意蕴首先表现在政治秩序的有序性方面。丧葬活动的规范性构成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封建礼制涵盖了个人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将个人的行为严格框定起来。丧葬文化中所宣扬的来世和成仙思想成为统治者让普通民众相信“天”和“天之代表—君主”的权力,这些只是董仲舒改革儒教的延续。

其次表现在家庭或家族的秩序性方面。丧葬活动同样展现了家族内部的身份等级,涵盖了个人在家族内从生到死的行动轨迹。

丧葬文化似乎成了民众道德的反向标准,因为只有在丧葬活动时,人们才会想起“善恶有报”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善行指导人进入极乐世界,恶行使人坠入地狱。通过丧葬活动,人们会再次重拾道德规范,也就是说,每一次丧葬活动都在提醒人们遵行规范。

最后表现为伦理规范的超越性。丧葬活动虽然有专门的规章制度,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为国尽忠者,即便其官职和身份地位没有达到较高的丧葬规制要求,天子也可以酌情为其提高丧葬活动的规制,这就属于额外的荣光。

天子给予的特殊关照体现了超越伦理规范的特殊性,这种“超越”实际没有越过伦理规范的底线,仍然属于可接受范围,并使天子获得

“照拂万民”的美称。

三、总结

汉代丧葬文化的厚葬习俗与当时的时代有关,丧葬文化经历了简单到繁复,从棺橔墓室到“黄肠题凑”,从简单的服饰到“金缕玉衣”,厚葬之风盛行不止。汉代丧葬文化与统治者联系在一起后,就具有了政治性,不再是单纯的民间习俗,丧葬文化于是沦为了政治统治的工具。

中国封建社会的丧葬文化一直备受重视,普通平民有卖身葬父的事迹,功勋贵族有配享宗庙的殊荣,皇室子嗣则能进入专门的皇陵,皇帝有专门的帝陵。

这些都表明丧葬礼仪形式早已与政治实现了联姻,统治阶层通过丧葬仪式将身份等级制度延续到死后,直接固化了阶级思想和阶级利益。对于丧葬的礼节,五服之内同样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为逝者守丧的问题上,丧葬规格代表的是逝者生前的品阶,丧葬用品质量代表的是治丧者对逝者的态度。

参考文献

(南朝)范晔:《后汉书》

杨天宇:《礼记译注》

王治国:《殡葬文化学: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王计生:《事死如生:殡葬伦理与中国文化》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汉代丧葬文化:从简单到繁复 沦为统治者固化阶级思想的工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孔子的语境里上智和下愚是不是阶级固化的藩篱?

在孔子的语境里上智和下愚是不是阶级固化的藩篱?

...语》中的这句话,非常精炼却是含混。历史上不怀好意的统治者,于是用这句话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而历史上的儒家学派,试图对这句话作出比较公道的人性化解释,也是甚为其难,很难在平等价值的意义上,对这句话自圆其说...

2023-11-21 #经典句子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秦、西周、春秋、等朝代的推行后,到西汉时期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纲领。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将“以孝治天下”这一理念发扬光大,制定和推行了许多维护孝道的措施。例如:在政治生活中,历代帝王以身作则,躬亲孝道,...

2023-11-05 #经典句子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华东师范大学)答案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华东师范大学)答案

...错误的是( )单选题】现代性给现代政治带来的核心理念是统治者需要具备以下哪一种特性: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A、唯一性B、合法性C、神圣性D、世俗性4、【单选题】以下哪一下列操作...

2024-01-13 #经典句子

高中历史必背的460句教材知识 句句都是考点!

高中历史必背的460句教材知识 句句都是考点!

...以直达百姓。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

2023-12-18 #经典句子

《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

《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

...于从政者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认为统治者除了正身外,还要具有其他的美德。其实,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也一直以人为追求目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2012-08-05 #经典句子

天人合一 普天众乐?浅谈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普天众乐?浅谈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思想注重道德修养,提倡积极入世的观念,此种观念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古代园林严格的等级划分,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如北京故宫的布局:皇帝的寝宫称乾清,象征北极帝星;坤宁象征“地”是皇后寝宫,位于前两殿...

2015-05-05 #经典句子

原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自这部古籍!

原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自这部古籍!

...。第三,《法言》体现了“仁政”和“改良”思想。面对统治者的奢侈腐化,西汉末年各种赋税越来越繁重的局面,扬雄发出了呼吁,要求减轻百姓的负担,反对统治者的过分奢侈,提倡比较俭朴廉洁的政风。他还抨击了“禽兽...

2007-02-09 #经典句子

孔子是什么样的老师?儒家思想为何流传这样广?一句话告诉你真相

孔子是什么样的老师?儒家思想为何流传这样广?一句话告诉你真相

...多,且个个影响力巨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然,后来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有能为集权所用的东西。这个是后话了。孔子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他的思想被后世改来改去,仔细研究来、研究去,又批判...

2023-07-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