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土散文:洋油灯

时间:2008-08-26

当时,农村的居住条件很差,都是一些土坯房,一般情况下,都是三间屋两家住,因此厨房和住屋之间都有一个小窗户,小窗户的窗台上放着一盏洋油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叫红旗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电的村子。

当时,农村的居住条件很差,都是一些土坯房,一般情况下,都是三间屋两家住,因此厨房和住屋之间都有一个小窗户,小窗户的窗台上放着一盏洋油灯。夜幕降临,洋油灯的火苗儿就像一个小金豆子,对两个屋都充满诱惑,也让我知道了光明的可贵。

洋油灯是用墨水瓶制作的。

父亲找来一个墨水瓶,在瓶盖上钻一个洞,把用过的牙膏筒皮卷一个细长的圆筒,从瓶盖儿上的洞中穿过,用一根小棍儿压实固定后把木棍儿抽出,用棉花搓成细条从圆筒中穿过做成灯芯,再往墨水瓶儿里倒上洋油,一个简陋的洋油灯就做成了。洋油灯有一个特点,就是火苗儿不好掌握。如果火苗儿小了,灯就不亮;如果火苗儿大了,就“”呼呼”地冒着黑烟。点一晚上的灯,早晨起来两个鼻孔里都是黑的,光明全靠一根针。

在我的童年里,洋油灯给了我许多快乐。

冬天的夜晚,来得早一些。天一擦黑儿,农村人就关门闭户,家家点灯。幽暗的光线投射到墙上,变幻着的却是我逐渐长高的身影。有时,父亲高兴了,就用手在洋油灯前打出各样的手势。墙上,一会儿是一只老鹰俯视世界,寻找猎物;一会儿是一匹骏马四蹄腾空,在草原上奔驰;一会儿是一个小兔子东张西望,在温柔地做着游戏。父亲说,电影就是通过投影实现的,就像用手挡住洋油灯的光,让我们的生活重现在墙上。父亲的话,对我的物理化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到晚上,昏黄的灯光下,墙上的年画生动起来。农村人都喜欢年画儿,过年的时候总是要买一些贴在墙上,为的是让屋里亮堂一些,给生活增加一点儿盼头儿。我家墙上的年画儿很多,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江姐和岳母刻字。那时候,“文革”还没有来,江姐穿一件蓝色的旗袍、红色的开襟儿毛衣、白色的围巾,构图很漂亮,比例很女人。伟大的信仰让一个女人的美丽变成了共产主义图腾,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我走上革命道路,与这张年画的关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岳母刻字,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却刺青在我童年的心里。我总是在江姐与岳母之间恍惚徘徊,忽而江姐变成母亲,忽而母亲变成江姐。不日,两人都被我撕了下来,罪名简单:一个是毒草,一个是四旧。

不久,姐姐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劳动了。本来姐姐是要考大学的,她的县一中的学习尖子,考大学是手拿把掐的,非常有名气。但是,“文革”来了,要么造反,要么回乡劳动,姐姐选择了后者。每天晚上,姐姐劳动回来,吃罢晚饭,做完家务,就坐在洋油灯前,温习功课。

看书累了,就背诵外语。

“武器街里,武器你可,事多爱的,爱戴呀,尤拉,娇佳,导马。”

“尕娃里,Peking”。

我不知道这是俄语还是英语,只是记得姐姐认真治学的态度。金贵的灯光,把姐姐的影子印在墙上,就像《乡村女教师》里的女主人公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每一个单词都绽放着“伟大的苏维埃”的光辉。到了深夜,当全家人都睡下时,姐姐就把煤油灯放在她的床头上,用一个纸壳箱子把灯罩起来,只留下一孔灯光照在她的书上,直到看书看累了悄然睡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着幽暗的灯光,姐姐通过坚韧不拔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师范学院。这就是台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舞台上的追光,打在知识分子身上的熠熠生辉。

洋油灯用洋油,其实就是煤油。之所以叫洋油,是因为我国的工业不是很发达,很多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也有国产的,是大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那种作坊,人们就叫它洋货,像洋火、洋蜡等等。当然,那时候的石油还是靠进口,大庆油田还没有诞生,我们还是一个贫油国。汽车都烧煤气,就像《创业》里主人公说的那样,看到北京的汽车都背着煤气包而感到耻辱。然而,今天的出租车不依然烧煤气嘛,仿佛与贫油不贫油没有关系,社会的进步都在相似地重复着。

后来,洋油灯改成泡子灯。

泡子灯是从供销社里买来的,一个细腰大肚子的玻璃葫芦,上面连接一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的一侧有一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控制着灯的亮度。一个硕大的灯泡坐在灯头上,干净明亮,所以叫它泡子灯。烧煤油,后来又改烧柴油。

岁月总是川流不息,记忆是不可能忘记的。

那一年,一些“布切奇”汽车拉着许多黑色的电线杆来到村里,电线杆的根部包着一种据说是为了防止腐败的白色的玻璃纤维,蹭在身上奇痒无比。工人们隔着一定距离挖一个坑,把包着玻璃纤维的电线杆的根部埋进坑去,用夯把埋的土夯实,把电线扯到各家各户。从此,电灯照亮了我的梦,也照亮了村庄。正当我们为光明而感动时,电老虎来了,专门在需要时停电。当时我就想,如果能给我们的干部也包上一层玻璃纤维,该有多好啊。

红旗村,洋油灯,早已成为历史,但我却常常想起那变幻莫测的光景。

审阅:邢尖尖

简评:洋油灯,是贫寒时候父亲手里的手艺和乐趣;洋油灯,是姐姐复习考试时的熠熠生辉;洋油灯,是岁月深处温暖的记忆。读完此文,是一种温暖的享受。

终审:严景新

作者:王德明,黑龙江省人。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勤于思考,偶有感悟于笔端,常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土散文:洋油灯》,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 11月5日上午,由衡山籍作者撰写的关于衡山乡土题材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仪式暨创作研讨会举行。该书由衡山县文联主席黄明军编选,共收录27个作者、37篇作品,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集集中描写了衡山...

2010-03-05 #经典句子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 相遇网络 添加微信

老杨乡土人物散文〔相遇网络,添加微信〕喜鹊登枝樱花树绽放鸟呜叽叽喳散步在花开小草丛中美景瞬间拍下 手机叮嘡响一看冀亮说也巧昨晚做了个梦梦中贵人相遇阳原桑干河畔三棱草芦草抹鱼虾真的回到千年村堡西庄那童年...

2007-07-04 #经典句子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近日,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散文集辑录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作家近60篇乡土散文,共计25万字。其中包括曾被《读者》转载、“中原文化丛书”收录的作品,也有近几年创作的乡土散文新...

2008-06-04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故乡的院落

乡土散文:故乡的院落

...发和赞赏!(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乡土散文#作者简介沙洲冷,原名冯尚财,甘肃古浪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三十年,已在各类刊物发表散文等作品十几万字。本文编辑情感学院院长推荐阅读乡土故事:二...

2015-08-17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乡土散文:霜染银杏叶金黄

...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近代诗人郭沫若在他的散文《银杏》中这样写道:“你的株杆是多么地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地青翠,多么地莹洁,多么地精巧呀!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美、你...

2023-12-20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一叶知秋 丰收在望

乡土散文:一叶知秋 丰收在望

...彩缤纷的金色画廊……审阅:董柏年简评:一篇颂扬秋的散文诗,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诗画田园。终审:严景新作者:周传利,中华诗文名家,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国际诗歌认证诗人,周传利(陕西石泉人)代表作《我爱你...

2024-01-13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夏夜流萤

乡土散文:夏夜流萤

夏夜流萤秋天了,秋色怡人啊!秋高气爽,秋月明朗;秋山黛绿,秋水悠长;秋实丰硕,秋农忙场;秋游惬意,秋歌嘹亮——可我还是喜欢夏天,喜欢夏天早晨的露珠、上午的骄阳;喜欢夏天午后的急雨、黄昏的霞光;尤其喜欢...

2007-10-31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风 车

乡土散文:风 车

金秋时节,收割稻谷的日子就要到来,这不得不勾起我童孩时期使用风车的乐趣了。大凡干过农活、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风车,也一定不会为见到风车而感到稀奇吧。风车,又叫风谷车,是中国传统的木制农...

2009-1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