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守好中国文化 传承中国精神 做好中国人 做有文心的人|做人有魅力

时间:2007-06-06

何为有文化?怎样才算得上有文化?那中国文化又是什么呢?说到文化我们往往会想到学富五车想到本硕博等高学历所以我们一致追求读书升学历在日益高涨的求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做人有魅力#

守好中国文化,传承中国精神,

做好中国文人,做有文心的人。

何为有文化?

怎样才算得上有文化?

那中国文化又是什么呢?

说到文化

我们往往会想到学富五车

想到本硕博等高学历

所以我们一致追求

读书升学历

在日益高涨的求学历中

有人逐渐迷失了自我

甚至忘记了

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一)

物质丰富的日子

心却似乎空虚焦虑

总感觉缺少什么

而不快乐

因为丢了初心

(二)

有的人呢

会明里暗里嘲讽文人穷酸

甚至会说:

饿死诗人,困死文人的年代

升学考试,读书有何用?

实则狐狸吃葡萄心理

(三)

也有人盲目跟风追捧

那所谓的艺术大师

明明就是

一帮打扮古怪的人在瞎起哄

却被吹捧成模样可循的文化人

(四)

还有的人

高学历,高智商,一表人才

却道貌岸然,人模狗样

哦,不,有辱狗名声

心胸狭窄,内心歹毒

简直就是人间恶魔

(五)

也有一部分人

迷失国人文化信仰

盲目崇信,走火入魔

损人也不利己

综上所提出的五点

无需逐一指名论证

都足以可见其并没有文化

最起码没有真正的中国文化

更难以体现真正的中国精神

我们的父辈有的甚至不识字

但是,中国精神文化

代代传承

一生勤奋勤劳节俭

坚强正直,言传身教

养育培养出优秀文人

功不可没

那真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呢?

就是真、善、美

至真、至善、至美就是

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

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现在似乎在某些层面已断开

比如说诗词

也是中国文化本来面目之一

最近因为疫情

网上有一部分人批评

物资包裹上的诗句

说是不符当下情绪

说是文人的文艺心造作

著名作家龙应台发声说

“当代人对社会行为反省的多,

对文化深层反思的少。”

为此遭到网络舆论围攻

我是比较喜欢诗词的

言简意赅,又有韵味

平时自己也喜欢用短句

以诗词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记录生活,感悟人生

中国人绵延了几千年的诗词文化

因当代断层,深受误解

争论的背后

是我们对于文化的浅薄

这种浅薄已被暴露无遗

当我们不懂唐诗宋词时

便很难意识到它的力量

我们看不到诗意的柔和

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快节奏的生存时代

我们只顾硬核奔命

而忘却了中华语言的文明

于生命而言

时疫当前生活节奏慢下来了

我们是否意识到

生命真正需要的

其实是共性、温柔、理解

时下争论不休的话题

更能看出我们缺乏对文化的理解

也缺乏对人性与生命的理解

自古以来

中国就是一个文化文明的民族

我们为自己保有中国文化而感到自豪

站在自己文化精神的事业上

阅读人类的一切艺术

比如:诗词、字画、

石器、陶瓷、青铜等等

是今天中国人真正

在人类文明中站立起来的关键

人是要有点孤性的

就是内学

自己跟自己学

做自己

回到自己的生命里来

无论生命身处何境遇

或顺或逆或贫或富

那种骨子里的大气

豁达通透

那种顶天立地

一气贯通的命脉

就是真正活出自我了

礼乐文明

就像《诗经》、《风》都是民间搜集

是不识字的农民歌颂天地万物

与表达自身情感的语言

无关文化,无关俗雅

但是她就很美

美得有力量

美得有厚度

穿着粗布衣

吃着粗淡饭

远望星空,近观蒹葭

在风起月圆时低吟高歌

无论生活贫穷富贵

无不用诗一样的语言

来表达心中的欢喜悲伤

人类的百般情感

以及万事万物都可入诗

在诗中找到归宿

艺术太哲学

不好懂,没关系啊

我们还有诗呢

活着,技术职业

支撑我们的一生

字画、诗歌,美丽、爱情等

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通往人类情感的密码

透过它,我们可以从中看见自己

以及理解生命本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疫情压抑下的我们

看到这句话时

就能感受到文化的

温情与生命的温柔

你会发现

自己从不是一个人

活到绝望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活到麻木

活到没有思考

骨子里没有文化

脑子里没有思想

那才是最可怕的

思考者的灵魂是寂寞的

因为他发声

别人听不懂

还指责

我们该寻回中国文化

寻回中国文化精神

对我们的传统古文化进行反思

成为至真至善至美

有诗意有慈悲有良知

有思想的真正的文化人

我是宇宙万物的一粒尘埃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土生土长在吕梁山

父母没有读过书

但都是党员

他们是用一生的行动

来践行中国精神

朴实、良善、真实、勤劳、勇敢

从小听着父母讲故事长大

他们喜欢听戏

戏曲里可是蕴含有朗朗乾坤呢

这些小故事潜移默化

影响着我,鞭策着我

当我遭遇生活困难时

那些听过的故事

读过的书

写过的文字

激励着我前行

古典文学古诗词

陪伴着我度过忧郁困境的日子

我明白自己的心

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缺陷

尽管我右耳失聪

但是没什么呀

因为我还有左耳

还有身边关爱我的朋友家人

我忙碌着,坚持着,执着着

热爱生活,欣喜助人

敬畏天地万物

物质虽贫

却活得知足,感恩,喜乐

因为心里有

我们华夏传统文化

无需向谁来证明自己

更无需为谁而改变自己

心通清明,不悲不喜

做更好的自己

烛光

虽微弱

却一定明热

文/烛光

2020.02.26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守好中国文化 传承中国精神 做好中国人 做有文心的人|做人有魅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访谈录|她破茧成蝶 文心抟土 只为做好这把壶

访谈录|她破茧成蝶 文心抟土 只为做好这把壶

...生打磨岁月,换来后半生惊艳时光;有人不为争名,只为传承匠艺。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十年如一日,以生命有限的认知,扩张无限的探索。紫砂匠人——陈丽英,多年来燃膏继晷、兀兀穷年,在紫砂的五色土上探索、...

2023-07-27 #经典句子

写作的精髓:文心

写作的精髓:文心

...思想,是多么伟大的事情。而“作文”,就是让这伟大的传承得以延续的要素。这种要素无处不在,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发生。日常对话、微信留言、手机打电话、见面打招呼,都是语文的运用,都是作文的写作。所以,“作文”...

2023-11-27 #经典句子

“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巡展”在敕勒川博物馆开展

“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巡展”在敕勒川博物馆开展

...——苏州园林文化巡展”在敕勒川博物馆临展厅开展。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包括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三个分支,私家园林其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苏州的古典园林,作为江南私家园...

2024-01-09 #经典句子

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陈联合《文心有寄——诗书题咏九章》

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陈联合《文心有寄——诗书题咏九章》

...之美,又不乏沧桑满怀的人生感。作者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李翔副主席阅读交流《文心有寄》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将个别诗词文稿与书法作品有些许出入处,酌情保留,未做编辑上的统一处理。这是因为书...

2023-01-10 #经典句子

“文心墨语·文纯宝书法作品展”在市书画博物馆成功举办

“文心墨语·文纯宝书法作品展”在市书画博物馆成功举办

...书记谭晓政宣布开幕,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致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射洪籍著名书画家刘云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艺术院副院长吴晓东,射洪市政协主席邓茂出席,射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小江主持开...

2007-07-28 #经典句子

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郝氏文化》出版

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郝氏文化》出版

...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让家族历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增强郝氏族亲凝聚力向心力,发现人才,宣传榜样,促进郝氏文化研究后继有人,文脉延续,助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作贡献的《郝...

2023-08-18 #经典句子

央视综艺《朗读者》:文心带着时代的张力回归

央视综艺《朗读者》:文心带着时代的张力回归

...朗读者》第三季带着一种时代的张力回归。首期节目中,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的故事。中国的原子钟精准率达到了三百万年误差一秒的成绩。什么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就是...

2009-07-03 #经典句子

趣话闽南谚语:传承地方文化 传播科普常识

趣话闽南谚语:传承地方文化 传播科普常识

...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泉州市级非遗项目泉州歌诀传承人。▲戴冠青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泉州西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李...

2023-05-31 #经典句子